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工会困难职工工作体系的调查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会论文,困难职工论文,体系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我们就工会困难职工工作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查,并就调查情况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工会困难职工工作的现状
近几年来,西安市各级工会组织认真履行职责,千方百计做好困难职工的生活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困难职工工作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持久经济支撑。缺少资金是各级工会在困难职工工作中遇到的普遍问题,也是制约困难职工工作体系建设的关键因素。二是区县工会困难职工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区县总工会在软硬件设施以及人员配备上与困难职工工作的需要仍有很大的差距。三是与社会保障体系缺乏有效沟通和衔接。工会开展的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基本上是工会自己单独运作和管理,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够,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联系更少,没有将社会其他救助资源有效利用。
二、建立工会困难职工工作体系的基本原则
我们认为,构建工会困难职工工作体系,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科学定位、协调发展的原则。首先,从理论上说,保障职工群众的基本生活是政府的职责,对于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工会的职责是进行群众监督,使社会保障制度得以贯彻实施。但我们目前面临的实际情况与理论存在着差距。就社会保障体系而言,其完善还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包括工会在内的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与配合,来弥补社会保障体系的遗漏和缺失。其次,社会保障体系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对于保障体系范围内的职工而言,他们遇到困难的零散性、个别性和突发性,客观上要求工会困难职工工作上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时效性加以补充。再次,密切联系职工,关心职工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困难,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是《工会法》对工会基本职责的要求,也是工会建立困难职工工作体系的法律依据。因此,从理论和职工群众的需要上看,工会困难职工工作体系应按照“拾遗补缺、救急救难”的要求科学定位,与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发展。
2.坚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对社会保障体系进行补充的不仅仅只是工会组织,构建工会困难职工工作体系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工会组织有着与其他社会组织不同的、特有的工作优势和特色。这些优势和特色主要体现在:一是桥梁和纽带的优势。工会是群众组织,联系职工最广泛,了解职工最深入,帮扶职工最及时。二是组织网络的优势。三是职工互助互济的传统优势。四是与社会各界联系广泛的优势。
3.坚持开拓创新、以为取位的原则。工会要当好桥梁和纽带,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既要靠法律政策,更要靠积极作为。特别是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工会为困难职工所做的每一件实事,都是带有开创性和探索性的工作。
4.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的原则。对于困难职工工作而言,尤其要把实际效果放在第一位。有的工作,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而有的工作则是各级工会都能开展的。因此,构建工会困难职工工作体系,应该是分层次的、有条件的。一味地要求各级工会都要组建同一体系和网络,是不切实际的,效果也不会好。
三、建立工会困难职工工作体系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当前,在构建工会困难职工工作体系方面,要努力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最大限度地争取党和政府的支持。工会帮扶困难职工的所有工作,都是在协助政府解决问题,政府理应予以支持。当然,要使大家在认识上取得一致,工会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大力宣传工会工作,特别是困难职工工作,要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以来自企业和职工群众实际的第一手材料来证明工会困难职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要以工会自身的工作实绩不断取得党和政府的认可。
二是要想方设法建立稳定的资金渠道。第一,工会经费的投入要逐年加大。第二,积极筹集社会资金。通过发挥工会优势,加大困难职工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扶贫帮困舆论氛围,发动社会各界,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中实现快速发展的优势企业、劳模企业家等社会力量为困难职工奉献爱心。当前的迫切任务是协调解决企业为工会困难职工提供捐赠不能享受免缴所得税政策的问题。
三是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逐步建立起运作规范的长效工作机制。只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依靠自身的优势和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把困难职工工作当成一种事业做强做大,用发展的理念和思路为困难职工群众办实事,才可能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次上做好困难职工的工作。以再就业服务为例,要从主要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职工群众提供免费服务转向免费服务和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并举,以有偿服务实现工会再就业工作的提升和发展,为困难职工的无偿服务提供经济支撑。在利用社会资源方面,既要考虑企业向困难职工奉献爱心,也要考虑企业如何通过奉献取得更大发展,只有实现“双赢”或者“多赢”,困难职工工作才可能持久。
四是要实现“两个互补”。第一是工会困难职工工作体系和政府社会保障体系的互补。在工作的形式、内容、范围等方面帮助政府解决困难职工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只有把工会困难职工工作当做政府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准确地定位和把握,做到帮忙不添乱、有为不越位,才会得到党和政府的认可和支持。第二是工会领导机关和基层工会组织困难职工工作体系的互补。大量的困难职工的问题,要靠各级工会,特别是基层企事业单位工会来解决,工会领导机关工作的着力点,是要解决那些基层组织和困难职工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
四、关于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模式的思考
近几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帮扶中心的工作机制和途径。作为一种工会困难职工工作的体系或者模式,我们认为有以下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继续探讨:
一是关于帮扶中心的工作定位问题。“拾遗补缺、救急济难、快捷帮扶”是帮扶中心的工作原则。应该说,这个定位是准确的。但是在实际运作中成了帮扶中心直接面对每一位前来求助的困难职工,有的成了困难职工生活中的“110”,拾遗补缺变成大包大揽。对于困难职工来说,当然是一件大好事。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另一面,即忽视了各级工会组织和基层单位的作用,把更多的压力推到了中心。要快捷地解决每一位求助的困难职工问题,不要说中心,就是举全会的财力和人力,恐怕也难以满足职工的要求。拾遗补缺是既要补社会保障的遗和缺,也要补基层单位的遗和缺。解决困难职工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帮助困难职工度过眼前的生活难关,才是帮扶中心应该做、也必须做好的工作。
二是关于帮扶中心与工会职能部门的关系问题。帮扶中心实际上是工会保障工作的延伸和细化,是在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的一个载体,其工作应该在保障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开展。不仅如此,由于工会保障工作涉及面大,对于较大城市工会来说,保障工作由包括保障部门在内的多个部门来承担,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将工会多个职能部门的工作揉和在一起,所以,也是相关部门工作的延伸和细化,在业务上也要接受相关部门的指导。一些帮扶中心替代职能部门作用的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三是关于帮扶中心建立的层次问题。按照全总的工作目标,主要是在大中城市工会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对于驻地在大中城市的省总工会帮扶中心与市总工会帮扶中心来说,在工作的范围上如何划分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对于需要帮扶的困难职工来说,遇到困难并不清楚要到哪一级的帮扶中心寻求帮助。加之随着改革的深化,很多企业成为无主管上级,没有明确的隶属关系,这都会造成帮扶中心工作范围不清。区县工会以及基层单位工会是否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建立后如何运作,也需要研究。组建网络、广泛覆盖固然重要,但是难免产生工作上的交叉和推委。另外,各级工会的具体情况不同,也不宜搞“一刀切”。
标签:企业工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