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学》英语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探究论文

《动力学》英语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探究论文

《动力学》英语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探究

李 明,孙 直,张晓鹏

(大连理工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4)

摘 要 :《动力学》英语课程是机械和力学等专业国际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相关专业课程的前提。文章配合课程教材和历年英语教学经验,对如何开展合理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进行探究,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剖析中英文课程教学存在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同时,将多样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体系相结合,开展与中外学院间课程学习交流活动,对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好后续课程以及提高学生的力学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动力学;英语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手段;

一、《动力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目标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一方面,传统的办学理念和教育体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高等教育的需要,另一方面,世界一流大学正全面推进面向国际化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德国于2008年推出了《加强德国在全球知识社会的地位:联邦政府关于科学与研究国际化的战略》,旨在形成国际性的科研、学术网络,将有助于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稳步推进和纵深发展[1]。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每年开设约600门国际方面的课程和80余种外语课[2]。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将一些本科课程国际化是该计划的重点,并要求每一个本科层次的学位都必须具备国际化学习部分[3]。日本名古屋大学在2009年时院系间的国际合作达到182个,并完备了与合作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机制[4]

《动力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旨在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多样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体系相结合,增加课程教学的互动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创造性,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推动《动力学》英语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探索,提高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从整体上来看,农民工返乡创业对其就地市民化有显著影响。其中生存性创业质量和成长性创业质量每提高1个单位,其在价值观念因子上的得分将分别提高1.228分和5.180分,在身份认同因子上的得分将分别提高3.070分和6.098分,在经济适应因子上的得分将分别提高1.045分和5.786分,在生活方式因子上的得分将分别提高1.678分和3.774分。这表明,农民工在创业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主动适应动机又具有主动适应能力的“主动型城市适应”模式[22],从而导致返乡创业对其就地市民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动力学》英语课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动力学》英语课程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力学原理和数学工具定量地研究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是机械和力学等专业国际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学习专业其他相关课程的前提。但是,《动力学》英语课程体系复杂,内容丰富,问题类型繁多,求解多变,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而且需要学生具备宏观把控解题思路、深刻理解问题本质、灵活选择相应方法、进行扎实的数学计算、校验结果正确性等能力[5,6]。同时,《动力学》英语课程还要求授课教师用简单严谨的语句、恰当贴切的案例,解释复杂的力学机理,避免冗余长句和复杂逻辑,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该研究分别使用普通的SVM和PSO-SVM算法对经过预处理和主成分分析后的烟叶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分类研究,并主要通过使用分类正确数和分类正确率衡量2种算法的性能。其中对于数据集1,每个等级分别选取39个样本(总计117个样本)作为训练样本,剩余的90个样本则作为测试样本;而对于数据集2,每个等级分别选取25个样本(总计100个样本)作为训练样本,剩余的100个样本则作为测试样本。

2.更新资源,改进教学手段。针对当下互联网及自媒体资源的广泛发展,采用新式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加大信息化力度。提供给学生相关的网络学习平台服务资源和远程知识共享服务资源。借鉴国内外专著,如美国力学家R.C.Hibbeler的《Engineering Mechanics》进行学习。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利用精品课程网络教育平台如慕课网、网易公开课等,积极开展国内外教育资源共享。借助新兴科技如3D打印技术等,让学生认识到刚体、弹性体的本质区别在于不同的变形模式。借助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如Matlab,计算和模拟研究动力学问题,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通过使用以上新型教学手段,将课堂学习信息化,持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动力学》英语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1.分析差异,调整课程设置。首先,中英文思维方式的差异,即由“逻辑思维”到“公式思维”的转换。其次,中英文课程在问题引入方面有所不同。英文课程比较侧重理解和实用,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最后,在问题求解思路上有明显差异。英文课程倾向于从基本理论出发,指定各参量的含义并代入就可求解问题,实用性强。针对以上差异,建立起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总结分析思维差异的种类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任务点课程的讲授方式、互动模式、实践方式进行确定。向英文课程教学靠拢,侧重简洁实用的内容,删除三维空间动力学教学以突出重点。

近年来《动力学》英语课程的授课经历表明,当前课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枯燥的力学专业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差,总体表现为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较低,课下的强化训练不足。第二,被动接受知识,不能激发主动性和互动性学习,导致学生长期处于单一的课堂学习模式下,局限于教师教授的内容,表现为缺乏主动探索学习和自我思考反馈的兴趣。第三,缺乏实践性学习,不能将知识即时应用以解决问题,导致对于知识的获得感不强,不能很好地融会贯通。第四,手机等自媒体的普遍应用使得学生注意力较差。

余荫山房的空间布局以自然为宗,注重水环境的营造,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20]。“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水可藏风聚气,对于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极其重要。余荫山房与水关系密切,水除了可划分空间,还使得园中“烷红跨绿桥”与“玲珑水榭”等建筑更加灵动富有生气、充满艺术魅力,东、西两方水池则将园中的“深柳堂”、“临池别馆”与“来熏亭”等各部分连为一个有机整体。

3.创新实践,合作交流学习。为确保不同国籍学生之间相互认识、共同学习,不同教育背景的学生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积极开展与国际联合办学单位的教育教学交流活动。通过沟通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互借鉴对方优秀的教育改革经验。与大连理工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联合学院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和合作,并已与学院达成聘任协议,为以后的教学交流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论

为了解学生对《动力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评价和学习状况,采取专题答疑、问卷调查、反馈评价等途径对教学成效进行评估。此次教学实践有如下成果:一是学生能够理解中英文课程差异,主动转换思维方式,还需注意循序渐进,杜绝满堂英语。二是参考英文原文著作授课,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三是丰富了教学手段,利用新式教学媒介和丰富的国内外资源弥补不足,激发学生兴趣。四是进行与有外语背景的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扩充专业英语的知识面。通过以上实践,促进学生对《动力学》英语课程的深入掌握,逐步培养学生成为具备一定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化工程素养的力学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袁琳.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

[2]许传静.我国大学国际化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0.

[3]廖忠.加拿大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3.

[4]杨红.试论日本大学的国际化[J].文化学刊,2009,(05):60-63.

[5]杨虹,李昕.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教改探讨[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1,20(2):96-97.

[6]杜惠英,李晓阳,李祥琴,叶红玲.对工科基础力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力学与实践,2001,(23):57-59.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Practice of English Courses in Dynamics

LI Ming,SUN Zhi,ZHANG Xiao-peng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Liaoning 116024,China)

Abstract: The Dynamics English course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 for international mechanics class students.It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learning related professional courses.This article,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ours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he experience of English-teaching over the years,explores how to carry out reasonabl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practice,combines advanced teaching concepts,analyzes the teaching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urriculum,and conducts targeted curriculum.At the same time,combining diverse teaching methods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systems and carrying out exchanges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ability to apply knowledge to solve problems,learning follow-up courses and improving students'mechanical quality.

Key words: dynamics;English teaching;teaching philosophy;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19)48-0144-02

收稿日期: 2018-12-16

作者简介: 李明(1983-),男,河南项城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优化设计、纳米力学、柔性电子,主要负责动力学国际班教学工作;孙直(1988-),男,辽宁沈阳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仿生优化设计、复合材料结构力学,协助负责动力学国际班教学工作;张晓鹏(1985-),男,辽宁大连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拓扑优化、不确定优化,协助负责动力学国际班教学工作。

标签:;  ;  ;  ;  ;  

《动力学》英语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