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科学途径——访“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生论文,学业论文,教育质量论文,途径论文,反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记者:“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已在很多省份开展研究,请您谈谈这个项目建立的背景?
答:2003年,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指导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成立了“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组。这个项目的组建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阶段,适应新时期基础教育发展的需求而建立的。随着“两基”攻坚任务的基本完成,基础教育正在从“普及”走向“提高”,从事业发展走向质量全面提升的新阶段。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指导的基础之上。只有形成质量评价与反馈、指导机制,使大家拥有一个共同的质量平台,我们才能对中小学教学现状有一个全面了解,从而保证达到基本的质量要求,真正把住质量关。
同时,对于课程改革来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课程改革方案和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不但需要,而且是保障今后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保证课程改革质量的重要环节。我们期待通过这个项目的建立,为各省建立一个提高教学工作质量和效能的工作平台,帮助教研部门超越个人经验,结合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与指导,促进地区之间相互借鉴,相互交流,促进各地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
此外,项目的开展还有利于提高教育行政和教研人员的科学管理与决策水平。管理和决策行为对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大的规范和导向作用。由于过去我们的管理和决策的依据过于单一,过分关注终结性考试和升学考试的分数,这种偏向客观上导致教学管理和决策背离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剧了应试教育的倾向。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坚定实施素质教育的信念和决心,形成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其次,还需采用科学的手段,利用信息技术,依据科学的数据分析形成分析与判断的基本能力。因此,这个项目的开展,还有助于拓展各地教育行政、教研部门质量与评价管理的视野,引导地方和学校转变评价观念,掌握科学的评价方式,建立和完善新的评价机制,引导社会形成正确的教育质量观。
从以上几方面的意义来看,这个项目是一项对教学过程和基础教育质量进行指导和管理的基础性建设工程。
记者:该项目通过什么手段来实现对学生的学业质量分析?
答: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局限于书本知识的考试,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很难形成能力导向、发展导向,也很难发挥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与指导系统考虑到学生学习质量的完整结构、分析标准和影响因素,充分运用测量学、统计学等专业知识,围绕学习质量,形成一个立体化的以学习能力为中心的目标体系。在测评过程中,项目以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为依据,通过国际通行的、严谨的程序命制高质量的试题,尽可能多地使用真实的情境和任务,注重通过客观性试题考察学生高层次认知能力,特别突出了学生未来发展的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校长、教师的相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不同群体学生进行比较,把学生的学业表现与家庭环境、日常生活、人际关系、学校环境、个人期望、学习兴趣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察。同时,它依据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以学校或区域、学科为单位,对学习状况、学习能力、教学过程、管理过程进行实际诊断,并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目前,这个项目已开展了4年,初步形成了一支包括课程教学、心理学、教育测量、教育统计、计算机软件编程等各方面的专业人员在内的项目实施队伍。2004年12月在大连和浦东组织了有2万名中小学生参与的试测,完整地经历了命题、数据收集与分析、测评工作的协调组织等各个环节。2005年9月,项目通过在北京组织由4000名学生参与的测试,形成了稳定、可靠的试题与问卷。2005年11月采用抽样的方式对辽宁全省三年级学生的语文和数学、八年级学生的语文、数学、科学和英语等学科进行测试,所有被抽样的学生还参加了问卷调查。项目组修改、完善了学业测试和问卷调查工具,在2006年11月份对上海市和江苏省及所有13个地级市、106个县(区)的学生进行了学业质量的测试。目前,对福建、天津、甘肃三省市以及上海、山东、海南的部分地区的测试与数据分析工作正在进行中。这个项目是迄今为止运用数据库和计算机系统对学生进行学业质量分析、测试中规模最大、手段最先进、也最具影响力的项目。
基于对测试数据的深入分析,项目组撰写了学生学业质量分析报告,呈现了学生在各学科不同内容领域和能力维度上的表现及其在典型题目上的作答情况,分析了学生学业成绩和学习环境因素的关系,还对一线的教研员进行了培训,帮助他们解读报告,为反思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记者:测试反馈的结果能帮助当地教育行政、教研部门做什么?也就是这个项目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长期以来,我国的教研工作主要依托各级教研部门,这支队伍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以专门研究课程教学为己任的专业队伍。教研人员大多来自一线的优秀教师,他们为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改进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在课程改革中,随着其工作方式和职能的转变而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但是,面对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广大教研人员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还必须学会运用科学的手段来开展教研工作。依据科学有效的数据的教学指导有助于使我国教研工作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超越个人经验的局限性,促使教学研究工作更加走向科学化。
例如,项目组的试题编制采用国际通行标准和程序,命题组编制的每一道试题都要经过专家审议和多种形式的试测,经过层层筛选,明确标定每一道题目的难度、区分度、项目反应曲线等信息。同时,各命题组在运用布鲁姆分类法对学生能力进行界定的同时还结合索罗分类法(SOLO Taxanonmy)设计题目选项,这种方法解决了选项答案非对即错的问题,能够为地方教研部门提供有更为精细的区分度的学生能力信息。通过问卷了解到的学生有关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信息有助于帮助地方教研部门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为教育教学的改进提供依据。
同时,项目在测试结果的反馈中将标准参照与群体参照结合起来。标准参照即将学生的表现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比较,确定学生处于怎样的水平;群体参照即将不同类别学生的表现相比较,如农村和城市、男生和女生、不同县区的学生。这两种反馈方式都能帮助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从不同的侧面更清晰地了解学生在学业上的水平和特点。由于有了这样的在全国层面上的精确的数据参照,当地教育行政与教研部门就能清晰、准确地判断自己地区或学校各学科的总体水平及优势与欠缺,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指导,还可以利用数据信息追踪研究,连续若干年了解学生学业质量的发展变化状况。
以江苏省为例,在对测试结果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2007年6月,省教研室组成专家组,在全省13个地市进行了巡回式反馈活动,同时要求各地级市提交利用测试结果改进教学工作的专门计划和报告。在市级反馈的基础上,各地市也在暑假开始时,组织了县区级的反馈、研讨与交流活动。在令人信服的实证数据面前,各地相关部门更清晰地认识到当地教育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如一些地区的城市学校在测试中表现不理想,市教育局马上组织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校长等开展专门的反馈与研讨活动,实施3个月的拉网式调研,了解师资情况,设备条件情况和课堂教学情况,试图在城市学校重建教学规范。某个地区在测试之后,全市外语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受到了市政府的重视,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把外语师资的培训纳入到新学期的发展计划中。某市在拿到测试结果以后,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将农村学校建设与基础教育进一步均衡化发展作为地区教育发展的重点工程;某市为加强中小学的文科教学,在全市开展读书活动。
记者:由于该项目的质量分析报告对地方的教研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大家更关心命题的质量与科学性。请您介绍一下项目组怎样来保证命题的质量和科学性的?
答:试题是学生学业质量分析中最重要的工具,项目组为此首先组织了由一流专家领衔、由富有经验的大学教师、中小学教师和教研员组成的命题队伍。在命题流程上,项目组遵照严格的程序保证试题的质量。下图为从命题到阅卷的基本流程:
记者:教育部督导办成立有“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对地方基础教育质量实行测评与监管,它与“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有怎样的区别,彼此有怎样的分工?
答:“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与“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共同构成了国家基础教育质量保障系统。
2007年11月30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在北京师范大学揭牌成立。这个中心主要职责是向国家报告基础教育质量的现状,为教育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和建议。现阶段,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要从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公民素养,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学业水平和学习素养,艺术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影响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与社会环境等六个方面对中国基础教育质量进行监测。
“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着眼于基础教育质量的改善和保障。在保障国家课程计划的落实和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同时,更偏重于分析与指导,是一个通过检测结果,进行教学诊断,改进教学研究、指导教学、帮助地方和学校逐步提升质量的系统。与国家质量监测中心面向国家、政府,为教育部提供决策依据的职能不同,该项目面向基层,为基层教育行政、教研部门直接提供所有数据信息,整个过程对一线教师开放。如项目组基于对测试数据的深入分析,撰写的学生学业质量分析报告中,呈现了不同地区学生在各学科上的总体表现及其在不同学科内容领域和能力维度上的优势和不足,分析了学生学业成绩和学习环境因素的关系。可以打个比方,就像某个体育运动项目,其成绩需要在国际上有一个基本的衡量标准和机构,这是一种外部的“质量评估与监控”系统。而为了改进和提高我们的运动员与教练员的训练状况和水平,则需要有机构不断地为他们提供各种参照数据以促进其自身的改进,这是一种内部的“质量保障与改善”系统。如图所示:
我们期待这个项目能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部门的内部质量保障系统。“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与“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共同组成教育系统内部和外部的改善与监控体系,保证国家基础教育质量并促进其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