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高度看待中俄经济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俄论文,高度论文,战略论文,关系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发展中俄双方的经济,为实施中俄经济合作,壮大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中俄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我们应从战略高度看待中俄经济关系,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走出去”的战略,建立双方的经济合作区,在双方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进行长期的规模合作。
一 中俄经济合作将会壮大双方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一)中俄经济合作将加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物质基础
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平等信任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方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这一关系。江泽民主席指出,中俄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两国正确的历史选择,是两国战略利益的需要,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需要,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深化睦邻友好,加强战略协作是我国对俄关系的既定方针。中国愿与俄方永远做“好朋友、好邻居、好伙伴”(注:《人民日报—网络版》,2000年7月19日。)。普京总统认为,中俄发展战略伙伴协作关系不是权宜之计,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成为维护全球稳定和世界和平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新的世纪将继续得到发展,俄将继续积极发展与伟大中国在经济、文化领域和国际问题上的合作。
两国领导人同样十分重视两国的经贸关系。江泽民主席指出,两国应加强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包括经贸合作,以充实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物质基础。他认为,中俄地缘接近,两国在经济、科技、淘汰、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可挖掘的潜力很大。双方应本着互信互利的原则,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多作探讨,共同努力,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均衡发展。普京也认为俄中两国合作的潜力巨大,双方应继续在经贸、科技、能源、军技等各方面进行有效的合作(注:《人民日报—网络版》,2000年7月19日。)。
两国首脑于今年7月18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北京宣言》指出,21世纪的到来将为中俄关系的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天地,中俄两国将在战略协作的基础上继续增进睦邻友好,扩大互惠互利合作,实现携手发展,共同繁荣。两国将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协作,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双方进一步全面综合发展经贸、科技和军技领域的合作,这是扩大和深化中俄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方向之一。双方将致力于扩大两国在具体领域的合作,以进一步加强两国战略协作的物质基础(注:《人民日报—网络版》,2000年7月18日。)。
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有深刻的政治内涵和丰富的经济内容,是两国共同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所在。共同的政治利益是这一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保障,而共同的经济利益则是这一关系的基础。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仅是政治上的,而且是经济上的。两国通过相互之间的经济合作取得共同繁荣、强大,无疑将会壮大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加强双方在世界事务中合作的份量。
(二)根据两国各自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发展中俄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
发展中俄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双方共同的需要,共同的需要促进共同的繁荣。在这个问题上,就像在政治上一样,双方谁都离不开谁。
1.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出发,对待中俄经济关系
我国地大物博,但众多的人口使丰富的自然资源显得不足。我国的科技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距发达国家尚有很大差距。党的十五大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我们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在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努力吸收别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在国外开发自然资源以弥补我们的不足。在这一方面,俄罗斯应当是我们的首选。俄罗斯在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中应当占有重要位置。
2.适应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需要,把中俄经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俄罗斯把发展西伯利亚和远东经济作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早在250年前,俄罗斯伟大的学者罗蒙诺索夫就提出了“西伯利亚将使俄罗斯强大”的预言。确实,俄罗斯的东部地区保证了俄罗斯具有强大而牢固的地缘战略储备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基础。战后时期,苏联提出了“国家生产力东移”和建立西伯利亚统一国民经济综合体的战略,建立起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科研体系,在90年代,进而提出了西伯利亚自力更生、自我发展和走向以亚洲太平洋地区为主要外部市场的要求。与苏联解体前相比,俄罗斯几乎丢失了50%的国内市场和大部分国外市场,其产品在西方市场受到排挤。亲西方政策碰壁。普京执政后调整政策,发展国内生产,改善国内投资环境,重视吸引外资,主张西伯利亚和远东的企业与外商合作,大力吸引外资参与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开发与建设,同时希望以其自然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开发中国市场。
应该说,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参与外国自然资源开发的政策,与俄罗斯欲吸引外资参与本国资源的开发和寻找世界市场的政策不谋而合。因此,我们应当积极探索合作开发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自然资源的问题和与俄罗斯开展科技合作问题。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经济与工业生产组织研究所所长B.B.库列绍夫说得好:中国的强大将发展西伯利亚,而西伯利亚的富饶将发展中国。(注:库列绍夫于2000年9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俄经济学家论坛上的发言。)
(三)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建立区域经济的角度发展中俄经济关系
世界经济一体化是全球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总趋势。中国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中国和俄罗斯都有各自的优势。
中俄经济合作应当以建立东北亚区域经济和亚洲太平洋区域经济为重点。从当前形势看,中国、俄罗斯、日本、朝国和朝鲜之间都有较为密切的经济关系。俄罗斯希望中、日、韩参加远东和西伯利亚的开发,而后三者也都有这样的愿望。因此,上述各国应该有可能联合建立东北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在东北亚区域经济中,各国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也必然得到应有的回报。
还应当把眼光放远一点,通过中俄经济合作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建立包括中国、俄罗斯、日本、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国家在内的亚洲太平洋区域经济。东南亚市场与中国、俄罗斯市场互有需求。亚洲太平洋区域经济的建立将有助于中俄经济的发展,有助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充实、发展和壮大,有助于这一地区的和平稳定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二 制定与俄罗斯进行经济合作的战略合作规划
这里所说的战略合作规划包括:建立2个国际经济合作区,确定科技、资源、农业、轻工和食品5个合作领域。
中俄两国应以精诚合作为基本形式,以优先、互利互惠为原则,通过相互投资,发展生产,达到共同繁荣的目的。应当改变观念,即采用跨国公司的做法,由单一的贸易形式向生产合作发展,相互进行投资,建立生产基地,由小到大,逐步扩大合作范围和规模。
1.建立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与西伯利亚、远东的经济合作区
俄罗斯的未来发展,取决于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有4大优势:资源(石油、天然气、矿产、森林)、动力资源(水电、火电)、军工和科技。有5大困难:缺乏资金、劳动力、食品和轻工产品,远离俄罗斯的欧洲部分,东西来往运输成本高。开发这一地区可行的方案是以当地人力、物力为主,吸引外资和外国劳动力,开发当地资源,换取外汇,进而利用这些外汇,逐步滚动发展。
中国的东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与俄罗斯有漫长的边界线,有多处口岸为双方相互的交通运输提供方便条件。中国可为对方的优势产品提供广阔的销售市场,同时以丰富的农业资源、轻工产品和劳动力弥补它的不足。东北和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双方工业企业可以进行广泛的生产合作。这一地区有同俄罗斯进行军用和民用科技研究的合作基础。
充分发挥中俄边境城市的潜力,切不可把它们局限在边贸范围之内。要在中俄边境两侧的政府、企业和居民中间做和平友好、互信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合作、共同发展繁荣的工作,消除经济合作的心理障碍,建立合作的心理和感情基础。在中国一侧的满洲里、黑河、绥芬河和对应的俄罗斯一侧的贝加尔斯克、布拉戈维申斯克和格罗得科沃建立互市贸易区、生产加工区或者经济特区,为双方的相互投资和生产合作和贸易创造条件。
我国的边境城市应与内地联合,针对对方劣势建立食品、轻工产品生产基地,并尽可能在对方境内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以带动相关资本、设备、劳务和产品的出口。与此同时,在当地和对方境内为我国市场的需要建立生产基地,完善包括交通、邮电在内的基础设施。
2.建立中国西部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经济合作区
开发西部是中国既定的伟大战略部署。而西部的开发也需要吸引外国资金和技术。其中吸收俄罗斯参与中国西部的开发是一项重要内容。在这一方面,俄罗斯的优势在于,西伯利亚的天然气、石油、电力、建筑机械和电力设备,劣势仍然是农产品、食品和轻工产品不足。中方可以吸收俄罗斯重点进行电站和交通运输干线等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从俄罗斯通过我国新疆通往我国东部的3条运输线路:输油气管道、输电线路和铁路。这3条干线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输油气管道的建成可以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在我国境内并进而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开拓销售市场;第二,可以为俄罗斯西伯利亚的电力在中国境内开拓市场;第三,加强东起连云港的我国境内欧亚大陆桥的运力,不但缓解我国西北地区紧张的铁路运输压力,加强我国通向中亚和欧洲的运输能力,还为俄国腹部和中亚各国开通一条面向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的运输大道,为东亚和东南亚各国开通通向欧洲的大通道;第四,有利于开通我国经过中亚通往南亚和中近东的陆路通道。
在开发西部的过程中,还应该吸收中亚各国和蒙古参与,同时要加强与它们的经济合作。
3.抓紧高科技领域的科技生产合作
俄国的基础科学研究、军工、宇航、核工业等科技部门有较强的实力,科研成果有1/4左右达到世界水平,7%超过世界水平。1998年,全俄科研机构有4019家,国家科学院系统1212家,工业企业系统2238家,高等院校系统531家,社会团体非盈利单位38家。全国科研人员有85.5万,其中博士2万余人。企业中的科研人员多达55.9万,国家科学院系统25.5万,高等院校4万余人。自然科学科研人员14.7万,技术科学研究人员近31万,从事医学研究的2.6万,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近2万人。70%的科研人员、80%的科研经费为军工服务。专利申请2万余件,其中外籍科研人员(包括独联体国家)申请专利有5000件。颁发专利证书2.4万件,先进生产工艺创新736项,使用先进生产工艺5.9万项。与外国的技术贸易协议共501项,其中出口401项,进口100项,同美国和德国的成交项目居多。其中,机器制造、石油化工、建筑和科研服务占多数(注:《俄罗斯统计年鉴,1999年》莫斯科,1999年版,第468-486页。)。
俄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有61个,其中包括23个核工业和国防工业研究中心,科研人员10.9万。1996年,俄罗斯政府科学技术政策委员会批准了信息技术、生物系统工程、燃料和能源,生态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7个领域的科研项目。俄罗斯科学院设有19个基础科学研究纲要。为开展国际合作,俄罗斯制定了有关法律(注:《俄罗斯百科手册》莫斯科,1999年版,第261-267页。)。
俄罗斯逐年减少的科研资金限制了科研的进展,有许多发明创造因无资金而不能用于生产,有些发明因无资金而不能申请专利。科研人员的工资低,仅相当于全俄平均工资的70%。因此,有不少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努力寻找途径与外国合作。据统计,目前至少有1.5万人为西方顾主承担课题,8000人为五角大楼工作。而外国也借机与俄罗斯的科研机构合作。与俄罗斯合作的外国机构中,西方国家占60%,东欧国家占20%(注:《经济与生活》,2000年第11期。)。
上述情况为中俄双方的合作提供了大量机会。俄方的任何一个研究机构都愿意走向国际市场。我们在注重同俄国进行航空、航天和军事领域合作的同时,不应忽视民用科技领域的合作。这些领域都有不少科研成果,只是因没有资金而不能转化为生产力。我国应制定有关法律,规范科技合作,建立合作基地,根据实际能力和需要,下决心对合作给予资金支持。
4.在合作开发资源上作大文章
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是不争的事实。林业已经到了封山育林、禁止采伐的地步。我国石油产量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每年石油净进口需要1000万吨左右。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能源缺口将会越来越大。当前世界石油市场的形势非常明显地表现出世界大石油资本控制全球石油市场的企图,而吃亏量大的是我们中国。据估计,我国现有石油资源按现在的开采进度只能开采50年,天然气的开采年限在100年左右(注:翟光明:“21世纪中国石油工业将持续发展”,载《科技时报》,2000年7月24日。)。另外,我国还是铜矿等矿产资源不足的国家。资源短 缺已经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我们必须立即着手长远的规划,不能等到临渴掘井的时候。在资源供给市场多元化的条件下,我们应当重视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自然资源的联合开发,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资源供给市场。
俄罗斯木材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面积7.64亿公顷,木材积蓄量800亿立方米,占世界总量的25%。尽管产量大量下降,1998年年产木材仍达8000万立方米,出口1982万立方米,与我国相邻的东西伯利亚占全国木材纸浆造纸产量的7.9%,远东占3%。俄罗斯年产石油3亿吨以上,天然气5910亿立方米,出口原油1.18亿吨,出口天然气1250亿立方米。东西伯利亚、西西伯利业和远东在这一部门的产量分别占55.0%、7.0%、和10.0%(注:《俄罗斯统计年鉴,1999年》莫斯科,1999年版,第36、323、571、303页。)。
就目前俄罗斯的经济实力看,俄罗斯要想发展,西伯利亚和远东要想开发,必须以开发自然资源为起点,为重点。俄罗斯也准备这样做。这是第一。第二,必须吸收外资和外国劳动力;第三,必须为开发出来的资源产品寻找销售市场;第四,必须为这一地区的居民和劳动力提供食品和生活用品等必需品。从我国方面讲,中国可以提供部分资金、劳动力、产品销售市场、食品和生活必需品品。
为开发这里的资源,俄罗斯议会和中央政府以及地方当局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如外国投资法、产品分割协议法等。俄罗斯还将采取措施,改善投资环境,以便吸引外资。
我国具备参与这一地区自然资源开发的客观条件。在主观上我们应当放宽眼界,加大对这一地区战略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拿出魄力,与对方作出30年50年的长期合作规划。
5.大面积租赁俄罗斯农业用地,实行种植业、食品加工与销售一条龙
与俄罗斯开展农业合作应是我国的长项。出口劳务,务农种菜是农业合作的一种方式,但还有更好更大的方式——大面积租用土地,做大农业。
俄罗斯农业的出路之一是出租土地,包括向外国人出租。这是包括俄当局在内的相当一部分人的看法。俄罗斯原来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基本解体,新建的股份制生产组织形式和个体农场绝大部分缺少资金和管理能力。这为外国商人的进入提供了机会。如英国人在平扎州租用40万公顷土地,租期49年(注:俄罗斯《北方边疆报》2000年9月21日。)。俄罗斯地广人稀。1998年,全国农业用地987亿公顷,农耕地2.06亿公顷,熟耕地1.24亿公顷。农村人口共计395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7%。俄罗斯全国就业人口6364万人,其中农业就业人口仅有520万人。全国农业就业人口人均农业用地为134.4公顷,人均农业耕地39.6公顷(注:《俄罗斯数字,1999年》,莫斯科,1999年版,第40、70、81和202页。)。
俄罗斯农业用地大量荒芜。1975年,俄罗斯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265亿公顷。到1998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为8120万公顷,有4530万公顷废弃不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由6190万公顷减少到4610万公顷,有1580万公顷弃之不用。饲料作物播种面积由4250万公顷减少为2960万公顷(注:《俄罗斯百科手册》莫斯科德罗法出版社1998年版第223页,《俄罗斯数字》莫斯科1999年版第205页。)。俄罗斯的任何一个州都有大片荒芜的耕地等待外商重新开发。
中国企业在开发俄罗斯农业方面,应以大面积租赁农业用地,实行种植业和食品加工与销售一条龙为主。这种做法会受到俄罗斯居民的欢迎。
6.发挥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食品工业优势,扩大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
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在同俄罗斯的经济合作中,将会长期出现逆差。减少逆差的办法就是发挥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食品工业优势,扩大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针对俄罗斯市场,按国际标准建立生产基地,向俄罗斯出口食品和轻工产品;加强两国省州之间的合作,扩大我方在俄罗斯的市场份额;在俄罗斯设立轻工、食品企业,带动我国轻工产品、食品原料和产品、设备和劳务出口。
三 转变观念,对中俄经济关系给予国家支持
1.中俄双方必须重视对方市场,否则有丢失对方市场的危险
中国市场和俄罗斯市场是互为现实的和潜在的未来大市场。俄罗斯官方、企业家和学者都认识到中国是能源、木材、高科技产品和众多机器制造产品的消费市场,同时又是农产品、轻工产品和食品的供应市场。俄罗斯理应根据自己的优势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而从中国一方来说,也看清了这一点,也理应在俄罗斯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但是,眼下的实际情况令人担心。两国的企业家在对方市场上的份额与其他国家相比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中俄两国60亿美元的贸易额仅占中国外贸额的1.5%,占俄罗斯外贸额的4.5%。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在华投资1600多亿美元,俄罗斯在华投资仅为1亿多美元。中国在俄罗斯开设的企业不少,但投资微乎其微,在关键行业,几乎没有我国的投资。
面对这种局面,应该反思,绝对不可忽视对方市场。否则,就会丢失对方市场。在70——80年代,中国城乡马路上飞奔的汽车流里,俄国的伏尔加、拉达几乎占1/3——1/2。如今,很难发现这样的汽车。相反,中国商品在俄国的市场分额,不管是在它的欧洲部分还是在亚洲部分,不是在扩大,而是在缩小。90年代初大量假冒伪劣日用品进入俄国市场,丧失了俄罗斯居民对中国商品的信誉。这件事本身就是轻视、忽视对方市场的例证。
2.对中俄经济关系必须给予国家支持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市场都脱离不开国际市场,都存在着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和俄罗斯的国内市场也不例外。在中俄两国加入WTO之后,这种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中俄两国的企业家在合作过程中面临着西方大国的挑战。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大国都看中了中国和俄国这两个国家的大市场,而且都不同程度地进入了这两个市场。中俄两国的商家处在年幼阶段,在西方巨商面前都处于劣势:资金、技术、管理能力和经验不足,缺乏国际竞争能力和竞争手段。
1998年,外商在俄罗斯的投资117.73亿美元,其中德国、美国、英国、法国的投资自不待说(它们的投资额在15——28亿美元之间),塞浦路斯为9.17亿美元、瑞典为4.11亿美元、卢森堡为2.28亿美元、瑞士为1.46美元。这些国家在俄罗斯的投资目的十分明确。自它们进入俄罗斯市场开始,就一直把投资重点放在工业上(1998年工业投资46.98亿美元,外商投资占39.9%)。工业中的投资重点是燃料工业(18.8亿美元,占16.0%)、食品工业(14.73亿美元,12.5%),其次为有色金属冶金(3.23亿美元,2.7%)、机器制造(3.05亿美元,2.6%)和木材加工及纸浆造纸工业(2.4亿美元,2.0%)。日本在俄罗斯的投资不多,但投资重点也是放在燃料和木材上(注:《俄罗斯数字,1999年》莫斯科,1999年版,第346-347页)。有信息表明,随着俄罗斯政局稳定、经济形势好转,西方公司将扩大对俄投资范围,向轻工业、纺织工业、食品工业和农业伸展(注:俄罗斯投资网站,2000年10月11日,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贸易部部长格尔曼·格列夫关于吸引外资的谈话。)。这无疑增加了我国企业在俄罗斯市场上的竞争难度。
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不单纯是企业行为,与国家行为有密切关系。西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背后都有国家的支持:法律、政策、资金、保险、保护、信息诸方面的支持。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表面看似是企业行为、经济行为,是企业、公司、集团之间的竞争,而实际上也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支持鼓励企业走向世界市场、争取更多世界市场分额战略策略的竞争。
在新形势下,国家对其企业的对外伸展必须给予支持,比如,在政策上,减免税金,在法律上,制定境外投资法,境外投资保险法和保护法,在资金上,设立境外投资基金和优惠贷款,建立信息中心,提供信息服务。否则,不管是国营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不会甘愿自冒风险。
为加快发展中俄经济关系,我国立法机关和政府机关对此都应当加以重视,尽快采取措施,为企业的境外合作创造条件。
3.加强对俄罗斯的投资
在同俄罗斯的经济合作中,特别是参与开发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的自然资源,我国企业应根据俄罗斯有关法律投资投股,加大资金投入,为我国的资源供给建立基地。在这一方面,我们应该将以贸易为主改变为以联合生产为主。联合生产是利用外国资源、外国市场最为有效的形式,是长期的合作行为,是建立固定供应渠道的重要手段,比单纯的贸易有利得多。有一种说法认为,我们没有资金。其实,主要不是没有资金的问题,而是如何使用资金的问题。如,八五期间,我国花了10几亿美元进口木材、纸浆和纸张。1992-1999年,我国每年用于纸浆进口的资金由2.9亿美元增加到14亿美元(注:华苾:“我国进口俄罗斯纸浆分析”,《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0年第8期第4页。)。如果将这些资金的一部分用来在俄罗斯投资,用于采伐木材、纸浆造纸、木材加工,其经济回报将是长期、稳定和高效的,比购买产品要合算得多。如果我们拿出购买石油的部分资金用于对俄罗斯投资,勘探开采石油,取得的回报比单纯购买石油要实惠得多。在这一方面,我们应当下决心,对俄罗斯的矿产、林业和电力进行投资。
4.建立中俄经贸信息中心,提供高效优质信息服务
随着俄罗斯政局的稳定和经济形势的好转,随着中俄两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合作将上一个新台阶。提供高效优质信息服务将是重大任务。我国在对俄研究中,研究宏观形势、政策的多,研究微观经济、中俄经济合作和贸易的少,存在不少盲区。我国的外贸部门、从事对俄经贸业务的大企业、集团,对俄研究力量比较薄弱,缺乏人才,力量分散,至于中小企业对俄更是一知半解。有必要按照中俄两国的经济合作的要求,加强对俄罗斯经济、政治、科技的全面研究,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联合大型企业、企业协会和有关科研机构,与俄罗斯有关部门合作,建立中俄经贸信息中心,为中国企业,特别是大量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提供商业经济信息,提供咨询服务。这是国家对企业的信息支持,也是企业自身的迫切要求。
标签:中俄论文; 西伯利亚论文;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论文; 中俄原油管道论文; 经济论文; 石油投资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石油资源论文; 石油美元论文; 远东论文; 经济学论文; 科技论文; 远东集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