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梦”与小康社会的关系论文

试论“中国梦”与小康社会的关系

钱 宁

摘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概念在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对“中国梦”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立了新的要求。着重对“中国梦”和小康社会的内涵、内在联系和实现的历史必然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旨在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和实现“中国梦”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中国梦 小康社会 关系 脱贫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段话中要把握好两个关键词: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小康梦”。本文就“中国梦”与小康社会之间的必然联系进行探讨,这有助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引领方向,把握全局,大胆实践。

一、“中国梦”与小康社会的内涵

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站在国家高度来看,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站在民族的角度来看,就是要实现民族振兴,中华民族再一次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站在人民的层面来看,就是人民有更加充分的权利保障,人人共享发展成果,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国家富强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民族振兴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人民幸福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追求。所以,“中国梦”就是国家梦、民族梦,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水生态环境是指水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不同水条件的适应,是决定生物分布、物种组成和数量以及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2]。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人类对水资源的污染和破坏程度越来越高。具体而言,农村水生态环境已经不容乐观。农村水污染主要是人类将污水排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改变了水体生物群落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组成结构,降低了水资源使用价值,此现象就被称为水污染。当前,农村水体污染较为严重,现代农业化肥、除虫药剂的使用,以及工业进程的加快,都给河流水质安全带来了威胁,给农村水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

什么是小康社会?通俗地说,就是指过上一种经济比较富裕,吃穿不用发愁的好日子。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了“小康”概念。在这之后,他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反复论证、逐渐丰富,形成了关于小康社会的理论。今天的小康已经被中国共产党人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它突出的是全面小康。所谓的全面小康,它包含三点含义:一是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指的是“五位一体”都要全面发展,不仅经济要发展,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都要一起全面发展进步。二是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要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三是覆盖的区域要全面。全面小康决不能是城市繁荣而农村荒芜,农村贫困地区也得实现小康。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具体的、实在的,不能泛泛而谈、大而化之。

二、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内在联系

(一)从发展的目标上看,它们是相互联系的

首先,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的梦想之一。“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相互交融并且紧密联系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这个目标的完成是为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积累经验,奠定扎实的基础,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至关重要的。由此可见,“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小康社会这一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小康社会是一个社会目标,目的就是努力实现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而且和谐社会的实现进一步提升了全社会的幸福指数。“中国梦”是一个国家的发展目标,全面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是它的根本目的。而全面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到物质因素,又涉及到非物质因素,但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要全面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

(二)从实现的内容上看,它们是相互联系的

骏马飞驰 (许奇 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里提及的不平衡发展之一就是农村贫困人口面临的脱贫问题,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打赢扶贫攻坚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这个目标的主要内容是,“到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是‘两确保’。‘两不愁’就是稳定实现农村扶贫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两确保’就是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而“中国梦”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实现人民幸福。人民幸福就是指全体人民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平安和谐的社会氛围”。可以说“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高度提炼,更是中华民族与亿万民众的理想追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它的核心是“全面”。如前所述,它所覆盖的领域、覆盖的人口、覆盖的区域都是全面的。由此可见,小康社会是力求全面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全面保障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而“中国梦”不仅要实现国内发展,在范围层次上还包括世界的发展。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发展,而中国的发展自然也离不开世界的发展。“中国梦”与世界各国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同世界各国人民寻求国家发展振兴、人民富裕幸福的梦是息息相通的。中国不仅致力于自身的发展,也强调其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总的来说,只有中国好,世界才会更好;同样,世界好,中国也会更好。

(三)从发展的范围上看,它们是相互联系的

最后,这种区别适用理论与根据商品与专利的关系进行区别适用理论一样,将使得中国专利法的权利用尽条款很容易被绕开,例如,当事人只要在买卖合同中约定了限制性条款,专利权用尽规则条款就不再适用了。这将大大削弱这一条文的立法目的的实现。

三、从小康社会到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小康社会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阶段性目标,而且它自身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从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小康”概念以及20世纪末我国达到小康社会的构想后,党的十二大正式将这一概念作为20世纪末的战略目标。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正式提出“进入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战略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从十九大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由此可见,从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小康”“总体小康”,到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相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再到党的十九大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这充分说明了小康社会实现的历史进程遵循了社会发展阶段性的规律,表明了小康社会从提出、发展到完善是不断走向成熟的历史过程。

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中国梦”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就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首要目标,更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一步,这体现了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也表明由小康社会到实现“中国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其次,“中国梦”既涵盖小康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又超越了小康社会的范畴。实现“中国梦”,事关中国未来的发展,凝聚着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向往,包含着亿万民众代代相传的期许与憧憬。无数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像近代著名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未能改变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真正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的是中国共产党。它不仅领导人民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而且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这些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以来,中国共产党认真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寻找到一条适应中国国情和顺应民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前进方向和基本路径。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前提,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率名列世界前茅,国际地位稳步提升,这些就使实现“中国梦”更加有实力、有信心、有底气。二是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思想基础。在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行动指南。三是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确立和完善,这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目标由小康社会到实现“中国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再次,从小康社会到实现“中国梦”不是一蹴而就,更不会一帆风顺,是螺旋式的向前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打赢脱贫攻坚战。目前脱贫攻坚战已到了决胜的最关键时期,但是在深度贫困地区仍然存在着“两高、一低、一差、三重”的特征,这主要由于深度贫困地区贫困覆盖面广、参与配合度低、人口结构和环境复杂、传统思想制约等因素造成。因此,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一道重要的关卡。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并非是不费吹灰之力,而是既要瞄准“病根”,更要“对症下药”;既要“输血”扶贫,又要“造血”扶贫,更要科技扶贫。只有实现了深度贫困地区全面脱贫,才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康社会和“中国梦”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首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是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才能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在艰难曲折的岁月中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其次,要脚踏实地,不能安之若素。要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只要人民的幸福生活尚未实现,就要坚定不移带领人民一起奋斗。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适时注水,改善水质,一般15~20天加注新水一次。天气干旱时,应增加注水次数。如果鱼塘养殖密度高,必须配备增氧机,并科学使用增氧机。还需要定期检查鱼的生长情况,如发现生长缓慢,则需加强投喂。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中国经济周刊,2017(10).

[2] 顾仲阳.习近平出席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5(10).

[3] 文恩.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04).

[4] 刘烽.精准扶贫必须坚持共享发展理念[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7(02).

(作者单位:福建广播电视大学)

标签:;  ;  ;  ;  ;  

试论“中国梦”与小康社会的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