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得看看后院和角落_形式主义论文

你还得看看后院和角落_形式主义论文

也要看“后院”和“角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看论文,后院论文,角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一位领导同志在谈到如何深入实际、了解基层真实情况时,深有体会地说,到一个单位了解情况,不仅要听会上的,也要听会下的;不仅要听干部的,也要听群众的;不仅要看“门面”和“窗口”,也要看“后院”和“角落”。这位领导同志的话,既是对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一种提醒,也是对时下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的批评。

一个时期以来,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在一些地方的基层单位相当严重。有的习惯于喊口号,说空话、套话,追求报上有报道,广播上有声音,电视上有图像;有的整天沉湎于文山会海,以讲话落实讲话,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有的哗众取宠,心浮气躁,追名逐利,热衷于搞没有实际效果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路边工程”,千方百计为自己脸上贴金。在一些形式主义严重的地方,已经发展到欺上瞒下、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地步。形式主义图虚名,招实祸,误党误国,妨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级的决定和部署的贯彻落实,影响政令畅通,浪费宝贵的资源和时间,贻误发展机遇,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毫无疑问,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的人自然有责任,因为形式主义是最省力、最不需要动脑筋的懒惰行为,是与党的宗旨格格不入的歪风。但是问题的症结还是“花架子”有人看,有人欣赏,甚至搞这套东西的人还得到提拔。试想,如果没有人看,谁还愿意去搞“花架子”呢。正如有的群众所说,上级的官僚主义催生了下级的形式主义,下级的形式主义则是用来糊弄上级的官僚主义的。事实正是这样,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高高在上,作风不深入、不细致,满足于听汇报、看简报,缺乏扎实有效的督促检查;有的下基层,坐着小车转、隔着玻璃看,走马观花,发现不了“后院”和“角落”的问题,更谈不上及时制止和纠正;有的奉行“好人主义”的处世哲学,“多栽花,少摘刺”,即使是看到“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后面的“猫腻”,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搞形式主义的干部得不到应有的批评和谴责;一些地方组织部门考察干部标准不合理,手段落后,对干部的评判不准确,提拔重用了一些不真抓实干、只图虚名的人。这样,不但使那些乐于、惯于搞“花架子”的人有机可乘,而且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使得一些干部片面地认为搞形式主义是费力小、“见效快”、名利双收的事情,从而滋长了投机取巧心理,在工作中攀比着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

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犹如孪生兄弟,相互交织在一起。因此,要纠正和克服基层单位的形式主义,就必须上下联动,综合治理。目前最关键的是,要从上级领导机关做起,首先要克服官僚主义。上级领导机关的同志下基层,不论是调查研究,还是考察干部,都要真正扎下去、沉下去,不能搞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特别是不能只凭一两次汇报就断定一个干部水平的高低,只看一两个“景点”就评判一个单位工作的优劣。而是要做到“眼”、“耳”、“脚”多器官并用。用“眼”,就是要有一双洞察真假的眼睛,避免一叶障目,既要看基层干部推荐的“门面”和“窗口”,也要看基层干部遮遮掩掩的“后院”、“角落”,不被一些花花绿绿的“人工景观”所蒙骗;用“耳”,就是要有能听得进“难听话”的耳朵,避免偏听偏信,既要听干部津津有味的书面汇报,又要听群众的话,特别是带着不满情绪不太入耳的话;用“脚”,就是要从基层单位的会议室走出来,从舒适的宾馆里走出来,从前呼后拥的“包围圈”中走出来,到汽车难以行驶的地方转一转,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到群众家里坐一坐,与群众拉拉家常,问问他们最欢迎的干部是谁,最讨厌的干部又是谁,尝尝群众吃的什么饭,喝的什么水,体验群众的生活冷暖。我想,只要上级领导机关的同志到基层后,能够做到眼、耳、脚并用,就能了解到真实情况,掌握到原汁原味的第一手资料。在这个基础上,作决策,就有了科学的依据;用干部,就有了群众的公认。也只有这样,为群众深恶痛绝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才没有了滋生的土壤。

当然,要真正根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歪风,还需要每一个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共产党人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的观点,对群众有深厚的感情,这样,才会深入实际,倾听群众呼声,了解民意,体察民情,关心群众冷暖,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勤政为民,真抓实干,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

标签:;  ;  

你还得看看后院和角落_形式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