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践行“生本”理念论文_邱蕃西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践行“生本”理念论文_邱蕃西

邱蕃西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客家学校 365400

【摘要】在对小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语文教师需改变之前以自身为主的教学观念, 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以此强化学科教育的高效性。语文教师应该在对学生进行教材知识点教育的过程中要合理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以及情感态度。本文主要分析语文教师如何在课程教育中合理践行生本理念,在知识讲解以及能力培养中尊重学生,从学生角度去思考怎样开展高效的知识讲解,以此让学生收获更多的能力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师;生本理念;小学生;课堂教学;生本理念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102-01

前言:语文教师需要分析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所提出的创新需求,合理改变之前的授课观念,积极培养学生学科素养。语文教师应该将学生放置在课堂教学的核心,根据素质教育以及学生呈现的探索需求设计教学目标以及流程,这样能强化整体学科教育的创新性。基于这样的教学要求,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教育中渗透和践行生本理念,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知识培养。但是,一些语文教师在践行生本理念时存在误区,需教师对生本理念进行深度研究,制定科学的践行途径。

一、语文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科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课堂是语文教师对学生开展知识教育和技能培养的阵地,要想让生本理念更好地落实在知识教育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主体性的发挥。语文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科学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思考的主动性。因为语文知识具备一定的抽象性,很多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会存在兴趣不高的问题,这样就制约他们参与知识探索的效果[1]。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这样可以增加他们对学科知识进行探索的能动性。

例如,对班级学生实施《白杨》课程教育时,语文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搜集有关白杨的视频以及图片资料,积极给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通过观看白杨的图片以及视频资料,语文教师则可以更好让学生体验到白杨的外形特征以及所蕴含的情感,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这样能让生本理念更好落实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通过课程教育所收获的知识量,提升整体课堂教育的科学性。

二、语文教师要立足生本理念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深度的思考

语文教师应该将学生放置在课堂教学的核心,根据素质教育以及学生呈现的探索需求设计教学目标以及流程,这样有助于生本理念在课程教育中的践行。对学生进行教材知识点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合理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以及情感态度。教师不仅要改变之前陈旧的授课思维,也可以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开展深度的思考[2]。语文教师应该掌握班级学生在课程学习以及问题分析中的差异,立足课程知识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多层次的思考问题,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开展多角度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获得正确情感态度的培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这样也能让学生实现学科素养的培养,强化整体知识教学的成效性,提升生本理念在课程教育中的落实效果。

例如,在对班级学生实施《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时,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创造自我探索以及感悟的课程空间。根据教材内容以及人才培养目标,语文教师可以提出以下思考问题,“圆明园遭受毁灭的原因有哪些?”“圆明园遭受毁灭仅仅是一些文物被掠夺或者是遭受破坏吗?你们如何看待这一现象?”“阅读和学习本文之后,你认为青少年应该怎样做才可以维护祖国的安定?”这些思考问题的提出,可以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的思考,强化学生在知识探索中的主体性,促使生本理念在课程教育中实现更好的落实。

三、语文教师要在生本理念指导下开展合作学习,强化学生逻辑思维等能力

生本理念要求学生在课堂知识中需要占据主体的位置,学科教师在对学生讲解知识时需要分析他们所呈现的探索需求。在对小学生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将他们放置在课堂教学的中心,以学为中心开展各项知识的教育和能力培养。基于这样的教学要求,语文教师需要在课堂教育中渗透和践行生本理念,促使班级学生得到更好的知识培养。本文认为要想让生本理念更好地落实在知识教育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主体性的发挥,更好的践行生本理念。除了要开展以上两方面的教学工作,语文教师也应该在生本理念指导下开展合作学习,强化学生逻辑思维等能力。

例如,对小学生实施《落花生》 课堂教学时,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呈现的学科基础以及探索能力进行小组的划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施合作学习。语文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思考问题,积极让学生对课程知识开展主动性的思考,以此让生本理念在语文课堂中得以落实。第一,对文章内容进行阅读,分析文章的段落结构以及写作方法[3]。第二,总结文章中的关键词,思考作者所讲述的内容,以此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的思考。第三,对文章中不同人物形象进行思考,总结这些人物体现的特征,对文章脉络进行有效的梳理。第四,阐述作者进行文章创作的思想,谈谈对文章内涵的理解。通过让学生开展以上几方面的知识探究,可以让他们对文章内容开展多角度的思考,也能培养其合作思考以及逻辑思维等能力的培养。这样就可以让语文教师开展更高层面的课堂教学,积极强化学生在课程教育中的主体性,促使生本理念更好的在语文课堂中落实。

结论:结合素质教育以及课堂改革等内容得知,要想让生本理念更好地落实在知识教育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主体性的发挥。语文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科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语文教师要立足生本理念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深度的思考,有助于学生获得正确情感态度的培养。此外,语文教师要在生本理念指导下让班级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强化学生逻辑思维等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冠南.顺应“生”意 回归自然——浅谈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的教学创新[J].课外语文,2017(1):24-24.

[2]王蓉.打造生本课堂 邂逅幸福教育——刍议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生本课堂[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9):80-80.

[3]顾颖润.莫让生本课堂止步于“浅水区”——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反思与实践[J].教育视界,2016(25):69-71.

论文作者:邱蕃西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践行“生本”理念论文_邱蕃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