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绿色农业的战略选择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对策论文,战略论文,农业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21世纪中国农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与契机
1.1农业主导产品粮食供需结构发生根本转变
由于受“以粮为纲”及“吃饱”的思想影响,每年粮食增长速度很快,结构不合理,且质 次价高、品种单一,造成大量积压,农业增产不增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需求 结构发生根本变化,更注重品种质量和营养,对“粗、次、劣”粮食需求减少。随着加入WT O,优质价廉的粮食进口比重增加,我国将不再面临“粮食安全问题”压力,而是农产品竞 争的局面。
1.2农业自然资源与生态状况不容乐观
农业资源总量大,但人均相对不足,分布不均。资源质量不高占多数,开发利用难度大。 垦殖程度较高,土地资源承受压力大。四荒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占全国耕地总面积三分 之二的中低产田没有很好综合治理。由于农业资源过度利用,乱砍滥伐,盲目开垦及资源浪 费现象十分严重,出现严重的生态问题,水土流失、荒漠化加剧,环境污染加深。
1.3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存在污染的危险性
大量的乱砍滥伐、毁林草种田,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大量生物种类消失。由于大 量使用化肥农药、有毒物质,使土质下降、水、气资源污染加剧。盲目引进发达国家转移的 高耗高污染产业,盲目发展采矿业、化工业、造纸业等,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县工业及乡 镇企业点多面广,科技含量低,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增多,毁坏资源。只追求产量、忽视质量 而使用大量化学制剂,粗滥加工使粮食及农副产品出口检测超标受阻。城市大型工业企业排 污治理差,三废直接排放,导致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土地污染,甚至蔓延到广大农村地 区。
1.4农产品质次价高,品种单一,竞争力差
农业主导产品粮食(小麦、玉米、大豆、水稻)、棉花、食油、糖及羊毛质差、价高、竞争 力差,出口量日益减少。肉、禽、水果、蔬菜、水海产品、中药材等具有一定成本和价格优 势,以独、特、新、优价低占有少部份国际市场。绿色食品越来越引起国际市场的重视和青 睐,其价格可均高于普通同类食品的50%~200%,但我国占有额很少。污染食品将受到越 来越大冷遇与阻挠。1997年英国疯牛病及1999年比利时、德国、法国等国二恶英食品污染事 件而丧失很多市场,中国出口食品及其它生活用品也常因污染使出口受阻。
1.5加入WTO农业面临压力与机遇
加入WTO后国际贸易协议使我国农业生产面临巨大压力,不仅受国际市场主要农产品在品种 、质量、价格的影响,而且由于降低关税和关税配额量增加,逐渐开放国内农产品市场,加 重国际竞争及国内“卖难”问题的压力。加入WTO后,发达国家将削减农业补贴,国际农产 品市场价格上涨,将增加进口产品外汇压力。国际市场对商品质量以及安全性、可靠性、卫 生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壁垒将成为最难突破的贸易壁垒。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利用关 贸总协定及国际贸易原则参与国际市场,提高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农业资源。加入WTO必 将加速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科技生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及品质优良、门类 齐全的绿色农产品。加入WTO后,我国生物物种多样性、农作物及畜禽品种多样性、绿色保 健 食品多样性将处于优势地位。
2.绿色农业战略选择的现实意义、优势条件
2.1绿色农业战略选择的现实意义
21世纪将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世纪,绿色消费将是本世纪主要的消费趋势,绿色需求将逐 渐成为主要需求,人类需要更多的卫生、营养、无污染的农产品。对未来农业的发展及农产 品的要求不仅是数量上的安全性,而且是高品位、高质量、优品种的绿色产品,实现人与环 境共处于良性循环之中。因此,实施绿色农业发展战略,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理想模式和可 行模式。绿色农业是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生产绿色产品为特征,且树 立 全民族绿色意识,进行绿色生产,产出绿色食品,开辟国内外绿色市场。绿色农业是广义的 “大农业”,是经济概念,其包括:绿色动植物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黑色农业、 菌类农业、设施农业、园艺农业、观光农业、环保农业、信息农业等。绿色农业的绿色产品 优势必将转化为绿色产业优势和绿色经济优势。面对中国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对农产品的 高品位、高质量、优品种和无毒无害无污染农产品的要求及国际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 重要的贸易壁垒。因此,必须走绿色农业发展之路。
2.2发展绿色农业的资源优势
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具有多样化特点。自北至南跨越九个热量带,地域辽阔、多山多草原、 生 物资源种类繁多、品种丰富,为发展各类特色绿色农产品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农民经过几 千年积累,具有丰富的精耕细作技术和绿色农业的传统基础。中国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且 价格低廉,可发展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集合且价值大的绿色农产品。绝大部分地区 虽遭破坏,但处于低工业污染或尚未达到难以逆转的化学中毒地步。中国有数千年食品烹饪 史、中医药史、保健史及传统绿色食品的多样性。这些都构成我国发展绿色农业的资源优势 。
2.3西部大开发,将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东北、西北、西南地区,绿色资源多,但开发利用少。国家在交通、电 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开发绿色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中西部地区绿色产业也将迅 速崛起,绿色农副产品深加工、精加工、环保生态产业等二、三产业迅速发展。东部地区技 术、人才、资金与西部绿色资源相结合,将迅速发展出口创汇绿色农业与农产品的农工商一 体化基地。
2.4生态农业试点为绿色农业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环保和生态农业的研究及试点工作,从1980年开始已有20年历史。我国 已建立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生态农业建设试点2000多个,并取得可喜成绩。从20世纪80年 代 初至今,国家制定了若干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政策及措施。1998年又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 建设规划》。中国部份商品及食品已经开始实施绿色标志及环境标签制度。
3.发展绿色农业的战略选择及对策
3.1实施绿色农业发展战略
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绿色农业发展战略。加强资源保护及农业资源 综合立法,对自然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制定和完善支持政策,建立绿色农业政策体系。建 立健全绿色农业与绿色产品指标评价体系和绿色资格认证及环境标志产品制度。
3.2增强全民族绿色意识
通过广播、影视、报刊等各种形式宣传环保和绿色农业知识,增强全民族绿色意识。开办 各种短训班,加强环保和绿色农业及绿色产品知识的培训,提高管理者、科技人员、劳动者 素质。培养和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农业生态保护技术人才及执法队伍。
3.3调整和优化农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
农业生产应从“以粮为纲”中摆脱出来,立足当地绿色资源。由单一种植粮食向多种绿色 经营发展,向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在产品结构上由追求单一产量向优质名牌绿色粮食产品 发展,并增加肉禽蛋奶、果蔬、花卉、药材等名特优绿色农产品。在区域布局上,根据不同 生态类型区发展不同绿色农业模式,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水则水,宜观光旅游则发展旅 游,积极发展有特色的绿色经济,在产业化方面加强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绿色龙头企 业,包括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形成绿色产业链及产业群。拓宽绿色产业范围,由种 植业发展为畜牧产业、山林产业、水产业,并且拓宽至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资源工程 建设、综合利用废弃物产业、信息产业等。
3.4加强绿色农技推广及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绿色技术开发,推广资源节约型、绿色能源型、环境保护型、立体复 合型、物质循环型等技术。充分利用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生态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 配套绿色农业技术,如绿色良种、生物及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病虫害生物防治等,建立绿 色肥料、生物农药等绿色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加强绿色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将其摆在省、市 、县、乡、村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议事日程,常抓不懈。利用高新技术对生态环境及动植物生 长建立长期绿色监测及预警预报系统、跟踪系统。
3.5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发展绿色产品
利用国家对西部交通、能源、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中西部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进行荒漠化、水土流失治理,大力植树造林,并且把生态建设与绿色农业开发相结合,侧重 发展绿色外向型农业。贫困地区、山区、半山区、草原地区发挥比较优势,在综合治理基础 上,进行跨越式及反梯度式发展,加大绿色畜产品、山特产品、药材、菌草业产品等的开发 ,走绿色致富之路。东部地区可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与中西部地区相结合,发展绿色加工、 包装、销售,建立绿色食品创汇基地。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资源大省如黑龙江、云南、贵州 等,应加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持续性,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和医药产业、环保产业、绿色电子 产业等,杜绝引进国外污染严重产业。
3.6发展绿色创汇产业
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尤其加入WTO后,加快引进更多国外先进技术、资金、人才,与国际 合作开发绿色产品,并以其得到联合国有关组织的支持。绿色产品要逐步达到国际标准化, 按照国际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准、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并且贴有“环境标 签”,争取国际认证,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建立咨询机构和预警预报机制,加强研究国际市 场和信息收集工作,分析贸易中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并且密切跟踪,建立预警预报机制, 使国内企业有应付准备。建立绿色农业创汇基地,加大出口使中国成为绿色产品出口大国。
3.7加大绿色区域建设
继续扩大全国各地区生态户、生态村、生态乡、生态试点县(市)的试点范围,争取在本世 纪从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县建设扩展到大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省建设,根据不同地区、不 同资源要素进行不同区域分类模式治理。增加农业资源保护及治理队伍,可在国土资源部( 局)增加农业资源保护监察司(处),且有一批执法队伍。在农业技术部门增加绿色农产品检 测组织,以监督和指导农业生产。如跨县、市、省的水资源、山林资源、大气资源等共享资 源,受到工业三废及居民区废弃物的污染,应由各地政府联合组织监督部门直接干预,以保 证农业资源的良好状态。增加农业资源及生态环境建设资金,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 投入,建设人类生态式及人与环境协调安全发展的农村居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