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麻醉苏醒期间的麻醉护理方式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全身麻醉治疗的小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小儿麻醉苏醒期间的麻醉护理方式及其效果。结果:所有的小儿均无任何异常状况,恢复时间正常,护理效果理想。结论:对于采取全身麻醉的小儿而言,因为其在身体机能方面的特殊性,在临床中需要根据小儿的身体特点、麻醉状况等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提升手术成功率,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小儿麻醉;苏醒期;麻醉护理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0-0014-02
Anesthesia care during the recovery period of pediatric anesthesia Lu Yagui,Ji Yilian.
Zhangzho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36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nesthetic nursing mode and effect of pediatric anesthesia during recovery period. Methods The children who received general anesthesia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March 2016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methods of anesthesia care and their effects during the period of pediatric anesthesia recovery were discussed. Results All the children had no abnormal condition, the recovery time was normal, and the nursing effect was ideal. Conclusion For general anesthesia in children, because of its particularity in the body function, need anesthesia based on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and take corresponding nursing measures in clinical practice,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operation and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Children 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 Anesthesia nursing
在临床治疗中,因为许多治疗手段会对患者形成一定程度的疼痛感,所以普遍需要采用麻醉进行辅助治疗。因为小儿的解剖生理和心理与成年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对于麻醉的反应存在明显的不同,再加上小儿的呼吸储备功能比较差,变化程度较为明显等,患儿在苏醒过程中随时有可能发生循环、代谢、呼吸等方面的异常状况[1]。对此,患儿在麻醉苏醒期间需要对小儿给予严密的观察以及有效的护理,从而保障小儿的顺利康复[2]。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小儿治疗效果,本文以我院小儿为例,探讨小儿麻醉苏醒期的麻醉护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全身麻醉治疗的小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小儿均是以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联合七氟醚静脉吸复合全身麻醉为麻醉手段,所有小儿来源于泌尿外科、烧伤整形科、口腔科、耳鼻喉科以及骨科。
1.2 方法
整理所有小儿在麻醉期间所接受的麻醉护理方式,其具体方式如下。
1.2.1保持呼吸道畅通 全身麻醉在未完全清晰之前需要关注小儿舌后坠以及呕吐所导致的呼吸道梗阻。首先,需要先将患儿采取去枕平卧位,并将头偏向于一侧,同时做好负压吸引器准备,及时清洗口腔分泌物,并规避误吸,杜绝肺内感染的可能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发生舌后坠之后,需要及时将患儿的下颌拖住,并将采用面罩吸氧或植入口咽通气管,从而改善通气的效果,促使血氧饱和度时刻保持在95%或更高。因为麻醉药物的负面作用,呕吐的中枢会较为兴奋,再加上急诊患儿存在术前胃饱的情况,所以苏醒之后往往会发生呕吐而导致误吸,甚至是窒息。对此,便需要将患儿的头偏向于一侧,同时让胃内容物从口角中逐渐流出,对于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的患儿,需要及时清理上呼吸道和气管导管内的血液和分泌物,规避因为这些液体刺激咽腔气管黏膜,从而形成气道梗阻。正确掌握吸痰的方式方法,动作应当轻柔,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采用粗细合适的吸痰管,每一次的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s,同时吸引的复压不能超过0.05kPa,吸痰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关注小儿的血样饱和度以及心率是否存在异常。胃内容物误吸、支气管痉挛是导致呼吸道阻塞的主要原因,支气管痉挛时一般会伴有啸鸣声音,在发现这一声音时,需要及时采用简易呼吸器或加压面罩给氧,同时静脉注射激素类的解痉药物。
1.2.2安全防护措施 在手术之后的苏醒期,患儿有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反应性精神异常,例如意识模糊、哭闹、挣扎、目光呆滞、躁动不安等。对此,需要对全身麻醉的患儿在进入到苏醒期之后,需要给予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常规情况下是以约束带的方式制动患儿的四肢,同时确保固定的可靠性,但是需要一不影响局部血流循环作为基本标准。各类型引流管、敷料、输液管道需要妥善的固定处理,预防因为患儿的躁动、挣扎等脱管、坠床。在苏醒期,因为呼吸、循环功能等方面的障碍,普遍会形成一定的躁动情绪,具备一定的危害性。对此,护理人员需要正确的分析躁动的主要原因,例如在血压过低的情况下无法维持脑灌注压力,呼吸道不通畅导致缺氧从而形成一定的刺激反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根据患儿的不同表现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保障患儿顺利度过苏醒期。另外,在患儿躁动的过程中,需要实时观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关注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的观测方式可以以探头夹在耳廓处,以此防止脱落现象。
1.2.3温度护理 因为小儿的体表面积相对于成年人而言更大,其代谢率更高,再加上体温调节中枢的不成熟,导致小儿很容易因为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形成明显的体温变化,所以在全身麻醉苏醒期的护理过程中,需要严格观察小儿的体温变化状况,并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进行室温控制,病房温度需要进行严密控制,在苏醒期间尽可能保持病房环境的稳定性,尽量少的开门、开窗,输入加温液体,同时实行体温实时监测等措施。在实行各项医护操作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减少患儿身体的暴露,规避因为体温过低而导致的感冒等症状发生。
1.2.4关注患儿苏醒时间 一般情况下,苏醒延迟最为常见的原因是麻醉药物或术中药物的残留而导致的,其次还有麻醉药物使用量过多、肌松药无使用过多、术中过度通气、低体温、误吸等导致呼吸抑制,从而延长意识恢复时间。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在麻醉苏醒期间由护理人员严密观察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并时刻保持呼吸的通畅性,关注患儿的生命安全。在苏醒时间延迟更高的时候,需要联系医师进行针对性处理。
1.3 疗效评价标准
分析小儿麻醉苏醒期间所采用的麻醉护理服务方式的效果。
2.结果
在我院研究期间,所有的小儿均无任何异常状况,恢复时间正常,护理效果理想。
3.讨论
麻醉是手术中必要的基本性环节,其主要是抑制中枢神经、周边神经的传导功能,并且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3]。但是,在临床当中,伴随着麻醉药物的持续性应用,在降低疼痛感受的同时也会对患者的机体神经形成一定的影响,导致手术之后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从而影响患者的情绪以及心理健康。相关研究显示,麻醉对于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年龄成正比,特别是对于小儿或老年患者而言,全身麻醉之后发生认知功能减弱的现象非常普遍[4]。对此,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最大程度保护患儿的机体功能,其中最基础的便是护理措施。
在本次研究中,采取保持呼吸道畅通、安全防护措施、温度护理、关注患儿苏醒时间等多角度的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帮助小儿顺利的度过麻醉苏醒期,从而保障小儿的顺利康复。通过对小儿麻醉苏醒期的麻醉护理,认为在整个护理周期中,最为重要的便是预防小儿吸氧过程中吞咽氧气而导致的通气不足,从而形成低氧血症,同时需要密切观察小儿的神志、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多项体征指标,在有允许家长陪同的情况下,需要为家长讲解各项体征的观察方式以及护理技巧等,最大程度保护小儿在苏醒期的安全性,提高临床护理质量[5]。
综上所述,对于采取全身麻醉的小儿而言,因为其在身体机能方面的特殊性,在临床中需要根据小儿的身体特点、麻醉状况等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提升手术成功率,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邹雪芹.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9):957-958.
[2]马雪,MAXue.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降低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102-104.
[3]周海东.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对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11(3):313-315.
[4]肖乾慧,熊际月,刘娟.小儿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管理及护理要点[J].华西医学,2017,31(5):777-781.
[5]杜婷,何苏怡,吴海星.舒适护理在小儿七氟醚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5,23(20):1916-1918.
论文作者:鲁亚桂,纪艺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6
标签:小儿论文; 患儿论文; 全身论文; 效果论文; 患者论文; 措施论文; 方式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