曹达明
广东现代建筑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 518100
摘要: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我国房地产的进一步升温,人们对住房的要求已经不满足“住得下”,而是要求更加舒适、实用、科学,这反映出我国的住宅设计水平和居住要求已经向更高层次发展,这就要求设计师要时刻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设计思路。目前,人们对住宅的要求更加重视建筑与环境相协调,注重整体环境;更加强调建筑节能;室内设计更加重视品味、舒适;住宅的多功能、私密性等问题,这些问题是需要设计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住宅;设计理念;生态气候学;人文性
引言
现阶段我国住宅设计中尚存的“设计手法单一、相似;理念与实际相脱离;空间设计不合理”等问题,以建筑设计视角引入当前国内、外普遍倡导和遵循的“生态气候学”设计理念,立足整体、合理规划、多要素综合,在充分考虑住宅形式、功能、美观性和舒适性需求基础上,提升现代住宅的宜居性、生态性、人文性、多样性与节能性水平。
1生态气候学设计理念简述
“生态气候学”是建筑学领域内的一大基本理论,它是指基于自然环境层面,在建筑生命周期内消耗最少的地球能源和资源,制造最少的建筑废弃物,以“环保、绿色、节能”等基本原则,追求“天·地·人”和谐共生的一种现代住宅设计理念。工业革命催生了技术的全新变革,但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发展问题,实践证明,传统的设计方式和理念已难以为继,必须努力寻找一条经济、人口、资源和生态相互协调的可持续设计之路。在此背景下,生态设计学理念应时而生。这一“生态”设计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且以保护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环境、尊重自然、社会与人类发展规律为前提,通过调整设计形态、思维、方式与行为,满足自然与人类可持续的良性生态循环诉求,确保住宅宜居、安全、舒适、节能及美观。
2设计原则
2.1住宅健康性
人是居住的主体,住宅设计必须做到以人为本。住宅的健康性就是以人为核心,通过合理科学的设计来满足人们对居住品质的要求,以生态、安全、可持续为原则,实现人、住宅和环境三者的和谐共处。住宅健康性不仅要满足人居住环境的生理需要,还要从房间布局的合理性、私密性,不同年龄对居住环境的不同要求等方面满足使用者心理方面的要求。
2.2住宅适应性
住宅适应性就是要为使用者提供一个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住宅内部要可以根据不同居住者的要求进行改造、分隔。老、中、幼三代对房间有不同的使用需求,这就要求在不破坏主体结构的前提下,内部可适当的做出变化,如门窗的样式、套型大小、空间划分等。同时,住宅设计需要与周围环境、当地气候、人文环境相结合设计,这都是住宅设计适应性的表现。
2.3住宅的可持续性
建筑对能源消耗巨大,现在提倡建筑全寿命节能。在住宅的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阶段,始终要贯穿可持续思想。要合理利用开发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规划水资源、进行合理绿化等,要减少人为对环境的破坏。在整体规划方面,要合理设计居住区的整体排污、治污。在室内设计方面,要使用更加环保、节能的装饰材料。同时,住宅规划要延续当地历史文脉,不能模仿、抄袭。要在各个方面体现住宅的可持续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生态气候学理念在现代住宅设计中的应用
3.1住宅通风设计
风是现代住宅气候学设计中最为特殊的因素之一。不同区域,不同形式的住宅结构都可通过灵活设计,合理利用风这一气候要素。湿热或干热区域,在住宅设计时,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室外空气是否可引入室内,如何让室内空气保持流动,提高室内舒适性。因此,寒冷地区在住宅设计中,要适当对风速进行限制,减少住宅室外涡流状空气的流动,防止冷空气穿入室内。故在住宅通风方式选择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1)采用风压通风方式进行通风。尤其是在对需要自然通风的区域进行住宅通风设计时,要将住宅朝向设计为面向当地年主导风向,并适当增加该住宅建筑结构背风面和迎风面中的开口,基于较高的风压力差,提升住宅区室内、外通风效率。(2)采用热压通风方式进行通风设计。当住宅区室外无风或风速很小时,住宅结构受周围相关建筑物遮挡或受整个住宅区域约束,在此条件下难以通利用自然条件通风。因此,在住宅通风设计时,可采用热压通风方式发挥其烟囱效应,以起到降低室内温度的效果。(3)采用捕风器进行通风设计。当住宅区的窗户被上风向附属建筑物阻挡通风条件不佳或无法进行自然通风时,在住宅通风设计时,可将捕风器设置于住宅屋顶,以此使住宅区顶部的冷空气通过捕风器导入室内。
3.2住宅的热惰性控制
(1)在冬季白天强烈的自然光照射下,对于具有良好隔热性及大面积朝南玻璃的住宅结构而言,其要比人工采暖获得的热量更多。所以,在住宅墙体结构设计时,若室外墙体设计过薄,室内热能就会显著增多,此时不仅会导致住宅区室内居住舒适性大大降低,更会导致大量自然光照热能被散失。如果在住宅设计时,外部墙体设计厚度较大,则过多的自然热能将会被大量储存于墙体材料中。(2)在内部地面结构设计选材时,可尽量选择类似于陶瓷地砖或土砖等深色厚重的材料。当自然光线透过住宅中的玻璃射到地面时,这些材料将会存储大量热能,白天进行加热,晚上则散发大量储存的热能。故增设护窗板及选择适宜的材料进行住宅设计,可增强住宅区室内保温效果。(3)对于我国冬季寒冷时间较少的区域而言,在住宅保温系统设计时,可增设外墙保温系统,调节与储存自然光照热量,减少能源浪费与消耗。(4)在冬季较为温暖的区域进行住宅设计时,可通过在外墙中覆盖适宜当地气候特征的绿色植物即可减少热能存储与集聚,以此达到调节气温的目的。总之,热惰性较强的住宅结构对室外温度变化不太敏感。在对不同地区的住宅进行设计时,要结合地区气候环境特征,通过保温与降温措施,合理调节室内、外温度,使建筑物在冬季蓄热夏季散热,提高舒适性。
4发展趋势
良好的室外环境可以提升居住区的品质。设计室外环境时,手法要富有变化,努力避免模仿、单一,这样可以为居住者创造一个多变的室外活动空间。现在居住区住户之间交流日益减少,需要更多的活动交往空间,这就需要设计师更多的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设计居住区绿化时,可从多角度来进行设计。例如:根据不同植物属性,不同季节特点,结合居住区休息空间、建筑小品、配套设施进行不同形式的设计,这样可有效避免绿地植被面积过大,品种单一给人们造成的审美疲劳。虽然少数地方住宅仍然存在着追求欧式设计,但是主流设计已经摒弃了这种华而不实、形式大于功能趋势。现在的设计更加重视功能,户型的实用性等方面。住宅外观设计更加简洁,造型更加简单,使用大面积统一的颜色。整体设计开窗,大面积的玻璃窗,阳台高度更低,室内采光加大,使住户更加舒适。
结语
总之,以上就是我个人见解。当前住宅设计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各种设计风格、设计手法层出不穷,设计师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紧跟时代步伐,设计标准要随时代发展提高,不能停滞不前,但也不要盲目跟风,要时刻以实用、经济、美观为设计原则,同时注重生态、节能设计,注重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健康、舒适的住宅,为使用者创造出适宜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庆焰.新型住宅设计的特点与发展趋势[J].大众科技,2008,(10):80.
[2]巫仲强.中小户型住宅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实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1):137.
[3]张国娟.小户型住宅设计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8,(03):41.
论文作者:曹达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住宅论文; 气候学论文; 生态论文; 室内论文; 环境论文; 室外论文; 住宅区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