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认知能力培养途径论文_王玉琼

浅议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认知能力培养途径论文_王玉琼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第四中学 541500

摘 要: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但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认知能力和情感的培养。对此,语文教师应充分把握古诗词多层次内容,结合意境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认知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诗词教学 认知能力 培养途径

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显著标识,学生在学习中除了需要科学合理的学习策略,更应具备较强的策略转移能力和应用策略能力。诗词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在教学中却普遍存在题材单一、篇目不足等问题,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因而需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一、结合意境开展教学 培养学生情感体会能力

意境是古典诗词最为显著的特点,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情感体悟和联想,从而融入古诗词境界中跟随作者情感品读其特有的魅力。初中语文教师就可在诗词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意境激发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会能力。以《天净沙·秋思》一课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部分学生在阅读这首词时难以理解枯藤、乌鸦、小桥、流水等词语有何含义。语文教师就为学生画出一幅秋天傍晚萧瑟的意境,一个人孤独地骑马走在桥上,他的背后是夕阳下的小桥流水,看起来格外凄凉。这种直观的图画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直观理解天涯孤客的寂寞彷徨心理,更能让学生深刻感悟这首词广阔的意境。与此同时,再分析诗词意境,增强学生审美能力。意象承载着诗词情感,更代表着诗词情绪。初中学生在感悟诗词情感时可从意象着手,便于充分把握作者情感。通过描述意象拓展诗词视觉空间,渲染别离情感,增强抒情感染力,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情感体会能力。

二、把握诗词层次内容 培养学生情感鉴赏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在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鉴赏能力就需建构在获取信息基础上,主要因为作者在诗词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和当时社会环境有着紧密联系,感情更是作者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心理活动的反映,体现了作者对外界事物和人的关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学生在学习诗词时盲目跟随语文教师的讲解,自身不进行主动思考,那么就难以进入作者的感情世界理解所学诗词,鉴赏更不知从何谈起。以《已亥杂诗》一课为例:“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词的写作背景,即作者龚自珍在清末鸦片战争前一年因看到清廷迂腐统治而愤怒不已,最后离京回乡的惆怅失落情绪。但作者在这首词中并不单纯表现出无法实现内心理想的失落,从最后两句话中还能看出作者也存在高涨的情绪。部分学生则对“高涨情绪”提出质疑并翻阅资料得知,作者龚自珍在鸦片战争爆发后给当时江西巡抚写信共商国是,表现出作者精忠报国的良好心态。当学生形成良好的批判鉴赏能力后,更有利于提升对诗词的认知能力。此外,在诗词教学中还应学会找准诗词的“题眼”。精辟、优雅、动人的诗词在于其言简意赅和一字千钧。相关教育者也指出,咬文嚼字并非从表面斟酌文字,而是要品味情感。然而部分语文教师在诗词教学中将揣摩理解为翻译诗词,不仅破坏了诗词的主观意境美,一定程度上还阻碍了学生获取信息和诗词品鉴能力的提升。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品味诗词语言,让其充分感受到诗词语言的简练美。

三、丰富诗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想象能力

学生经初步信息认知和筛选后已逐渐形成了鉴赏批判认知能力,也称为感知能力,语文教师在此基础上可先让学生具备审美意识,之后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味能力。中国传统山水画常见手法之一的留白,目的在于让欣赏者品味作者言外之意,进而深入了解作品。留白也可以用于语文诗词当中,很多作者都喜欢在文学创作中留白,主要因为古典诗词和现代人群思想意识以及生活方式都有着较远的距离,尤其诗词作者在文本中的情感还有隐蔽性,使诗词带有含蓄的特点。再加上诗词有较高的凝练度,作者会运用超脱常规的思维抒发情感和刻画场景,留白艺术便于读者回味。初中语文教师在诗词教学中就可运用逻辑思维方法补充留白之处,锻炼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创新意识。以《望江南》一课为例,作者开篇写到:“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其实关于妇人如何梳洗、为何梳洗以及妇人精心打扮的动作和心中所想都可看作诗词留白,正是这些留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想象空间。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就敢于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想象留白,学生纷纷表示:女子坐在梳妆台前,看到自己的三千青丝,感叹自己虽然身处美好的年华,但最爱的人却不在身边。还有的学生想象,女子坐在梳妆台涂抹胭脂时,心中愁意漫漫:“为何说好的归期,还不回来?过尽千帆皆不是。”学生从思维逻辑层面挖掘妇女梳洗原因、动作以及内心情感,借助发散思维提升了自身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认知能力。

总之,诗词作为初中语文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诗词教学是初中阶段主要任务之一,更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认知能力的途径,因而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诗词教学特点优化教学方式,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和情感认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迟志莹 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

[2]孙继艳 诗词之韵——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6,(27)。

[3]陈明珠 初中语文课本中古诗词意象初探[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3),31-31。

论文作者:王玉琼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总第3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2

标签:;  ;  ;  ;  ;  ;  ;  ;  

浅议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认知能力培养途径论文_王玉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