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论文_布瓦吉尔·热合曼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论文_布瓦吉尔·热合曼

(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 新疆喀什 844000)

【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总结临床护理经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10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并手术成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精心心理护理本组210患者均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住院费用,得到患者和家属的认可。结论:综合心理护理对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后的患者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患者康复,改善预后,提高治疗质量。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6-0291-02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不断增快,社会风尚和思维观念的深刻变化,人们的精神心理压力明显趋于紧张化。心理失衡、精神紧张、偏激冲动、焦虑、对精神心理创伤的耐受性和抵抗力下降等[1]。故心理护理在现代诊疗工作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提高,所述的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发现有碍于病人康复的心理问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作指导,通过护士的语言、表情、态度、姿态和行为等,去影响或改变病人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转归和康复的一种护理方法。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属于血管再通术的范畴,是心肌血流重建术中创伤最小的一种,是用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方法。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施予针对性护理,对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早日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10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并手术成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8例,女82例,年龄36岁~89岁,平均年龄(57.46±1.49)岁,其中置入1支支架患者86例,置入2支支架患者105例,置入3支支架患者19例。

1.2 主要临床表现

患者呈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烦躁,WBC、血清心肌酶(包括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功酶、a一羟丁酸脱氢酶(a-HBDH)和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升高以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变,并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症状。

1.3 心理特点[2]

①紧张、焦虑和恐惧:大部分患者均为突发,意外地发病或对疾病缺乏了解,没有心理准备,术后表现为面容呆板,难入睡,失眠,食欲下降等。②抑郁、悲观和绝望由于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担忧,表现悲观、失望,沉默寡言,愁眉不展,对仟何事都无兴趣,经常唉声叹气。③自卑心理:术前轻易可以做的事术后却要在他人的帮助下才能进行,使患者觉得自己成为亲人的负担。社会和家属地位的改变,使患者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感到自卑。④主观感觉异常:患者对自己的体位、姿势、甚至心跳、呼吸等十分关注和敏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护理措施

2.1 创造优美舒适的休养环境

环境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心理活动。优美舒适的环境对病人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影响,使人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增进健康。根据病房的条件,尽可能地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避免噪音等不良刺激。术后尽可能的不安置与危重患者同室。以免影响术后患者的情绪,加重患者恐惧等心理。

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3]

心理护理是在护理人员与病人的相互交往中进行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这种关系应该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合作基础上的平等关系。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言、行、神志去影响病人而建立的。

2.2.1言语:言语不仅是人们交际的工具,而且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通过礼貌、诚恳自然、友好交谈,可以帮助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减轻和消除消极情况,良好的语言会给患者带来无比的快乐和安全感,对心脏病患者更体现。如对心情不快的病人给与劝导、慰抚,使病人心情愉快,对疑虑的病人给与解释,解除其顾虑,对消极悲观的病人给与鼓励,使病人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2行动:一个人的行动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情绪,而护理人员的行动对病人有直接的影响。懒散、懈怠令人产生厌恶;轻佻、潦草使人产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慌忙,冒失令人恐惧、疑虑。因此护理人员在操作时应轻柔、庄重、镇定、认真,从举止上可给病人以心理上的安慰。

2.2.3神情:在心理学上称为非语言性交流。护理人员要学会控制情绪,时时刻刻乐观、开朗、以此去感染病人,树立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而切忌惊慌失措。神情可以在举动及目光中流露出来,特别应该注意。

2.2.4态度:绝大部分医疗纠纷因医护人员服务态度不正而引起的,同时心脏病患者情绪波动比较明显,易激动、易愤怒、易挑剔,对外界来的语言刺激比较敏感,故特别注意服务态度包括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自身的仪表、风度、姿态等。

2.3 争取家属亲友的密切配合

家属亲友的言语举止常直接影响着病人,其良好情绪能给病人以安慰和支持;而其不良情绪则对病人是一个恶性刺激,经济压力是引起不良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护理人员应对家属亲友进行保护性医疗的宣传使之懂得自己的情绪可以影响病人,影响治疗,故不论遇到什么情况宜于和颜悦色地给病人以安慰、鼓励,对于经济压力做好交流,帮助按时上交转院症或者医疗保险卡等,必要时,及时与科室领导联系,尽可能帮助患者降低一些费用,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2.4 加强健康宣教

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影响着病人的行为和生理状态。护理人员除通过自己的言行、神态去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外,还应加强护理宣教。有恐惧手术,害怕疼痛的心理,向患者讲解手术方法,穿刺时局部用麻醉药,切口小,不会感到疼痛,以消除恐惧心理。担心手术失败心理,向患者详细讲解置入手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措施,向患者介绍术者精湛技术和成功案例。请康复患者讲解手术过程和感受,增强信心,使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

3.讨论

在医学领域中,护理学是一门专门学科,而心理护理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护理和治疗有精神、物质两方面内容。过去只注重疾病本身的治疗和护理,而忽视心理护理和治疗倾向已逐渐得到纠正,并被人们所重视[4]。追溯祖国医学发展史,我们先辈也十分重视这方面的作用,古人曰:“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都说明了心理护理与治疗在整体护理学中的重要地位。一个健康的人在进入患者角色后,往往由于疾病的折磨、医院诊疗环境的陌生、新的人际关系的出现等,会产生一系列的特有的心理活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患者必然引起一定程度的负性心理应激反应,产生恐惧、焦虑心理。本组患者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改善明显,医护人员的详细介绍使患者对疾病有了充分、准确的理解,同时与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有效的沟通,使患者处于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中,情绪得到有效舒解密切相关。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帮助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鼓励家庭成员及亲朋好友与患者在术前交流,使之感受到家庭、亲友的关爱,对激发其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热情,克服焦虑心理起了一定的决定作用总之,做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是患者及家属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术前、术后配合心理护理和心理治疗早日康复的基础。在现代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护理工作者必须学习和研究的一门新课题。

【参考文献】

[1]李海英.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1,7(11):865-866.

[2]殷波.118例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心理干预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2):2137-2138.

[3]王叶红.浅谈住院患者心理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2(8):226-226.

[4]闫柏令.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8):1233-1234.

论文作者:布瓦吉尔·热合曼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1

标签:;  ;  ;  ;  ;  ;  ;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论文_布瓦吉尔·热合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