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知识付费研究进展:一个文献综述论文

国内外知识付费研究进展:一个文献综述论文

国内外知识付费研究进展:一个文献综述

雷 兵, 王巧霞

(河南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商务智能与知识工程实验室, 郑州 450001)

摘要: 对知识付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梳理,以期为知识付费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对知识付费研究文献进行搜索和筛选,共选出42篇文献,并从中提炼出商业模式、用户行为和定价问题三个研究方向。基于上述三个方向总结归纳了知识付费的研究现状,并指出未来知识付费研究可以从完善平台交易机制、减少平台内外竞争以及完善定价研究等三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 知识付费;商业模式;行为研究;定价研究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造就了网络信息呈爆炸式增长,用户很难在海量信息中迅速提取到对自己有效的信息。为避免受到冗杂、虚假信息的干扰,快速获取高质量信息,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通过支付费用来获取相关内容,由此催生出基于信息、经验、技能分享的知识付费[1]。不同于传统的花钱买书、线下缴费参加培训班等形式,知识付费是指消费者通过知识付费平台购买特定的知识服务行为[2],且使用频度低、跨界度高、精粹度高、场景度高的内容和知识在知识付费平台中更受消费者的青睐[3]

自2015年3月专家约谈APP“在行”的出现,知识付费的概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此后,得到、知乎Live、分答、喜马拉雅FM、蜻蜓FM等知识付费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据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底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达49.1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235亿元,可见知识付费产业规模发展势头强劲。作为近几年迅速发展的规模级现象,知识付费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与知识付费相关的文献已逾百篇。相关学者的研究主要围绕知识付费平台展开,其中商业模式研究与平台用户行为研究占大多数。现有文献研究方向比较集中,具有一定的同质性。对此,有必要对知识付费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通过文献的总结和展望,为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方向和参考。

1 文献选择

在中国知网中以“知识付费”、“付费问答”、“付费音频”作为主题关键词搜索CSSCI论文,可以得到相关论文共165篇,按发表年度划分表现为2016年1篇,2017年22篇,2018年110篇,2019年32篇,与国内知识付费的发展阶段相比稍有滞后。以“knowledge payment”、“knowledge service+payment”为关键词在Elsevier、Web of science、Springer Link、Wiley Online Library、Engineering Village、JSTOR、Emerald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共得到相关文献84篇。然而大部分文献涉及到的是医疗支付知识、第三方支付相关内容,与本文研究内容大相径庭,去除重复文献和不相关文献后,仅余10篇文献。笔者进一步以国外知识付费平台 “Google Answers”、“Quora”“Udemy”、“Skillshare”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得到82篇相关文献,其中绝大多数是通过“Google Answers”条目搜索到的,数量高达66篇。对该部分文献进行逐一筛选,得到29篇相关文献。综上所述,共得到与“知识付费”相关的外文文献39篇,可以看出国外对于“知识付费”模式的探索仍处于萌芽阶段,相关文献稍显不足。

通过对检索到的204篇中外文参考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本文最终选取了42篇文献,并从中总结提取出知识付费研究的三个主要方向:商业模式研究、用户行为研究、定价研究。其中商业模式研究重点关注知识付费的类型、收入来源和技术支持等内容;行为研究重点知识付费平台用户的参与行为,包括知识供给方的分享行为、知识需求方的选择和接受行为;定价研究重点关注定价模式和定价模型等问题。本文将基于以上三点对知识付费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整理,以期为知识付费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

2 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商业模式涵盖了企业或组织所提供的主要产品和服务[4]。知识付费作为新的互联网经济形式,对传统的教育、出版、传媒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转变[5]。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也是学者们较早开展的研究方向之一,目前已成为知识付费相关领域的热点话题,与之相关的文献数量接近50篇,约占已有文献的四分之一。鉴于此,笔者将从类型、收入来源、技术支持等方向对知识付费商业模式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

2.1 知识付费的类型

知识付费的出现为消费者获取知识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形式。知识交易不再拘泥于购买纸质书籍和参加线下培训,消费者可以通过知识付费平台购买到多种形式的知识产品和服务。

以音频传播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已成为知识付费平台的一大特色[6]

知识产品定价作为知识交易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已吸引了部分学者的关注。

2.2 知识付费的收入来源

观察形态学检查、流式细胞学检测以及免疫组化检测的结果;观察流式细胞学检测以及免疫组化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异常浆细胞抗原表达形式(Kappa、CD138、lambda、CD19、CD38、CD45),比较二者的阳性诊断符合率;比较形态学检查、流式细胞学检测以及免疫组化检测到的异常细胞群所占比例。

综上所述,新生儿黄疸与诸多因素相关,其中开奶时间、喂养方式、母婴血型不合则为新生儿黄疸病情加重的主要危险因素。间歇蓝光照射配合茵栀黄颗粒治疗NHB配合服药护理和光疗护理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黄疸持续时间、缩短蓝光照射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3 知识付费的技术支持

知识供给方是知识付费主题中的关键一环,了解知识供给方的分享行为对知识付费的发展至关重要。相关研究主要根据知识供给者的分享行为展开。

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应用肾康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可获得确切的临床疗效,对照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定量、内源性肌酐清除率、血清胱抑素C水平改善较治疗前少,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较治疗前改善,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而言之,肾康注射液与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应用于慢性肾脏病治疗中可获得显著的疗效,在临床上应该被广泛使用。

2.4 小结

国外的研究重点关注Google Answers平台中的定价问题,包括定价机制以及定价意义。其中Zhang和 Jasimuddin指出Google Answers中是由消费者发布问题,并将价格定在2~200美元之间,回答者则是被动的根据价格选择是否回答问题,且知识交易完成后,Google会收取四分之一的费用用于平台维护;Ho等[38]通过调控Google Answers中的问答价格,研究发现更高的价格往往能得到更多、更长的回答,但并不意味着能得到更高质量的答案。Hsieh[39]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提问者愿意为难度较高的问题支付更多的费用,也表明该类问题具有较高的档案价值。

3 知识付费的行为研究

知识付费作为新兴事物,却能够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用户。据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知识付费用户为2.92亿人,预计2019年将达3.87亿人,用户规模呈高速增长态势(1) 数据来源:艾媒报告《2018—2019中国知识付费行业研究与商业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大规模的用户数量受到了学界的关注,部分学者将研究的关注点投向知识付费用户的行为研究。在检索到文献中,与之研究相关的文献有31篇,主要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从知识供给方和需求方两个角度探讨用户参与知识付费的原因和行为特征。

3.1 知识供给方行为研究

知识付费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部分学者以付费问答平台为研究对象,从专家搜寻、专家推荐、问题推荐、答案质量预测等方面进行了对平台中的技术模式进行了改良研究。消费者在进行知识付费时,交易对象是首要考虑因素,能否找到合适的回答者直接影响知识交易的进行。Zhou等[17]将用户的兴趣、专业知识和声誉评价纳入模型,开发了更有效的链接分析技术,为付费问答社区的专家找寻机制提供了有益参考。消费者在搜寻专家的过程中,可能面对多个候选的回答者。Wenwe等[18]根据回答者的积极性、权威性和社会声誉等特征,提出一种基于用户网络和社交网络的混合推荐算法,用于提高平台中的回答者排名推荐效率。对于回答者来说,众多用户和问题增加了回答者选择和知识分享的压力,回答者很难快速找到他能够回答的问题。Shen等[19]设计了基于兴趣和朋友关系来识别回答者的Social Q&A系统,并指出将社交网络用于问答系统的设计能够可以提高答案质量和社交网络。答案质量是影响知识交易的另一个关键因素。Shah和Pomerantz[20]通过提取平台中的问题、答案和相关用户特征,提出一种评估和预测答案质量的模型,并通过模型演练证实了模型的准确性,为平台评估回答者的答案质量提供帮助。对交易机制和答案质量的改进有利于知识付费平台的进一步改进,对知识付费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付费平台中提供的多种知识产品和服务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流量,极大地丰富了平台收入来源的多样性。当前知识付费平台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内容费、会员费、服务费、广告费和其他费用等。相关文献主要通过案例研究的形式展开。以“得到”和“喜马拉雅FM”为例,平台方提供优质专栏内容,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为所需内容付费;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支付会员费的方式,享受平台中的会员服务,如“得到”中的VIP会员可享受所有听书服务,“喜马拉雅FM”中的VIP会员可免费听取小说、讲书和部分专栏;服务费可分为收费分成和交易佣金,其中收费分成表现为个体用户通过平台进行内容收费,平台方与内容方就所得收益进行分成,主要涉及单个内容生产个体;交易佣金则指的是平台通过促进供需双方的项目交易,并从中抽取部分佣金,涉及交易双方;广告费用是指平台通过引入第三方广告商,向平台中的消费者提供精准化推送服务,从广告商处获取和较高收入;除此之外,平台也会通过销售周边产品、提供线下服务等方式获取收入[15-16]

受知识产品特性的影响,知识付费中也衍生出了新的定价模式,部分学者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如Niu[43]等研究了免费试用对于新发布的经验产品的影响,并指出产品质量处于劣势时,该企业更倾向于提供免费试用机会,以此来降低客户对竞争企业产品的先前信念。包丽蔚[44]对问答平台中所特有的“偷听”模式进行阐述,用户无需支付提问费用,仅需支付1元“偷听”费用即可听取公开问题的答案,“偷听”所得的费用由回答者和提问者评分,这种模式既减少了回答者的重复劳动,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的好奇心,同时也对回答者和提问题有价格补偿功能。于雯雯和宋培义[45]介绍了知识付费中的分集定价,即用户可以为分集制作的产品进行选择付费形式,与以往的全集定价模式截然不同。

也有学者研究了知识供给者在平台中的行为特征, Goes等[25]重点分析了平台中的激励机制对用户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等级激励制度可能会对用户的行为产生正向影响,但用户在达到一定等级后贡献水平将大幅度下降;Edelman[26]指出有经验的回答者往往会提供质量较高的答案,并获得较高的评价,但是仅为特定类别的问题提供高质量答案所获得的收入较低,可能导致回答者放弃回答。

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又称金雀异黄酮、染料木素,其化学结构与雌二醇相似,能够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产生雌激素样作用,存在于豆类作物及淡豆豉、杜仲、葛根、鸡血藤、山豆根等中草药中。在天然植物中,大豆异黄酮以葡萄糖苷形式存在,经体内水解可形成3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苷元,染料木黄酮是大豆异黄酮的苷元。大豆异黄酮是植物雌激素,由于化学合成雌激素较植物雌激素致癌作用更为明显,植物雌激素成为研究领域的热点。

3.2 知识需求方行为研究

知识产品不同于实物产品,具有较强的体验性,消费者对知识产品和服务的认同主要受回答者的特征和个人感知价值的影响。因此,部分学者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和感知价值理论,对知识需求方的付费行为进行研究,重点关注消费者的知识付费接受行为和选择行为。

在知识付费出现之前,用户普遍认为互联网上的信息都是免费的。知识付费作为新兴现象,部分用户对其可能存在抵制心理。卢恒等[27]通过选取对知识付费有一定了解但尚未参与过此类活动的用户进行问卷调查,并将消费者的抵触心理纳入考虑,研究表明,消费者的知识付费意愿主要受到感知收益和感知成本的影响,且沉没成本、转换成本和免费观念的均对知识付费的发展具有消极影响。受知识产品显著的体验品特性影响,部分产品可能提供免费试用机会来吸引消费者。陈昊等[28]通过对参与免费试用的用户进行问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用属性和享乐属性较高的知识服务令消费者更为满意,但消费者的付费行为仍取决于知识服务的价格是否合理。Hsiao[29]进一步指出付费成员的服务升级是影响其支付意愿的重要因素。

与消费者选择行为有关的研究可以分为平台选择研究和答主选择研究。消费者进行知识消费时首先要考虑的是选择合适的知识付费平台,已有学者对此展开研究。范建军[30]通过抓取 “得到”APP在应用商店中的评论数据,对其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平台中的内容质量和使用功能是影响用户选择的第一要素,平台可用性和易用性对用户选择的影响次之,且消费者普遍能够接受平台中的内容价格;周涛、檀齐[31]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结构、认知、关系三个层面分析社区成员特征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社区中的交互连接、群成员的共同愿景和信任都对消费者的知识付费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如何挑选合适的知识供给方是令消费者困扰的问题之一,也是部分学者研究的关注点。Beck等[32]根据企业员工进行在线知识问答行为的情况,发现知识需求方的特征和关系因素以及交流行为会影响知识的供给质量。消费者在为知识付费时,首先要进行的是答主选择行为,挑选到合适的知识供给者是交易的第一步。Zhao等[33]基于信任和声誉理论,通过爬取知乎Live中的数据,分析指出知识供给方的特征,包括粉丝数量、已回答的付费问题数量、实名认证以及是否提供社交媒体链接等特征都会对用户的付费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张颖和朱庆华[34]分析消费者在付费问答平台中的答主选择问题,并指出回答者的专业度和信息质量是消费者选择答主的首要因素,且回答者的知名度和服务质量也是消费者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此外,信息来源、外在和社会情感也是消费者选择最佳答案的主要标准[35]。除了直接付费购买外,付费围观也是知识付费平台中的一种重要模式,部分学者以此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张杨燚等[36]和李武等[37]均指出回答者的个人特征对消费者的付费围观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前者强调围观者的求知欲和对回答者的信任的影响,后者则具体分析了粉丝量、答案长度和价格等因素对用户的围观行为的影响,并指出价格和回答长度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

3.3 小结

知识供给方和知识需求方作为知识付费交易行为的两大主体,两者数量的增加都会对知识付费平台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综上所述,急性左心衰病人减少急诊留置时间,尽早进行专科规范化治疗,可显著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和减轻病人医疗负担。

由上述研究可以看出,知识供给方的分享行为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内部因素包括供给方的利他主义、自我实现等因素,外部因素包括他人的认可,同类人群的共同学习、平台激励和经济收益等的影响,但是根据现有文献来看,经济收益并不是影响知识供给方的分享行为的绝对因素,当前主流知识付费平台中的头部流量仍集中在薛兆丰、蔡康永等大咖身上,知识付费并不是他们谋生的主要手段,平台仅凭这些知名人士吸引消费者并不是长久之计,仍需提供恰当的平台机制,吸引尾部知识供给方,满足众多消费者的需求,促进平台向知识、服务多元化方向发展。

“你在担心什么?”雨驰问,“库拉先生是亚虎的老雇主了,身边还带着十名护卫,都是身手不错的,这一路没人蠢到敢来劫持库拉先生的车。”

知识需求方作为付费的一方,如何让需求方满意并愿意支付费用是平台和知识供给方共同的追求。上述研究可以看出,消费者的付费行为最终取决于感知价值和价格,好奇心、享乐主义、以及回答者的个人特征等其他因素仅仅是辅助消费者进行决策。平台和知识供给方仍需要从提高产品质量和合理定价两个方面发力,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尽可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到知识付费行为中来。平台也应为消费者提供相应的反馈机制,帮助消费者解决在知识交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以及对知识付费产品的感知价值,保持平台用户的持续增长,促进知识付费市场的良性发展。

4 知识付费的定价研究

目前市场中存在的知识付费形式主要包括:付费问答,如在行、值乎等;专栏订阅,如得到、喜马拉雅FM等;直播讲座,如知乎Live、千聊等;付费社群,如短书、知识星球等。其中,付费问答作为知识付费最典型的一种形式,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知识服务[7]。付费问答模式中,部分消费者通过公开通过提问的方式促进了知识的生产和传播[8]。由此出现一种特殊的付费形式——偷听费用,围观者可以支付较少的费用,来收听公开提问的问题和答案,围观费用由提问方和回答方平分[9]。付费问答模式的出现,既提升了消费者的感知价值,又为分享者提供了知识变现的途径,有利于共享经济的发展[10]。付费问答旨在为消费者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专栏订阅主要通过音频传播的方式,利用消费者碎片化、移动化的时间、场景,为其提供浓缩的、高精度的系统知识[11]。除了名人专栏外,知识付费平台中也存在大量自媒体内容生产者,用于满足长尾消费者的需求[12]。直播讲座是付费问答的衍生形式,主要提供的是主讲人与消费者一对多的互动形式,参与直播Live的消费者能够与主讲人进行即时交流,其他参与者可以看到所有的问答信息,通过在线答疑、点赞互动等环节可以提高消费者的感知体验[13]。付费社群作为知识付费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将相同领域和兴趣的消费者联系起来,社群中的每个消费者都可以成为知识的分享者和传播者,满足了消费者的知识需求、社交需求和消费需求[14]

互联网以及知识付费平台的发展和技术创新为知识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提供了便利。以往流通的知识多为显性知识,通过书籍、光盘等方式传播,技能、经验等隐性知识更多地通过口口相传和面授指导的方式进行传播。而今,知识产品可以通过音频、直播live、专栏课程等方式出售。知识服务也在从产业化、普及化向个人化、精细化发展。但是,上述研究明显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即知识供给方的质量问题。网络用户众多,难免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当前知识付费平台都处于迅速扩张阶段,平台认证机制的缺失和不完善导致消费者普遍信赖平台中的名人大咖,流量大量聚集在“头部玩家”手中,普通知识供给方很难吸引到消费者。平台在吸收知识供给方时是否存在筛查机制,能否严格把控平台中供给方的质量对知识付费平台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现有文献很少涉及到此类问题。

国内知识付费定价研究的相关文献可以分为定价模型和定价策略两类。其中与知识付费定价模型相关的文献大多是利用博弈论对知识产品定价过程进行推演:如Bo[40]利用博弈模型来分析知识商品分别处于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情形中的定价过程;刘征驰等[41]将知识产品的定制化水平和消费者的感知价值纳入考虑,构建了知识产品的定价模型,并分析了发布式和协商式两种定价模式的影响因素和适用条件;张省和席讯[42]借助演化博弈模型,考虑知识需求方的“求助、搁置”策略和知识供给方的“应助、漠视”策略,分析了不同收益和付出情境下交易双方的选择策略。

部分学者分析了影响知识供给者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Jin等[21]通过抓取知乎社区中的数据,分析得出自我表现、同伴认知和社会学习是用户参与知识分享的主要动机,且用户的知识分享行为也会受到平台中其他知识分享用户的正向影响;赵宇翔等[22]对回答者在免费和付费问答平台中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平台中荣誉称号(如优秀回答者称号)对回答者转移行为的具有正向影响;孙金花等[23]重点关注平台中的隐形知识分享者,研究指出当回答者感知到知识为其个人所有时,其分享意愿会提升,但自我效能感对隐性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程度会随着知识付费程度的提高而有所降低;Lin和Huang[24]指出利他主义、虚拟社区意识和奖励机制对知识供给方的分享行为具有影响,且对于高水平回答者的贡献行为更多地受到利他主义和自我实现的影响。

“好!”颜晓晨依旧分不清东南西北,却立即答应了,就如被五百万砸中的人,即使蒙到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飞来横财,却一定会先紧紧抓住了。两个确认了恋爱关系的“亲密恋人”,却一点没有亲密的姿态,更没有喜悦的表情。沈侯沉默着,好像不知道该再说些什么,颜晓晨也沉默着,是真不知道该说什么。

定价问题永远是交易过程中一个关键问题,直接影响到交易是否能够达成。上述学者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定价的意义、定价模式,关于定价模型的文献也是基于交易双方的演化博弈,目前鲜少有学者基于经济学视角探讨知识产品的定价问题,且现有文献较少将影响知识交易双方行为的因素纳入定价模型,并不能为知识供给方和平台提供有效参考。

5 知识付费研究结论与展望

随着知识付费浪潮的出现,一大批知识付费平台开始涌现出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其展开研究。通过对知识付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本文得出以下结论:①知识付费发展至今并不完善,相关文献关注点较为集中,研究存在一定的同质性;②现有研究较多关注平台商业模式和个人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并不深入,较少探讨平台背后的设计机制以及消费者对知识交易过程的满意度等问题;③现有文献较少涉及到同类产品、平台竞争的情况,难以为平台治理提出有用参考。

我们每年都会关注养老。山东是养老概念的发源地,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要建立一个“老有所终”的社会,孟子则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山东省在1994年就已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预测数据表明,到2050年,山东老年人口比重将会达到25%,人口老龄化水平将持续增高。

知识付费作为比较新的热点话题,当前发展和研究都不够完善,未来的研究可以向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研究:

VPA在神经细胞中上调miR-34c-5p的机制可能与它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功能相关[27]。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活性使得细胞中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增加,从而增强染色质结构的重塑并调节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VPA暴露可引起细胞中microRNA表达谱的改变[28-29]。如VPA暴露可导致细胞中miR-30d和miR-181c的水平显著上调[22],VPA处理也可以使细胞中miR-155表达下调[30]。因此,VPA暴露可能通过上调神经细胞中miR-34c-5p水平抑制ATG4B的表达。

第一,完善平台交易机制。一方面,知识付费提高了用户的信息获取效率,能够避免用户受到纷繁错乱信息的干扰。但是,知识付费发展到未来也会产生问题,困扰消费者问题可能从如何找到有效信息变为如何找到合适的知识供给方,这就要求知识付费平台严格筛选入驻平台的知识供给方,通过认证机制和标记机制帮助消费者快速找到合适的交易对象。另一方面,知识产品的体验品特性表明消费者在购买之前无法得知产品的质量,且同一产品带给不同的消费的效用也可能不同,那么消费者在购买之后对产品质量不满意该如何解决?产生纠纷如何协调?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结合知识付费平台中的评价和售后保障机制进行研究,也能够为平台交易秩序的维护提供参考。

第二,如何解决平台内外的竞争问题。知识付费发展到现在,市场中已经出现了类似平台,如知乎和分答,喜马拉雅FM和荔枝FM。且平台中的内容也存在相似性,如平台中股票、财经类栏目。但市场中的供给者是有限的,且主要流量仍掌握在大部分名人大咖和头部自媒体手中,这些群体势必将成为平台争取的对象,同时市场中的消费者也是各家争抢的关键,如何避免平台的高同质化发展、降低流量用户争夺带来的损失也将成为今后探讨的主题之一。

第三,完善定价研究。尽管当前已有学者对知识付费平台的产品定价问题展开研究,但是鲜有学者从经济学视角探索知识产品的定价问题。受知识产品的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等特殊性质的影响,知识产品很难定价。定价过高会让消费者望而却步,定价过低则无法弥补知识生产者在时间和精力上的付出。建议在以后的研究中,有学者可以从经济学视角对知识产品的定价问题展开研究,为知识供给方和平台机制设定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 黄斌,汤文辉.论知识付费模式的兴起及意义[J].出版广角,2019(1):29-32.

[2] 丁晓蔚,王雪莹,高淑萍.知识付费:概念涵义、兴盛原因和现实危机[J].当代传播,2018(2):29-32.

[3] 喻国明,郭超凯.线上知识付费:主要类型、形态架构与发展模式[J].编辑学刊,2017(5):6-11.

[4] AL-DEBEI MM, AVISON D.Developing a unified framework of the business model concept[J].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2010,19(3):359-376.

[5] 张远帆.从知识服务的视角看传媒、出版和教育的融合——以得到“薛兆丰的经济学课”为例[J].出版广角,2018(7):28-30.

[6] 马澈,穆天阳.一种新的互联网知识传播范式:“知识付费”的逻辑与反思[J].新闻与写作,2018(4):40-47.

[7] 李明德,王玉珠.“知识变现”:从APP“分答”看新媒体产品盈利模式创新[J].编辑之友,2018(3):25-28.

[8] 孙佳,严定友.网络知识付费的生成逻辑、内容生产与价值审视[J].中国出版,2019(1):31-34.

[9] 李武,艾鹏亚,许耀心.在线付费问答平台的用户付费模式及付费意愿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3):24-29.

[10] 刘周颖,赵宇翔.基于语音互动的付费知识问答社区运营模式初探——以分答和值乎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7,37(4):38-46.

[11] 杨方铭,张志强.知识付费浪潮下数字出版的新业态——从专栏订阅谈起[J].现代出版,2018(3):35-37.

[12] 王佳航.自媒体进化:互联网内容生产的新物种与新逻辑[J].新闻与写作,2018(10):24-28.

[13] 刘瑾鸿,吴启萌.知识付费:知识的消费升级与红利[J].出版广角,2018(4):31-33.

[14] 朱静雯,方爱华,陆朦朦.“吴晓波频道”社群运营之道及对图书社群营销的启示[J].出版广角,2017(7):6-10.

[15] 冯红霞.共享经济时代知识付费的收费模式与盈利模式[J].传媒,2018(12):70-72.

[16] 罗敏,涂科.知识分享平台的商业模式探析[J].管理现代化,2018,38(6):111-113.

[17] ZHOU G,ZHAO J,HE T,et al.An empirical study of topic-sensitive probabilistic model for expert finding in question answer communities[J].Knowledge-Based Systems,2014,66:136-145.

[18] WENWEN H,XIRONG Q,SIQI S,et al.Ranking potential reply-providers in community question answering system[J].China Communications,2013,10(10):125-136.

[19] SHEN H,LIU G,WANG H,et al.Social Q&A:an online social network based question and answer system[J].IEEE Transactions on Big Data,2017,3(1):91-106.

[20] SHAH C,POMERANTZ J.Evaluating and predicting answer quality in community QA[C]//International Acm Sigir Conference 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2010:410-418.

[21] JIN J,LI Y,ZHONG X,et al.Why users contribute knowledge to online communities:an empirical study of an online social Q&A community[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15,52(7):840-849.

[22] 赵宇翔,刘周颖,宋士杰.从免费到付费:在线知识问答平台用户标识对回答者转移行为的影响[J].图书与情报,2019,39(2):16-28.

[23] 孙金花,刘芫,胡健.感知知识个人所有权与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知识付费调节作用下的中介效应[J].现代情报,2019,39(5):80-88.

[24] LIN F,HUANG H.Why people share knowledge in virtual communities?:the use of Yahoo! Kimo Knowledge+ as an example[J].Internet Research,2013,23(2):133-159.

[25] GOES P,GUO C,LIN M.Do incentive hierarchies induce user effort? evidence from an online knowledge exchange[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6,27(3):497-516.

[26] EDELMAN B.Earnings and ratings at Google Answers[J].Economic Inquiry,2012,50(2):309-320.

[27] 卢恒,张向先,张莉曼.语音问答社区用户知识付费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现状偏差的视角[J].情报科学,2019,37(6):119-125,162.

[28] 陈昊,焦微玲,李文立.消费者知识付费意愿实证研究——基于试用视角[J].现代情报,2019,39 (2):136-144.

[29] KHOUJA M,SMITH MA.Optimal pricing for information goods with piracy and saturation effect[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7,176(1):482-497.

[30] 范建军.移动知识付费平台评论分析——以“得到”App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8(5):67-70,82.

[31] 周涛,檀齐.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知识付费用户行为机理研究[J].现代情报,2017,37(11):46-50.

[32] BECK R,PAHLKE I,SEEBACH C.Knowledge exchange and symbolic action in social media-enabled electronic networks of practice:a multilevel perspective on knowledge seekers and contributors[J].Mis Quarterly,2014,38(4):1245-1270.

[33] ZHAO Y,ZHAO Y,YUAN X,et al.How knowledge contributor characteristics and reputation affect user payment decision in paid Q&A?an empirical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ust theory[J].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18,31:1-11.

[34] 张颖,朱庆华.付费知识问答社区中提问者的答主选择行为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41 (12):21-26.

[35] KIM S,OH S.Users′ relevance criteria for evaluating answers in a social Q&A sit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2010,60(4):716-727.

[36] 张杨燚,彭子健,刘齐凯.问答平台用户付费围观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J].图书馆论坛,2018,38 (6):86-94.

[37] 李武,艾鹏亚,宾锋.粉丝力量与知识付费:在线问答平台用户付费围观行为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9,38 (4):74-81.

[38] HO TH,CHEN Y,KIM YM.Knowledge market design:a field experiment at Google Answers[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 Theory,2010,12(4):641-664.

[39] HSIEH G,KRAUT RE,HUDSON SE.Why pay?:exploring how financial incentives are used for question & answer[C]//Proceedings of the SIG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2010:305-314.

[40] BO C.How to price knowledge goods[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0:1056-1062.

[41] 刘征驰,马滔,申继禄.个性定制、价值感知与知识付费定价策略[J].管理学报,2018,15 (12):1846-1853.

[42] 张省,袭讯.线上知识共享付费稳定性演化博弈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8(5):58-66.

[43] NIU B,YUE H,LUO H,et al.Pricing for newly-launched experience products:free trial or not?[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2019,126:149-176.

[44] 包丽薇.基于分享经济的互联网知识付费模式研究——以“分答”为例[J].传媒,2017(11):62-64.

[45] 于雯雯,宋培义.在线知识付费平台价值链体系研究[J].传媒,2019(7):91-93.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Research Progress on Knowledge Pay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LEI Bing, WANG Qiao-xia

(Business Intelligence & Knowledge Engineering lab,School of Management,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450001,China)

Abstract :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sorts out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knowledge payment,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ollow-up research of knowledge payment. Through searching and screening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of knowledge payment, we select 42 literatures and extract three research directions including business model, users′ behavior and pricing problem. Based on the above three directions, we summarize the research status of knowledge payment, and point out that the future knowledge payment research can be carried out from three aspects: improving the platform trading mechanism, reducing the competition inside and outside the platform and improving the pricing research.

Key words :knowledge payment;business model;behavior research;pricing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 F062.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 1807( 2019) 11- 0102- 07

收稿日期: 2019-07-09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8BGL268);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资助项目(2019-CXTD-04)。

作者简介: 雷兵(1973—),男,四川华蓥人,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工学博士,研究方向:电子商务;王巧霞(1994—),女,河南荥阳人,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识管理。

注:①数据来源:艾瑞咨询《2018年中国在线知识付费市场调研报告》。②论文检索时间截止至2019年6月22日。

标签:;  ;  ;  ;  ;  

国内外知识付费研究进展:一个文献综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