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孙继莹1,徐显旺2

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孙继莹1,徐显旺2

(1青州市邵庄卫生院普通分院;山东青州262507;2青州市何官卫生院;山东青州262512)

[摘要] 目的 探讨在脑出血中采用中医针灸联合康复理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4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联合康复理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NHI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出血患者中采用中医针灸联合康复理疗治疗能改善患者神经缺损能力,提高其临床疗效。

[关键词] 脑出血;中医针灸;康复理疗;临床效果

脑出血主要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出现破裂而导致的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眼部症状、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头晕头痛等[1。该疾病具有发病较快,死亡率较高的特点,因此,在患者恢复期采取合理的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临床疗效的关键。本研究在脑出血患者中采用中医针灸联合康复理疗,并探讨其临床效果。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4例,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8.41±4.25)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59.63±3.57)岁。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脱水降颅压、调控血压血糖、营养脑细胞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和康复理疗,内容如下:(1)中医针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用任三针、督三针的方法为患者调任通督,任三针需配合艾灸进行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病情予针刺配穴;电针由足针、手针治疗,其他部分由毫针针刺治疗;在毫针针刺治疗后连接电针仪,电针仪频率为2/15Hz、强度为20mA、参数为疏密波、电刺激为30min,1次/d、连续治疗6d、休息1d、共治疗3个月。(2)康复疗法。采用推拿穴位治疗,头部穴位以哑门、百会等为主,下肢穴位以足三里、手三里、合谷、曲池等为主,腰背部以大椎、脾肾俞等为主,推拿手法主要以点、按、滚、摇等为主;在推拿结束后采用中药热敷治疗;由医护人员对其进行语言认知训练、运动功能训练等;持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效标准[2]:显效:治疗3个月后,患者因脑出血导致的临床症状消失,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意识清楚;有效:治疗3个月后,患者意识清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所改善;无效:治疗3个月后,患者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出现加重现象;总有效=显效例数+有效例数。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3]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该量表包含意识水平、面瘫、视野、共济失调、感觉等11个项目,患者分数越高说明其神经功能恢复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t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对照组显效有8例,有效有15例,无效有9例,总有效为71.88%(23/32);观察组显效有18例,有效有13例,无效有1例,总有效为96.88%(31/32);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5,P<0.05)。

2.2 NHISS评分 治疗前,观察组NHISS评分(27.36±5.07)分与对照组(27.57±5.36)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1,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NHISS评分(5.79±1.3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0.49±2.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80,P<0.05)。

3 讨论

脑出血发病因素与高血压、高血脂、血管老化、吸烟等因素密切相关,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即使患者在发病后得到及时治疗,也易损伤其神经功能,导致患者预后较差[4]。因此,在患者恢复期予其科学、合理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至关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NHI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中医针灸联合康复理疗能够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这与马杰[5]等研究结果较相似,采用针刺与推拿手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疗效肯定。传统医学认为脑出血属于中风范畴,是由于肝肾阴虚、饮食不节、气机失调等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进而发生该疾病[6]。临床上主要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为治疗原则,其中针刺运用较为广泛;在针灸过程中主要针刺三阴交、尺泽、内关、极泉等穴位,同时予以粗神经纤维活动,进而抑制机体免疫炎症与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在此基础上,由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推拿、中药热敷等康复理疗,进而发挥其醒脑开窍、消肿止痛、活血通络的作用,改善患者肝肾阴虚、风痰阻络等症,同时对患者进行语言认知训练、运动功能训练以及日常活动能力训练,从而加快患者康复速度,促进其恢复神经功能、肢体活动功能。

综上所述,在脑出血患者中采用中医针灸联合康复理疗能够加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速度,促进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贡志刚,张荣俊,蒋文斌,等.针灸治疗脑出血患者手运动功能障碍相关疗效的可视化预测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7,17(1):31-33.

[2]雷建荣.针刺对提高脑出血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7,38(8):1135-1136.

[3]胡明娴,胡光蔚.穴位按摩联合针灸对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2017,38(6):808-809.

[4]兑振华,张玉莲.针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时效性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6):666-669.

[5]马杰,李俊,熊左隽,等.醒脑开窍针法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脑出血恢复期的临床对照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5):104-106.

[6]张琳君,周青山.中医针灸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后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7):711-713,769.

论文作者:孙继莹1,徐显旺2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下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  ;  ;  ;  ;  ;  ;  ;  

中医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孙继莹1,徐显旺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