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作文的导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导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考的写作,一直被社会所关注,因为它不仅是考生升学的重要试题,而且关系到写作文风的“浇花”和“除草”。高考作文命题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众目睽睽的视线中改革、推进的。2009年是北京高考大纲版的最后一年,明年北京高考将进入新课标后的第一年,那么,高考作文的命题思路将会怎样发展呢?
根据新一轮的高考改革原则,“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材;有助于中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自主办学”。明年,高考作文应当突出有利于推动新课标在中学的贯彻,有利于检验新课标教学的成果。在这方面,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做了一些很有意义的探索,可以说,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成功地考查了高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贯彻了新课标的理念,考查了考生的基本素质、综合写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高校选拔具有现代语文学习潜能的合格新生提供了准确的信息。
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调学习中要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学习过程中要了解研究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原理知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自然、社会和自我相关的实际问题,而2009年高考作文正是在立意、材料、情境以及写作要求上,体现了新课程改革高考的平稳过渡和导向。
一、考查考生的实践内容,收获和体验
新课标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是探究性学习,探究要在实践中进行,要考查考生的个性发展情况,高考作文要求用考生自己独特的亲身实践的材料去组织文章,让考生说出“我的个性特长是什么”,“我的实践经历是什么”,“我的知识底蕴有多少”,“我的感情、态度、价值观、世界观是什么”……高考作文就是平时学习实践经历的表达,像过去大块大块地引用别人的诗句串起来的写法,以及空洞的抒情、说理已经不能适用了。
如今年浙江的作文是提供了《绿叶对根的情意》歌词,让考生根据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生活实践的体验和阅读的积累,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讲述身边的故事,发表个人的见解评论。
再如广东的作文是:谈谈你对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山东的作文是:以“见证”为题,“见证”,是当场目睹可以作证的意思,涉及的内容应是考生亲身的实践……
总之,限于目前高考作文的考查方式,体现考生的实践能力的考查,作文试题的命题设计要求来自实践;让考生用自己的亲身的实践经验写文;借鉴别人的实践经验来分析事物是唯一的途径。
二、写作空间的开放,体现更大的主动性和选择性
过去作文的命题内容、思想、文体……限制很死,束缚了考生的写作空间,高考的作文是“要我写”。新课标提倡的学习方法是在发现中学习,学习中发现,学习的过程是开放的,思维非常活跃。写作的主动性表现在作文题具有“我要写”,急切表达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有一吐为快的写作激情。今年新课标高考的天津材料作文题“我说90后”就是给了考生吐露真实心声的机会。有一个考生作文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首先感谢出题老师出了这样一题目,不为别的,至少可以让我们在这个全国关注的正规场合说出我们90后的心声。因为我们已经压抑了太久,在网络上的‘90后’这个词似乎已经和‘非主流’‘小怪’‘脑残’‘自恋’等或所谓中立或绝对贬义词汇画上了等号,而在网络上的反驳只能招来更多的非议,所以在网络上我们已经不再做任何辩解,因为辩解是无用的,又有几个人可以真正客观地看待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呢?而在这里我也只想说说我的个人感受,相信他也代表了我们90后一代的心声!”
高考作文命题的“要我写”和“我要写”是考试命题理念的一个重大的转变。
考生的选择性,表现在高考作文的“三自”方针上,即:自选内容、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今年高考作文试题不管是标题作文、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都为考生铺设了人们已经认识的内容、情境(新材料),通过对情境材料的信息收集、处理、分析,激活考生已经形成的知识网络,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去发现问题,组织材料,选择合适的文体,布局谋篇,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写作空间的开放,解放了考生的思想,考生可以释放自己的真情实感,犹如促膝谈心,亲切自然,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江苏一个考生在写《品味时尚》这篇作文是这样开头的:
“有人说追求时尚,追求潮流就得到那些大城市去。看看那些穿超短裙的辣妹,旗袍加身的成熟美少妇,还有那五颜六色的爆炸头们,才是时尚。不过,俺今天可要推翻这个结论了。俺告诉你,现在的农村比城市里更时尚了。不信,那俺就带你去俺们村瞧瞧”。
然而,为了考试的公正,高考作文仍然要有一个合理的限制度。既考出考生的真实水平,又“松懈”了考生的思想。高考作文的限制都体现在试题上,命题者在设计作文试题上使用了限制性的语言,对作文的立意、内容、文体、语言、字数等方面做了规定,这就要求考生要认真审题。近几年降低了作文审题的难度,于是不少考生便不重视审题随意乱写,结果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特别是作文试题中的关键的字,一定要准确理解它的意思,如广东作文试题中的“常识”,安徽作文的“弯道超越”;山东作文的“见证”,江苏作文的“品味”和“时尚”……以及材料作文中的叙述细节,都要仔细推敲。2009年出现了很多零分作文,或偏题作文,都是因为审题错误而造成的。
三、表达能力仍然是高考作文的主测目标
写作是用文字表达思维成果的活动,它是需要思想感情、阅历、学识和表达技能、技巧等多方面综合才能完成的。但是,作为选拔性的高考作文,需要在综合中确定主测目标。从新时期以来高考作文题命题以及评分标准的走向上看,主测目标是考生的表达能力。
高考作文的表达主要包括方式表达、语言表达、篇章表达和书写表达四个方面。方式表达是指写作时所运用的方式和方法。方式就是通常所说的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五种表达方式;方法就是分析、综合、比较、联想和想象等一般方法和文体的特殊写作方法。方式表达是整个表达的核心,它体现作者在感受、思考、认识、表达写作材料的方式方法,它最贴近写作内容,也影响语言的风格和篇章的模式。小作文常用表达方式作为考试的重点,大作文也看重文体的要求,而文体是以方式表达作为主要因素的。文章的体裁是为中心服务的。选择小说、散文、戏剧以及诗歌体裁都是符合要求的,但是应该明确,高考作文是面对几百万高三考生群体,考查的是他们的最基本的写作能力,要求他们写出有社会意义和高艺术技巧的文章是不现实的,况且是在短时间的考试中,能够运用好这五种表达方法,表达一个正确的思想就达到了要求。语言表达、篇章表达、书写表达,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语文科《考试大纲》写作部分也有明确的要求,它们分别是“语文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结构完整,条例清楚”,“字体端正,卷面整洁”。
今年湖北省一考生的高考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前门口》是用文言文和古诗词写成的,但不值得大肆宣传歌颂,至于用甲骨文、金文、篆文混合一起写高考作文以表现自我,那是极不严肃的态度,在这里奉告那些想以另类作文取得高分的考生,要认真学习《考试大纲》,千万别把高考当儿戏。
四、要关注身边的事物
高考作文命题面对考生熟悉的生活,不回避社会的热点、焦点,反映考生对这些社会现象的态度、感情、价值观、人生观,这一直是不变的思路,它告诉考生不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要做“匣子里的人”,要将自己置身于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中去,睁大自己的眼睛,分辨是非,明知事理,有鲜明的社会责任感。这就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试理念。
全国Ⅰ卷和陕西作文都是以“兔子学游泳”为寓言故事,写一篇文章,反映了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不正确现象,主张只有发挥各自所长才能取得成就的思想。
上海的作文试题,介绍了板桥体书法的特点;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单个字形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让考生根据材料,选取一个角度作文,试题里的“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启发考生要适应大上海多元化社会文化现象;江西是以前段时间圆明园首兽在法国佳士得拍卖事件为议题,写一篇议论文;辽宁则以明星代言三鹿奶粉事件为材料,应不应该追究明星的责任作文,还有江苏的“品味时尚”都是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没有生活的感受和正确、鲜明的观点,是写不好这样作文的。
五、要有想象和联想
想象在本质上是讲对世界的形象化思维,是人们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些联系,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有关的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和联想是中学生阅读和写作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高考作文每年都在这方面给予十分的关注。今年的高考作文北京卷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题目令考生写一篇作文,为降低试题的审题难度和限制,启发考生对题意的理解,试题给了一首歌的歌词“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隐形的翅膀”是一个比喻,帮助人实现理想,帮助人成功、信心、坚强、勇敢、乐观等的品质,可以作为文章的对象。湖北省的半命题作文“站在××××门口”和往届的高考试题,《2000年回母校》、《有感于50年前的今天》、《中学生活的回顾与思考》、《面对大海》、《人与路》、《细雨·闲花》、《怀想天空》……一样,都需要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才能写得出好的文章。于是今年便出现了“站在老屋的门口”“站在文学的门口”等优秀的文章。
“青山隐隐,绿水迢迢,我站在文学的门口,窥见那门内流转,是墨笔生香,勾勒出清风明月的韵致;梧桐细雨,西窗红烛,我站在文学的门口,窥见那门内流淌的,是令人心旌摇动的浓愁与长情。站在文学的门口,我已能听到门里的笙箫,门里的叹息,门里的牧笛,门里的美妙,站在文学的门口,我心中摇曳着的思索,已化作一江春水,流入门内的世界。”
这是一个考生作文的开头,站在文学的门口浮想联翩,景与情,声与色都在眼前了。
福建一考生在《这也是一种永恒》这篇作文里,让自己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写得十分生动。
“当诗仙宽袍弃履,举起樽而邀明月,沐月华而影三人的那刻,这一丝浸透了蟾晖的酒香便飘飘摇摇了千余年,萦绕在数万才子的鼻尖挥散不去,似是还携了月下那人的三分不羁。这瞬间的感悟,便在孩童清凉的诵读声中变为醉人的永恒。
因为不凡,那些即逝的侧影竟越过了文明的更替,仅凭一个瞬间,缔造了无尽的永恒。
当屈子以血讴歌,孑然一身,仅怀拥一胸才气,腹含一枚忠胆投身汨罗的那秒,这一屡赤红泣血的绝美魂灵已挣脱世俗的枷锁,随着汨罗江水的平平仄仄流过了漫漫岁月,滋润在每个志士的心田。这瞬间的悲壮,便在岁月的长河中变为永恒。”
有人说“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的创作”,高考作文要想得到好的成绩,没有想象和联想是不行的。
高考作文命题改革一直在进行中,不管题型怎样地选择,但是总是围绕着写作考查的特点,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更加接近考生的实际生活命题,这恐怕是一个永恒的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