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思考论文_王军

(四川遂宁市船山区新桥中学 遂宁 629015)

中考是初中教师教学的一个检验,同样也是学生初中三年学习的一个检验。因此,中考的考前复习对老师和学生都十分重要,考前的复习是中考获得优秀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来说,初中的大学科(语、数、外)的复习体系要健全些,小学科的复习就思考得不太多。历史学科如何才能在复习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个人认为做好以下环节,就能够在中考中获得优秀成绩

一、详细了解考纲

考纲是一个学科进行测试的一个标准,它告诉我们这个学科本次测试两个问题:一是考什么,即是考试内容;二是告诉我们怎么考,即是题型和分值;考纲是考试指导,那也更应该是我们的复习指导,所以我觉得详细了解考纲是准备复习考试的第一个关键。

考纲告诉的这两个方面,大的题型相对固定,大家可以不花太多的时间。但考试内容却不是那么固定,试题的呈现方式也年年有不同,所以复习也就存在一些差异。

说这个话题,先要给老师们纠正一个观念:有些同志认为,我是“老历史”,教材过了几遍了,内容完全熟悉,历年的考点也相差不大,所以复习工作按以往的方法和内容做起走就是了。当然这个观点也有一定的正确性,因为每一年的考试内容大都相差不大,但我们也还应该建立辩证的观念,知道每一年都不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我们在复习之前或者说在拟定复习计划之前,必须要详细了解本年的考纲,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考纲不是一成不变,复习前一定要详细了解考纲,不能只凭借经验来进行复习,每年都要有“新眼光”,这样才能既不花冤枉的时间、功夫,也不遗漏任何重要内容。这样的复习计划才能够目标明确,复习才可以有效地提高效率。

二、认真分析试卷

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大家在相关的媒体、资料中,也了解了许多关于新课改的这样那样的“成果”、“赞歌”等,但事实来看,新课改在对学生评价方面没得改动,最大程度就是题的呈现方式有些变化,最终看的还是“考试”成绩,所以我们处在这个特别的课改环境中,教学方式可以根据课改要求慢慢变革,但评价方式在上面没有明确的情况下,我们还得以应试为主。

分析近几年的中考历史试卷,主要是要清楚地了解近年的题型、得分点分布等问题。能够有效地掌握近几年的情况,也能够给今年一定的指导。以遂宁市中考为例:

2014年非选择部分

国内部分(16分):长征、抗日战争:4分;民主革命:4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4分;两岸关系:4分;

国际部分(14分):改革话题:俄2分;日6分;美2分;中4分。

2015年非选择部分

国内部分(22分):近代探索和改革12分:中国殖民化过程2分,洋务运动2分,钓鱼岛(二战)2分,改革开放2分,科技革命2分;外交话题10分:巴黎和会(五四运动)2分,恢复联合国席位2位,港澳回归2分,上海APEC会议2分,外交成就综合原因2分。

国际部分(8分):美南北战争2分;俄1861年改革2分;日本明治维新2分;三国启示2分。

2016年非选择部分

“历史学法”16分。史论结合3分:科技革命;比较与综合4分:中中近代变革;历史歌谣1分:农村改革;周年记忆2分;横向联系3分:英法、日俄、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纵向联系3分:台湾问题;

二战及中国抗日战争话题14分。中国抗日战争4分;国际二战8分;综合启示2分。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国内和国际知识没有分界线了,同一个话题中既有中国史也有世界史。

从这三年的题来看,2014年的题国内、国际分界明显,可以单独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按教材进行复习;但2015年就开始就逐渐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整合在一起进行考试;2016年就实现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融合,已经不能分为中国部分和世界部分了,考试形式就变成了统一的话题:包括改革、一战、二战、经济全球化等,再有就是进行历史学法的考查:史论结合、比较与综合、历史歌谣、周年记忆、横向联系、纵向联系等,不再把中国历史孤立出来,而是把中国与世界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查。这种变化,给我们教学、复习和学生平时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世界性的横向联系,教学中注重历史学法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综合作答能力。

三、复习建议:

针对于考试检测的变化,我们历史教师也要根据考试的变化调整教学和复习的方式,特别是复习,为了应对目前的考试评价,我们必须要力争实现复习的有效性。

1、整体感知教材

考试范围跑遍,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历史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作用在于了解基本史实,了解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应对选择题的考试,这一项复习如果做得好的话,选择题得分就应该能实现平均16-18分,努力的同学多数能够达20分。方法建议:以读为主,要求学生读熟考试范围内的基本内容,就可以轻松解决。

2、系统整理知识

复习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所学知识进行一个分类:如革命、改革、一战、二战、经济全球化等。在组织学生复习的时候,要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一个话题的范围内,中国、世界其他国家,要求学生能够联系在一起,同时让学生在复习时学会概括归纳、分类比较、综合分析等。这个工作不需要我说太多,多数老师都是这样做的。

3、注重古今结合

历史的学习很大程度是为了实现借鉴或者是警醒,所以历史考查存在一定的靶向性,即是历史上今年发生了什么,现在就可能或有针对性地进行考查,所以在复习、练习的过程中,就一定要把握古今结合,最好是有点靶向性。如2015年是二战胜利70周年纪念,考查二战历史的机率就要大一些,结果二战在2015年中考出现了14分。当然,我们这种靶向性复习也不一定就是一瞄就准,但至少在复习中加强了这个知识点的巩固,也不是坏事。

一直都有“教无定法,学无定法”的观点,以上我的看法只是基于我自己的经验,不一定都正确,也不一定都有效,只希望能抛砖引玉,能对大家有那么一丁点帮助。

论文作者:王军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3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6/7

标签:;  ;  ;  ;  ;  ;  ;  ;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的思考论文_王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