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校的发展不应当仅是教学质量的改进,还应当包含校园基础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校园建设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为学子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所,还能促进社会整体资源的有效整合。本文在借鉴先进经验和结合我国学校建筑设计现状及可利用资源的基础上,说明了我国学校建筑设计未来 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设计中应重点考虑的因素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学校建筑设计;发展趋势;基本原则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学校教育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这方面进行大力的政策引导和各方面的资源支持。学校教育的发展除了应重点注重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探索外,还应当注重校园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质量提升,一方面可以保证学校资源的最优化利用,迎合资源节 约型社会建设要求,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学生们的教育教学创造优良的环境。因而,对于校园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建设就成为了学校不断发展自身的重要任务之一。
1.学校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
为了做好对学校建筑的设计工作,必须充分了解现代教育建筑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学校类别、规模、等级等基本情况和学校的资源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校园建筑设计。我国的传统教育形成的是以班级教育为中心的模式。其缺点突出表现为学生的互相交流相互沟通的机会 太少,学生与老师的双向交流和沟通缺乏,各班级老师之间的教学交流缺乏,师资力量配备的相对固定使得在这种以班级为中心的封闭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所能享受到的学校的资源极为有限。现代教育以能力教育为中心,形成的是以年级为中心的基本教学模式,朝着开放、互动,强调个性 化现代教育的方面发展,除了设有体育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共享外,还进行高中低年级部分教育课程的共享,并构建和普及了以“电脑教室”为主的校园局域网。学校还积极进行远程教育模式的发展和开拓,形成了在校生和非在校生如电大、夜大、职大生等对对校园教育资源最大程度的 共享。同时,现代化的校园中,除了配备功能齐全的建筑设施外,在校园建筑设计时,还充分考虑校园绿地建设,在设计中,尽可能把可发展的用地预留出来,多置绿地。除此之外,为了保持校区的协调性,校区内、外的公共设施(体育馆、图书馆、科学楼)应当是互补的,以此充分保证 校区的开放性及自由度。
2.在学校的建筑设计中应当重点考虑的因素
2.1学校建筑的功能和交通组织情况
学校的功能相对比较复杂,在对学校建筑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当要充分考虑学校中的功能分区和教学的秩序,保证建筑建设为学校这些功能的发挥和维护教学秩序提供便利。
校园建设最关键的部分是教学区,其布局主要有组团式与网络式两种主要设计方法。组团式的优点主要表现为便于院系相对独立地组织教学活动与进行管理,更能适应建校周期较长而分期施工的现实。网络式的优点在于便利不同的科系在今后的发展中专业更新与规模调整,并能实现教学用 房的使用性质的灵活调节,被现代的新型学校规划布局所偏爱。
现代教育的重要特色即是多层次性、立体网络性,在教学以及学校规划中都应当实现多多向化、立体化模式,造就有利于青年全面发展的物质环境;,如改变人行空间单纯的交通功能为多层次交往空间,创造学生和教工的安全、舒适的室外活动空间。学校教学区的布局还应当缓解传统的人 车交通矛盾,以步行为主。
采用集中式进行建筑物布局,建筑群体以成团的方式组合能够适应现代学校在建筑物的联络便捷性通畅性方面的要求,在各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之间的室内外都设方便的连廊和通道,保证建筑群在整体上的连贯和贯通性。
2.2学校的基础条件
对学校建筑的设计离不开对学校基本条件的衡量,如学校类别、学校规模、教育目标和总体布局等。我国的教育模式决定了我国学校的类别为小学、中学、高中及大专院校等四类。而学校的规模是由班级总数及各班级人数决定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国在教育类的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的班级规模进行了详细 的规定,对于大专院校规模的确定则规定由学校规模及专业的具体情况确定。学校的教育目标也影响着学校建规划和设计,我国目前常设的为普通小学或中学、技工学校、职业中专、专科学校及综合性大学等。学校的总体布局是学校建筑要求的最集中体现,建筑用地的大小及周围环境、建 筑的形状和性质等都具体建筑要求对于建筑规划、设计和建设有着最直接的影响。校方的要求、地块大小、朝向等因素决定了建筑的具体形状,主要表现为一字形布局、王字或田字形布局及综合式布局等三大类。新建、扩建及大规模旧楼改造以及新楼与旧楼在文脉及地域文化上是统一还是 对比,将是设计师要取舍的决定因素。
2.3单体设计
探求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反映学生的心理与环境行为的崭新的建筑形式,是建筑师、规划师把握的关键。学校建筑的风格不仅能给人带来第一印象,还能成为代代已毕业了的学子们的长久回忆。校园建筑的类型众多,特色不一,构成了学校的多元化特色,与此同时,还应当注重校园建筑 整体的协调性和统一性。高校校园因其规模大,组成部分众多,因而,其建设往往是分期完成,在规划设计中要做好分期实施的准备和余地,并需考虑到其在建设周期内的合理使用和多种变化的可能性。
3.进行学校建筑规划应当遵循的一般原则
3.1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土地资源
校园土地资源的利用应当以强化节约、集约、合理使用为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地确定校园建设规模与规划,不能一味求大规模,攀比成风,重视土地的使用效益。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校园建筑应考虑向“低密、高容、立体化”方向发展。在不提高密度的前提下,向空中和地下发展可以提 高容积率。同时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功能分区和教学秩序,应表现特定地域、特定人文历史背景下的学校建筑或场地所拥有的独特品质和特别精神。
3.2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校园建筑设计应充分尊重自然,以人为本,重视生态环境,充分结合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在水文、土质、气候、植物、动物等方面与原有生态相融,构筑校园生态系统。确定人工湖、假山以及各类人工景观的合理位置与适当的面积,尽可能保留原有树木植被、水系、地形地貌 。将可持续发展与校园发展的动态变化进行有机的结合和统一,创造一个使用灵活、扩展方便的弹性生长型校园结构。
3.3注重与城市文化的相互融合
大学校园内的资源应具有开放性,实现与城市居民的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注重同城市空间的互动,充分开发开放,做到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和谐统一。在校园规划设计中,参考城市设计的概念,在保证交通组织、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实现公共教学设施、信息资源、文化、体育、绿化 景观等设施与城市活动的共享。
4.进行学校建筑设计应当遵循的一般原则
4.1单体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单体建筑的建筑外形的设计应兼顾建筑的功能性与独特性,以具体的建筑要求和实际环境为基准。建筑立面宜庄重典雅、朴素大方、经济适用,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建筑节能的要求。
4.2注重利用新节能产品
为了加强同城市建设的整体协调性和适应节约型社会发展要求,在学校建筑的设计中应充分运用不断发展的新型节能产品,从行动上将节能落实到位。选择采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加大节水型设备和器具的使用力度,建设节水和中水回用设施,还可实施结构保温节能、智能化设计、太阳能 利用等方法。
在现代化城市和校园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学校的建筑建设已经不仅仅是学校自身的发展问题,还应当充分考虑进社会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应达到与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的统一协调。在此前提下,再根据学校自身的资源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
参考文献:
[1] 高冀生.中国高校校园规划的思考与再认识[J].世界建筑,2004(9):76~79.
[2] 张清,夏青.大学校园规划探索[ J].天津大学学报,2004(6):106~108.
论文作者:潘志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7
标签:学校论文; 建筑论文; 校园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布局论文; 规模论文; 功能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