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波动与体制改革_市场经济体制论文

论经济波动与体制改革_市场经济体制论文

论经济波动与体制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制改革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波动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为我国经济学界所普遍关注与重视。经济波动与经济体制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定的经济体制对经济波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考察我国经济波动产生的体制原因,探讨为减轻经济波动在深化体制改革方面所应采取的措施。弄清这些问题,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波动的体制原因

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带有明显的波动性和周期性。一般认为,这是我国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换过程中市场体制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众所周知,西方市场化工业国家其经济运行中是带有波动性和周期性的,很多人据此认为,我国实现向市场经济的转换,在经济运行中必然同西方市场化工业国家一样,带有波动性和周期性。我们认为,如果单纯地从现象上考察,得出上面的简单结论似乎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从深层原因考察,就会看到,引起西方市场化工业国家经济波动的原因与引起我们国家经济波动的原因是根本不同的。事实上,我们国家尚远远没有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只是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初始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运行中的各种机制还没有完全发生作用;相反,传统的经济体制在许多方面还在继续发生作用。因此,我国的经济波动产生的原因不是市场经济体制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而是在向市场体制转换过程中传统经济体制仍然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下面我们就从经济体制入手分析我国产生经济波动的原因。

在我国传统经济体制下,从社会总需求方面看,长期以来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和企业都存在着一种强烈的追求产值增大、追求高速度发展的数量扩张冲动。这种扩张冲动通常被解释为来自于某种“赶超压力”,即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为了使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赶上并超过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速度,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产生的压力。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又给经济扩张注入了一种新的动力,各个地方、各个企业都不甘心在经济发展中落在后面,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新的“赶超压力”。我们认为,这种“赶超压力”只能说明产生扩张冲动的思想动机,但它不能说明产生扩张冲动的体制方面的原因,我国传统的经济体制才是产生这种扩张冲动的土壤和条件。

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不仅是经济管理部门,而且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各级政府为了直接满足自身的需要或所辖范围内的整体需要而配置资源、组织生产。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经济实际上是处于自然经济状态或半自然经济状态。这在种状态下,生产中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的取得都是无偿的,企业的资金是国家无偿拨给的,对企业来讲成本几乎为零;政府投资的资金是企业无偿上缴的,对政府也不能形成任何约束。在这状态下,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政府的计划分配直接用于满足某种需要,而不是用于交换,因而也就无须比较生产中资源淘汰和劳动的耗费。这样,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需要在不断增长,生产也就要不断扩大,由此决定了在生产中必然出现只注重对资源的投入而忽视对资源的节省的倾向。可见,“赶超压力”只有在这种体制下才会产生出数量扩张的冲动,相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赶超压力”是不可能变成这种扩张冲动的。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将全面展开,数量扩张冲动在竞争中会受到抑制。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在经济体制的转换时期,由于新的体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市场竞争没有全面展开,传统的体制在很大的范围内和很大的程度上仍然发生着作用,因此,在我国的经济运行中出现数量扩张冲动是不可避免的。在传统经济体制仍然发生作用的条件下,地方和企业要实现经济增长目标通过数量扩张做起来是最为省事的。因为,地方政府依靠行政手段仍然可以动员和调集到所需要的资源用于投资,企业扩张所需要的资源仍然要依赖于政府的扶持和政策倾斜来取得。所以,只要资源的取得还是无偿的或是不受约束的,地方和企业就会继续进行数量扩张。

下面我们再来看社会总供给方面。在传统体制下,扩张的冲动不能充分、有效地转化成为供给行为,使有效供给长期受到制约。具体表现为:

1、在我国传统的经济体制中, 整个社会按照政府的不同权力等级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多层次、封闭式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经济结构,并造成了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之间互相分割、互相封锁的局面。这种状况极大地限制了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发展,各个地区不是通过分工发挥自己的地区优势,而是重复建设和重复生产,致使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同时,由于生产过于分散,企业规模达不到现代化生产所要求的集中程度,从而不能使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资源降到最低限度,生产也就无法取得规模效益。这样,投资与有效供给之间的差距就会拉大。

2、由于投资膨胀造成了物资供应紧张,导致基本建设战线过长, 许多工程不能及时投产,长期占用的大量财力、物力不能形成实际生产能力。特别是由于投资的重点偏向于价高利大的加工工业,这就大大加剧了加工工业与已经滞后发展的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产业之间的矛盾,使生产的发展受到“基础瓶颈”的严重制约。这些情况都大大影响了有效供给的增加。

3、在传统的体制下,企业既无压力又无动力, 不仅不积极对固定资产进行改造,不采用先进技术设备,而且企业已有的物资、设备、技术、资金等资源也被大量闲置,许多已经形成的生产能力不能发挥出它的应有效用。长期以来,由于企业内部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劳动者的积极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造成了劳动生产率的低下。所有这些都使投资效益的提高受到限制。

4、由于长期以来忽视产品质量,特别是在通货膨胀的状况下, 质量低劣的产品也可以在市场上安然售出,从而导致产品质量的普遍降低。商品质量的降低造成了商品使用周期的缩短,实际上是有效供给在减少,这会大大加剧商品供求的紧张状态。

综上所述,在传统经济体制下,一方面,中央、地方和企业都存在着强烈的数量扩张冲动,另一方面,扩张冲动又不能有效地转化成为供给行为。这样,当数量扩张达到一定程度时,经济运行中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就会变得日益突出起来,致使经济扩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受到严重限制,于是经济扩张就必然被猛烈的经济收缩所代替。可见,在传统经济体制下经济运行中出现波动性和周期性是必然的。很显然,引起我国经济波动的原因不同于西方市场化工业国家。西方市场化工业国家经济波动的原因是扩张导致了供给过剩,而市场中的有效需求不足,从而造成供求矛盾,使经济扩张为经济收缩所代替。虽然,我国在经济波动的收缩时期也出现了产品过剩、市场疲软的局面,但这并不是供给真的大于需求了,而是大量劣质产品和不适销对路的产品在经济收缩时期失去了市场,因此,这种所谓的过剩实际上是一种虚假的过剩,它掩盖着供求紧张的起真实状况。在80年代我国经历了两次经济波动,从1991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的一轮增长周期,分析表明,当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稳定性增长和波动性增长叠加的结果,而波动性增长仍然是主要特征。人们可能要问,为什么只是当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我国经济运行中才带有明显的波动性和周期性?这是因为,在改革之前,国家用定额配给和凭票供应的办法控制资源的供给,物价水平能够保持稳定不变,这就使经济运行中的波动性处于隐蔽状态,人们不能明显地察觉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国家通过货币手段分配资源,加上市场价格逐步放开,导致信贷规模膨胀、货币发行过量,这就使经济运行中的波动性和周期性明显地呈现出来。

二、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

经济运行中的巨大波动性会对经济的长期、稳定的增长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对策,以减轻经济运行中的波动性。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运用西方市场化工业国家所通行的财政策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但现在看来收效不很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转换成为市场体制,因此,我们将在市场体制下调节经济波动的政策拿来使用,必然是收效甚微。在传统体制仍然发生作用的条件下,企业依赖于政府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如果采取紧缩政策,企业会因为“断血”、“断乳”难以生存,造成全面的生产萎缩。这样,在压缩了需求的同时也反过来压缩了供给,从而使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的局面难以改变。如果采取扩张政策,企业的扩张冲动会被再度刺激起来。但由于扩张不能有效地转化为供给行为,会出现越是投资物资供应越是紧张的局面,从而加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可见,不论采取紧缩政策还是扩张政策,都不会减轻经济运行中的波动性反而会加重波动性,这会使我们处于两难选择的境地。因此,至少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在我国经济体制还没有转换为市场体制之前,运用这种财政货币政策是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步伐,通过深化改革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减轻经济运行中的波动性。深化体制改革有许多任务需要完成,从减轻经济波动的角度考虑,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改革的力度: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我们知道,减轻经济波动最基本的途径应当是抑制扩张冲动和增加有效供给,而要达此目的首先应当使我国的经济增长由速度型转换为效益型,唯有实现这一转换才能真正抑制住扩张冲动和增加有效供给。为此,我们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使企业真正成为经济主体。企业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要在市场上有偿地取得,企业要为市场的需要组织生产,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限度的自身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企业注重资源的节省,注重对资源的投入与获取的成果的比较。企业就会自觉地抑制数量扩张冲动,讲求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克服重产值、重速度的短期行为,有效供给就会增加。

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们就一直在增强企业活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方面进行着探索,但是,很长时间我们没有找到有效的途径,企业依赖于政府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人们预期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能够最终地摆脱对政府的依赖,真正成为在市场上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经济主体。这种可能性是,通过组建股份公司等形式的现代企业,可以有效地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解除国家对企业承担的无限责任,从而把企业推向市场。同时,由于公司股权的多元化、分散化,特别是法人在公司中持股,会在作为股份公司领导集团的大股东之间形成一种制约关系。这样,不仅使企业能够摆脱政府机关的控制,更重要的是使企业能够按照自身的利益进行自主经营。在这种情况下,数量扩张冲动就会在企业内部被抑制住。

(二)深化投资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

要克服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存在的扩张冲动,必须切实转换政府职能。同时,还必须对我国传统的投资体制和金融体制进行改革。

在传统的体制下,各级政府是投资主体,政府只管投入,不管产出;只管建设,不管生产。而且政府不会因投资失误遭受任何损失。这必然使投资不断膨胀。改革投资体制,关键是要改变政府作为投资主体的地位,让企业成为投资主体。凡属竞争性、赢利性的产业都应由企业自主决策投资,政府不再参与这些产业的投资,而只负责对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的投资。企业要根据对市场供求状况的预测和国家的产业政策自立项目,自筹资金,也由自己承担投资失败的风险,这样,企业在投资决策前必然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投资的效益,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盲目扩大投资规模。

在传统的体制下,我国的专业银行并没有建立起企业化经营的机制,而是处于各级财政的出纳的地位。在投资权限下放之后,地方政府受其他地方利益驱动,为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对银行施加压力,致使银行被迫为地方的经济扩张行为筹集资金,这不仅导致投资膨胀,还进而引发了金融混乱的局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就要实现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分离,使我国的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真正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机制。这样,专业银行就会根据贷款的风险和收益以及国家的产业政策自主决定贷款项目,并对其收益和回收风险负责,从而改变银行为投资膨胀推波助澜的局面。

(三)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经济结构

要增加有效供给,还必须打破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经济结构。现在看来,打破这种结构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发展股份公司。在同一地区,不同产业、不同部门、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通过向具有地区优势的产业转移资金,可以克服过去由于长期相互封锁、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现象,促进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发展。同时,企业之间相互投资入股,还可以将分散的企业积累集中使用,促进生产和资金的集中,促进现代化的集中程度高的规模经济的产生,从而获取生产的规模效益。

(四)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要增加有效供给,必须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农业和基础产业发展缓慢,加工工业盲目发展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造成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原有的价格体系极不合理,价格体系不合理的关键在于长期以来我们没有以生产价格作为价格形成的基础。只有以生产价格作为价格形成的基础,才能使不同产业之间展开平等竞争,长期滞后发展的产业因产品供求缺口大推动价格大幅度上扬,其利润率会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率,资源的流向就会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流入这些产业,从而均衡资源配置,缓解“基础瓶颈”的约束,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

要以生产价格作为价格形成的基础,就要建立起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因为,在传统的体制下,离开市场给商品定价,必然违背经济规律,使市场价格背离生产价格。只有让价格回到市场中去,通过不同产业之间的平等竞争,才能形成生产价格。需要指出的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我们放开价格,使农产品和基础工业品的价格提高之后,加工业品的价格不仅没有回落反而急剧上升,出现了农产品和基础工业品的价格上升幅度跟不上加工业品的价格上升幅度的局面。应当说,在经济过热、市场短缺、货币发行过量的条件下,出现这种情况是带有必然性的。这就告诉我们,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需要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它包括经济的均衡发展、市场供求处于基本平衡状态、货币发行适度、能保持价格总水平的相对稳定等等。

总之,只有通过深化改革,确立起市场经济体制,才能真正减轻经济运行中的波动性,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运行中的波动性,与传统体制下的经济波动是根本不同的。在这种经济波动中,扩张不是数量型的扩张,而是效益型的扩张,扩张能够有效地转化为供给,市场状态是买方占主导地位。只有在这种条件下,运用西方市场化工业国家通行的财政货币政策,才能取得明显的成效,经济波动的幅度就会被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因此,在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只要我们正确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进行调整,就会使我国的经济在波动中实现均衡增长,经济运行即可达于良性循环的状态。

标签:;  ;  ;  ;  

论经济波动与体制改革_市场经济体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