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我国的国民经济在高速的发展,我国公路交通行业实现了全面进步,其中,软基处理工作决定了公路施工项目的整体质量。文章以某公路施工项目案例为出发点,对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软基处理技术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应用措施展开了讨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路基路面;软基处理;原则;技术
引言
公路工程作为提升所在地区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会受到不良地基问题的影响,而降低路基路面结构的抗变性、硬度以及承载能力。为避免该问题阻碍经济发展水平现象的出现,相关建设人员应在明确路基路面软基特征的情况下,掌握软基处理技术应用局限,并找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控制策略。这是缓解现代化经济建设背景下交通运输压力的重要课题,研究人员应将现有的科学技术成果充分利用起来,以控制不良地质环境对公路结构设计带来负面影响。
1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软基特征
公路工程施工建设所遇到的软土大多指:土质相对来说比较蓬松或是土壤中的湿度较大并且硬度比较低,如淤泥等。这种地基通常会给公路路面设计、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这种软基会使路面抗变性变低,并且硬度以及承载力、抗压能力变弱,最终会导致路面出现沉降现象,由此也会提高路面出现交通问题的风险,降低了路面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性。为此,针对这些软基特征,并通过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选用具有针对性软基处理技术,来达到强化路基路面结构的作用稳定性的目的。这是实现现代化经济建设背景下交通运输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要举措。
2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软基处理技术措施
2.1提高路基路面设计质量
相关人员要对公路经过的路线进行详细勘察。工程所处复杂的建设环境,设计人员应通过调整设计方案来保证软基处理技术的作用质量。例如,当公路工程靠近河床水系,设计人员应对其进行软基面积和含水量的测试,采用改道处理方案,来保证路基路面结构的稳定性。而对于不可改道的情况,设计人员应通过做好垫层设计,来稀释软基中的水分,进而避免软基受雨水浸泡问题的影响。
3.2抛石挤淤技术
该技术主要作用于处在水塘、泥沙以及不易抽干土壤水分的工程情况。在其上抛填不易被水软化的大块经石块,即50~80cm。同时,在石块缝隙填筑20~50cm的小块石。抛填高度应控制在常水位以上的50cm上下,完成铺平作业后,利用轮式压路设备或是拖式压路设备进行振动压实,从而将淤泥挤出路基坡脚以外的目标。此过程,要保证无明显下沉现象,才能终止压实作业。施工技术人员要采用分层抛填的方式来进行压实处理,即将每层抛填的厚度控制在50~80cm。当整段软基处理完成后,除了要在其上铺上一层10cm厚的碎石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铺上土工格栅。填筑土石方,这就是路基原地面处理的全过程,施工技术人员要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以降低软基地质问题对路基路面环境得影响。
2.3盲沟铺设技术
盲沟又称渗沟,一般是在路基地下设置的排水、截水暗沟,它是一种地下排水渠道,主要的作用即排除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采取盲沟铺设技术的地点多是水田,或者需降低的水位幅度比较小,且出水量不大,多为浅层水,又或者淤泥不深(一般不超过2m)且积水不易自干的软基环境。盲沟排水具有技术简单,施工方便、设备投入少、质量易于控制等诸多优点,因此被广泛使用。盲沟铺设技术实施之前,相关设计人员应亲赴实地,考察当地的水土情况和自然环境,进行施工准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可以采用人工或小型机具开挖沟槽,在沟槽底部先铺砌透水管基座,安设土工布包裹的打孔透水管,然后使用符合设计要求的碎石进行沟槽的回填,同时要在沟槽四周采用一定比例、大小均匀的砂砾或土工织物等组成反滤层,盲沟顶部宜设置封闭层。利用构成盲沟的渗水材料的渗透性,将地下水汇集于透水管内,并通过排水系统排出路基范围外。施工完成之后,相关技术人员和领导需对工程检查验收。
2.4软土换填技术
软土层的厚度比较薄且路堤填方高度小于3m,或软土层厚度小于1.5m的软土地基路段,可以考虑实施软土换填技术。施工之前,应先审核施工设计图纸,掌握工程的实施要点,并检查有关资料,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储备换填材料;正式开工前进行施工放样;挖除方圆1.5m之内软土及淤泥,检查基底;然后将具有稳定性的施工材料分层铺筑;然后由推土机进行逐层压实。施工完成后,先自检然后报检,等待监理抽检结果。施工前,要了解当地当时的气候条件,避免因天气原因影响施工进度。
2.5碎石桩软基处理技术
碎石桩主要作用于软基深度在15m以内且路基结构处于高填方路段的情况。其在公路路基路面结构中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挤密与消散孔隙水。其中挤密就是对土体的两个方向施加横向挤压力,即在成桩时,通过沉管来控制周围土层的横向挤压力。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进行孔内碎石填充振动挤压作业时,通过周围土体产生的横向挤压力,来减少周围孔隙,最终增加结构的密实度。而消散孔隙水,就是通过缩短路基路面地基的固结时间,来提高结构的作用稳定性。具体来说,就是在平面位置,按照正三角形和梅花形进行部署;或者将桩直径控制在50~100cm,将桩的长度控制在15m以内;将桩的部署范围控制在路基宽度的1.2倍以上。
2.6强夯法
在实际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软基处理结构运行时,强夯法的应用的路径和范围也较为广泛,能建立有效的处理机制,完善整体软基处理效果,保证管理水平的最优化。在利用强夯法进行处理和管控的过程中,整合具体工程参数十分关键,要完善处理流程性,从根本上发挥强夯法的优势,完善设备的处理效果,促进软基处理工作的全面优化,尤其是对土质条件的分析和应用推广机制的考量工作,也要作为强夯法应用中的重点。在强夯法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利用50t的强夯机进行处理,有效对大吨位夯锤进行处理,吊起6~40m,进行自由落体夯实操作,对地基施工项目能产生较大的冲击能,并且集中形成有效的冲击波和动应力,能从根本上完善基质土压力,并且保证振动密实程度的最优化。只有从根本上优化地基土处理效果,才能完善强度和压缩性的整合效果,为后续改善砂土效果提供保障,真正提高土壤自身的抗液化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强夯法运行过程中,要对土质基本条件进行分析,更加适应于加固砂土以及碎石土结构。由于整体项目的设备较为简单,且能有效简化项目运行复杂性,所以应用范围较为广泛。
结语
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软基的处理技术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社会在飞速发展,路面的车辆逐渐增多,如何有效延长道路的使用年限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道路路基路面设计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的发挥出软基处理技术的优势,在现实操作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公路条件问题、建设环境问题、地形问题等,借助软基处理技术的运用来提高公路施工的质量,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何庆德,石木贵.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技术方案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5):15.
[2]薛永江.浅谈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基处理技术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9)11.
[3]霍大铙.谈高速公路工程软基处理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4)3.
[4]何汉艺.广州南沙集装箱港区大面积陆域形成及软基处理技术[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11),08:10.
论文作者:童小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8
标签:路基论文; 路面论文; 技术论文; 公路论文; 碎石论文; 结构论文; 沟槽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