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发性绒癌是一种极为少见的恶性肿瘤。原发灶多见于生殖系统,如女性卵巢和男性睾丸。原发性绒癌恶性程度高,与妊娠性绒癌相似,发病率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效果不佳,预后较妊娠性绒癌差。
〔关键词〕原发性绒癌,误诊,卵巢
原发性绒癌(primary choriocarcinoma)又称非妊娠性绒癌(non-gestational choriocarcinoma),是一种极为少见的恶性肿瘤,在男性和女性中均可发生〔1〕。因发病率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效果不佳,预后较妊娠性绒癌差。
1.临床资料
患者赵玲,女,15岁,患者自述末次月经2014年9月6日,2014年10月13日7时无诱因下腹疼痛,呈持续性坠胀痛,伴有肛门坠胀感,患者平素月经欠规律,反复询问患者无性生活史,体格检查:T36.8℃,P81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下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明显,妇科检查:患者否认性生活史,肛查:子宫及双附件均触诊不满意。急查血HCG17602mIU/ml,直肠超声示:左附件区囊实性包块(大小约6.1×5.6cm,请结合临床),盆腔少量积液。因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给予暂观察,10月15日再次复查血HCG31854mIU/ml,直肠超声示:左附件区囊实性包块略增大,盆腔积液略增多。10月20日血HCG52516mIU/ml。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血HCG持续升高,左附件包块持续存在,且患者仍感腹痛明显,仍考虑异位妊娠可能性大,拟行腹腔镜探查,术中见盆腔内暗红色积血约250ml(含凝血块),子宫、右侧卵巢及双侧输卵管均无异常,左侧卵巢增大形成大小约6×6×5cm3包块,表明有破口,周围见凝血块附着,术中行左侧卵巢包块切除术,术后病检:左侧卵巢包块非妊娠绒毛膜癌。术后血HCG明显下降,术后给予EMA/CO方案化疗,化疗四疗程后血HCG转阴,第五疗程后血HCG反弹至14.5mIU/ml,之后患者到上级医院治疗。
2.讨论
2.1 好发部位 原发性绒癌好发于男、女性腺生殖系统内,如女性卵巢和男性睾丸〔2〕,国内外这些部位的原发性绒癌报道也相对多见;生殖器外的绒癌同生殖细胞肿瘤相似,有沿身体中轴线分布的倾向,如原发于脑-松果体、纵隔、腹膜后、食管、胃、空肠、结肠、胰腺、肝胆管、肾、膀胱、乳腺和腹股沟汗腺等〔3〕,胃绒癌在生殖器外绒癌中最多见。
2.2 好发年龄 原发性绒癌发病年龄分布广,生殖系统原发性绒癌发病年龄较小,多见于青年男女甚至儿童,且多合并其他生殖细胞肿瘤成分;生殖系统外绒癌可见于各个年龄阶段。〔3〕
2.3 误诊原因 该病例临床表现与异位妊娠极其相似,虽然没有性生活史,但有明显停经史,患者有无诱因急腹痛,超声左附件区包块明显,患者严重腹痛,妇科检查不配合,子宫附件触及不清,血HCG持续升高,加之对原发性绒癌认识不足,导致本病例误诊。
2.4 误诊防范 尽管原发性绒癌少见,但不能忽视其存在,对于无性生活史患者,但有异位妊娠临床表现如停经、腹痛或阴道流血、血β-HCG 异常升高和盆腔包块时,除考虑常见的异位妊娠外,需考虑原发性绒癌的可能。只有详细的了解病史,仔细认真的体格检查,及时与超声医生及患者进行沟通,才能有效的减少和避免误诊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琴,孔欣,古巧平,等. 原发性肺绒毛膜癌致血气胸1例[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5): 395-396.
[2] 谢幸,苟文丽主编. 妇产科学[M]. 8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34.
[3] 薛素萍,马艳梅,施建林. 原发性绒癌的诊治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2009,6( 30) : 5 - 7.
论文作者:白艳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原发性论文; 患者论文; 卵巢论文; 盆腔论文; 生活史论文; 附件论文; 超声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