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高原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护理经验论文_冯巧玉

急性高原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护理经验论文_冯巧玉

冯巧玉

甘孜州新龙县疾控中心 四川甘孜 626800

【摘 要】目的:分析急性高原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方法:选择我院2013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收治的急性高原病患者80 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全部80 例患者中,有78 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氧合指数增加,之后给予常规预防性用药让患者的应急能力提高;2 例患者给予低转治疗。结论:在初进高原时要对过度劳累进行有效预防,并加强防寒保暖,对呼吸道感染进行有效预防。对高原病的紧张情绪要有效克服,睡眠和饮食要规范和规律,从而保持良好的精力和体力,应用预防性药物可以让应急能力增加,从而让患者适应高原反应的时间能有效缩短。

【关键词】急性高原病;护理干预措施;护理经验

【中图分类号】R85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302-01

急性高原病是指在到达高原2 周内发生在高原低氧环境下的一种特发病,主要是因为机体对高原低压性缺氧不适应引起的机体生理上、病理上一系列改变,最终导致的各种临床表现的总称,针对急性高原病如果不及时给予有效的纠正,可能导致病情加剧,最终成为急性高原肺水肿、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1]。本研究选择我院2013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收治的急性高原病患者80 例,回顾性分析了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收治的急性高原病患者80例,其中男42 例,女38 例,年龄16-72 岁,平均年龄(37.3±1.6)岁;发病初入高原52 例,重返高原28 例;海拔2700-3000 米19 例,剩余61 例海拔均超过3000 米。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昏、头痛、乏力、失眠、失眠、眼花、四肢发麻以及耳鸣;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胸闷、食欲不振、心慌以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临床体征主要表现为可见中度或轻度发绀,脉速、浮肿,血压中度或轻度上升,血氧饱和度低于60%。

1.2 方法

①缺氧是急性高原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因此对缺氧进行纠正,让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是临床治疗急性高原病的关键,通过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给予患者面罩给氧,要对氧流量进行有效控制,尽可能控制在4-6L/min,从而让患者的血氧含量及时上升,对患者缺氧症状进行有效改善,如果患者缺氧表现比较轻微,身体能代偿,就尽量不要给予吸纯氧,防止患者出现氧依赖,让患者适应高原反应的时间延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患者的头疼、头昏症状比较严重,患者则应卧床休息,将患者头部抬高,从而让患者的头部血管扩张能得到有效缓解,对头痛进行有效缓解,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如果患者伴有基础疾病,则应继续给予常规药物服用,如果患者伴有心悸、心慌、血压上升、心率增快,就应给予草珊瑚含片或者银杏含片和复方丹参滴丸,让患者的心肌供血得以加强,让心肌抗缺氧能力提高,对微循环进行有效改善,最终让机体抵抗力提高。遵医嘱合理应用各种药物,要对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比较清楚,如果患者出现躁动不安,则应用遵医嘱给予小剂量的镇静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时应给予输液治疗。患者应不饮酒或者少饮酒,戒烟,从而让心肺负担和耗氧能有效减轻。饮食应该要少吃多餐,晚餐不能吃得太饱,让胃肠道的负担能减轻,对脑缺氧进行有效预防,饮食应该以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糖和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喝水,脂肪要少吃,让机体内保持足够的水分,饮食要注意卫生,避免出现肠道感染。加强和患者的交流沟通,让患者的心情能保持愉悦,避免患者出现过度紧张,从而加重患者缺氧症状,如果患者存在原发病,就应详细告知患者不适合进行入高原的原因,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早地给予低转治疗。患者的生活起居要规律,睡眠环境要保持良好,要常通风,光线应该要柔和,睡眠要保持充足,夜间要加强保暖,要对室内湿度和温度进行有效控制,卧具的软硬要合适。刚刚进入到高原的前几天,不用洗浴或者尽量少洗浴,避免体力消耗和受凉引起感冒,导致脑水肿、肺水肿等并发症加剧。告知患者要注意休息,活动、说话要少,走路要慢,不能劳累、跑动,让氧消耗和心肺负担尽可能减少。对于患者的倾诉应该要认真倾听,让患者的情绪保持良好,从而让高原反应能有效缓解。

2.结果

经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全部80 例患者中,有78 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氧合指数增加,之后给予常规预防性用药让患者的应急能力提高;2 例患者给予低转治疗。

3.讨论

高原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神经系统和皮肤黏膜症状,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高原地区的气压不高、含氧量低、温差大、紫外线比较强以及干燥等因素造成的。并不是全部低海拔地区游客进入到高原地区都会出现高原反应,高原病的发生和海拔高度、气候、个体因素、民族、活动量、个体因素、休息等有直接关系。当进入到高原地区后如果出现皮肤黏膜以及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症状,应重视急性高原病的发生[2]。

如果患者存在慢性基础病,应尽量不进入高原,如果患者存在急性感染性疾病,则应该在治愈后进入高原。如果患者伴有糖尿病、冠心病以及高血压等病史,则应加以关注,对患者进行详细观察,对任何体征和症状都要加以关注,从而对严重缺氧引起的并发症进行及时发现,如果小儿要进入高原,年龄最好超过3 岁。要对发病诱因进行有效消除和避免。诱发急性高原病的主要因素是过度劳累、呼吸道感染以及寒冷等,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认真和仔细地观察,进而为临床医生的早期诊治提供科学的依据,另外要加强检测患者的血氧含量和心电,患者要加强身体锻炼,让患者能对高原环境更快适应[3]。

总之,在初进高原时要对过度劳累进行有效预防,并加强防寒保暖,对呼吸道感染进行有效预防。对高原病的紧张情绪要有效克服,睡眠和饮食要规范和规律,从而来保持良好的精力和体力,应用预防性药物可以让应急能力增加,从而让患者适应高原反应的时间能有效缩短。

参考文献:

[1]王红,辜燕,黄震佳,李虹,陈志兵.急性高原反应患者的护理干预及因素分析[J].华西医学,2014,08:1555-1557.

[2]马捷,李峰,刘晶,刘晓萌,毛萌.高原反应的研究初探[J].中国医学工程,2012,12:183-184.

[3]李红霞,张传红,朱爱军,廖显春,马丽华.急性高原病患者82 例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03:54-55.

论文作者:冯巧玉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7

标签:;  ;  ;  ;  ;  ;  ;  ;  

急性高原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护理经验论文_冯巧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