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变性论文_叶景欢

开拓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变性论文_叶景欢

叶景欢

广州市黄埔区鱼珠小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我们从小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通过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口述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以及大胆的猜测这三方面,来培养学生求异、多变、灵活的思维。

关键词:拓展思路,口述方法,鼓励猜测,求异性,多变性,灵活性

以人创新为本,创新能力是21世纪合格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创新,是一个人毕生都要运用并不断学习的研究主题,这种从小就需要开始培养的意识,并不仅仅是探索问题的意识,它更是一种人类探索真理的意愿。数学,自古以来就是一门人类思维工具,因此,在人们运用创新思维的过程中,需要将创新意识充分反映出来,而在教育的路途中,如何利用数学教学这门科目,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加以培养,让学生具备多变、灵活、求异的思维,是作为教育者应当深刻讨论的问题,因此,作者以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开展一些培养创新意识的尝试

一、 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有义务,并且有责任主动的去发展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科学适时的加以培养。作为思维形式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是当人们从事某些学习实践活动期间,以自己目标为基础,将一种具备新颖特点、独创特点、主动特点的思维方式加以展现,它是在学生学习的知识加上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以具备突破性,合理性的创造组合形式,最终形成的新的概念,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在学习过程中,扩展出新的解题思路,开展一项小创造小发明,编写一道应用题,都可以视为创造性结果,但是在应用题教学当中,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去设计一题多解的综合训练,这种训练,其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站在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角度上,运用不同的过程和方法,去解答同一道数学题,进而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开展求异思维上的培养训练。众所周知,带领学生开展一题多解训练,主要目的并非单纯的进行习题练习,而是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智力进行锻炼,从而使学生提高解题的能力。例如,在带领学生开展六年级数学的综合复习题练习期间,有这样一道题:有甲乙两个车站,他们的距离是468千米,假设第一辆在甲站出发,第二辆车在乙站出发,两辆车相对行驶,经过三个小时之后,两辆车在公路上相遇,第一辆汽车速度为84千米每小时,求第二辆车,平均每小时比第一辆汽车少走多少千米?问题确定后,教师提问:“你可以从哪些不同角度解答这道题吗?你可以想出几种方法来解答?”下面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经过学生的讨论、商议,学生从多种角度想出多种方法去解答这道题:解法①(468-84×3)÷3=(468-252)÷3=72(千米),84-72=12(千米);解法②84-(468÷3-84)=84-(156-84)=84-72=12(千米);解法③设第二辆车平均每小时行ⅹ千米,84×3+3ⅹ=468,ⅹ=72千米,84-72=12(千米);解法④,设第二辆车平均每小时行ⅹ千米(84+ⅹ)×3=468,ⅹ=72,84-72=12(千米);解法⑤,设第二辆车平均每小时比第一辆车少行ⅹ千米,(84-ⅹ+84)×3=468;解法⑥,设第二辆车平均每小时行ⅹ千米,84+ⅹ=468÷3, ⅹ=72,84 – 72 = 12(千米);解法⑦,设第二辆车平均每小时行ⅹ千米,468÷3-ⅹ=84, ⅹ=72,84– 72 = 12(千米);解法⑧,设:第二辆车速度为x千米/小时,则计算方式为: ,由此可见,仅一道应用题,学生们就能够利用自身的发散思维,扩展出多达八种算法,这充分说明学生都有着灵活、开阔的思维方式。在解题过程中,智力发达的同学,呈现出争先恐后的趋势,而智力相对平庸的学生,也会积极的动脑,都体现出一种‘蠢蠢欲动’的求知欲,整个班级的学生的思维、气氛都被积极的激发、调动,实践充分表明,学生具备以题意为基础,充分考虑数量关系,使用学习到的知识去探索题目的解决方法的能力,能够站在各种设想的角度入手,不会被局限在某一种单一的解法,尝试、愿意去打破条条框框的思维规则,这样的行为,对于学生的求异性思维培养,有很大的好处。

二、 通过口述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变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所谓对不同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进行口述,具体是指只要学生说出来解题思路和方法就可以,无需开展,具体的解答过程,这种口述的方法,是一题多解练习过程中的另外一种形式,这种形式与动手具体解答的形式,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口述练习的方式,是学生利用动口和动脑,去探索新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而开展具体的解答,是倾向于培养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开展口述解题的训练方式是为了让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对各种应用题的解法,提高认识程度和掌握程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一题多解的效率。在开展实际教学期间,通常,笔者在带领学生开展口述练习,尝试将全班学生分为两组,互相交错的形式开展训练,训练初期,让全班的学生,同时针对一道应用,口述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每个人分别进行一次口述,接下来让学生分组训练,在增加学生口述机会的基础上,实现全班同学人人口述,不论是智商较高,还是智商平庸的学生,全部有口述的机会,有效实现了全班同学共同提高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开展六年级总复习数学课程当中,题目为: 水果店运来一批西瓜和香蕉共450千克,运来西瓜的重量是香蕉的4倍。运来西瓜和香蕉各多少千克?(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口述方法1: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得出:西瓜的千克数+香蕉的千克数=450,可以列方程解,把香蕉的重量设为ⅹ千克,那么西瓜的重量就是4ⅹ,列方程得ⅹ+4ⅹ=450,只要求出香蕉的重量,西瓜的重量就是香蕉的4倍。口述方法2:根据已知条件,可以理解为西瓜的重量与香蕉重量的比为4:1,这题便可以转化为按比分配的题来解答,把西瓜的重量和香蕉的重量看作5份,即4+1=5,西瓜的重量占了总数的 45 ,香蕉的重量占了总数的方15 ,列式为西瓜的重量是450×45 ,香蕉的重量是450×15 。口述方法3:根据已知条件,西瓜的重量与总重量的比是4:5,那么就可以用比例方法解,设西瓜有ⅹ千克,4:5=ⅹ:450,求出西瓜的重量,香蕉的重量就可以用总重量-西瓜的重量求出来了。口述方法4:根据已知条件,把香蕉的重量看作单位“1”,而西瓜的重量就是香蕉的4倍,即把总重量看作5份,求出每份的重量,也就是香蕉的重量求出来,而西瓜的重量也就可求了,列式为,先求出香蕉的重量,450÷(1+4)。口述方法5:根据已知条件,可以理解香蕉重量与总重量的比是1:5,可以用比例方法解,设香蕉有ⅹ千克,列出比例算式1:5=ⅹ:450,香蕉的重量求出后,西瓜的重量也可以求出来,除了上述方法外,学生们还想出了很多解决方法,通过这些实践充分的证明,使用口述的方法去描述解题方法和思路,不但可以积极的运用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对各种解法去努力的探索,还能够在逻辑思维能力上,语言表达能力上充分有效提升,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这种训练,将应用题的各种解答方法更加熟练地掌握与认识。由此可见,口述练习,不论是在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上,还是在提高学生解答效率上,都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三,鼓励学生猜测,提高思维灵活性

许多有哲理性的原理、性质还没有得到世人承认之前,都是经过大胆的推测和尝试,经过无数次的实践证明,才能得到真正的原理。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和假设,即使学生的推理有时不合符原理,教师也不要随意抹杀了他们的创造性,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发展,推动他们勇于研究的动力,例如,在复习了偶数这个知识点后,我出示了一道这样的填空题: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比最大的一个偶数大34,这三个偶数分别是()、()、()。开始时,很多学生都感到无从下手,试了很多数都不行,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鼓励学生用推理、猜测的方法,看能不能推出算理来,经我一提醒,学生开始讨论起来,经过讨论研究,终于有学生站起来回答:“老师,我们组推算出这三个数分别是16,18,20。我们组是这样想的:假设中间的一个偶数是ⅹ,那么另外两个偶数分别是ⅹ-2和ⅹ+2,把这三个数加起来就是ⅹ-2+ⅹ+ⅹ+2=3ⅹ,再用3ⅹ-(ⅹ+2)=34,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算出中间的偶数ⅹ=18,那么前一个数就是18-2,后一个数就是18+2,我们算出后通过验证,得出上述这三个数。同学们听完后才恍然大悟,于是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声表示赞同,我也充分肯定了他们的推想。从这可以说明,只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推测,一定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进一步推动学生创新的意识。

总而言之,作为教师,在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展素质教育期间,必须充分重视、强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确保班级思维能力有所差异的每一名学生,全部在素质教育下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将学生的思维空间加以扩展,让学生逐步地提高数学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余淑娥.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06):57-59.

[2]谷彦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48.

[3]叶文香.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12):46-48.

论文作者:叶景欢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开拓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变性论文_叶景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