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启用后的中、欧贸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元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欧洲各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现已进入正式启用欧元的新阶段。欧元的启用意味着在欧洲十一国范围内形成一个史无前例的单一货币区,它肯定会对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我国现在正朝着市场经济的方向深化改革,并十分注重拓展对外经贸关系。1997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达40%左右,而欧盟是我国对外经济关系中至为重要的一极。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必须积极探讨欧元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我国与欧盟贸易关系的变迁
1975年5月6日,我国与欧共体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8年我国与欧共体签订商品贸易协定之后,双方在各个领域的交流迅速扩大,经贸关系不断发展。1978年,我国与欧共体之间的贸易额为31.43亿美元, 占我国对外贸易的15.2%。1997年,我国与欧盟的贸易额达430 亿美元,其中我国对欧盟出口达238.1亿美元,自欧盟进口达191.9亿美元,占我国同期进口贸易总额的13.2%。20年间,双方贸易额增长了13.68倍, 年均增长13.97%,中、欧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从总体来看,20 年来中、欧商品贸易绝对额有明显的扩大,但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不但没有增大,反而有所下降,这说明未来的中、欧贸易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然而,欧盟国家在我国技术引进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欧盟对华技术政策比较宽松,限制较少,因此,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对华技术出口中具有领先优势。1997年,我国从欧盟国家引进技术共计1963项,合同金额46.2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引进技术合同总金额的29%。由此可见,欧盟是目前世界市场上向我国转让先进技术设备的最大供应者。它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在科技交往方面最为紧密的合作伙伴(参见下页表1)。
表1:1997年我国技术引进合同统计(单位:亿美元)
国别和地区 合同数(项)合同金额
占总合同金额比例(%)
欧盟196346.2029.0
日本972 33.9121.3
加拿大
118 28.0517.6
美国143218.1611.4
俄罗斯
136 10.786.8
韩国131 8.66 5.4
中国香港 724 5.32 3.3
瑞士155 2.27 1.4
新加坡
101 1.03 0.6
其他252 4.85 3.2
合计5984159.23
100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白皮书,1998年》,第109页。
中、欧贸易是世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欧元的启用会对中、欧贸易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应利用这一契机,积极开拓欧盟统一大市场。
二、欧元对发展中欧贸易的正面影响
从长期看,欧元的启用对我国进一步发展与欧盟的经贸往来将产生诸多积极影响。
1.为中、欧间的贸易结算提供极大的便利,并减少保值费用 由于人民币尚非完全可自由兑换货币,欧元启用之前,一般欧盟国家对华贸易大都用其本币或第三国货币(主要是美元)作为结算工具。但是,如果我国出口时采用欧盟国家的某种弱币(如意大利里拉)计价结算,一旦这种货币大幅贬值,我国出口企业就要面临严重损失,而采用远期外汇交易与金融衍生工具抵补风险,又必须支付一定比例的保值费用,使出口产品的成本提高,不利于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欧元启用后,由于稳定的趋同标准和欧元区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从长期看,欧元很可能会成为稳定且合理坚挺的国际通用货币。涉欧外贸企业无论是作为出口方还是作为进口方,均会由于使用较为稳定的欧元结算而大为减少保值费用,这有利于中、欧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2.有利于我国商品进入欧盟大市场 欧元区的形成开辟了一个统一的、需求巨大的国际市场,在这个市场内,商品、人员、资本自由流动,这就为我国出口商拓展欧盟大市场提供了各种商机。我国的出口产品只要符合欧盟的技术标准,或根据欧盟的某些技术标准相互承认的原则,符合其中某一成员国的技术标准,则可以先出口到该欧盟国家的口岸后,再分销到欧盟其他成员国,即只要进入一个成员国市场就等于进入了整个欧元区,这便于我国产品扩大在欧盟的市场份额。
3.有利于我国扩大与欧元区各国的经贸往来 欧元启用前,由于各国货币不同,我国对欧盟某国的进出口常受对该国国际收支平衡的限制。欧元流通后,将大大便利我国与欧元区各国的经贸往来,即中方可用出口收取的欧元抵补进口支出的欧元,如可从对德国的欧元盈余中转移支付给从法国的进口,而不用提心币种不同导致的汇率风险和交易费用。这将简化我国涉欧企业的财务管理,降低财务成本,进一步促使中、欧扩大双边交往。同时,欧元启用后,可消除原先由于货币不同,各种货币的出口信贷在使用规模范围上的有限性,欧盟国家商业银行在提供出口信贷时可直接用欧元,由于币种简化,适用面就相对扩大,这样有利于欧盟对我国的出口,也有利于我国从更广阔的市场选择进口大型机电设备,配合国内基础设施建设。
三、欧元对发展中、欧贸易的负面影响
尽管欧元启用后会对我国与欧盟经贸往来产生一系列正面影响,但我们也要看到,欧元也可能给我国经贸发展带来一定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首先,欧盟的财政紧缩与交易内部化问题。为保证欧元的币值稳定和欧元经济区的长期发展,《马约》规定各国政府的年度预算赤字总额和债务总额分别不能超过当年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和60%。这样, 在欧元启用后,为遵守上述趋同标准,欧元区各成员国须采取较为紧缩的财政政策,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我国对欧盟的出口。欧元面世后,单一货币消除了不同国家货币汇率波动的风险,交易商可以减少为规避风险所花费的套期保值费和货币兑换费用,这使欧盟企业无形中降低了成本,增强了竞争能力,区域内贸易将进一步升温。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由于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首批欧元区国家之间的贸易将占这些国家全部贸易的70%左右,而对区域外国家贸易将仅占30%左右。可见,拆除了货币壁垒的欧元区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将明显增加,但对外部商品的进入却形成了新的障碍,这也增加了中国商品对欧盟国家的出口难度。
其次,我国企业的出口商品结构与差别价格销售问题。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看,我国向欧盟的出口商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初级加工产品,而从欧盟的进口主要是大型机械和技术型产品,中国与欧盟的商品贸易呈现出很强的互补性(参见表2)。欧元启用后,在欧元区内, 一国的优势产业更易吸引他国竞争力较弱的同行业中诸如资金、企业家、熟练工人之类的生产要素,因此而增加企业间的收购、兼并,这使欧洲内部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相异的国家互相调剂余缺,重新进行资源配置和生产分工协作。区域内一些国家(如南欧国家)很有可能成为欧盟内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初级加工产品的供应国,从而排挤我国同类产品的进入。
表2: 1997年中国与欧盟主要贸易商品(2亿美元以上)
我国对欧盟服装、纺织品、鞋类、箱包、玩具、塑料制品、 录
各国出口 音机及收录音组合机、医药品、船舶、照明装置、
肠衣、五金工具、家具等
我国从欧盟飞机、纺织机械、汽车零件、无线电设备、 电路装
各国进口 置、钢材、计量仪器、初级塑料、机床、 有线通讯
设备、装卸设备、发电机组、 橡胶及塑料加工机械、
纸及纸板、肥料、印刷和食品机械等
资料来源:摘自《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白皮书,1998年》,第214页。
同时,从我国企业实行的差别价格销售策略看,欧元的推行不利于我国出口企业差别价格销售(出口企业可以针对欧盟不同国家的货币制定不同的价格战略,同一商品在不同国家之间可以按不同价格出售)策略的实施。单一货币——欧元出台后,差别价格战略的隐蔽性将暴露无遗,我国出口企业不可能再通过分割的市场来赚取差价。
再者,欧元的汇率风险与我国企业的欧元转换成本问题。欧元是一种强币还是一种弱币,至今国际金融界尚无法作出准确预测。笔者认为,对欧元前景的不同预测会导致欧元汇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波动。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急剧变化和不确定性,欧元的隐藏风险有时会很大。因此,从涉欧企业看,有两种风险值得密切注意:一是欧元的结算风险,体现在企业的对外贸易支付中;二是欧元的借贷风险,即债务人在归还欧元时,由于欧元的汇率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风险。同时,为适应欧元这一新货币体制和减少风险,世界各国的涉欧企业都得相应地调整原有的财务资料,更新技术设备,培训人员,这一切都构成了欧元的货币转换成本。就全球而言,据估计,向欧元过渡的转换成本至少达80亿欧洲货币单位。我国对欧盟出口企业比较分散,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由于企业规模不大,在转换过程中就不能取得如大企业的规模效应,这势必影响这些企业开拓欧盟市场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影响我国对欧盟国家的商品出口。相反,欧盟对我国出口商品的企业主要是大型企业,尽管也要支付转换成本,但由于有雄厚的资本和人才优势,可以产生规模效应,总的来看,利大于弊。为此,欧元启用后,我国对欧元区国家的商品贸易顺差将有所减少,形势不容乐观。
最后,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问题。根据我国国际收支统计,在服务出口项目中,旅游收入已成为我国服务出口的主要财源。1996年,我国旅游业创汇102亿美元,占当年服务出口的52.0%。其中, 欧盟是中国的重要客源地区。随着欧元的诞生,在欧元区11国范围内,居民出境旅游和资本帐户划转将如同在国内一样方便、迅捷,这将大大刺激欧元区内各国人员的相互交往,对区内的旅游服务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必将间接地降低我国旅游创汇能力,尤其在对欧方面。另外,对我国的金融服务业也有直接的影响,欧元启用后,银行的业务币种减少,各种欧币兑换收入也会消失,而兑换收益一直是我国银行的重要利润来源。同时,我国金融业对各种欧元新金融业务(如欧元债券、欧元股票、欧元大额存单等)也有一个较长的适应期,短期内拓展业务将非常困难。这会使我国对欧元区国家的服务出口有大幅下降。
四、发展中、欧贸易的对策
1.制定对欧统一政策,加强各部门、各企业的内部协调 近几年欧盟扩大了对我国产品反倾销的诉讼范围,这固然与欧盟区域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有关,但我国有些向欧盟出口的企业恶性降价、自相残杀,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随着欧元的启用,欧洲一体化迈上了更高层次,欧盟会形成统一的对外贸易壁垒,反倾销税也必将在欧盟一级课征,使我国无法再利用差别价格策略来分割市场,各个击破。因此,面对欧元的启用我国各部门、各企业内部更须加强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对欧盟的具有框架性的长期指导政策,建立国内协调机制,减少目前我国因内部协调不力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2.横向联合,实行欧元大市场营销战略 目前我国对欧出口企业相当分散,规模较小,不适应欧元启用后欧元区国家经济界限消失、形成统一大市场的新形势。要改变目前这种在欧盟各国散兵作战的局面,政府和商会应出面引导,将众多杂乱的对欧出口企业组成“联合舰队”,统一作战,利用欧元大市场内贸易壁垒消失的机遇,在欧元区国家的重要口岸设立分拨仓库或商品分销机构,同时建立以某一国家为中心的欧元区国家商情信息系统,及时向国内反馈信息,以便能尽快重新构建对欧元区国家的销售网络,使我国产品能更顺利地进入欧元统一大市场。同时,积极改善我国对欧盟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其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这是我国能否抓住欧元所带来的欧盟市场扩大、进口需求增长机遇的关键。正如前文所述,欧元运行后,我国出口的初级产品将受到南欧国家同类产品的有力竞争。所以,如我国对欧盟出口商品结构没有实质性进步,要继续扩大我国产品在欧盟市场的占有率是相当困难的。我国必须改变在现有结构上单纯扩大产品出口规模的模式,要以欧盟未来进口增长潜力巨大的产品为目标,联合企业开发经营、调整和提升出口产业的产品结构。
3.采用直接投资的策略,跨越贸易壁垒 欧元运行后,外地区的企业能否获得单一货币带来的商品、人员、资金自由流通的好处,关键在于能否跨越严厉的贸易壁垒,诸如配额制、技术标准限制以及反倾销税等等。这首先要求我国政府加强与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国的对话与磋商,通过多边贸易体制和规则要求欧盟进一步取消对我国的贸易歧视;同时,我国更需要着眼于未来,制定作为贸易大国的长远发展战略,重塑和培育参于国际经济贸易的竞争主体,通过市场组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工业和外贸企业集团,让他们以合资或独资等形式到欧元区内投资设厂,以投资带动贸易,直接进入欧元统一大市场,这样我们就能绕过欧盟的贸易障碍,而且还将享受欧元区内部货币一体化所带来的好处。在具体步骤上,我们可以利用欧盟国家内部的矛盾和竞争,遴选重点项目和重点国家、地区,以合资的方式进入欧元大市场,扩大中国商品在欧盟的市场份额;也可以选择一些投资少、见效快且技术适中的项目在北非、加勒比海及太平洋地区中与欧盟各国保持特殊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投资办厂。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其生产的产品享受欧盟给予上述国家和地区的某些优惠,同时也有利于我国实现出口多元化、投资多元化的战略目标。
4.在对外贸易中,积极引入欧元计价结算方式以实现结算多元化,避免对美元、日元的过度依赖 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以美元、日元计价已成为传统。随着欧元的启用,我国宜从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平衡的角度选择计价货币。以目前中、欧贸易比重为参考,估计欧元在我国对外贸易结算中可望占据20%左右的份额,所以,中国企业尽早进行适应性调整是很有必要的。考虑到在欧元过渡期内不确定因素很多,国内厂商要特别注意欧元的汇率、利率走势和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以期规避风险,也可以通过期汇、期权、期货等金融交易进行保值。就当前而言,比如在对欧贸易中,特别是在跨期合同中一定要作出明确规定,使对方不能以引进欧元作为“不可抗力”或“不可克服的重大变更”等类似理由成为违约的借口。
5.中国金融服务行业要直接面对欧洲金融格局的改变,积极参与欧元新业务的竞争 欧元的实施将直接导致部分传统业务收入的消失,新型欧洲金融机构的产生又会加剧金融竞争,这都将使中国海外金融业面临严重冲击。当然,它也为我国金融机构提供了难得的赶超机遇。我国海外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积极参与新业务的开拓,扩大在欧盟的市场份额。第一,要充分利用中、欧贸易发展的良好势头,积极发挥银行结算中介的作用,主动适应结算货币的转变,开拓欧元结算业务,以保持在零售业务领域的稳定客源。第二,积极参与欧元债券、欧元股票、欧元大额存单等新金融工具的发行及交易,以扩大在欧元金融批发业务领域的市场份额。第三,为了更好地经营欧元业务,我国各银行的海外分行应当在法兰克福和巴黎加强实力部署和人员配置,并尽早与欧元指定银行——法国巴黎国民银行和德国德累斯顿银行协调关系;经营外汇业务的各金融机构应在通讯设备上考虑迅速与欧元清算系统——全球资金划拨自动实时总清算系统(TARGET)接轨,创造良好的欧元区内外部通讯条件,为中、欧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便利。
标签:国外宏观论文; 美元欧元论文; 欧盟成员国论文; 商品货币论文; 欧元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货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