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2.0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的调研分析:用户眼中的图书馆2.0,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眼中论文,高校论文,用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G250.7
修回日期:2009-02-07
1 调研背景及目的
我国学者于2006年初开始关注图书馆2.0[1]。尽管业界对图书馆2.0的阐述各异,但都蕴含着相同的2.0理念——以用户为中心、开放、协作、互动。本文所指的高校图书馆2.0服务,是指以用户为中心,以Web2.0理念与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应用为特征,一种新的图书馆服务理念与服务运作方式。
在国内,一些图书馆已陆续开展图书馆2.0相关信息服务。但从多个地区较大规模用户调研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图书馆2.0的文章尚未见报道。基于此,本项目于2007年10-11月展开调研,通过调查高校用户和图书馆员对图书馆2.0的认知程度及利用情况,探讨目前图书馆2.0在加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上所起的作用及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以期为高校图书馆进一步优化2.0技术服务提供建议。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对用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以探析用户眼中的图书馆2.0。
2 调研方法
本项目主要采用实地问卷调查的方法,辅以文献调查和网络调查。
·在调查对象选择上,我们考虑了以下两方面因素:①目前国内提供图书馆2.0服务的图书馆中,以高校图书馆为主;②高校图书馆的用户多为在校学生,这是一个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群体,乐于接受和尝试新事物,而且在学习和科研中他们对知识的交流共享和个性化需求高,这些都与图书馆2.0技术和其以用户为中心、鼓励用户参与、注重交流互动的理念十分吻合。因此,我们选择对图书馆2.0有一定应用的高校图书馆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分布于南京、上海、武汉、厦门和北京五个地区的共计23所高校,以使调查结果更具普遍性和说服力。共发放读者问卷1 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062份。样本地区分布如表1所示。
·通过文献和网络调查我们发现应用RSS服务的高校图书馆较多,但当时已开展博客和维基服务的只有上海大学和厦门大学图书馆(截至2007年10月),因此,为了使问卷更有针对性,读者问卷设计了两个版本:一个针对上海大学和厦门大学的读者;另一个针对其他图书馆的读者。两个版本的问卷内容大体相同,只是在博客和维基上有所区别。
3 样本分布分析
学生是高校图书馆资源的最大用户群,与之吻合,此次调查样本的分析结果显示,学生样本比例高达96.2%,其次是教师、行政人员等,此外还有小部分是校外的读者,具体分布如表2所示。
在高校中,一般是本科生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研究生,而博士人数所占比例最小,印证了高校图书馆资源用户的学历层次结构特点,当然在提供图书馆2.0相关技术服务时,也应充分考虑这一点。本调查样本的学历层次分析结果也基本符合此特点,具体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
4 样本数据分析
样本数据分析分为:①用户对Web2.0、图书馆2.0概念的认知程度;②用户对图书馆2.0技术服务的了解和利用情况;③用户对图书馆2.0服务理念的领悟程度;④用户对开展图书馆2.0服务的建议。
4.1 用户对Web2.0、图书馆2.0概念的认知程度
Web2.0为图书馆2.0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调查了用户对Web2.0的认知程度,调查数据显示,有69.2%的用户对Web2.0概念“不了解”,而“知道”和“很了解”的用户仅分别占“26.8%”和“4.0%”。对此,我们分析主要原因有:①Web2.0这一名称自2004年首次被提出以来,至今对于Web 2.0的概念仍无明确定义;②用户对Web2.0相关技术的了解程度远高于Web2.0概念本身。例如对于Web2.0的典型技术博客,我们通过“您知道博客吗?”这一问题对用户的认知程度进行调查,结果有94.6%的用户“知道”博客,对其了解程度远远高于Web2.0概念。因此,尽管Web2.0概念许多人还不熟悉,但Web2.0的技术已被广泛应用,这为图书馆2.0的开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与Web2.0相比,用户对图书馆2.0这一概念更为陌生,调查显示。对图书馆2.0概念“不了解”的用户占77.9%,而“知道”和“很了解”的用户仅分别占了“18.4%”和“3.7%”。这一方面说明国内高校图书馆对图书馆2.0的宣传培训还十分欠缺;另一方面也说明高校图书馆对2.0技术的应用还在起步阶段。如很多高校图书馆虽然提供了RSS服务,但宣传培训没有及时跟上,使得很多读者不知道有此服务,即使知道了也不知道如何使用。很多高校图书馆的RSS没有提供任何帮助信息。读者点击了RSS服务标识后,看到的是一堆XML代码或链接地址,不知如何使用。
4.2 用户对图书馆2.0技术服务的了解、利用情况
结合项目调研的目标和图书馆2.0相关技术服务开展的现状,我们主要围绕目前在开展图书馆2.0服务中主要应用到的“RSS”、“博客”、“维基(Wiki)”和“标签(Tag)”等服务,调查用户对这些服务的认知和利用情况。
针对各高校提供服务类型的情况,调查用户是否知道本校图书馆提供了此项服务,统计结果表明,对本校图书馆提供RSS、标签(Tag)、博客和维基(Wiki)服务不知道的读者分别占76.3%、82.6%、83.3%和92%。可见多数用户是“不知道”本校图书馆提供了这些服务。一项服务只有被认知才有可能被使用,才有可能实现它的价值。据调查,即使在知道本校图书馆提供了这些服务的用户中,对“RSS”、“博客”、“维基(Wiki)”和“标签(Tag)”服务利用过的用户分别只占“34.7%”、“33.3%”、“22.2%”和“34.5%”。因此,高校图书馆对服务宣传力度的加大成为当务之急。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利用过这些服务的用户可能比回答利用过的更多。如采用维基技术提供的平台并未注明其是维基服务,而是显示其服务名称如“学科建设服务门户”。因此即使有些读者使用了它,但不一定知道它是采用维基技术的;又如实际用过标签的读者数量可能高于调查数据,因为很多平台对于标签有不同的表述,这使得有些读者在发表文章或日志时明明用了关键词而不知道它就是标签,从而选择“没有利用过”。
4.3 用户对图书馆2.0服务理念的领悟程度
虽然大多数用户对高校图书馆已经提供相关技术服务不甚了解,但是我们通过调查用户对图书馆2.0服务理念的认知程度,不难发现他们中大多数人对图书馆2.0带来的革新还是有所领悟的。如当问及“提供‘我的图书馆’等个性化服务系统、RSS定制等服务是否体现个性化服务理念”时,回答是的占66.6%;又如问及“为读者提供书目推荐、书评等是否起到以用户为中心,鼓励用户参与资源建设服务理念”时,回答是的占76.5%;再如问及“提供博客、维基等交流平台是否有利于加强读者之间、工作人员之间,以及读者与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互动时”,回答是的占72.9%。
这充分说明图书馆2.0所体现出来的以用户为中心、注重参与、交流和互动的服务理念已得到大多数读者的认同。当然在调查中我们也注意到,还有1/5左右的读者由于对图书馆2.0相关技术与服务了解甚少而无法领会图书馆2.0的理念。不过相信随着图书馆2.0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图书馆2.0服务地不断完善提高,图书馆2.0所代表的服务理念会被越来越多的读者所接受认同。
4.4 用户对开展图书馆2.0服务的看法
图书馆2.0是应用博客、维基、RSS、书评等技术,开放、互动、以用户为中心,注重读者参与的信息服务模式,调查中,很多用户对这种服务模式发表看法:①图书馆2.0技术与服务非常好,支持(22.1%);②不太了解,不懂(19.6%);③应广泛宣传,普及使用,如通过培训、讲座、使用手册等让更多的人知道使用方法和功能,很期待,尽快落实,是大势所趋(18.8%);④有利于读者更加方便、充分地利用本校图书馆资源(5.3%);⑤有利于加强同学科背景读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互动性很好(6.3%);⑥应增加功能解释模块,以便更快、更好地掌握操作方法(2.5%);⑦图书馆2.0技术服务应避免繁琐、应简便易操作、不要太复杂,登陆顺利(2.4%);⑧图书馆2.0服务与技术应不断完善,内容应不断更新,不要是一个空的形式(1.6%);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1.2%);⑩其他(20.2%)。
经过整理归纳,我们看出,除了20.2%的用户未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观点零散、难以统一以外(见⑩其他),其余79.8%的用户的看法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53.7%的用户持肯定态度,部分用户认为要加强宣传。他们认为图书馆2.0的服务模式好,是大势所趋,非常期待;认为其应用将增强图书馆资源利用的便利性,有利于加强相同学科用户间的交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部分用户提出图书馆应通过宣传培训、讲座、使用手册等,提高用户对图书馆2.0认知和利用水平(见①、③、④、⑤、⑨)。
·6.5%的用户对图书馆2.0的发展应用持较谨慎的态度。他们提出图书馆2.0这一新兴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需要不断地完善功能,应避免复杂繁琐的操作,倡导简便易操作,提高实用性,一定不能只注重形式成为一个“空壳子”(详见⑥、⑦、⑧)。
·19.6%的用户表示对图书馆2.0不了解(见②)。
由此可见,半数以上对图书馆2.0技术服务了解的用户对图书馆2.0抱有肯定的态度,表示支持,认为它有利于加强交流和沟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使读者更好的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用户对图书馆2.0相关技术与服务不是很了解,因此图书馆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宣传。对已提供了图书馆2.0技术和服务的图书馆来说,要通过宣传、培训、增加帮助模块让更多的读者学会操作和使用。图书馆2.0服务要避免繁琐、便于操作,技术功能上要不断完善、内容不断更新,以便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和利用。
5 对开展高校图书馆2.0服务的建议
以读者为中心、提供读者满意的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追求,图书馆界早已出现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思想[2],图书馆2.0的出现只是在拓展和深化这一服务理念和精神,使我们更易于接近理想的目标。
本项目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用户对图书馆2.0技术和服务持肯定和支持态度,但他们对图书馆2.0及相关服务的认知和应用有待进一步加强。由此看出,图书馆2.0的初衷是美好的,但还处于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效能的初级阶段。为使图书馆2.0能切实深化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带来传统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的变革,本文围绕“以用户为中心,鼓励参与互动”的核心理念,对开展高校图书馆2.0服务提出以下建议:
5.1 加大对图书馆2.0的服务理念、服务内容与操作技术的宣传培训
对图书馆2.0的宣传培训应包括:①图书馆2.0的服务理念。这类宣传不仅要让用户知道图书馆2.0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让用户明白图书馆2.0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鼓励用户的积极参与[3];②图书馆2.0的服务内容。对于本校已经提供或准备提供的图书馆2.0服务的具体内容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宣传的方式上,除了在图书馆网站上进行宣传以外,还可以采用提供视频演示下载、发放宣传手册以及定期举办讲座等多种方式;③图书馆2.0的操作技术。要尽量详细地开展图书馆2.0技术的操作培训,使得2.0技术和服务得到充分的利用。如国外高校在介绍RSS时,不仅把RSS的概念、操作步骤、阅览器下载链接做详细介绍,还会说明图书馆为什么采用这个技术,和其他类似技术相比优势何在等。
另外,图书馆员工的积极参与是必不可少的。据我们调查,有近1/2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了解图书馆2.0,这说明馆员也必须进行专业素质和技能的培训,以尽快适应新的服务环境。
5.2 积极构建和完善图书馆2.0技术和服务体系
图书馆2.0技术和服务体系的构建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和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为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带来变革。
目前国内高校在图书馆2.0的建设上还处于尝试阶段,对于大部分尚未开展此项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可以考虑从用户经常使用或熟悉的服务项目入手开始建设,如在OPAC书目查询中嵌入个性化RSS订阅服务(如新书通告)以及播客订阅、热门评价和我的图书馆等服务,在IM服务提供上采用用户熟悉的MSN和QQ等方式。对于2.0技术的应用,有技术和资金条件的高校应积极构建图书馆2.0技术和服务体系,甚至可以彻底改造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当然,该工作更多地需要系统开发商和馆员的积极合作。在研发过程中,要使图书馆2.0的应用始终代表图书馆工作者对信息技术与服务的新的追求。已经提供2.0服务的图书馆则应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在服务上不断完善。
图书馆2.0并非是要求图书馆一味地追求新技术应用,图书馆2.0的很多新技术目前还在探索阶段,不够成熟,一味地追求新技术的应用,很可能造成高成本、低收益,甚至产生负面效果,如老用户的流失等[4]。在此过渡期,图书馆应在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带来最大的便利”这一核心理念前提下,不断融入新的技术,循序渐进地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5.3 积极了解用户需求,更好地提供个性化服务
高校图书馆有必要经常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不断收集读者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与读者交流以了解读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如美国俄亥俄州大学图书馆在2.0服务中除了向用户提供电话、E-mail等传统联系方式外,还提供了IM、Skype和Online Chat等实时通信软件,与用户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只有针对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最大限度地提供相关的技术服务,才能切实践行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真正地将图书馆2.0的理念及技术融入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和服务之中。
5.4 提高读者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图书馆2.0的建设中来
任何事物的发展,不能只有单方面去努力,如果能够让读者这一主体主动参与进来,就能使图书馆2.0建设事半功倍。我们认为,为了提高读者参与2.0建设的兴趣,可以开展技术经验交流会,邀请一些有经验的读者进行图书馆2.0使用示范,这样不仅能够使用户获得实用的操作信息,还能起到宣传的最好效果。此外,如果从用户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一定会显著提高图书馆2.0的普及度。例如,针对新生对图书馆利用率低的特点,俄亥俄州大学图书馆提供的“新生博客”上发表很多对新生的指导性建议,比如学习技巧,专业和职业建议、大学生活、如何与他人相处和交流,如何管理钱财等。又如在我们调查中,92.3%的用户表示愿意参与图书馆提供的有关自己学科专业对口的交流探讨平台。所以,图书馆应考虑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科专业交流平台,尽量搜集提供对学生有用的学科专业信息,增加用户对“图书馆2.0”的兴趣,逐渐将2.0的理念渗透到用户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