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栽培技术论文,百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百合为多年生草在植物,高40~60厘米,地下鳞茎略呈球形,叶披针状线形,互生无柄,有的叶腋间生珠芽,大小如同豆子,又叫百合豆,紫黑色,5~6月间茎顶上开花,头向下垂,圆锥形状花序,花被6片向外翻卷,黄赤色有暗紫色斑点,花柱长约10厘米,下垂形似灯笼,蒴果椭圆形,种子扁平。可做花卉观赏,鳞茎可食用,是饭店里的高档菜,也可入药,有润肺止咳,清热宁心之功能,亩产3000斤左右,无论是做花卉卖或是食用,或入药亩产价值都在万元以上。
栽培技术:
种子处理:种子消毒,为防治立枯病,将要播种用的种苗,或用鳞茎分殖法用的鳞茎,分茎后,放入1/50甲醛溶液里浸泡15分钟捞出晾干待用。
整地播种:百合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寒,耐干旱,背向阳温暖怕酷置,怕积水,因此要选择排水良好,含有较丰富的腐殖质沙土,粘土为佳,亩施农家肥5000斤以上,三元复合肥100斤,地杀虫农药2~4公斤,深犁细耙,整平作畦,畦宽2.1~2.5米畦长度不限以方便排灌为最理想,开沟按行距20~25厘米,深9~12厘米以株距10~12厘米,将种苗放入沟内露出5~6厘米,种完后随即喷一次除草剂以防草丛生。
播种时间以秋季初冬早春为最佳时间。田间管理:松土除草春季苗高12~15厘米时减锄一遍,花前结合培土再锄一次,追肥苗期是追肥的最佳时期,是增加产量的关键时期,在苗高15~20厘米时于雨后或喷水前亩施三元肥30~50斤,以后可根据需要再次追肥。打蕾,如不是用于观赏花卉应及时打蕾。观蕾后开花前进行打蕾(蕾玲可做菜吃)减少养份消耗,增加产量。排涝干旱会使百合生长缓慢,要及时浇水,多雨季节又怕水淹,要及时排水以利植株生长。
病虫害防治:病害立枯病发病后鳞茎呈浅褐色,渐至呈深褐色,最后腐烂,地上茎干枯,防治方法,请注意松土排水。初期用多菌灵,托布津,灌根,后期拔除病株,株坑内洒上生石灰粉消毒。
采收加工:
栽植一年既可采收白露一秋分当地上茎叶瘦黄,枯萎时既可采收,除去须根掰下鳞片,外层不白的与内层色泽白的分开加工,洗净泥土,倒入竹篓内连同竹篓放入沸水中煮5~10分钟并不停的翻动使其均匀一致,煮至用于轻捏鳞片不硬时,立即连篓捞出放凉水中漂洗2~3分钟,去掉粘液,立即摊开曝晒或烘干,干后装入塑料袋内封口,防虫蛀,防霉变,上市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