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赵磊

浅谈德育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赵磊

山东省肥城市实验小学 271600

新课程理念对德育任务更加明确,更加具体。我认为在语数教学中这样重视德育渗透教育,那么,在每一节《品德与社会》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更是刻不容缓。小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让学生从小就树立道德观念,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而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比较系统的、直接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学科,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习惯起着奠基作用。因此,充分抓住思想品德课这块德育阵地,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从小懂法、守法,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不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我们国家长治久安也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下面就《品德与社会》课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做如下说明:

一、创设情境——呼唤情感

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唤起相应的道德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主要观点充分利用插图、挂图等教学手段,创设突出本课德育认知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

如在讲《我们的责任》时,我先扔出去一个纸团,里面写着:“你有一双充满责任感的眼睛。”纸团掉地后,有个同学马上把它捡了起来。然后我趁机说:“你不光有一双充满责任感的眼睛,你还有一颗充满责任感的心。是啊,其实,我们有时拾起的不仅仅是一个纸团,而是我们的一份责任。”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二、利用插图——挖掘情感

由于小学思品课本中,大多数安排有插图,表现情感的插图展示了特定的环境、气氛和人物事件。要让学生能从图中受到情感的感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道德观点和激发道德感的目的。如在讲《大家的事情大家做》一课时,出示插图——集体集资共同修路的场景,使学生一目了然,并从中明白了“大家的事情大家做,大家受益”的道理。

三、身临其境——体验情感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观点的要求下,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才能为他们所接受并逐步转化为个人的品德。如在讲《伸出爱的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残疾人,让他们到前边分别扮演盲人、聋哑人、上肢残缺人,使他们亲自感受到残疾人在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困难,需要同情和帮助,加深了对残疾人的了解,使学生真正体会了内容。

四、引导体验——调节情感

一个人在一生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败,一个人因为成功而高兴、因为失败而伤心是很自然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情感体验,培养自我调节情感的能力。可联系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学习上取得成绩后不能骄傲,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以后如何,还取决于现在的努力 。

五、运用知识——表达情感

在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教学的要求之一。当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本课所学的道德知识以后,就要及时安排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道德知识去分析理解具体事例,深化道德认识,发展道德情感。

六、师生之间——交流情感

让学生上台为老师说句话。有的说:“老师,您辛苦了!”有的说:“现在我们只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祖国练好过硬本领,将来报答您的恩德。”同学们纷纷发言,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说:“同学们,只要你们每个人都好好学习,健康成长,我再苦再累,心里也高兴。”这就激发了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动机,使学生进一步热爱、尊敬人民教师。

总之,开展道德教育在小学生中显得十分必要,它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相辅相成,是不可缺少的。我教育学生:在校要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要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做个好公民;在家庭中尊老爱幼,做个好孩子。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违反校规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小错不改就会酿成大错,使学生明辨是非、防微杜渐,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落实到实际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论文作者:赵磊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9月总第2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8

标签:;  ;  ;  ;  ;  ;  ;  ;  

浅谈德育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赵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