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玉米加工业效益研究

吉林省玉米加工业效益研究

刘娟[1]2003年在《吉林省玉米加工业效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吉林省所处的松辽平原是世界叁大黄金玉米带之一,具有发展玉米种植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多年来,吉林省玉米的商品量与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国首位,玉米生产作为吉林省农业发展的支柱,曾经为促进吉林省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稳定全国商品粮供给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在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及中国加入WTO以后,农业领域中各种矛盾日渐显现,玉米市场的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面对玉米供给相对过剩和买方市场形成的基本现实,吉林省需要及时把玉米生产由过去的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增长。加快玉米产业开发,将玉米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是吉林省摆脱农业困境、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借鉴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及国内其它省份的发展经验,农产品加工业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状况已经成为不同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判断标准。玉米作为可再生的工业原料和能源资源被誉为“软黄金”,同时,作为大宗农产品,具有多次加工增值的潜力。玉米转化增值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过腹转化,发展畜牧业、养殖业;一是发展玉米加工业,通过玉米变形、变性实现增值增效。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发展较早,经历了起步阶段、停滞发展阶段、迅速壮大阶段,现已经逐步发展为吉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以吉林省除饲料加工业以外的玉米加工业为研究对象,将吉林省玉米加工业效益作为论文着力点,深入分析将吉林省玉米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提高玉米加工业效益和产业竞争力的途径。 本文以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结合产业经济学中的主导部门带动经济增长理论、市场营销学中的产品寿命周期理论、以及交易费用等理论,运用实证研究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实证研究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分析数据包括对吉林省典型的玉米加工企业调查所得到一手资料,以及通过期刊文献和网络等媒介获取的二手资料两部分,分析方法主要采用对比方法。将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发展状况与美国、山东、河北等省进行横向比较,从玉米原料生产、相关支持产业发展、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结构与同业竞争力、政府政策等角度的分析入手,对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发展概况进行总体描述。 论文核心部分是对吉林省玉米加工业效益的实证研究。研究选择四个具有代表性的玉米加工企业(吉林黄龙工业食品有限公司、长春大成实业集团、吉粮曙光变性淀粉有限公司、吉林双飙薪玉米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生产资料为效益分析依据,阐述了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目前的技术条件和生产可行性。文中定量分析了吉林省玉米加工业主要产品,玉米原淀粉、玉米特强粉、麦芽糊精的加工增值情况,结合实际分析玉米加工业的劳动力吸纳能力,得出结论:随着玉米加工层次的逐渐加深,玉米加工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会得到较大提高。按照吉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吉林省玉米加工业效益研究技术经济学项目效益评价方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叁个方面对吉林省玉米加工业进行综合效益评价,评价结果为: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加工能力和产业基础,但与发达国家、发达省份相比,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综合效益较低,其中经济效益呈现下降趋势,社会效益尚未充分发挥和体现,生态总体表现为负效益,具有明显的负外部性。 根据实证分析所得结论,本文对吉林省玉米加工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从促进因素、障碍因素两个方面探讨影响吉林省玉米加工业效益的主要因素。重点以政府、企业、农户、产业组织为分析主体,指出了吉林省玉米加工业效益低下的症结所在,为明晰提高吉林省玉米加工业效益和产业市场竞争力的具体思路做出了重要的铺垫。其障碍因素主要包括:生产环节原料生产结构不符合加工业发展要求,专用型玉米种植没有形成规模;加工环节产品结构单一、产品开发层次低,生产增值幅度小,加工企业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而且,玉米产业链条的整合度不高,产业化经营刚刚起步,没有形成合理的利益共同体,造成产业内部各环节的利益流失,导致加工环节对农业风险应有的缓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政府工作中同样存在诸多不足,产业布局不够合理,重复性建设导致吉林省玉米加工产业成为长线产业,初级加工产品供过于求,而玉米深加工品的供求缺口较大,没有形成市场有效供给。此外,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科研力量分散,没有形成科研合力,造成现有资源配置不合理。 最后,提出了吉林省提高玉米加工业效益的相关建议。重申玉米加工业将成为吉林省农业发展的一个亮点,而吉林省玉米加工业自身的高效益是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的突破口,是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立足、发展的保障,更是吉林省发展农村经济、活跃农村市场、加强农村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城市化的必然选择。

马畅[2]2013年在《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科技创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玉米是自然界可以持续利用的、周期性短的、年均产量高的可再生资源,其加工业空间大、产品花样齐全,极为丰富。吉林省作为我国主产玉米大省,有着“黄金玉米带”的美誉,但其玉米加工业的发展明显滞后,未能有效的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科技创新之后是其主要原因。本文通过从吉林省的实际情况分析,提出了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现存的问题,在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全局考虑,并提出了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科技创新的提升对策,认识到提高玉米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着力完善玉米加工业科技创新的机制,从而使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稳步快速地发展,进一步提高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综合竞争力。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吉林省拥有丰富的玉米资源,是我国重点发展玉米加工业的省份。通过对吉林省玉米资源的阐述,为吉林省玉米加工供应了充足资源,目前初步形成了比较齐全的玉米加工业体系。并从体制、品质,监管力度和生产水平等四个方面,揭示了玉米加工业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引起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科技创新的前提原因。(2)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科技创新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设备、技术和科研人员等方面论证了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科技创新的不足,与发达国家比相对落后,玉米加工业大多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科研力度不够。从硬件装备、加工程度不高;科研投入较少、加工趋同严重和产学研的合作不力叁方面剖析了影响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科技创新对玉米加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3)通过资料的搜集,运用DEA效率分析方法和进行实证分析,从科技人员、试验资金、购置设备、生产经营费用等投入分析产出效率,并对比2007年到2012年间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科技创新的实际效率。研究结果表明,资金和人员合理的调配,是使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科技创新达到有效状态的关键。吉林省应该继续加大对玉米加工业科技创新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科技创新的综合效率。(4)根据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科技创新的现状、问题,和实证分析影响科技创新达到有效态的关键,提出了促进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对策,即有效地将人员、资金和设备等投入有机的结合;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壮大科研队伍;加强政府的支持,完善管理体系;建立评估部门,打造优质品牌,创造良好、稳定的环境,推进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建设,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从而提高吉林省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顾莉丽[3]2004年在《吉林省发展玉米加工业的研究》文中提出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供求关系、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和国际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关联农业和工业的玉米加工业随着农业结构从“平面式”的适应性调整向“立体式”的战略性调整转变,其地位作用日趋凸现,显示出强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内外玉米加工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证明:玉米加工业是具有联动效应、集聚效应和增值效应的“黄金产业”。吉林省作为我国的玉米之乡,世界“叁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玉米加工业发展明显滞后,未能将玉米的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这严重制约了吉林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新形势下,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已成为吉林农业乃至吉林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正是从吉林省的现实情况出发,顺应玉米加工业发展新趋势,提出了在吉林省做大做强玉米加工业的发展思路,以引导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吸纳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非农收入,从而提高吉林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本文以比较优势理论、经济增长阶段论、竞争优势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为指导,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这一中观层次出发,采用比较分析、历史分析、逻辑分析等定性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数学模型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对吉林省发展玉米加工业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吉林省种植玉米的自然资源优势、玉米生产的成本和效益以及贸易自由化条件下市场对吉林玉米的冲击叁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了吉林省发展玉米加工业的现实依据。 2、从市场竞争力、厂商结构和市场潜力叁个方面分别对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市场进行分析。首先,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采用玉米加工业产量指标分析了1991—2001年期间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变动情况。从分析结果看,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产业竞争力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其加工产品结构不如全国平均水平。总体看,其发展状况略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次,根据调研获得的一手资料,对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厂商结构进行分析。目前该行业中前四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为60%,这说明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生产正在从分散逐步走向集中。要提高行业获利能力,必须促进生产资料向基础好的地区和厂商流动。最后,对玉米加工产品—淀粉及其副产品、变性淀粉、淀粉糖、酒精、味精、赖氨酸、柠檬酸和酶制剂的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得出玉米精深加工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的结论。 3、对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该产业的纵向比较分析,归纳出其发展新阶段的特征;并通过同国内外发达省份、地区的横向比较分析,从产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揭示出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障碍因素。现状分析部分还以2002年市场玉米加工产品的平均价格为基准,分析了吉林省玉米加工主要产品的增值效果。其价值链增值结果为:玉米:玉米淀粉:麦芽糊精:结晶葡萄糖:柠檬酸:变性淀粉:味精:酒精=1:1.6:2.57:2.77:3.05:3.11:4.88:10.99。该结果进一步证明:随着玉米加工层次的逐步加深,其产品的增值幅度会逐渐扩大。同时,通过运用修正指数函数模型,对吉林省玉米加工业主要生产的四大类产品(饲料、淀粉、酒精和白酒)的生命周期进行判断和研究。从时间序列回归的结果来看:淀粉处于成长阶段;饲料、酒精处于成熟阶段;白酒处于衰退阶段。由此得出结论:吉林省玉米加工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开发产品新用途,优化产品结构,发展原料型产品的下游产品已势在必行。 5、针对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发展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即:加强玉米原料基地建设,走产加销一体化道路;加快科技创新,营造玉米加工转化科技新优势;加快玉米加工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确立大企业两极发展,中小企业实行“卫星城”式发展和“散弹”式发 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吉林省发展玉米加工业的研究展并举的战略;确立玉米加工业的合理区域布局及重点建设内容;政府支持与加强管理相结合,为玉米加工业的发展创造稳定、宽松、开放的政策环境。

杨兴龙[4]2008年在《基于效率视角的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10年来,我国玉米加工业发展迅速,其发展速度已远高于美国等国家。我国玉米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种植积极性,带动了玉米种植业的发展,对引导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一些地区出现了玉米加工能力扩张过快、低水平盲目建设严重、加工转化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如不加以引导,不仅玉米加工业难于健康发展,还将引发粮食总量和结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2006),因此,我国玉米加工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引导。解决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玉米加工业存在问题的关键是要调整玉米加工业的产业结构和提高玉米加工业的转化效率。调整玉米加工业的产业结构应以玉米加工业竞争力的研究为基础和依据(因为在结构调整中发展什么,稳定什么,压缩什么,其基本依据是玉米加工业的产业竞争力),而效率是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所以要研究玉米加工业的竞争力问题,就有必要分析玉米加工业的效率状况。因此,为对玉米加工业进行结构调整、提高玉米加工业的转化效率,促进玉米加工业健康持续发展,有必要从效率(包括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视角来研究玉米加工业的竞争力问题。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和玉米输出大省,近年来,吉林省玉米的总产量、商品量、出口量、外调量等都位居全国首位。而且近10年来,吉林省的玉米加工业发展非常迅速,2007年底吉林省的玉米加工企业已达580余家,那么,对于我国部分地区玉米加工业所出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加工转化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吉林省的玉米加工业是否也存在呢?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竞争力状况及趋势如何?效率是否是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及各对比省份玉米加工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技术效率(TE)、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进行测算分析,来判断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转化效率与竞争力状况,并验证效率是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构建Tobit模型实证分析出玉米加工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结构调整和竞争力的提升提出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将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提供参考,有利于促进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吉林省农业结构的优化和玉米加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研究以产业竞争力和效率为主线,结合玉米加工业的行业特点,在对生产效率理论和产业竞争力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首先采用区位商(LQ)、市场占有率和计量经济分析等方法,对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竞争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验证了全要素生产率是吉林玉米加工业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于是论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考察了吉林省及对比省份玉米加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技术效率的缓慢增长制约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随后分析了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技术效率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最后,给出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具有较强的地区比较优势,但其市场竞争力较低。通过对吉林省及其对比省份(辽宁、山东、河北)玉米加工业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从1998~2005年8年平均的玉米加工业总体区位商的测算结果来看,吉林(2.08)、山东(1.43)、河北(1.05)叁省的区位商都大于1,吉林省的区位商最高且上升幅度最大,表明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地区比较优势最强,发展速度很快;而玉米加工业市场竞争力的测算结果表明,1998~2005年,吉林省玉米加工业总体的市场占有率虽然上升的很快,但其8年的平均市场占有率(4%)位于山东(12.72%)、河北(5.43%)之后,排在第叁位,仅高于辽宁(3.64%)。(2)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是玉米加工业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由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竞争力和TFP的相关性分析可知,两者在1%的水平上显着相关;并且吉林省玉米加工产业市场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在1%的水平上显着,通过了检验。(3)吉林省玉米加工产业技术效率的,缓慢增长影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从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各子行业生产率增长的分解来看,吉林省淀粉及其制品业、饲料加工业、酒精制造业、白酒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8年平均的增长率分别为31.6%、13.5%、29.9%和9.7%,其中4个子行业技术进步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9.2%、10.1%、17%和-4%,而4个子行业技术效率8年平均的增长率分别为1.8%、3.1%、11.1%和10.2%,可见除了白酒制造业以外,其它叁个子行业的技术效率增长都非常缓慢,技术进步构成了推进TFP增长的主要因素,所以技术效率的缓慢增长影响了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4)吉林省玉米加工产业的技术效率比较低,经实证检验,企业规模、资本密集度、产业集聚、产权结构等都是技术效率提高的影响因素。本文运用DEA的两阶段法,采用Tobit模型对吉林省玉米加工产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回归结果表明,企业规模、资本密集度、产业集聚和产权结构分别在10%、5%、1%和5%的水平显着,这四种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对吉林省玉米加工产业的技术效率产生正向显着影响,其中产业集聚的显着性最大。(5)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优势子行业为淀粉及其制品制造业和酒精制造业。将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相结合,本文构建了选择地区优势产业的两条标准:①某地区某产业的区位商值必须大于1。区位商值越大,说明该产业的地方性比较优势越强。②某地区某产业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必须大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即3.23%。市场占有率越高,说明该产业的竞争优势越强。按照本文构建的择优标准进行衡量,在玉米加工业的4个子行业中,淀粉及其制品制造业和酒精制造业为吉林省的优势子行业。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简略提出了叁点政策建议:一是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玉米加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水平;二是加快科技创新,不断促进玉米加工业的技术进步;叁是根据资源优势和竞争力情况,调整玉米加工业和种植业的产业结构。

杨兴龙, 丛之华, 滕奎秀[5]2010年在《吉林省玉米加工业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Tobit"两步法"对1998—2005年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样本期间内吉林省玉米加工产业的技术效率呈上升趋势,但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平均技术效率水平较低,而且各子行业的技术效率值差距较大;从Tobit模型回归结果来看,产业集聚、资本密集度、产权结构和企业规模都不同程度地对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技术效率产生显着影响。

刘帅, 郭焱[6]2013年在《中国玉米加工业研究述评》文中指出作为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如何实现玉米产业的增值是我国诸多学者研究的焦点。玉米加工业对于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原料增值空间、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对于玉米加工业相关问题研究的回顾和梳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玉米加工业的研究动向,为玉米加工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文章对主要从玉米食品加工业、玉米饲料加工业以及玉米深加工业叁个方面对国内的已有研究进行了简要评述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张爽[7]2010年在《吉林省玉米加工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文中认为近些年来,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呈现了缓慢的发展态势,其主要表现是玉米加工企业重复建设问题突出,龙头企业少,企业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粮食安全问题日显突出等。吉林省应重视玉米原料基地建设,提高原料供应品质;加快科技创新,发挥科技优势;完善玉米加工企业的外部环境;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鼓励企业走节约、环保、高效之路。

刘帅[8]2008年在《吉林省专用玉米产业化经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摘要吉林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对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玉米是吉林省的主要作物之一,2006年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65%。随着吉林省玉米经济和玉米加工业的发展,对原料玉米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玉米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专用玉米满足了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的对玉米专用性的要求。然而,专用玉米因其特殊的生物学性质,应当按产业化经营的理念来发展。本文结合吉林省的实际,以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论证吉林省专用玉米产业化经营的动因及其微观基础,评价其绩效水平,构建其组织模式,并提出了促进吉林省专用玉米产业化经营良性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种植现状、消费及深加工现状等角度阐述了吉林省专用玉米生产和发展的现状,指出了目前吉林省专用玉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种植标准化程度低和产销衔接欠佳、组织协调不够。2、结合吉林省的实际情况,首先从发展玉米加工业和发展畜牧业两方面分析了吉林省专用玉米产业化经营的动因;进而又从专用玉米种植基地和专用玉米深加工企业两个层次论证了吉林省专用玉米产业化经营的微观基础。动因及微观基础为吉林省专用玉米的产业化经营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行性。3、在详细界定专用玉米产业化经营标准的前提下,运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借鉴比较成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吉林省专用玉米产业化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吉林省的专用玉米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的绩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产业化经营的初衷,但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4、运用博弈论的相关理论,着重分析了吉林省专用玉米产业化经营的现行组织模式:“龙头企业+专用玉米种植基地+种植户”,并在现行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更为合适的组织模式:“专用玉米产业+科研机构+专用玉米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5、针对吉林省专用玉米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易出现的共性问题,论文提出了推进吉林省专用玉米产业化经营的若干对策:培育专用玉米新品种,改变推广策略;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专用玉米种植基地建设;注重提高种植户的素质以及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等。

程叶青[9]2010年在《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发展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其政策建议》文中研究指明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的辨证关系。认为玉米加工业发展引起粮食供求关系的新变化,改变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但是其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粮食增产具有积极影响。由于玉米加工业自身特点和粮食消费结构的限制,以及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流通体制改革与物流体系建设等,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发展对国家中长期粮食安全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构建合理的玉米加工业体系和加强粮食安全基地建设是保证吉林省玉米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与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

姜会明[10]2005年在《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宏观支持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背景,在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理论为研究的支撑,以实地调研为基础,静态局部均衡分析为主,适当引入动态全局方法,围绕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这一主题,重点研究怎样认识与怎样发展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问题。论文论证了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总结了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分析和评价了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绩效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问题产生的原因。论文依据主导产业选择理论与基准确定了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导产业,阐述了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点,根据比较优势提出了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布局基本思路,考察了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的依存关系,构建了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化组织模式,提出了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必须立足资源优势,处理好加工企业与农户利益关系,保证农产品加工业获得优质、充裕的原料资源。论文分析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内外部环境,采用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从横向对比角度对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产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纵向动态角度对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部门结构竞争力进行了探讨,利用波特五种力量模型从农产品加工业内部竞争因素角度对农副食品加工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剖析。进而得出提升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的路径。在对现有产业政策评价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和技术创新政策的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1]. 吉林省玉米加工业效益研究[D]. 刘娟. 吉林农业大学. 2003

[2]. 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科技创新研究[D]. 马畅. 吉林农业大学. 2013

[3]. 吉林省发展玉米加工业的研究[D]. 顾莉丽. 吉林农业大学. 2004

[4]. 基于效率视角的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竞争力研究[D]. 杨兴龙. 南京农业大学. 2008

[5]. 吉林省玉米加工业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 杨兴龙, 丛之华, 滕奎秀. 农业技术经济. 2010

[6]. 中国玉米加工业研究述评[J]. 刘帅, 郭焱. 生产力研究. 2013

[7]. 吉林省玉米加工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张爽. 商业经济. 2010

[8]. 吉林省专用玉米产业化经营研究[D]. 刘帅. 吉林农业大学. 2008

[9]. 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发展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其政策建议[J]. 程叶青.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0

[10]. 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研究[D]. 姜会明. 吉林农业大学. 2005

标签:;  ;  ;  ;  ;  ;  

吉林省玉米加工业效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