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现状与趋势_体育锻炼论文

新时期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现状与趋势_体育锻炼论文

新时期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现状与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现状论文,走向论文,我国论文,群众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外形势发展很快,一些与群众体育相关的社会因素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入WTO使我国包括群众体育在内的诸多方面与国际接轨的趋势增强;北京被确定为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地和国足闯入世界杯,极大的激发了民众的体育热情;小康的生活富足和余暇时间的延长,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锻炼休闲机会;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都市“文明病”的流行,使人们对“健康第一”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在这种新的社会背景下,认真地审视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现状,客观准确地判断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趋势,既是着眼未来,制定新时期我国群众体育发展战略的实际需要,又是与时俱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的具体措施。

一、多维视角下的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现状

判定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现状和水平,不能直线的,平面的主观评议,而应首先制定一个参照系,使其在与别国的比较中确定座标,在历史的演变中寻求发展轨迹。只有从纵、横两个方面,运用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方式来分析比较,才能求得准确的定位和判断。

(一)从纵向发展上看我国群众体育的成绩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具有导引、武术、养生等灿烂的古代体育文化。到了近代,连年战乱,经济衰退,民不聊生,体育凋零。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半个世纪中,我国群众体育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但也经历了复杂的发展历程。其中有建国初年的迅速起步,有大跃进时期形式上的过热发展,有调整巩固时期的充实和提高,也有十年动乱的摧残和破坏,还有改革开放的二次创业,更有世纪之交的全面进步。纵观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与过去相比,新世纪我国群众体育呈现出许多不同于以往的发展特色。

1.群众体育的法制建设步伐加快,措施更为得力

199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从根本上确立了群众体育的发展地位和作用。同年,国务院下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对2010年前我国全民健身的目标、任务,对象、重点,对策、措施和实施步骤等进行了计划和布署。并辅以“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予以落实。在此前后,还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标准》、《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等相关法规,使之相互配套,促进了社会体育的有序发展。

2.健康第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体育人口稳步增长

伴随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追求更为迫切。“健康第一”、“生命质量”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体育锻炼人数增长迅速。1985年我们在全国14城市进行抽样调查,每周锻炼3次以上者,仅为9.23%,1997年体育人口已增长到18.7%。2001年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体育人口已超过20%。体育健身已为越来越多的群众所接受,成为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

3.以晨练为代表的社区体育发展迅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打破了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福利型、统一性的“单位群众体育”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地缘联系为纽带、以业余自愿为前提的社区体育。城镇社区体育最具中国特色的是“晨练”。据对全画144个街道、乡镇调查,平均每个乡镇街道社区有体育锻炼站点2.8个,平均每个活动点136人。并有增长速度逐年提高的趋势。

4.老年体育锻炼热火朝天,成为晨晚练的主力军

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逾1.3亿,超过人口总效的10%,已进入老龄化国家。老年人对健康有怀旧感,对长寿有紧追感,且闲暇多,参加锻炼比例高。据2001年抽样统计,城市晨、晚练者中,老年人约占63.3%,已成为社会体育锻炼队伍的主力军。

5.锻炼内容以民族传统项目为主,文体结合消遣娱乐特色明显

我国居民体育锻炼参加人数最多的项目是武术、秧歌舞、健身操、交谊舞等等,慢跑、散步、自由运动以及在少许活动中聊天者也为数不少。他们多半采用体现民族健身传统的项目,反映丰足心态的娱乐性、休闲性项目,配以音乐的文艺体育相结合的项目,不需要严格的场地设备的非竞技性项目。

6.日间,特别是双休日,参加消费性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多

晨间、傍晚,在自然环境中进行非消费性的户外健身,一直是我国群众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余闲时间结构的变化,人们在双休日等闲暇时间内,花钱去体育场馆进行正规项且锻炼的人效比例逐年增多。游泳、网球、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保龄球、台球以及滑雪、溜冰等,已越来越成为体育消费市场的热点。

7.假期远足成为时尚,体育旅游方兴未艾

世纪之交我国实行的“五一”、“十一”等长假制度,激活了假日经济,也带动了旅游市场。经过几年的磨合,人们的消费取向逐渐成熟,开始由观光,转向休闲,由被动赏景,转向主动参与,体育健身日益成为旅游的一大卖点。攀岩、登山、漂流、游泳、划船、垂钓、射击、滑雪等成为新潮渐受欢迎。

8.农村乡镇,特别是富裕地区的乡镇,群众体育发展迅猛

在我国农村具有带头和示范作用的小城镇数量已逾2万个。集镇的群众体育发展迅速。据对黑龙江省31个乡镇的调查,91%的集镇有了长年锻炼的群体,经常锻炼的体育人口达到总人口的6.9%。此外,端午节、重阳节、仲秋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各种与民俗相结合的体育比赛和体育表演也已形成惯例。

(二)从横向比较上看我国群众体育之不足

西方发达国家大众体育的发展固然与其经济的发达密不可分,但各国政府为此采取的得力措施也相当有效。其主要有:①成立专设机构,如加拿大政府设立了“业余体育与身体锻炼部”,澳大利亚成立了“体育、余暇、观光部”;②颁布相关法令,如欧洲部长会议制定了《欧洲大众体育宪章》,日本为解决大众锻炼场地问题,专门下达了“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今”;③实施发展计划,如德国颁布以兴建体育设施为中心的“黄金计划”,美国在全国推行“2000年健康计划”;④建立群体组织,如法国有各种体育俱乐部4.575万家,会员达303万多人,日本体育俱乐部有372595家,会员超过总人口的10%以上;⑤开展多种活动,如日本定期召开大众参加的“国民体育大会”,美国设立“美国跑步与健康日”,澳大利亚倡导“找回30分钟”锻炼,比利时推行“每家一公里”等。通过以上种种措施,使得代表国际大众体育发展主流的西方大众体育得以广泛开展。

与体育发达国家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我国的群众体育还有一定的差距。

1.体育人口比例不高,年龄老化现象较严重

尽管进步很快,但我国体育人口仍处于较低发展层次。1996年统计,我国每周参加三次以上锻炼者为15.46%,而加拿大为48%,英国为45%,芬兰为33%。一年中从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数量,我国为64.62%,美国为25%,苏格兰为21%,英国为17%,加拿大为10%,新西兰为6%。从体育人口的结构质量上看,我国体育人口中,老年人高达63.3%,年龄失衡较为突出。

2.体育锻炼的运动负荷较低,健身功效不强

养生是我国居民体育锻炼的基本出发点。锻炼者中以治病和长寿为目的的占总数的64.3%,他们多半采用太极拳、民族舞、散步、压腿,甚至是弹唱、聊天来健身,因而运动强度小,身体负荷低。据调查,参加中等强度和高强度锻炼的只占锻炼者总数的7.74%和8.44%。而西方国家大众体育锻炼采用的是对抗性强和相对激烈的竞技性项目,其运动负荷较高,强身效果较明显。

3.体育锻炼的场馆设施供应严重不足

据统计,我国拥有各类体育场馆61.57万个,平均每10万人拥有50.82个,与西方国家差距很大,如意大利,每10万人有212个,芬兰是457个,德国是240个,瑞士是220个,日本是260个,韩国是100个。我国非但数量少,而且开放率低,全部向居民开放的只有44.1%。场馆种类单调,篮球、排球、门球场地就占总量的87%。制约了其它项目的开展。我国群众体育锻炼多半在公园等非体育场所练习,与此也不无关系。

4.体育锻炼的组织率较低,指导力度较弱

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指导的体育锻炼是群众体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资料表明,在芬兰480万总人口中,加入俱乐部的有100万人,挪威参加业余俱乐部的有130万人,占总人口的30%。我国群众体育锻炼多半是单独或结伴而练,即便是集体练习,也是松散管理,来去自由。据统计,我国城市社区锻炼点中是体育协会会员、俱乐部成员的只占12%左右。

5.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相互隔裂

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三者相互融合,互为促进,是加快体育运动发展的必然要求。群众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伸和继续,竞技体育是对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的示范和带动,群众体育作为竞技体育的基础,对其又是一种稳定的支持。而目前我国群众体育锻炼,多半在非体育场地,采用非竞技项目;运动员封闭训练,难得与百姓和学生一见;学校体育场馆对居民紧闭大门,生怕打乱了校园的宁静,这种相互封闭、相互割裂的体制与现代社会体育的发展很不相称。

6.群众体育锻炼的指导力量薄弱,健身的科学性不强

加强对群众体育的科学指导,是体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如日本体育协会,仅1994年用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费用就多达500万美元。到1998年为止,体协已培养了7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使其从都道府县,到市区町村形成了系统的锻炼指导体系。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约10万人,按人口平均每1.2万多人才有1个指导员,城镇每个锻炼点具备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的平均只有0.6个,锻炼的科学指导能力较弱。

7.群众体育的技能水平较低,竞赛交流机会少

比赛是体育运动技能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但我国的群众体育竞技性较低,很少有比赛机会,据调查,除门球、网球和节日长跑等已形成了比赛制度以外,其余绝大部分项目均处于自娱自乐状态。晨练者中从未参加过比赛的占总数的91%左右。

8.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和欠发达地区农村群众经常性体育活动落后

我国尚属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城镇居民已进入“小康型”和“后小康型”发展阶段时,广大农村还处于“温饱型”或“由温饱向小康型”的过渡时期。西部落后地区甚至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因此,农村体育相当落后,据抽样调查,体力劳动消耗很大的农民中有近一半认为体育锻炼没有必要。经常锻炼者只占总人口的3.4%。有的乡甚至还没有锻炼群体。

二、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趋势

(一)锻炼生活化

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长寿将成为更为普遍的社会需求,作为保健、休闲、娱乐、交往的重要内容,体育锻炼将逐步纳入人们的生活,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正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所指出的那样:“到2010年,经过努力,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使体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数、国民体质与健康水平等主要指标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二)年龄均衡化

伴随劳动工时制度的改革,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交通效率的改善,就业者将增加更多的余暇时问和锻炼机会。社区健身设施的兴建与逐步完善,使居民锻炼更为便利。与此同时,国家制定的以青少年儿童为重点全民健身计划的逐步推行,为学生参加社区体育和消费性体育活动增加了机遇。可以预见,我国体育锻炼者队伍老龄化的现状将逐步得以改善。

(三)活动多样化

随着我国进入WTO,群众体育的相互影响和国际交流将逐渐增多。西方流行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将逐渐被锻炼者,特别是中青年锻炼者所采用。体育场馆开放度加大,居民小区健身角、健身路径等锻炼设施的增多,使人们的锻炼内容不断扩充。伴随经济条件的改善,追求自然的生态运动、与旅游相结合的休闲体育将更加盛行,体育比赛和交流表演等活动也将日渐频繁。

(四)管理社会化

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和单位组织群众体育,社会各团体、各系统实行封闭管理,经营体育落后的局面将被进一步打破,企事业单位、农村文化站,特别是杜区体育作为最活跃、最基本的活动单位,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发挥,各级社会体育指导网络,各种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辅导站将进一步健全并发挥作用。与此同时,社会体育消费市场也逐步发育成熟,供求关系将进一步得到调整,群众体育社会化的程度将大大提高。

(五)健身科学化

追求锻炼效益,讲究科学健身,将成为一种广泛迫切的社会需求。人们不仅从个人兴趣出发选择锻炼内容和方法,而且要讲究锻炼的作用和功效,不仅看重锻炼结果的反馈,而且讲究锻炼过程的优劣。随着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建立,对国民的营养、卫生、生活习惯和体育锻炼活动进行科学指导将更加普遍,科学健身将成为更多锻炼者的实践活动。

三、2010年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战略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使群众体育真正成为体育工作的重点

我国宪法和体育法都突出强调了群众体育在发展我国体育事业中的基础地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重点。应教育广大体育干部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正确认识两个计划的辩证关系。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体育工作的方针任务、编制分配、资金投向等,确保开展群众体育有足够的资源支持。要研究和制定体育工作评价标准,把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等各项指标科学地纳入评价体系,以引导和鞭策各地全面落实体育方针。

(二)依靠科教进步,提高群众体育的科学化水平

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端正体育科研部门的服务方向,在着力开展竞技体育科研的同时,积极开展体育健身方面的科学研究,为群众锻炼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案。要在加大对现有指导员培训力度的同时,发动中小学体育教师承担社会体育指导工作,以弥补指导力量的不足。要联合和依靠医疗卫生部门,积极参与健康指导、运动处方、体育疗法等服务。并逐步扩大网点,形成社区网络体系。

(三)内改外联,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体育组织体系

要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逐步编织以体育部门为主,各系统、社会团体和单位积极参与,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体育管理体系。要强化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对全国群众体育的组织功能,下属各单项协会要面向群众发展会员,并在基层建立单项体育俱乐部,使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融为一体,互为促进。要调动体育场馆、学校、园林部门等为群众锻炼服务的积极性,建立起协调一致的服务体系。工会、青年团、妇联、学联等群众团体,具有组织群众的经验,具有较严密的组织体系,必须充分重视并加以利用。

(四)适应群众需求,大力开发群众体育消费市场

群众体育消费市场的开发,必须贯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以社会效益为先的原则。体育场馆在低廉服务的前提下,应全面向社会开放。支持和鼓励单位、集体和个体投资兴办体育锻炼场所,鼓励体育教学和体育科研单位的设施、设备在空余时间为大众服务,鼓励教师、教练在余暇时间为群众锻炼进行讲课、辅导等。大力开发体育器材用品市场,增加对简洁轻便的体育用具,对拆装方便的体育器材,对专项锻炼衣着用品的研制和供应。以满足体育市场的新需求。

标签:;  ;  ;  ;  

新时期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现状与趋势_体育锻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