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介入护理体会论文_龙秋香

(长沙市第一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5)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介入护理重点,探讨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6年的1月~2017年的8月在我院接受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72例,分别纳入研究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研究组全程介入护理,对比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在接受护理后的SDS、SA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提示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重视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介入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施术效率,保障施术顺利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冠心病;护理

冠心病急性发作常选用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在围术期给予患者更应针对性的护理,促进其身心状况改善,提高其配合度,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是临床护理重点[1]。本文分析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介入护理重点,探讨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在我科接受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2例做为研究对象,均是在2016年的1月~2017年的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通过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将患者分别纳入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纳入患者36例,两组一般资料:研究组有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是(45.6±5.2)岁;病程6~22年,平均病程是(10.2±3.7)年。对照组有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是(46.3±5.5)岁;病程6~20年,平均病程是(9.7±3.2)年。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明确诊断后均接受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对照组在此期间实施临床常规护理,研究组则予以具备灵活性、针对性的全程介入护理,施护内容如下。

1.2.1术前准备①冠心病急性发展有发病急、进展快的特点,患者多会因此有不良情绪产生,不仅影响施救效率,也会使其耐受能力、调节能力下降,固在术前需要重视对患者心理状况的护理,以简短、明晰的语言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方法、效果、流程和各个阶段的注意事项,讲述既往治疗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建立信心。说明不良情绪的消极影响,引导患者分辨不理想情绪,鼓励其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②对患者病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实时监测,积极改善患者存在异常的身体指标。帮助患者对准备穿刺处进行清洁,根据手术计划预见性备齐施术需要用到的器械、药品、血液制品,检查设备的运转情况。术前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及氯吡格雷口服。

1.2.2手术配合 护送患者到导管室,协助其处于合适的体位,将肢体妥善防治,检查静脉通道的有效性,高效配合医生完成消毒、穿刺、插管一系列操作。施术过程,前壁心肌梗死有一定并发室性心律失常风险,下壁心肌梗死则有较高几率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而在进行一些操作时有可能在冠脉开口嵌顿,易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固在施术全程,要对患者的心电图变化予以密切关注。此外,若患者有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发作,或者患者疼痛、呕吐或出汗频繁,会对血流动力学造成不良影响,固在术中要实时注意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对患者存在的低血压表现予以及时发现并尽快处理。

1.2.3术后护理 术后护送患者回到病房,予以吸氧,对其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心理、心律、血压等临床指标进行密切监测,注意发现患者有无出血倾向,若其有出血情绪,要考虑是否发生颅内出血,而患者有血压下降表现,则代表有内出血。掌握患者是否存在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室速状况,定时检查穿刺局部渗液、渗血状况,检查穿刺侧肢体的皮肤颜色及温度,定时查看是否有局部水肿。帮助患者定制个体化饮食清单,提醒家属为患者准备易消化、清淡类食物,积极补液并鼓励患者增加饮水量,以加速排除造影剂。嘱咐患者增加休息时间,以减轻心脏负荷,同时根据其恢复情况、身体状况制定适合的活动方案,以提高恢复效率。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采用SDS、SAS量表进行评估,获得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的情况下调查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接受护理前后的SDS、SAS量表评分

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DS、SA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在接受护理后的SDS、SA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提示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接受护理前后的SDS、SAS量表评分

 

3讨论

随着冠心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俨然成为临床研究热点,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冠心病常用有效的手段,有操作方便、创伤性、相对安全且恢复快的优点,在临床治疗方面应用频率越来越高[2]。有研究指出,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发作的12h内实施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能够获得满意效果,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意义[3]。而若要确保患者接受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获得高效率,和灵活及有针对性的护理配合至关重要。而患者急性发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使得配合度有所下降,需要给予实时疏导,以免对手术顺利完成造成影响。此外,施术全程也需要积极的护理配合,确保手术高效完成[4-5】。

本文将针对性更高的介入护理运用于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接受护理后的SDS、SA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提示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结果证明了介入护理的有效性对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积极意义。总结护理体会如下:术前对患者认知及心理状况的干预必不可少,是帮助患者建立,提高各阶段配合度的重要环节。施术全程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指标的观察,配合医生将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减少至最低。术后警惕患者可能发生的低血压、穿刺点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重视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介入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施术效率,保障施术顺利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沈晓娜.专科护理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6):166-167.

[2]禚波.介入专科护理在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4):4-6.

[3]李玉洁.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1):228-229.

[4]徐蓓蓓.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0):104-105.

[5]张小芹,王晓莉,张丽萍.临床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5,1(4):43-45

论文作者:龙秋香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  ;  ;  ;  ;  ;  ;  ;  

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介入护理体会论文_龙秋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