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民间优秀文化促进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_胶州论文

弘扬民族民间优秀文化促进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_胶州论文

弘扬民族民间优秀文化推动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农村论文,文化建设论文,和谐论文,优秀论文,民族民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民族民间优秀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积极发展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权益。近年来,山东省胶州市立足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定位,大力繁荣具有县域特色、民俗特点的民族民间优秀文化,以此来推动新农村和谐文化发展。

胶州市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发展现状

一、实现文化节会品牌化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的交融。大力促进民族民间文化与经济融合融通,叫响“胶州秧歌文化节”品牌,2006以来, “胶州秧歌文化节”已经成功举办两届。以节会为媒对外彰显胶州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影响力,拓宽了招商引资新途径,使文化事业发展在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以 2006年胶州秧歌文化节为例,节会期间全市签约内、外资项目达32个、16个,实际到位资金 8.76亿元、2.37亿美元。以节会为媒创新和发展民族民间优秀文化,使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富有改革创新的时代特色。秧歌文化节期间,诚邀一大批国内知名戏曲和舞蹈专家齐聚胶州,对胶州大秧歌和茂腔等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发展进行研讨,大胆进行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为建设胶州和谐文化提供了与时俱进的精神源泉。

二、民族民间优秀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工作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成立了南开大学胶州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溯本求源,精心考究,胶州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大青岛文化母体等论断被提出并逐一考证。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王朝在胶州大地的遗存被挖掘并逐一考证,如周代的皇姑庵墓葬和莒国故城遗址、秦代黔陬县遗址、汉代赵家庄墓葬和祓国都城遗址、唐宋的板桥镇遗址、元明清的胶州城等等,目前这些遗迹中,已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处,省级的4处,青岛市级的7处,胶州市级的10处。胶州先人们的历史典籍被统略并逐一考证,其中收入《四库全书》及《四库全书存目》等全国级水平的著作就达6种。

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整体规划,由市财政每年出资100万元,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积极做好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申遗工作,2006年胶州茂腔和胶州大秧歌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2007年胶州八角鼓和胶州剪纸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

三、群众性传统文化活动队伍和各类协会蓬勃发展。让民族民间优秀文化根植群众是胶州市的一大优势。现在,胶州市在市级建有茂腔剧团一个、文化馆一处,有专业演职人员72人。在各镇、街道办事处建有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36个,配有专职工作人员18人,业余演职人员163人。在全市811村庄,村村建有一支以上的以胶州茂腔、大秧歌、柳腔、舞龙舞狮、锣鼓等为主要内容的庄户剧团,常年从事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农村群众 12000余人。

将群众性文化活动队伍分类指导和管理,成立民间协会,实行会员化管理,促使其向高水平发展。目前,该市有各类艺术协会12个,这些协会共有国家级会员25人,省级会员50余人,涌现出一大批卓有成绩的青年艺术家。每年组织这些协会走出去观摩、写生、交流、比赛,举办创作成果年展,充分发挥各类协会和会员的影响力,繁荣和对外推广胶州民族民间优秀文化。

制约胶州市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发展的问题探析

一、重视程度不高,认识亟须转变。一些领导干部没有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缺乏认识,对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往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甚至认为“‘唱唱跳跳,打打闹闹’对城市生活不可少,农村可搞可不搞 ”。

二、普及程度不高,创新亟待加强。以胶州大秧歌为例,“三弯九动十八态”的曼妙舞韵四百年多来源远流长,充分体现了淳朴的原生态文化内涵,但近几年来,却遇到艺术表现形式滞后于人们欣赏需求的问题。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存在的年龄梯次分布不均、在年轻人中影响力低的问题,反映出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认同。

三、资金投入不足,镇村级文化基础设施薄弱。近几年来,胶州市大力实施文化设施建设“十百千”工程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全市811个村庄621个建立了村庄文化活动室,其中180个达到青岛市级或以上文化大院水平。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镇由于“吃饭”财政和抓经济的压力,致使镇村两级文化设施建设整体水平滞后,直接影响了民族民间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普及。

结合胶州市实际推进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建设

一、以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统揽全局,增强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胶州市第12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定位,将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开发、文化产业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文化活动队伍及文化设施建设等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建设内容通盘研究和部署,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定期通报制度、专家咨询制度以及公众舆论监督机制、目标任务考核机制,积极推进《胶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胶州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地方规章的制订和实施,促进了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建设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二、培养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并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为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丰富载体。从胶州市文化建设的战略需要出发,大力实施“人才兴文”战略,新培养一批专业文化队伍,新发展一批社区民间文艺社团和农村、企业业余文化队伍,新扶持一批文化志愿者、社区文化积极分子、农村文化专业户。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和社会优秀文艺人才投身传统文化事业,使之成为推动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建设的有生力量。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是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建设的重要形式,要继续组织好送文化下乡活动,广泛开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等日常性群众文化活动。同时,精心打造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精品,大力培育各类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品牌,大力培养各类民间艺人,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传统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三、切实发挥现有文化设施的作用,建设部分传统文化标志性建筑并做好综合开发。继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大对市级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引导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提高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积极实施农村“文化家园工程”,继续加强镇综合文化站和村庄文化活动室建设,进一步完善市镇村三级文化网络体系,提高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外向度和综合效益。

四、加大宣传教育普及力度,营造推进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在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等形式,全面系统地介绍胶州的历史和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宣传文化建设中的先进单位和人物。通过举办展示、论坛、讲座等活动,使市民更多地了解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丰富内涵。进一步加强与南开大学胶州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联系与合作,在更高水平上挖掘胶州历史和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内涵。编辑印刷胶州大秧歌、胶州茂腔的普及性教学教材,纳入全市中小学教育计划,激发广大青少年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让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普及真正从学校开始、从儿童抓起。

标签:;  ;  

弘扬民族民间优秀文化促进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_胶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