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安全关系的变化及走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日论文,走势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布什上台以来,出于全球战略的需要,美国更加重视和提升日本的作用,而日本对此 亦给予积极回应与配合。由此,带来美日安全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鉴于美日关系对于 全球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巨大影响,对这种变化尤需引起各方高度重视。
一、美日安保体制的转折性变化
美日安全保障体制及建立其上的美日同盟是美日安全合作的基石。冷战结束后,美日 两国一直就美日安保体制的意义和作用进行磋商和调整。克林顿政府1995年2月发表了 题为《美国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安全保障战略》的报告,确认美国将在东亚保持十万兵力 ;日本也于同年11月发表了指明冷战后日本防卫力量发展方向的新《防卫计划大纲》。 1996年4月美日两国首脑会谈,发表了安保联合宣言,再次确认以美日安保条约为基础 的美日同盟关系将继续是面向21世纪保持亚太安全与繁荣的基石。(注:日本防卫研究 所:《东亚战略概览(1997—1998)》,国防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2页。)次年9月两 国根据宣言精神,出台《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建立了针对冷战后亚太局势变化的相 互协同和联合作战的安全保障体制;1999年日本参众两院通过了“新指针”的三个相关 法案,使日美同盟关系在新形式下得以明确界定和加强。
布什执政后,在继承美国历届政府对日传统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冷战后出现的新形势 ,对美日关系进行了新的定位,明确表示要更加重视美日关系,加强美日安全合作并将 美日同盟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2001年3月,布什如期邀请即将下台的日本首相森喜 郎和外相河野洋平访美,由此向外界传达美国将更加重视美日关系的信息。小泉上台后 ,美日两国进行了“蜜月会晤”,双方表示在战略问题要加强磋商和合作,并就包括朝 鲜半岛局势在内的许多问题交换了意见,美日关系进一步升温。此后,美国总统直属的 国安会每周都要讨论日本问题。这在战后美日关系史中尚属首次。在军事合作方面,美 日军方高级官员积极探索建立新的磋商机构,以商讨两国长期战略,并在共同扩大导弹 防御研究、制订联合军事应变计划等方案上都取得了进展。
“9·11事件”后,作为盟国的日本数小时内即向美国表示愿对反恐给予全力合作。日 本高层官员称“这绝非他人之事,日本不可隔岸观火”,为了保卫“全人类的和平与自 由”,日本应该“为国际社会作贡献”。(注:子初:“危险的一步又一步——日本自 卫队借反恐怖之名走向世界”,《世界知识》,2001年第23期,第21页。)2001年9月19 日,小泉首相代表日本国家安全会议公布了七项援美政策,包括将采取必要措施派遣自 卫队实施对美军驻日基地等重要设施的武装警备;承担对美军的警备、医疗、运输、补 给等配合任务;派出自卫队情报船赴有关地区搜集情报;通过经济手段向印度、巴基斯 坦等国家施加压力,使其支持美国的军事行动等。9月25日,小泉紧急访美,向美方就 这些政策举措进行了通报解释,表示这些政策举措已经成为日本政府的国际承诺,并与 美国就两国在反恐行动中的进一步协调进行了磋商。但是,与美国的北约盟国不同的是 ,日本国内没有任何机制允许政府为条约盟国提供支援,为了成为美国领导的军事行动 中的积极参与者,10月29日,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通过了《反恐怖特别措施法案》、《 自卫队法修正案》和《海上保安厅法修正案》三项新法案。(注:Yukio Okamoto,“Jap an and the United States:The Essential Alliance”,The Washington Quarterly,V ol.25,No.2,Spring 2002,p.64.)
较之以前的自卫队用兵法案,新法案实现了三项重要的突破。一是海外派兵的范围无 限扩大,实现了自卫队海外派兵的“无地域限制”。1999年通过的《周边事态法案》还 只是设想“远东有事”,规定日本海外派兵的范围限于日本周边公海。但此次通过的《 反恐怖特别措施法案》,却将自卫队的活动范围扩大到所有国际公海、公海上空和对方 国同意的外国领海和领空。(注:“反恐怖对策三项法律的主要内容”,[日]《产经新 闻》,2001年10月30日。)这意味着日本自卫队海外派兵已经远远突破了地域范围上的 约束,在理论上,可以根据美日军事同盟的需要,向世界任何地方派兵。小泉首相在国 会答辩中承认“如果说无限定确是无限定”,理由是“因为不知道在世界的哪个地方发 生战斗”。(注:时事社东京2001年11月25日电。)这样,以支援美军战斗为借口,日本 自卫队的军事力量在战时可以在“后方援助”的名义下,跟随美军在全球的广阔天地中 自由活动。二是大大放宽了自卫队外出时的武器使用标准。以往的自卫队法律规定日本 士兵只有在本土受到侵略时才有动武的权力;1999年5月的《美日中期防卫合作指针关 联法》规定,在海外的日本士兵有权在人身遇到危险时为了自卫而动用武器。新法案则 将武器使用范围放宽到自卫队管理下的人员,也就是说,在日本自卫队管辖范围内,如 果出于保护包括难民、美军伤病员和支援人员“生命”的需要,自卫队就可以动用武器 。最后,日本政府海外派兵的权限进一步扩大。《周边事态法》中还规定派遣自卫队到 海外必须事先得到日本国会的认可。而新法案则规定,日本政府可以先派自卫队出兵, 在作出派遣决定后20天内,需获得国会“事后承认”。(注:“反恐怖对策三项法律的 主要内容”,[日]《产经新闻》,2001年10月30日。)这样首相就获得了在相关国家安 全保障的重大问题上可以先斩后奏、不必事先报告国会和得到国会认可的权力。
在美国对阿富汗塔利班的军事行动中,日本在“反恐”的名义下迅速作出反应。2001 年11月9日,日本正式派出“鞍马”号大型护卫舰、“雾雨”号驱逐舰和“滨名”号补 给舰等海上自卫队军舰出发开赴印度洋,为随后派出的支援舰队“搜集情报和调查研究 ”,同时进行为美军补给燃料的军事训练。这是二战结束后日本首次向海外派遣自卫舰 ,共有自卫队员700人。11月25日,为增强支援美军的军事力量,又再度派出自卫队舰 艇前往印度洋和巴基斯坦,由“十合田”号补给舰、“浦贺”号扫雷舰和“泽雾”号护 卫舰三艘大型船只组成,载自卫队员460人,进一步对美军展开军事支援。
以往日本参加联合国海外维和活动,如派扫雷艇到波斯湾扫雷,向柬埔寨等国派维和 部队等,都强调是以“战争当事者的停战协议”为前提条件,自卫队只在“安全场所” 进行活动。但由于反恐怖战争与恐怖活动的特点,美国不可能与看不见的敌人签订停战 协议,因此“9·11事件”后日本向海外派兵已使“专守防卫”的原则名存实亡。而日 本自卫队为美军提供后勤支援,本是两国在1997年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中商定的合 作项目,即在分为“平时”、“日本出现紧急事态”和“日本周边出现紧急事态”三种 情况下,确定了两国如何开展各种类型合作的基本模式。“新指针”虽然为包括后勤支 援在内的美日军事合作提供了框架,使日本在对本国和平和稳定有重要影响的相关地区 支援美军活动成为可能,(注:ShigeKatsu Kondo,“East Asian Strategic Review 20 00”,Pacific Affairs,Vol.74,No.3,Fall 2001,p.411.)但并没有就其如何落实提出细 则,也没有顾及如何解决突破日本和平宪法的限制等问题。然而此次日本出动大规模自 卫队为美军提供军事援助,无疑是“新指针”的一次具体落实和双方战时合作形式的实 战演练,大大提升了美日防务合作水平,强化了美日同盟,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日本也 将作为“东方不列颠”发挥更大作用。
这一切均表明,美日安全保障体制出现了重大的变化。在原有的安保体制中,由于受 日本和平宪法的制约,日本自卫队的海外行动和执行战斗任务都有严格的限制,这使日 本在美日军事同盟中的作用也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美日在 安全领域的合作持续升温,特别是“9·11事件”后,日本实现了多年来孜孜以求向海 外派兵的愿望,在脱离“专守防卫”轨道方面也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在军事领域,日 本由配合美军维护自己的安全升级为协同美军开展军事行动,公开涉足地区和国际安全 事务。客观地说,日本与美国军事合作还仅限于后勤保障领域,日本尚未摆脱对美国依 赖,离“军事大国”的目标尚有相当的距离,由此我们也不能说美日安保体制已发生了 根本性的变化,但与上世纪相比,“9·11”之后的美日安保体制确已出现了重大的和 历史性的转折,即从以往的双边防御型明显转到了地区主导型。
二、美国亚太战略调整中的美日安全合作
尽管美日安保体制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但它无疑还只是处于美国掌控中的变化。也 就是说,它是依美国而不是日本的利益需求发展和变化的。因此,认识冷战后的美国全 球战略,特别是其中的亚太安全战略的调整轨迹,是理解上述美日安保体制变化的关键 。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地缘战略重点逐步发生了从欧洲第一到欧亚并重的地缘战略转变 。对于美国来说,加强美日安全合作,巩固美日同盟,在美国主导的安全机制下让日本 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新形势下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内容。美国亚太战略的目标,在安全 领域主要就是要建立以美国为首的“新太平洋共同体”,以美与部分亚太盟国的双边安 全机制为骨干,形成美国控制下的亚太安全网络。(注:林晓光:“亚太地区的大国关 系与战略格局”,《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3期。)2000年1月的美国《国家安全 战略报告》再次确认:“我们战略的核心推动力是加强和适应世界上关键国家的正式关 系,在需要时创立新的关系和结构,强化友好国家在地区事务中发挥领导作用的能力, 以促进共同的目标。”(注:The White House,A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for a New Century,January,2000.)在美国的亚太同盟体系中,美日安保体制最为重要。美国 希望将日本纳入自己主导的安全体制,让日本进一步扮演好美国亚洲战略马前卒的角色 ,在美国的战略体系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以便确保和巩固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前沿 部署和相对优势,最终通过欧洲的北约东扩和亚太地区的以美国为中心的安全合作,建 构美国主导、欧亚兼顾、大西洋太平洋均衡的两洋战略,巩固美国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 地位,形成“美国治下的和平”。(注:林晓光:“冷战后日美安保体制的变化及其影 响”,《国际关系与东亚安全》,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51页。)毫无疑问,美 日同盟即成为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核心”、“亚洲安全政策的关键”和“保持亚洲稳 定的主要因素”,因为在美国看来,“美日安保体制是应对整个亚太地区出现的不稳定 因素的关键”。(注:U.S.Department of Defense,United States Security Strategy for the East Asia-Pacific Region,February,1995.)
实际上,布什入主白宫之前,美国国内就形成了提升美日关系的某种共识。2000年10 月11日,以美国副国务卿阿米蒂奇为首的十多名亚洲问题专家在一份对日政策报告中认 为,在今后至少25年内,欧洲不可能发生大规模战争,亚洲也不一定发生战争,但发生 战争的前景“远非遥不可及”,亚太地区拥有当今世界几支规模最大、最现代化的军队 ,若干国家拥有核武器,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印度次大陆和印尼都是潜在的冲突地区 ,因此美日同盟比过去更加重要,布什政府应该重新肯定日本是美国亚太政策的支柱; 日本在行使集体自卫权问题上的自我限制,是对日美同盟合作的一大制约,如果日本能 解除这一限制,将有利于两国在安保方面进行更为紧密和高效的合作。(注:徐德荣, 向冬梅:“小泉政府外交政策的走向及其动因”,《当代亚太》,2002年第7期,第48 页。)2001年5月15日,兰德公司在其题为《美国与亚洲:美国新战略与兵力态势》的报 告中,甚至建议美国政府明确支持日本修改现行宪法,以进一步加强与日本的双边安全 合作关系。(注:“美国与亚洲:美国新战略与兵力态势”,兰德网站(www.rang.org) ,2001年5月15日。)
布什上台后,为了提高日本在亚太安全事务中的作用,极力强调美日同盟和美日军事 安全保障体制的协调,优先向日本提供最现代的军事技术装备,鼓励日本修改“和平宪 法”,听任其大力发展军事力量。“9·11事件”后,包括布什在内的美国政府要员多 次表示,日本应当旗帜鲜明地支持美国的反恐行动,做出自己的国际贡献,希望日本在 阿富汗战后复兴方面发挥突出作用。2001年10月31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包润石发表声 明说,“美国热忱欢迎日本国会于10月29日通过立法,为日本军队参与反恐怖主义行动 铺平道路”,这“不仅对反恐有重要意义,而且进一步增强了美日同盟”,使之“进入 了近年来最稳定、最坚实的阶段”。(注:Brad Glosserman,“The New Trilateral St rategic Calculus”,PctNet,December 21,2001.)
而在日本看来,积极加强与美国的安全合作无疑有利于其实现“正常国家”的战略目 标。冷战结束后,日本把谋求军事大国视为走向世界一极的重要一环,突破和平宪法限 制,使自卫队走出国门,向着“正常”的军事大国迈进,是日本历任政府一种既定和长 远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规划,日本在“海外派兵”问题上不断制造既成事实和新的先 例,向和平宪法和“专守防卫”方针发起挑战。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日本政府和执政 的自民党首脑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向海湾地区派遣海上自卫队扫雷艇,这为打破向海外 派兵禁区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1992年日本通过了《联合国维护和平活动合作法》,( 简称“PKO法案”),这是战后日本第一部向海外派兵的法案,并随即向柬埔寨派出了首 批维和部队,这为向海外派遣自卫队开辟了道路。1994年,日本政府又通过了自卫队修 正法,允许日本在“危机”时出动自卫队飞机和舰船,接送面临威胁的海外日本人。
日本深知,如能充分利用美日安保体制,不仅可以提高国际地位,尽可能扩大在国际 政治、安全领域的发言权,为在军事上做“国际贡献”创造条件,改变在美日安全合作 中“小伙伴”形象,而且通过宣扬美日安保体制的“瓶塞作用”,还可以缓解亚洲国家 对日本发展的种种顾虑,为最终实现“正常国家”铺平道路。因此日本把加强与美国的 安全合作当作“借船出海”的有效工具,继《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周边事态法》 后,1998年12月,日美达成了共同研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的协议,日本以此为中 心,深化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合作。(注:C.S Eliot Kang and Yoshinori Kaseda ,“Korea and the Dynamics of Japan's Post-Cold War Security Policy”,World A ffairs,Vol.164,No.2,Fall 2001,p.56.)2000年2月,日美两国决定建立两军的联合司 令部,9月两国外交和防卫方面的要员组成的安全保障磋商委员会决定启动设在日本防 卫厅的日美联合作战司令部——“日美联合协调所”,以便进一步协调两军的联合作战 行动。小泉上台后,对布什政府提升日本战略地位的举动更予积极回应。一方面,声称 决不改变日美关系的基轴定位,对美国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表示理解,暗示可 能建立本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另一方面,充分把握“反恐”时机,以异乎寻常的速度通 过了新法案并派兵海外,既改变了美日安全合作中日本的“支票外交”的形象,(注:Y ukio Okamoto,“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The Essential Alliance”,p.63.)也 建立了使日本自动参加美国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军事干预活动的机制,突 破禁区,使日本向海外派兵合法化、制度化。
正是美国出于冷战后国际形势变化及相应的国家战略需要,对日本向“正常国家”转 变的政策予以鼓励,加之日本政府的默契配合和积极回应,才导致美日安保体制在不长 的时间内迅速出现前述具有转折意义的变化。
三、影响与展望
作为在亚太地区具有重大影响和利益的国家,美日的双边行为不可避免地要在亚太地 区格局产生相当的冲击。况且美日安全合作的范围还在继续扩大,合作力度还在持续加 强,其战略目标也不仅仅限于双边范围,所以,其发展必然对整个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 格局、区域安全和稳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以平等对话为基调的多边安全 机制逐步形成,国家之间虽然在局部利益上存在一定的竞争,但各国之间没有明显的敌 友划分。这样的形势下美日继续坚持冷战思维,不断强化同盟关系必然造成非同盟国家 的疑虑,对冷战后亚太地区国家之间建立信任的努力造成消极的影响,并使地区安全形 势进一步复杂。
日本现在事实上已经步入军事强国的行列,其防卫开支每年近50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 ,居世界第二位,比其他东亚国家军费开支总合还要多。日本自卫队装备的现代化程度 和技术水平已经是世界一流,其中海上自卫队作战能力已经跃居世界第二。(注:Yukio Okamoto,“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The Essential Alliance”,p.70.)尽管如 此,日本仍不满足,防务体系不断实现“外向型”的转变,防卫厅已经设立了“紧急动 态部”、“对付重要事态会议”、“最初行动反应小组”、“陆上自卫队研究本部”等 重要防卫机构;为增强自卫队应付“周边事态”和海外作战能力,日本除改革与美国的 联合军事演习外,还加紧参加各种多国联合实战演习。2001年12月22日,日本海上保安 厅在东海海域出动大批军用飞机和舰艇,围追并击沉一艘不明国籍的船只,这是日本自 二战以来第一次在领土以外开火,引起了亚太及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由于日本一直没 有正确认识过去侵略战争罪行,近年来日本右翼政治势力试图为日本侵略战争翻案,接 连发生的教科书事件、参拜靖国神社事件等,都引起周边国家的强烈不满和异常警觉。
事实上,日本的安全战略动向,不仅关系到日本走什么发展道路的问题,而且关系到 亚洲的安全环境问题。“9·11”后布什政府还要让日本发挥更大的地区军事作用,让 日本承担更多的安全责任,使日本自卫队在脱离“专守防卫”的路上越走越远,这不能 不引起曾经深受其侵略之害的亚洲各国的担忧,从而将给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造 成了负面的影响。
其中,美日安全合作中的中国因素考虑即说明了这一点。冷战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到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已将中国作为最主 要的战略竞争对手来对待,美国1997年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就把中国视为两个潜在 的地区或者全球竞争者之一。(注:William S.Cohen,Report of the Quadrennial Def ense Review,May,1997,p.5.)布什政府上台后,一度否认中国是美国的“战略伙伴”, 甚至宣布中国是“竞争对手”,提出“围堵中国”的地缘战略。(注:沈伟烈:“中国 未来的地缘战略之思考”,《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9期,第73页。)美国2001年 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再次提出,“亚洲存在兴起一个具有客观资源基础的军事竞争 者的可能性,从孟加拉湾到日本海的东亚濒海地带尤其具有挑战性”。(注:Donald H.Rumsfeld,Report of the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September 30,2001,p.4.)200 2年1月8日,美国国防部递交给国会的《核态势评估报告》披露:布什政府已下令美国 军队准备紧急方案,以便在必要情况下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七个国家采取核攻击。报告显 示美国已经放弃了传统不对无核国家动武的核力量使用原则,而是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的能力列为可以直接使用核武器的依据;美国新核武战略的重点,已经不再是应付美苏 或者美俄之间可能爆发的大规模核战争,而是准备应付可能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地 区性冲突。虽然谋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际恐怖势力以及“流氓”国家是美国提出这 一新战略的重点,但如何应付像中国这样的拥有核武器、可能在未来美国卷入地区冲突 时反制美国的国家,也是美国另一个重点。报告中特意提到,美国应该准备使用核武器 的状况包括中国与台湾之间的战争。8月15日,美国国防部向布什总统和国会提交长达1 70页的2002年度《国防报告》,报告提到的美国必须防御的“四个至关重要的地区”中 ,亚洲首当其冲,并认为,全球唯一能够与美国对抗的“有丰富资源的军事对手”也可 能出现于亚洲。从日本方面看,中国的崛起与日本经济“失去的10年”相比,对日本产 生了强烈的震撼,“中国威胁论”可说有增无减,2002年8月的日本防卫白皮书中再次 蓄意夸大中国军力和“威胁”。而且随着俄罗斯海上舰队力量的衰落,日本海上自卫队 的关注重点已经从日本海转向东中国海和西太平洋。(注:Yukio Okamoto,“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The Essential Alliance”,p.70.)目前日本正在加紧调整军事战 略,将中国列为敌对国家和主要威胁,制定“南进战略”,加强以中国为防范对象的兵 力部署,一半以上的兵力作战方向转向中国,并拟定了应付台海局势发生危机情况下的 作战预案。(注:刘嘉平、滕玉梅、卢凌:“日本制定反恐怖法案的意图”,《东北亚 研究》,2002年第1期,第41页。)在这种情况下,中美日之间就很难建立起维护区域稳 定必要的信任关系。
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美日安全合作迅速升级的过程,也同时是美日双方矛盾扩大 的发展的过程。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又在相当程度上制约和规定了美日安全合作的发 展。在战略上,美国的战略目标是要在国际上担当领导角色,建立美国治下的世界秩序 ,这就必然要与日本发生战略上的冲突。美国扶植日本,让日本在军事上发挥更大的作 用,但前提是不能使日本的邻国因此感到恐慌,并由此在该地区各种力量间触发不利于 美国的重新分化和组合。鉴于太平洋战争的教训,美国对日本未来的发展始终心存警惕 ,正因此,美国在扶持日本的同时,又在北方四岛问题上保持沉默。而日本尽管现在在 利益和策略上都需要利用美国的安全保护,但是日本的战略目标是要成为世界“政治大 国”、“军事大国”,一旦日本实力进一步增强,势将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和约束,与 美国成为竞争对手。1989年日右翼政客石原慎太郎出版《日本可以说不》一书,遭到美 国国会的猛烈抨击和抗议。他在书中说,东京应该勇敢地面对华盛顿,因为美国依赖日 本的军事技术。他曾与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合著的《亚洲可以说不》中主张:东方的 价值观至高无上;日本民航飞机应与美国共同使用东京的横田空军基地;如果华盛顿不 支持日本对尖阁群岛(即中国钓鱼岛)提出的领土要求,日本应该撕毁与美国的军事条约 。1999年石原慎太郎“作为一名强硬派政治家”(注:“日本鹰派扬起民族主义大旗” ,[英]《观察家报》,1999年4月11日。)以较高票数当选东京市长。目前日本再次出现 反美情绪,认为美国应付恐怖主义的作法似乎完全是为美国自身利益打算。日本的经济 方向是依从美国模式的,当日本的经济几乎已到不可收拾时,就感到应学习欧洲从美国 路线的束缚中大胆地走出来。(注:“日本的新反美情绪”,《中时电子报》,2002年2 月09日讯,http://ec.chinatimes.com.tw)
冷战后,日本一直找借口趁机扩展其影响范围,而且已经将常规军事力量发展到仅次 于美国的水平,从防御性“自卫”转为进攻性国防。就连美国战略预测公司也对日本的 举动表示担忧,认为“如果日本重新成为军事强国,将给亚太地区带来更多,而不是更 少的对抗”,“随着日本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安全事务并组建起一支更咄咄逼人的海上 力量,美国可能也会同日本在彼此对立的安全利益上发生冲突。”(注:http://dailyn ews.sina.com.cn/w/2002-08-26/1635690825.html)同时,美日同盟的强化主要是在安 全合作领域,美日在经济领域的摩擦和冲突仍在持续,双方的矛盾延伸到外交和安全领 域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从近期看,在美国和日本对因中国崛起而产生的担忧消除之前,美日安全合作在美 国亚太安全战略的大框架下,仍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并对亚洲地区的安全格局产生较大 的影响。
标签:军事论文; 自卫队论文; 美国军事论文; 日本军事论文;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论文; 日本中国论文; 同盟论文; 美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