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的建设与社会稳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的建设论文,社会稳定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村的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它是当前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农村的社会稳定又与农村党的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从加强农村党的建设的途径来维护、保持、促进农村的社会稳定,是当前亟待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带着这一课题,我们湖南省委党校社会调查组一行10人,于8月1日至10日,先后对衡山、衡南、安仁、茶陵、株洲五县的部分农村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的情况告诉我们,当前农村党的建设与社会稳定基本情况是好的,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农村党的建设,促进农村的社会稳定。
一、基本情况
(一)班子建设有了新突破,但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不能为农村的社会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关键,这一点在各级地方党的领导者当中已经基本上形成共识。从各级党组织有关部门抓党建工作的情况来看,他们都注重从抓班子建设入手,选准配强领导班子,加强班子的功能。株洲县组织部由自己带头,从纪检、人事、审计、财政、公检法等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先后对太湘乡、姚坝乡、王十万乡进行了整顿,调整了部分班子成员,选准配强了村级班子,普遍进行了财务清理,打击了地痞地霸,使这些乡镇开始走上了正规化轨道。
然而,近几年来,由于农村经济状况不理想,部分乡级财政负债累累,村级集体经济大多十分薄弱,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没有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侧重于经济工作,放松了党的建设,从而使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遇到问题不能形成一致看法;遇到矛盾不能妥善解决,对农村出现的一些群体性事件草率处理,导致了新的人民内部矛盾。而对于那些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刑事治安案件,则束手无策,放任自流。
(二)党员队伍建设有了新突破,但仍存在党员年龄老化、素质偏低、少数党员不能在社会稳定中发挥应有的表率作用等问题。
在党员队伍建设上,各地既有一般的做法,又有自己的特色。茶陵县从五个方面严把“入口关”:一是严把计划关。二是严把培训关。三是严把政审、考察关。四是严把讨论审批关。五是严把“转正”关。由于严把了“入口”,党员的整体素质较高。株洲县在集中培训和典型引路方面形成特色。县委每年从县直有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党员冬训报告团,到各乡镇对党员进行集中培训。县委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还做了示范授课。同时,县委组织部在电视台开辟了“时代先锋”栏目,系统推介先进典型的先进事迹。
但是,在党员队伍建设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党员年龄老化,多数村党员的平均年龄55岁左右,年龄最大的有70多岁,个别村出现后继乏人的现象。二是后进村党员的整体素质偏低,有的村60%的党员是“文革”时入的党,高中毕业的仅占20%。三是少数党员在社会稳定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表率作用。近几年来有,有的党组织由于对党员的培训力度不够,加上市场经济消极意识的影响,个别党员一切向钱看,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参加党的活动,甚至连农业税、统筹款都不按时交纳,群众上访闹事,不但不予制止,反而积极参与,造成极坏的影响。
(三)党风廉政建设有了新突破,但贪污腐败,侵害群众利益等现象仍大量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五个县的大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迈出了一大步。主要体现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强了,办事公开制度得到广泛推行。衡南县委、县政府针对部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存在着为政不廉、作风不实、方法不当,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党群干群关系曾一度比较紧张的问题,去年5月以来在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中大力实施民心工程, 通过一年多的实施和深化,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衡山县委针对过去虚报浮夸之风盛行,群众对此深恶痛绝的情况,在全县狠刹空洞浮夸之恶行,大兴实事求是之风气。同时,实行村务、政务、警务、院务公开制度,增加办事的透明度,赢得了民心。安仁县委成立了县稳定领导小组,并派出了28个工作组分赴全县各热点地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做群众的疏导工作,同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感化群众,从而保证了全县大局的稳定。
然而,也存在少数基层党组织的党风廉政建设不到位,乡政务、村务不公开,个别党员领导干部贪污腐化行为屡禁不止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强烈不满。由于群众对贪污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强烈要求实行乡级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而这些办事公开制度的实施一旦没有到位,或公开以后发现干部有问题,人民群众都会有一些过激的言论或行为,有的围攻干部,有的冲击政府机关,有的组织越级上访,群体性事件一旦发生,处理难度很大,稍有不慎,将酿成大矛盾。此外,有的地方确实存在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这也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
二、思考和建议
从五县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村的大局基本上是稳定的,但还存在着大量不稳定的因素,而这些不稳定的因素又大多与党的建设有关。大凡党的建设搞得好的,社会治安状况就好,否则就糟糕。因此,我们觉得,要保持农村社会稳定,首先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社会的稳定,做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为此,我们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即党内关系、党政关系、党群关系。
一是党内关系。农村社会的稳定,有赖于党内关系的理顺及党内矛盾的解决。农村不稳定,主要是各级党组织自身出了问题,主要是党内思想不统一,行动不统一,形不成集体领导的威力。因此,要处理解决党外关系及矛盾,首先必须处理解决好党内关系及矛盾,必须查出党内关系不畅、党内矛盾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达到政令畅通及党内的团结和统一。
二是党政关系。农村党政关系处理的好坏,对社会稳定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党政关系。
1、农村党政在社会稳定工作中,应有合理的分工。 农村党组织要通过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政策,号召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各级政府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要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加强农村行政事务的管理,依法保护和保障公民各方面的权利,来实现农村社会稳定。
2、农村党政组织在社会稳定工作中,应当相互配合。 农村党政组织都担负社会稳定的责任,农村党的组织领导本地区工作,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充分行使职权,督促行政负责人完成工作任务,改进工作方法,行政机关又将党的政策融于管理工作中,从而使党政工作融于一体,党政关系融洽,共同实现社会稳定。
党政工作既有分工,又要合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不认真处理好这种关系,本身就产生了一种不稳定因素,就更谈不上带领农民发展经济,深化改革和维护农村稳定。
三是党群关系。处理好党群关系是实现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当前农村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群关系不正常。党员干部没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广大群众态度粗暴,对群众的冷暖不关心,对群众的困难不及时解决。部分群众对党的政策不能正确理解,对党员干部的作用不理解,对党内的腐败现象任意夸大,认为干部都不廉洁,党员的素质低于普通群众。从而使党群关系日益紧张,甚至出现激烈对抗现象。因此,只有正确处理好党群关系,真正做到党组织关心帮助群众致富,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群众拥护党的领导,自觉维护党的威信,才能出现安定团结的形势,农村的稳定才能持久。
(二)充分发挥地方党委在实现社会稳定中的核心领导作用。
充分发挥地方党委在实现社会稳定中的核心领导作用,要突出“四抓”:一抓思想统一。地方党委要使本地区上下与上级“稳定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注重做好三方面工作:其一,层层传达贯彻中央关于做好稳定工作的指示精神,工作做到不折不扣。其二,认真分析稳定形势,结合工作实践,吸收过去工作中的教训,教育广大干群树立“没有稳定什么也搞不成”的思想观念。其三,始终把做好稳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与经济等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使本地区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委的思想和行动上来。二抓责任落实。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一样,党政一把手是维护稳定工作第一责任人,党委分管稳定工作的副职是第二责任人,党委专管和政府分管稳定工作的领导是第三责任人。第一、二、三责任人为维护稳定的主要责任人。同时制定分线、分部门、分单位责任制及其责任追究制。三抓保障到位。首先抓人力保障,重案地区或案件高发地区,党委领导成员要亲自挂帅,并抽调精兵强将进驻,及时排查不稳定因素。其次抓财力保障,要把用于维护稳定工作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再次抓物力保障,配备好车辆、电话等办案必需设施。四抓互相监督。实行维稳工作报告制度,重大问题跟踪督办制度和执行责任制的查究制度。
(三)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实现社会稳定中的表率作用。
农村党员、干部的言行在社会稳定中起着导向、示范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此,要教育农村党员干部在实现社会稳定中做到如下几点:
1、带头维护社会稳定,监督、 劝阻自己的亲友不参与不利于稳定的事件。
2、要敢于与制造混乱的人作坚决斗争。
3、要关心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善于深入群众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力争把不稳定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
农村稳定与否与是否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有关。当前有些地方社会不稳定,主要是由于当地党政部门在执行党的农村政策时出了偏差,引起群众不满,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因此,要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必须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这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这是保护农村生产力,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大事。这一工作主要包括控制统筹提留费的数额和禁止“三乱”两个方面。当然,“减负”并不是“免负”,合理的负担(中央规定的农民年纯收入的5%以内)是应该承担的, 至于采取什么方式承担,最好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由村民自主决定。二是完善土地承包制度。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又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才能引导农民珍惜土地,增加投入,提高生产率,才能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保持农村稳定。三是引导农民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这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根本途径。只有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了,农民富裕了(包括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才能为实现农村社会稳定提供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