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能计量是电力企业工作的核心内容,为了提高电能计量装置管理水平,要积极分析电能计量装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找到有效的控制方法,本文以电力企业为例,主要研究了电能计量装置管理的有效策略,以此来提升电能计量装置管理水平,这对企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电能计量装置;管理;控制措施
前言
电能计量管理包括很多方面,从开始的方案选择,到机器的购买和确定使用,检查、修理、存储、组装、完成、维护、频率性的检查和更新、抽样、解决故障和报废后的处理或再利用的过程,以及与电能计量有关的远方集中抄表系统、负荷控制系统等相关内容的管理。抓好计量装置管理,应制定相关控制措施。
一、关于电能计量装置管理的相关介绍
电能计量装置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电能量值的准确性、溯源性,保障电能计量装置安全可靠运行。通过严格落实电能计量装置管理措施,自觉遵守标准流程,从而促进电能计量装置管理的规范化,促进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1]。电能计量装置管理的主要内容为:计量点、计量方式、计量方案的确定和设计审查,电能计量装置安装竣工、运行维护、现场检验、故障处理,电能计量器具的选用、订货验收、计量检定、存储与运输、运行质量检验、更换、报废的全过程及其寿命周期管理以及与电能计量相关设备的管理。
二、电能计量装置管理控制措施
(一)表计质量控制措施
电能计量器具应具有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CMC)和生产许可证及其编号。首次新购入的电能计量器具,电能计量检定中心应抽3只以上进行计量性能试验,合格后,再进行批量验收。验收的计量器具出具验收报告,验收合格后,由负责人签字接收,办理入库手续并建立计算机资产档案。凡首次订购的电能计量器具宜小批量试用,以积累使用经验。电能计量技术机构应订购具有防窃电功能的电能表,尤其具有防强磁场窃电的电能表。新技术电能表经试用后批量推广应用,早期电能表按品质抽检结果需批量更新。为提高低负荷计量的准确性,应选用过载4倍及以上的电能表。电能表过载倍数越高,电能计量装置准确计量的负荷范围就越宽[2]。同时,当用户负荷增长后,可减少更换电能表的工作量。由于多数电能计量点的电力负荷变动较大,为保证计量的准确性,负荷变动大的用户推荐使用S级电能表,对一年当中负荷随季节变化较大的用户,采用范围较宽的S级电流互感器。S级电能表和互感器的出现,改善了负载变化及季节性负载、冲击性负载、轻负载的计量特性,尤其在目前企业经营状况波动大的情况下,对确保供用电双方利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校验质量控制措施
购买产品时将检查方法落入程序化,按程序得到是否能够投入使用,不合格产品立即打回。采用正规的检验流程,对于当地当时的情况进行分析,计量测验部门各自决定电能表和互感器之间的关系,并且对于检查时间,检查标准进行规定,必须按照计划来执行、验证、修理、报废与更新、维护,对于必须检查的机器绝不能放过,并且保证修理合格,对于修理状况作出记录,投入电子数据库,存放好。检验考核指标如下:1.标准装置的周检合格率应不小于98%;标准装置的周期受检率应达100%;在用电能计量标准装置周期考核率就为100%。2.电能表、互感器周期轮换率应达100%,周期校验率应达100%。3.电能表修调前检验合格率:Ⅰ、Ⅱ类电能表应达100%,Ⅲ类电能表应达98%,Ⅳ类电能表应达9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4.现场检验率应达100%;现场检验合格率:Ⅰ、Ⅱ类电能表应不小于98%,Ⅲ类电能表应不小于95%。5.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周期受检率应达100%。6.计量故障差错率应不大于1%。
(三)安装质量控制措施
高、低压计量点计量方式合理可靠,计量功能要符合电力负荷实际情况。电能表、互感器准确等级要满足计量容量扩大的需要,对专线供电用户配制0.5S级电能表、0.2S级电流互感器、0.2S级电压互感器。关口表误差稳定性、可靠性指标量化,完整的0~360°计量特性,多通信方式和协议,误差带宽,提高冲击负荷计量功能。1.对计量柜(箱)的要求。计量柜(箱)内应留有足够的空间来安装电能表,互感器及一、二次接线应使其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及操作空间。计量柜(箱)内的活动门必须能加封,应具有可靠的防窃电措施,门上应有带玻璃的观察窗,以便于抄表读数与观察表计运转情况。计量箱与墙壁的固定点应不少于三个,使箱体不能前后左右移动。计量柜(箱)内的金属外壳应有接地端钮。互感器二次回路的连接导线应采用铜质单芯绝缘线,对电流二次回路,连接导线截面积按电流互感器的额定二次负荷计算确定,至少应不小于4mm²。对电压二次回路,连接导线截面积应按允许的电压降计算确定,至少不小于2.5mm²。低压电能表和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导线截面不小于2.5mm&sup。高供低计的用户,计量点到变压器低压侧的电气距离不宜超过20m。电能表的安装高度:对计量屏,应使电能表水平中心线距地面在0.6~1.8m的范围内;对安装于墙壁的计量箱,宜为1.6~2.0m的范围。电能表安装必须牢固垂直,每只表除挂表螺丝外,至少还有一只定位螺丝,应使表中心线向各方向的倾斜度不大于1°。在多雷地区,计量装置应装设防雷保护。在装表接电时,必须严格按照接线盒内的图纸施工。进表线导体裸露部分必须全部插入接线盒内,并将端钮螺丝逐个拧紧。3.装表接线原则。单相电能表必须将相线接入电流线圈;三相电能表必须按正相序接线;三相四线电能表必须接中性线;电能表的中性线必须与电源中性线直接连通,进出有序,不允许相互串联,不允许采用接地、接金属外壳等方式代替;进表导线与电能表接线端钮应为同种金属导体;对零散居民户和单相供电的经营性照明用户电能表的安装高度,应使电能表水平中心线距地面在1.8~2.0m。
(四)降低电能计量装置综合误差的措施
1.根据计量规程要求,完善计量装置设置:(1)电能表的选择是精确度越高越好,而持久性越长越好,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功能将不断完善,误差的控制也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一只多功能电子表可同时兼有正、反向有功,正、反向无功四种电能计量和脉冲输出、失压记录、追补电量等辅助功能,能量消耗较小。对Ⅰ、Ⅱ类用户应采用全电子式电能表。(2)电压互感器二次导线的选择。长度要适中,根据二次回路的路线来量身定做,将负荷情况考虑进电缆的粗细之中,考虑好所有的因素之后选择长度。通常来说这个数字应当大于2.5mm2。2.开展计量装置综合误差分析。在生产之前对误差进行计算之后变成报表,形成资料管理,定期进行检查,与从前的资料进行对比,能够找到误差产生的原因并适当进行误差的缩小,并且对于无法调整的电表进行回收利用,更换上新的电能表,重复记录工作以及调试工作。
总结
积极明确电能计量装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根本问题入手,及时找到问题的根源,严格落实电能计量装置管理措施,自觉遵守标准流程,从而促进电能计量装置管理的规范化。提升计量自动化生产系统运行水平和运维能力,加大在人才方面的投入,定期开展电能计量装置更换与维修,强化电能计量装置误差原因及控制方法分析,从而提高电能计量装置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袁帅,邓俊杰.电能计量装置管理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8(18):251-252.
[2]郝洪星,李刚,汪亮,陈雅伦,张翔宇.电能计量装置品级评价管理系统设计[J].电气自动化,2018,40(04):62-65.
论文作者:高冬那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电能论文; 装置论文; 电能表论文; 负荷论文; 误差论文; 措施论文; 导线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