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本主义概念的讨论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资本主义论文,概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资本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而对资本主义基本概念的梳理则是正 确认识资本主义的第一步。“资本主义”一词在相关学科中使用率相当高,但这一概念 的确切含义是什么,什么人最早使用了这一概念,马克思是否使用过这一概念,如此等 等,学术界至今未能就这些问题达成共识。
一、讨论的缘起
1993年《读书》杂志第2期发表了傅铿介绍黄仁宇新著《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的文 章《超越道德批判》,其中引用了法国年鉴派大师费尔南·布罗代尔对“资本主义”一 词的考证。文中谈到,“资本主义”一词出现甚晚。直至1850年左右,才有人使用了多 少含有现在意义的“资本主义”这个词。蒲鲁东是这类先驱者之一。马克思则仅用过“ 资本家”这个词。事实上一直到21世纪初,“资本主义”这个名词才在政治论坛的争辩 中,忽然间爆炸式地被用作社会主义的自然对立物。1993年,布罗代尔的三卷本历史巨 作《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译本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 版,该书第二卷中有对“资本”、“资本家”、“资本主义”概念的比较详细的考证, 其中有“马克思从未用过”“资本主义”一词的说法。(注:参见[法]费尔南·布罗代 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2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 年版第235—244页,第242页,第242页,第3、85、242—244、469、699—723页。)鉴 于布罗代尔在学术界的地位与影响,他的观点很快被一些中国学者广泛引证。李伯重在 《读书》杂志1996年第8期上发表《资本主义萌芽情结》一文指出,“‘资本主义’一 词,尽管是当代世界政治语汇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术语之一,但涵义却一向不很明确。 ”并说,“最令人惊诧的是,马克思本人从未使用过这个词。一直到二十世纪初,这个 词才忽然流行起来。”(注:李伯重《资本主义萌芽情结》,载于《读书》1996年第8期 。)许清江在该杂志1997年第1期上撰文对李文表示异议:“说‘马克思本人从未使用过 资本主义’一词,确令人吃惊。马克思本人不但使用过‘资本主义’一词,而且还是其 著作中使用频率相当高的一个词。仅《资本论》中就出现过几百次之多。不知李先生是 依据什么做出马克思本人从未使用过这个词的断言。”(注:许清江《也谈资本主义一 词的使用》,载于《读书》1997年第11期。)黄仁宇遂在同年的《读书》第6期上做出回 应:“李(伯重)先生谓马克思从未使用过这一名词,是从字眼上论断。根据西方研究资 本主义的专家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和研究马氏著作的专家如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都作如是说。马克思之英文著作无capitalism这一名词。德文著作中亦无Kapitalismus字样。”(注:黄仁宇《关于“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载于《读书》1997第6期。)此后,关于“资本主义”概念的争论便屡见于报端。
二、争论的焦点
争论的焦点首先集中在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一词出现于何时?曾经写出《资本论 》巨著的马克思是否使用过资本主义一词?这一问题首先引起了西方历史学家的兴趣, 他们对“资本主义”一词的起源进行了多方考证。威纳尔·桑巴特在1930年印行的《社 会科学百科全书》中关于“资本主义”的文章中指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主要经济 文章都不提“资本主义”这个词。(注:[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商务 印书馆1984年版第75页。)英国马克思主义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说,“资本主义” 一词的出处可追溯到1848年以前,但只是到19世纪60年代,它才正式成为世界经济和政 治词汇里的一个新词。(注:[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1848—1875年》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号称“新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杰弗·霍奇森在其 代表作《资本主义、价值和剥削》一书中则认为,“马克思本人并没有直接写下这样一 个定义,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中最好的定义是由曼德尔等人做出的。”(注:[英]杰弗· 霍奇森《资本主义、价值和剥削——一种激进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28页。)美 国学者罗森堡和小伯泽尔在《西方致富之路》中称,无论是《共产党宣言》还是《资本 论》第一卷都没有用过“资本主义”这一术语。尽管马克思在1877年与别人的通信中的 确用过这个词,但根据《牛津英语辞典》,第一次使用这个词的人是萨克雷,时间是18 54年。他所使用的这个词的意义,显然是指拥有资本这种状况。这个词第一次被用来指 一种经济制度是在杜埃1884年写的一本题为《更美好的时光》的书中。马克思的追随者 在19世纪末的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一术语的用法,才使它成了他们要推 翻的这个经济制度的蔑称。(注:[美]内森·罗森堡、小伯泽尔《西方致富之路》生活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7页。)英国学者博托莫尔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辞 典》所持观点基本相同,认为马克思“只是到了1877年,在其与俄国追随者的通讯中讨 论俄国过渡到资本主义时,才使用了这个词”(注:[英]博托莫尔主编《马克思主义思 想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6页。)。费尔南·布罗代尔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 ,对这一概念的演变进行了相当详细的梳理。按照布罗代尔的说法,多扎(Dauzat)曾提 到资本主义一词出现于《百科全书》(1753年),但其含义十分特别:“富人的地位”。 这个说法似乎有毛病,但引文的出处至今无从找到。该词见诸J.-B.里沙尔的《法语新 辞典》(1842年版)。大概是路易·勃朗在与巴师夏的论战中赋予资本主义一词以新的含 义。他写道:“我所说的‘资本主义’,是指一些人在排斥另一些人的情况下占有资本 。”但该词在当时很少被使用。蒲鲁东曾经用过几次,而且用得完全正确。他为该词下 了极其妥帖的定义:“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和社会制度,根据这种制度,作为收入来源 的资本一般说来不属于通过自己劳动使资本发挥效用的人。”但在十年以后,即1867年 ,马克思还从未用过资本主义一词。只是到20世纪初,该词才作为社会主义的天然反义 词,在政治论争中猛然冒了出来。随着威纳尔·桑巴特的《论现代资本主义》(1902)一 书的出版,该词在学术界就走红了。尽管马克思自己从未用过,该词却相当自然地被纳 入马克思主义的模式。虽然“资本主义”一词长期受到一些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的排斥 ,但它还是逐渐被学术界接受下来。1926年,“资本主义”作为一个条目被列入《大不 列颠百科全书》。(注:参见[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 资本主义》第2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版第235—244页,第242页,第242 页,第3、85、242—244、469、699—723页。)布罗代尔非常自信地断言:“资本主义 ”的广义出现在20世纪初,是在威纳尔·桑巴特于1902年出版的名著《论现代资本主义 》中,它才真正出笼。马克思实际上对该词的这种含义一无所知。(注:参见[法]费尔 南·布罗代尔《资本主义论丛》中央编译出版社1993年版第85页;另可参见布罗代尔《 资本主义的动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31页。此处所引是布罗代尔同 一篇讲演的两个不同中文译本。有兴趣的读者从这两个译本译文的差别中不难发现我国 学术界就“资本主义”问题所进行的争论中存在着的某种语义学上的尴尬。)资本主义 的诞生地至今尚且无法在“资本主义”一词的起源问题上达成一致,我国学术界在此问 题上出现不同意见也就是非常自然的了。
我国学术界在上述问题上的分歧大多与西方学者观点的引入有关,但同时也加进了我 国学者自己的一些理解与考证。如前述傅铿、李伯重认为马克思没有使用过“资本主义 ”概念时借助的是布罗代尔的考证,黄仁宇的补充说明所依据者也是布罗代尔和沃勒斯 坦。不过,黄仁宇首先指出,说“马克思从未使用这一名词,是从字眼上论断”,“马 克思之英文著作无capitalism这一名词,德文著作中亦无Kapitalismus字样”。(注: 黄仁宇《关于“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载于《读书》1997第6期。)何顺果也认为, 说马克思没有使用过“资本主义”,所指应是有关“资本主义”的名词而不是它的形容 词,《资本论》虽然“几百次”使用了“资本主义的”一词,但确实始终未使用过作为 名词的“资本主义”。(注:何顺果《关于“资本主义”的定义》,载于《世界历史》1 997年第5期。)许清江坚持认为马克思使用过“资本主义”一词并且下过定义。他认为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直接采用了“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 社会”、“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等提法。他还引用马克思《资本论 》第24章“所谓原始积累”中的一段话佐证其观点:“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 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 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己的否定。这是否定的 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的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 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 所有制。”许文据此断言:“短短的一段论述中,马克思有五处使用了资本主义的概念 ,且不说《资本论》全书及马克思的其他著述。所以,说马克思本人从未使用过资本主 义一词,是不符合事实的。”(注:许清江《也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载于《读书 》1997年第11期。)张卫良、周东华撰文指出,许文“在此处,以马克思的这段行文说 马克思已经直接使用了‘资本主义’一词实在也还是一种臆断。作者非常明显地将‘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资本主义生产、资本主义时代’等概念混为一谈 ,名为马克思的‘资本主义’。这一观点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学者对马克思‘资本主义’ 一词的理解。细察他们的表述,可以明显地看到缺乏对‘资本主义’词义的辨析,或者 说缺乏对这一词义的历史词语学考察”。(注:张卫良、周东华《对马克思“资本主义 ”概念的再认识》,载于《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第4期。)与许清江的观点相似,卫兴 华也认为,说《资本论》第一卷没有用过资本主义这一术语,完全违背事实。《资本论 》第一卷第一章开头的一句话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现 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德文第一版和其他几版都是这样写的。《资本论》就是剖析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因此,运用资本主义概念的地方很多。“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 律”,还作为章节的标题予以突出。卫兴华指出,马克思使用资本主义概念是在19世纪 60年代。在1861—1863年的《经济学手稿》中,较多地使用“资本主义生产”一词。自 1865年开始,在马恩的著作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社 会”、“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等概念才比较广泛地使用开来。 而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再往前1865年的《工资、价格和利润》中,都是从经济制 度的涵义上使用资本主义一词的。(注:卫兴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差 别所引出的理论思考》,载于《经济学动态》1997年第1期。)不久,卫兴华再次撰文补 充阐述自己的观点,批评中外考证者们对马克思著作中使用“资本主义”的实际情况作 了一些不符合事实的论断,认为最早从社会经济制度涵义上运用“资本主义”概念的正 是马克思。他进而认为,虽然马克思在19世纪50年代的论著中还很少使用“资本主义” 一词,但有的地方还是使用了。在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中,则更为广泛地使 用了“资本主义”一词。卫文断言:“马克思在60年代以后的著作中,广泛使用‘资本 主义’,是千真万确,不容置疑的,也绝不存在翻译上的问题。”(注:卫兴华《究竟 何人最先从经济制度涵义上使用“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概念?》,载于《马克思 主义研究》2000年第6期。)但吴向东撰文表示不同意卫兴华的观点,认为卫兴华在文章 中明显混淆了Kapitalimus与kapitalistisch。实际上,《资本论》中涉及“资本主义 的”地方很多,而“资本主义”则非常罕见。吴文除使用了布罗代尔等西方学者的资料 外,又针对卫文,对马克思的相关著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文本考证:德文1867年第一版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开头一句话是:Der Reichthum der Gesellschaften,in
welchen kapitalistische Produktions weise herrscht,erscheint als eine“
ungeheure Waarensammlung”.马克思亲自校订的法文版是La richesse des societes ou regne le mode production capitalist se presente mommeune《immense
accumulation de marchandises》.恩格斯校订的英文版则是The wealth of those
societies in which the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prevails,presents
itself as“an immense accumulation of commodities”.作为标题的“资本主义积累 的一般规律”,在德文版中是Das allgemeine Gesetz der capitalistischen
Accumulation,法文版中是Loi general de l' accumulation capitaliste,英文版中 则为The General Law of Capitalist Accumulation.可见,无论是德文第一版还是其 他版本中,卫文中所举的两处例子中的“资本主义”,都明白无误地是形容词“资本主 义的”,而非名词“资本主义”。在1865年的《工资、价格和利润》中,也从未出现过 “资本主义”(capitalism)一词,而仅出现过四次“资本主义生产”或“资本主义的生 产”(即capitalistic production或capitalist production)。吴文的结论是,“资本 主义”(Kapitalismus)与“资本主义的”(Kapitalistisch)尽管有着相同的词根,也有 意义上的关联,但却又有着不同的性质和涵义,前者可以单独作为一个概念范畴存在和 被使用,而后者则不能。总之,“资本主义”一词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极为罕见这一点是 毫无疑问的。(注:吴向东《马克思与“资本主义”》,载于《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 年第4期。)卫兴华不同意吴向东的批评,并提出了反批评。卫兴华认为,中外学者探讨 “资本主义”一词的出现,绝不是从语法差异上着眼的,而是从名实相符的涵义上进行 考证的。他反问道:第一,西方学者断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含义“一无所知”,包 括不包括对“资本主义的”含义也“一无所知”呢?西方学者是否承认马克思在19世纪6 0年代广泛使用了“资本主义的”形容词,而只是否认他使用过“资本主义”名词呢?如 果西方学者知道马克思广泛使用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生产”、“资本主义所有制”等概念,他们还会断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 一无所知”吗?是否能够认为马克思只使用“资本主义的”而不使用“资本主义”就是 对资本主义含义“一无所知”呢?第二,马克思如果不先肯定“资本主义”概念,会广 泛使用“资本主义的”一词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制度”……等概念 的内涵,不是资本主义又是什么呢?难道能够把“资本主义的”与“资本主义”完全割 裂开来,有“资本主义的”而没有“资本主义”吗?按此逻辑推论,“红色的”没有“ 红色”,“罪恶的”没有“罪恶”,“美丽的”没有“美丽”,“美国的”没有“美国 ”,“我们的”没有“我们”,这样理解问题和这样的判断能够成立么?(注:卫兴华《 究竟何人最先从经济制度涵义上使用“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概念?》,载于《马 克思主义研究》2000年第6期。)张卫良、周东华根据中央编译局编的《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名目索引》中“资本主义”一目的提示对全集进行了逐一检索和仔细核对,认为马克 思在论著中似乎并没有单独使用“资本主义”字样,该词都是以“资本主义 + 其他” 的形式出现的。但他们也发现,马克思晚年的一些篇章中也偶尔使用“资本主义”一词 。例如,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有如下表述:“不同的文明国度中的不同 国家,不管它们的形式如何纷繁,却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建筑在资本主义多少已经发 展了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基础上。”(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0—31页 ,第402页。)在《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二版)第一卷》(写于1879 —1880年)一文中,马克思则写道:“谢夫莱先生在‘资本主义’等等中认为,这是‘ 慷慨行为’或诸如此类等等。但我的真正出发点是,劳动力的价值真正被偿付,而实际 上这种情形并不存在。”(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30—31页,第402页。) 张、周据此断言,可以肯定地说,马克思在其早年没有使用过“资本主义”的概念,即 使在《资本论》中也尚未使用这一概念。不过由此推导出马克思从未使用过“资本主义 ”的论断是不科学的。事实上,在马克思晚年的著作中单独地使用了“资本主义”一词 ,尽管在表达上当时还不是直接地陈述资本主义,甚至是评述谢夫莱的“资本主义”。 (注:张卫良、周东华《对马克思“资本主义”概念的再认识》,载于《史学理论研究 》2001年第4期。)
与上述讨论直接相关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人们可以越过马克思来谈论“资本主义” 吗?写出《资本论》巨著的马克思本人究竟是怎样理解“资本主义”的?到底什么是资本 主义?如何界定资本主义的基本内涵?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本人既没有使用过也没有定 义过“资本主义”,如艾伦·伍德、杰弗·霍奇森都持此观点。(注:Allen W.Wood,
Karl Marx,London,1981,p.217-234;[英]杰弗·霍奇森《资本主义、价值和剥削——一 种激进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28页。)另有学者则持相反的观点,如约瑟夫·熊彼 特认为,马克思给资本主义从社会学的角度下了一个定义,即资本主义是以私人控制生 产手段的制度。(注:[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商务印书馆1 999年版第63—64页。)马克尧认为,马克思给资本主义下过明确的定义:资本主义就是 资本剥削雇佣劳动者,攫取剩余价值的制度,而资本主义社会则是资本家和无产阶级对 立的社会。(注:马克尧《关于封建社会的一些新认识》,载于《历史研究》1997年第1 期。)卫兴华也认为,马克思是最早从社会经济制度涵义上使用“资本主义”概念的。 马克思在19世纪60年代广泛使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资本主 义社会”、“资本主义所有制”、“资本主义制度”等概念,都是从名实相符的经济制 度的涵义上对资本主义的说明。《资本论》所研究的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 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注:卫兴华《究竟何人最先从经济制度涵义上使用 “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概念?》,载于《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年第6期。)何顺 果认为,关于这个问题,似乎不能只看现象,而不看实质。马克思本人虽然未使用过“ 资本主义”一词,也没有在什么地方宣布说哪个论断就是自己关于“资本主义”的定义 ,但他实际上对资本主义提供了自己明确的界定,这就是他提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的概念和定义。这是因为,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形态” ,其决定的因素和标志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这种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所遵循 的便是“资本”运行的规律。也就是说,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定义,实 际上就是他关于“资本主义”的定义。(注:何顺果《关于“资本主义”的定义》,载 于《世界历史》1997年第5期。)张卫良、周东华认为,何顺果在这里实际上是把资本主 义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两个概念混淆了,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不能简单相等 ,两者的内涵外延均有所不同。如果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等同于“资本主义”,那 么加形容词修饰的名词与名词不相区分,也即形容词与名词相混淆了,从逻辑上来看也 存在着矛盾。与何顺果认为马克思没有使用过资本主义概念而实际上界定了资本主义的 含义相反,张、周认为,马克思晚年虽然使用过资本主义的概念,但我们并不能由此得 出结论说,马克思已经明确地定义了“资本主义”。不过,张、周虽然不认为马克思明 确定义了资本主义,但却同样认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思想是十分丰富的,涵盖面 也是极其广泛的。应当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的丰富而复杂的内涵。 (注:张卫良、周东华《对马克思“资本主义”概念的再认识》,载于《史学理论研究 》2001年第4期。)布罗代尔在有关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概念的表述上是含糊的。他一 方面认为直至1867年马克思还未用过“资本主义”一词,另一方面在推理中又认为马克 思从未用过“资本主义”这一概念。(注:参见[法]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 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2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版第235—244页 ,第242页,第242页,第3、85、242—244、469、699—723页。)根据他在其他场合的 论述,他似乎是指马克思对出现于20世纪初的那种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的含义一无所 知。(注:参见[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资本主义论丛》中央编译出版社1993年版第85 页。)但布罗代尔也没有给出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的定义。不过,他本人对“资本主 义”的解释则别具一格。西方社会的主流认识是,资本主义也叫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 企业经济,是一种资本为私人所拥有的经济形态,资本拥有者可以自由支配其资本以期 从经济企业中获利,这种经济形态亦称资本主义制度。它在封建制度瓦解以后开始占据 主导地位。(注:Cf.The Encyclopedia Americana,vol.5,p.599,Library of Congress Cataloging in Publication Rate,1988.The New Encyclopedia of Britain,vol.2,p .831,London,1989.)布罗代尔则认为,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资本主 义不属于真正的市场经济,它是一个和市场经济绝对相矛盾的层次,其基本特征之一就 是垄断,就是“反市场”。资本主义是一种少数人的现象,是一种“高海拔”的现象。 它通过一系列的“非经济”手段,或是拼命依赖法律手段,或是寻求国家支持,达到独 占市场、控制流通、获取垄断利润的目的。资本主义不只是一种经济制度,它也是一种 “社会组织的寄生物”,它是在社会各种力量的冲突中实现其发展的。与以往历史研究 将资本主义的形成定位在封建主义末期的传统不同,布罗代尔把资本主义看成一个长时 段的历史发展过程,“一种古老的尝试”,“早在人类历史的初期,一种‘潜在的’资 本主义便逐渐形成”,“当工业革命开始时,它已有一段很长的经历”,当代大规模的 资本主义行为赖以进行的手段,诸如“汇票、信贷、铸币、银行、期货、财政金融、公 债、殖民主义……等等,一切都早已存在”,并非当代资本主义的发明。当然,以往的 资本主义不同于今天的资本主义,在经济生活中,它“只占据一个狭窄的平台”。它不 是扩张到整个社会的“体系”,而是一个与四周的社会和经济整体不同的乃至异变的独 立世界。它被确认为资本主义,不仅是同后来新出现的资本主义新形态相对而言,而且 也是同社会和经济整体相对而言,其实就是同范围广阔的“非资本主义”相对而言。布 罗代尔反对把资本主义设想为分阶段发展或跳跃式发展——商业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 义、金融资本主义。他认为,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这一本性使 “资本主义从不把哪一个领域作为自己永久的基地”,它几乎随时都能从一种形态转变 为另一种形态,从一个领域转移到另一个领域。这种为生存不择手段的应变能力和适应 能力正是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也是它充沛生命力的秘密所在。(注:参见[法]费尔南 ·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2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书店1993年版第235—244页,第242页,第242页,第3、85、242—244、469、699—723 页。)
三、简单结语
关于资本主义概念的争论直接关系到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对基本范畴的规定,而 且牵涉到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以及社会主义学等多个学科。弄清这一概念 的来龙去脉,对于深入研究作为概念的“资本主义”的学理发展以及作为现实的资本主 义的产生与演变都是非常有益的。从目前学术界的讨论来看,深化这一讨论的关键在于 :首先,必须区分出作为概念的“资本主义”与作为历史现实的资本主义。作为概念的 “资本主义”到底何时出现,这是一个纯学理的问题,属于学术史的范畴,但梳理出这 一概念的历史演变,也有助于深化我们对资本主义发展史的认识。就这一点而言,马克 思是否使用过“资本主义”概念本身并不影响马克思的伟大。事实上,诸多否认马克思 使用过“资本主义”一词的人,也明确“反对以马克思没有使用‘资本主义’一词为理 由而否定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否定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及其社会的科学说 明和深刻批判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科学揭示。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 的实际存在和科学性也不必以‘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乃至拥有该词的首次使用权为判 据”。(注:吴向东《马克思与“资本主义”》,载于《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年第4期 。)其二,必须区分出马克思是否使用过“资本主义”这一术语本身与马克思著作中是 否存在“资本主义”概念这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认为马克思没有使用 过“资本主义”概念的黄仁宇的看法值得我们重视。他说,即便可以肯定马克思没有使 用过“资本主义”这一术语,但“马氏不可能对以后称为资本主义这种组织与体系丝毫 不存概念。《共产党宣言》里的capitalistera虽可直译为‘资本家时代’,但是已蕴 育着一个‘资本主义时期’的含义。《资本论》德文原文kapitalistischer Grundlage 如照字面直译应为‘资本体制之基本原则’,也不如迳称之为‘资本主义’。最近西方 之英文版即作如是修订”。(注:黄仁宇《关于“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载于《读 书》1997第6期。)第三,中国学者在争论与西方社会相关的概念时,首先不得不面对的 便是语言转换与资料考证方面的难题。要在卷帙浩繁的马克思著作中寻找一个词语的使 用已殊非易事,再去考证一个连西方人自己也无法搞清楚的概念就更加困难了。而一些 学者随意摘取西方学者中的某一种观点便贸然下结论,反而会阻碍讨论的深化,更不用 说在使用国外学者材料时的任意取舍与曲解了。例如,布罗代尔本人对马克思本人是否 使用过“资本主义”一词的论述本身就有点模棱两可,而中国一些学者在借用他的观点 时则只取其“马克思从未用过”一说。布罗代尔在考证中使用了不少的文献材料,并在 注释中有详细的说明,但中国学者在争论中即便心存疑问也很少有人按照他所提供的线 索去重新梳理。最后,个别学者的争论文章,仍然存在比较浓厚的“火药味”与情绪化 的成分,这对于规范的学术讨论也是有害无益的。
标签:资本论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经济学论文; 读书论文; 观点讨论论文; 生产方式论文; 经济论文; 黄仁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