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伴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 艺

李 艺(湖北应城中医医院 湖北 应城 432400)

【中图分类号】R7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141-01【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伴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接收的88例重症肌无力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相关因素和呼吸衰竭预后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呼吸衰竭预后情况和患者发生重症肌无力的时间呈负相关关系,即患者发生重症肌无力的时间越长,呼吸衰竭的预后质量越差;患者发生的合并症中,呼吸衰竭预后情况和肺部感染有关系,存在肺部感染的患者,呼吸衰竭预后质量越差;呼吸衰竭预后情况和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没有关系(P>0.05)。结论:重症肌无力伴呼吸衰竭患者会由于患病时间的增加,呼吸衰竭预后不良的可能性会随之增加;重症肌无力伴发呼吸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肺部感染,因此必须加强防治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肺部感染,以此提高呼吸衰竭预后质量。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呼吸衰竭;肺部感染 重症肌无力属于周围神经系统性疾病之一,是由于神经肌肉接头部位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发生异常造成,其临床表现主要是骨骼肌无力,一般会在运动过度后加重[1]。重症肌无力患者病程较长,需要长时间服药维持治疗,由于病情的不断发展,最终会对呼吸肌造成影响,继而出现饮水呛咳、咳嗽咳痰无力等症状[2]。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重症肌无力伴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接收的88例重症肌无力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内容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接收的88例重症肌无力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成重症肌无力并且因呼吸衰竭入院,都是长时间或是间断性服药治疗。其中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有60例,患者年龄15~75岁,平均年龄(58.2±3.9)岁,有56例患者长时间服用类固醇药物治疗,56例患者有胸腺瘤,其中32例患者进行了胸腺瘤切除术。1.2治疗方法在患者住院时多参数监护患者,对于患者原发病需要继续积极个体化治疗,立马进行血常规、血气分析、胸片以及痰培养等常规检查,对于血气分析实施动态复查,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化验结果强化气道顺畅性,有效缓解患者缺氧症状,并给予抗感染以及保护重要器官等治疗。有需要的患者应进行无创性以及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甚至是切开气管治疗。采集所有确诊为重症肌无力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生重症肌无力的时间、以及包括糖尿病、肺部感染、冠心病、高血压等合并症等资料。住院过程中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需要和既往治疗情况有效结合,实施个体化规范性治疗,以此有效控制患者病情,鉴别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的危象类别后进行纠正。对此次研究的88例患者对住院治疗1个月后呼吸衰竭预后情况予以分组:无效或死亡组、好转组以及痊愈组。1.3统计学方法将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汇总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以及处理,计数资料利用率(%)显示,计量资料利用平均值±标准差(x±s)显示,组间率对比利用x2检验(或是应用t检验);如果对比P<0.05,则说明组间比较的差异具有显著性以及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患者发病的相关情况患者发生重症肌无力的时间为0.1~15年,平均时间(46.75±13.42)个月。

其中28例(31.82%)患者有肌无力危象,20(22.73%)例患者有胆碱能危象,16例(18.18%)患者有反拗危象。2.2患者的呼吸衰竭种类和通气模式88例重症肌无力伴呼吸衰竭患者中,有48例(54.55%)患者为Ⅰ型呼吸衰竭,40例(45.45%)患者为Ⅱ型呼吸衰竭。72例(81.82%)患者至少间断实施了机械通气,28(38.89%)例患者为无创机械通气,其中有16例患者病情逐渐恢复,只有8例患者进行气管插管,4例患者气管切开;由于病情需要有24例(27.27%)患者直接切开器官。2.3患者并发症分析结合患者的血常规、胸片显示结果以及体温诊断出有68例(77.27%)患者出现肺感染,治疗时按照患者痰培养结果选择对重症肌无力不存在禁忌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其中有60例(68.18%)患者合并糖尿病,68例(77.27%)患者合并高血压,20例(22.73%)患者合并冠心病。患者长时间或是间断采用类固醇类药物进行治疗,可能会诱发高血糖以及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以及高血糖极有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2.5患者经1个月治疗后的预后情况分析本次研究的88例重症肌无力伴呼吸衰竭患者中,16例(18.18%)患者痊愈后且没有复发;52例(59.09%)患者呼吸衰竭好转但是存在间接性发作,1个月后有28例患者再次住院治疗;有20例(22.73%)患者无效或死亡。2.6患者的各种临床因素和呼吸衰竭预后的关系呼吸衰竭预后情况和患者发生重症肌无力的时间呈负相关关系,即患者发生重症肌无力的时间越长,呼吸衰竭的预后质量越差。患者发生的合并症中,呼吸衰竭预后情况和肺部感染有关系,存在肺部感染的患者,呼吸衰竭预后质量越差。呼吸衰竭预后情况和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没有关系(P>0.05),具体分析如下表1所示。

表1患者的呼吸衰竭预后质量和各临床因素的关系[n(%)]

3讨论

有相关文献报道说[3],大约有2/3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首发表现是眼外肌麻痹以及延髓麻痹,肌无力症状会缓慢发展到四肢,大约有3% ~8%的重症肌无力患者晚期会并发呼吸衰竭的病症。单纯因为呼吸衰竭发病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较为少见,但是对疑似为重症肌无力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新期的规范的明实验来防止误诊的发生[4]。

重症肌无力患者一经确诊后出现吞咽以及呼吸困难时,第一考虑是否为重症肌无力危象,此现象较常发生在胸腺瘤患者中。事实证明[5],大部分患者的情况也确实如此,但是重症肌无力患者通过长期发展,会对呼吸肌造成影响,从而使得呼吸肌无力,造成有效肺泡通气量以及潮气量降低,最终造成呼吸衰竭。

临床上把重症肌无力危象大概分为肌无力危象、反拗危象以及胆碱能危象三种类型[6],但是要注意对胆碱酯酶的多少予以鉴别,是缺少还是过量,则采取的治疗原则也存在差异。本次研究的88例患者中,其中28例(31.82%)患者有肌无力危象,20(22.73%)例患者有胆碱能危象,16例(18.18%)患者有反拗危象。

反拗性危象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中较为多见,在采用胆碱能或是类固醇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突然对药物失效,使得患者发生全身肌肉无力伴发周围型呼吸衰竭,严重者呼吸骤停等,一系列的症状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极容易在短时间里出现呼吸衰竭[7]。

重症肌无力造成的呼吸功能障碍的原因主要是声门闭合不全、中枢呼吸动力降低、上部气道堵塞、咳嗽反射变弱、呼吸肌无力导致肺活量降低、吞咽困难发生误吸以及炎症导致肺顺应性降低等因素[8]。患者出现呼吸衰竭进行机械通气时,要对患者的缺氧状态及时改善,以此保持生命体征平稳,为后续治疗争取更多时间。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呼吸衰竭预后情况和患者肺部感染有关系,存在肺部感染的患者,呼吸衰竭预后质量越差。其原因主要是重症肌无力或是重症肌无力危象造成的呼吸和吞咽困难会导致饮水呛咳以及呕吐误吸,从而发生肺部感染,若在肺部感染初期没有得到重视,则极有可能继续恶化,从而引发呼吸衰竭[9]。临床在应用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时,能够在经验性用药以及痰培养药敏结果的前提下采用头孢素类药物以及青霉素治疗[10]。

综上所述,重症肌无力伴呼吸衰竭患者会由于患病时间的增加,呼吸衰竭预后不良的可能性会随之增加;重症肌无力伴发呼吸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肺部感染,因此必须加强防治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肺部感染,以此提高呼吸衰竭预后质量。

参考文献[1]陈谦,任敬.重症肌无力伴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J].广东医学,2014,35(15):2404-2406.[2]王祥春,王立阳,路露等.运用针灸抢救重症肌无力呼吸衰竭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3):90-91.[3]胡朝霞.重症肌无力并发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0,5(13):219-220.[4]雷向华,林燕文.重症肌无力术后并发呼吸衰竭的原因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0,08(17):1537-1538.[5]罗立,黄怡,徐孝玄等.重症肌无力两次误诊为心力衰竭诊治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35):4239-4241.[6]赵俭,毛丹,牛贺等.机械通气成功救治以呼吸困难为首发的重症肌无力2例[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2(4):306-307.[7]张娜.胸腺瘤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J].中国农村卫生,2015,20(6):59-59,60.[8]蒙喜斯.重症肌无力21例临床误诊辨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2):66-67.[9]孙乐瑾,周忠义.毒蛇咬伤致重症肌无力样综合征1例报告[J].蛇志,2012, 24(1):74-75.[10]陈莉.重症肌无力胸腺扩大切除术后患者再次气管插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11(27):20-21.

论文作者:李 艺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8

标签:;  ;  ;  ;  ;  ;  ;  ;  

重症肌无力伴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 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