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探讨论文_蒋梦然

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探讨论文_蒋梦然

启迪水务(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摘要:在城市基础建设过程中,河道治理占据了重要的比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有所推动。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河道水污染环境演变的越来越重要,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在新时期需要积极做好河道治理工作,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可丰富居民的物质生活,带来巨大的效益。故此,本文着重探究了现阶段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河道治理;水环境保护;措施

1、现阶段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所存在的问题

1.1 生态护坡技术水平比较低

从当前的整体发展趋势分析,在河道治理过程中,生态护坡技术所带来的作用重大。但是因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地区的生态护坡技术缺乏完善性,并出现两点问题,第一是形式单一,因为受到传统治理技术的影响,河道整治理念比较单一,特别是在城镇中往往采取直立式护岸的方式进行整治;第二是生态性和整体性差,生态护坡的内涵并没有进行给予准确的界定,尤其是在开展河道整治过程中,没有对生态护坡的定义进行斟酌,没有分析其整体效果,结合实际情况,借鉴相关的经验。这样一来,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工作治理不容乐观。

1.2 控制污染存在难度

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我国工业水平得到提升,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污水排放量随之增多,排水系统设施落后。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中心城区排水系统以合流制为主,或有雨污混接的情况。雨天有部分混合污水通过截污井或雨水管直接排入河道中,造成水体污染,对水环境保护影响较大,因此截污控污已经成为了当前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的关键任务之一,也是河道治理、水质提升的重要前提。但由于早年新建或改造排水管网时,存在实际施工情况与设计图纸不匹配的情况;现有污水管网存在设施老旧、规模较小、标准偏低的情况;一些单位和企业自行接入城镇管网等,增加了雨污管改造和控制水环境污染的难度。

2、新时期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对策

2.1 实现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科学规划

就目前而言,在现阶段,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导致社会发展受到影响,在新形势下,需要从本质上出发,积极对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进行合理规划,尤其是要对传统思想中的单一防洪规划方式进行变更,将城镇化建设问题纳入其中,加以分析与考虑,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并将生态型作为切入点,实现安全环境资源的相互结合,这样才能实现水系河网的通畅性,为城市水环境的发展奠定基础,发挥出河道经济生态。

2.2做好管理工作,实现水体活化

搞“活”水体已经成为了对水环境保护的主要对策,也是河道水体流动的关键所在。从作用上分析,积极搞“活”水体可以增加水体流动性,改善水质,提供溶解氧,减少河道污染物的堆积量,提高河流水体的自净能力,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除此之外,为进一步提高有效性,还可以通过结合水利和回用水的方式,做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水体的均匀分布,实现水体结构的优化以及水体协调能力的增强,满足社会合理用水,改善部分地区缺水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分析,均可以了解河道管理是十分艰巨的任务。考虑到我国河道覆盖面积比较大,河流流经多地区贯穿我国的中心线,相应的河道管理难度也较大。笔者认为在河道管理过程中,需要“宏观规划、综合整治、一河一策”,做好河道保洁,强化河道管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尤其是要对周边的污染源进行控制,相关部门要给予监督与管理,落实好各项管理对策,提高河道管理水平。

2.3加强河道疏浚整治力度

当进入河道的污染较大时,底泥对污染物起到富集作用。即使污染得到一定控制,已经沉积于底泥中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下,仍会在底泥中发生复杂的变化,向水体释放污染物,形成内源污染。

疏浚是消除内源污染的最实用的方法,。环保疏浚的目的是通过底泥的疏挖去除底泥中所含的污染物,减少或清除污染水体的内源,减少底泥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它以减少或清除水体的内源污染、增加环境承载力和抗冲击负荷能力为主要功能,并兼顾着生态重建和生态恢复的要求。

2.4做好河道生态化整治工作

第一是要积极修复或重建水体生态系统。根据笔者的调查与分析,现阶段在诸多河道中,水质富营养化现象十分严重,生态功能基本丧失。维护生态系统,应实现水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合理配置。应用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以水生植物为主,可分为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等,消费者以鱼类为主,分解者为以微生物为主。

在良好的光照、温度条件和营养条件下,水生植物可大量繁殖,部分氮、磷等营养物质得到吸收降解。某些植物的根系还可以分泌出克藻物质,起到抑制藻类生长的作用。植物的根系和枝叶可以形成天然的过滤层,可截获大量的悬浮物,对水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特性亦产生积极的影响。微生物能从水中摄取糖、淀粉、脂肪、蛋白质及其它有机物作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这些有机物在微生物体内得到分解利用,有些合成微生物自身的结构和功能物质,有些则为微生物提供所需的能量,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的目的。

第二是推广生态护坡。混凝土护岸会阻断岸上与水下的联系,易使自然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所以水体也会失去自净能力,导致河道出现水体发臭的现象,对此需要推广生态护坡,采用透水砖文化植物的方式进行护坡,这样一来,可以起到河道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

第三是做到截污分流,与水利调水相结合。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截污是前提,也是保障,其中需要对河道周边企业和居民区进行整治,减少各类污水的排放,另外还可以对污染物的来源加以控制,解决河道水体在污染的现象。但是因为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截污分流的难度比较大,需要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除此之外,水利调水同样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降低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增加水体流动性,提高溶解氧,降低水体黑臭现象,但是,调水仅仅只能稀释或冲刷污染物,并无法从根本上进行解决,并且相关的成本费用比较高,所以应用有一定局限性,需要结合生态化治理工作共同开展。

2.5河道护坡工程规划

从本质上分析,要想真正实现河道护坡规划的有效性,需要做好计算工作,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自然景观与环境,另外河道堤身结构与形式需要严格按照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因地制宜的选择,提高其经济效益与安全可。笔者认为在整个护岸工程规划当中需要多角度的分析,其中需要对河道的生态平衡问题加以注意,遵循自然规律,不可改变河道的自然特性,这样一来可以起到保护河道的有效性。除此之外,还要对河道进行适当的防洪性截弯,取直拓宽河道的渡口。在河道截弯取直之后,可降低水流速度,提高护岸的安全性。

结语

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水资源,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是推动人类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配套的基础设施逐渐老化,无法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河道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面对这种现状的不断加剧,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加强河道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力度。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管理、科学合理规划、强化各项治理方案的同时,加强河道疏浚整治,做好生态化整治和护岸工程等。只有这样,才能美化生态环境、实现河道水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如何进行生态河道治理[J].李霞.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14)

[2]河道治理的不足及完善策略[J].蔡旭阳,许灿章.河南科技.2017(03)

论文作者:蒋梦然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5

标签:;  ;  ;  ;  ;  ;  ;  ;  

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探讨论文_蒋梦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