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塞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探讨论文_马兰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以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治疗的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并以同期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肌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肌力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后,可提升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急性脑梗塞;肢体功能;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1-0286-02

急性脑梗塞属于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特点表现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预后较差,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时,除了尽力挽救患者生命外,还应尽量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以改善患者预后,康复护理作为恢复神经功能的主要手段,在临床中受到广泛重视,但常规康复护理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中,给予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探讨其对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治疗的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观察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57~78岁,平均(62.7±2.6)岁;左侧偏瘫27例,右侧偏瘫23例。另以同期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55~80岁,平均(63.2±2.9)岁;左侧偏瘫29例,右侧偏瘫21例。纳入及排除标准:(1)符合急性脑梗塞诊断标准,经头部CT、MRI等检查确诊;(2)发病至入院时间<24h;(3)伴有肢体功能障碍;(4)初次发病;(5)排除伴有意识障碍、严重并发症患者。经比较,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相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于患者病情稳定后实施。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于患者入院后生命体征稳定后24h内开始,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将急性脑梗塞的相关知识详细的讲解给患者,包含发病原因、肢体障碍原因、肢体功能恢复方法等,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等,同时,告知患者不良情绪对疾病恢复的影响,促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康复训练,提升康复效果。

1.2.2预防肢体畸形及肌肉萎缩 向患者讲解意念训练肢体运动的方法,并给予患者鼓励,增加患者训练的积极性,嘱咐患者双侧肢体活动尽量由大脑支配,并保持一致;瘫痪侧肢体给予适当的按揉、抓捏,适量给予被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的发生;利用冷、热毛巾交替擦敷患侧肢体[1]。将预防肢体畸形及肌肉萎缩的具体方法告知患者及家属,嘱咐患者家属多帮助、监督患者,提升预防效果。

1.2.3肢体功能锻炼 帮助患者摆放正确的床上体位,如仰卧位、侧卧位等,注意保护患肢,患者应主要采取仰卧位,患侧肢体保持功能位,更换体位时,注意摆放良肢位;生命体征稳定且病情不再进展后,于24h后给予患者床上运动,包含健侧翻身、桥式运动等,护理人员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关节,包含屈膝、屈肘等,并鼓励患者主动运动;护理人员先帮助患者进行床边起坐训练,并逐渐的过渡到患者独自坐起;患者可独立坐起后,指导患者开展坐位训练,同时,训练患者的平衡性,包含站立、上下肢负重站立等,接着,视患者病情指导患者逐步的进行步行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2]。肢体功能锻炼期间,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并密切观察患者训练期间的反应,预防异常请情况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利用Lovett六级肌力法评价肌力情况,入院时评价1次,并以此为初始肌力,4周后再次测定,观察肌力恢复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肌力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表 观察组与对照组肌力恢复情况比较[n(%)]

注:与观察组相比,*P<0.05。

3.讨论

肢体功能障碍为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后常见的神经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时,康复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提升肢体功能恢复效果,但常规康复护理开展比较晚,而且方法相对单一,因此,护理效果并不理想。研究表明,给予急性脑梗塞患者康复护理时,实施时间越早,越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可最大限度的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3]。通常,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且神经系统症状稳定后,康复护理可于24~48h内开展,通过心理护理、预防肌肉萎缩、肢体功能锻炼等康复措施的实施,能够较为快速的建立脑侧支循环,促进神经系统兴奋性及反应性的改善,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升肌力恢复效果,减少肌肉萎缩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4]。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后,可有效的预防肢体畸形、肌肉萎缩,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提升康复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震环,王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改善外伤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与日常生活能力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2(17):233-234.

[2]张红娟,李晓芹.急性脑梗塞伴偏瘫病人早期家庭治疗及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23(07):83-85.

[3]陈世利.脑梗塞患者急性期的康复护理方式及施行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18(26):5225-5226.

[4]肖友为.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3,9(14):76+82.

论文作者:马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

标签:;  ;  ;  ;  ;  ;  ;  ;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塞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探讨论文_马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