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形势和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形势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发生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重大损失,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以损失和影响为契机将从反面开辟社会主义运动的新时期。坚持社会主义的国家普遍摆脱了传统的、僵化的模式,开始了改革开放,在经济建设、政权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就。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形势 特点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确实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严重的挫折。然而,这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相反,它恰恰符合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所提供的逻辑,预示着一个低潮后的新发展。它促使社会主义运动步入了重新分化、组合、调整、完善的转折时期。今天,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日益呈现出新的发展形势。
一、社会主义经受了实践考验,发展已有起色
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的实践并没有停滞不前。中国、越南、老挝、古巴等仍坚持社会主义,他们在苏东剧变后顶住了压力,坚持阵地,经受住考验,正在采取重大措施和步骤,探索着各自的改革之路,探索着适合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以适应世界形势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人锐意改革,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中国,早在50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就觉察到了苏联模式的一些问题,为此他提出了要探索一条动员一切积极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道路的问题。遗憾的是,这一探索曾一度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把现代化建设引上了通往富裕和繁荣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地继续高举社会主义的大旗,在经济建设,体制改革,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对外开放,党的建设等一系列工作上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已经初步地、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越南的社会主义实践健康发展。越南早在苏东剧变之前就迈开了改革的步伐,苏东剧变加快了其改革的进程。越南共产党自1986年确定全面革新的方向,1991年的“七大”会议提出四个坚持,即坚持马列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革新路线,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取得了明显的成绩。1996年6月28日召开的越南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越南十年革新事业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制定了今后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越共在实行革新路线的过程中,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结合越南本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理论观点。所有这些无疑都进一步说明了越南的社会主义实践处在更加健康的发展之中。
古巴顶住了压力,形势不断好转。自1989年以来,古巴遭受了苏联解体和美国的全面经济封锁的巨大冲击,经济政治形势十分严峻。卡斯特罗明确提出要建立古巴“自己独创的市场社会主义”。1995年7月,卡斯特罗在关塔那摩市为纪念攻打蒙卡达兵营42周年所举行的群众集会上,再一次明确强调古巴党和政府坚信社会主义,坚持改革政策。他提出,要把坚持社会主义同维护国家主权、独立、人民自决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作为古巴革命的成果和目标。古巴把坚持社会主义和实行改革开放纳入了马列主义的范畴,并认为中国和越南按照这一方针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功,古巴采取经济措施也取得了初步的成绩。近年来,古巴不断出台了一些重大的经济措施,例如放宽外汇管制;改革农业体制,实行国营农场合作化;扩大个体经济,允许建立私营企业等等。经过努力,古巴经济形势不断好转。1994年经济增长为0.7%,1995年增长2.5%,1996年,古巴各部门生产都呈现上升趋势,古巴的经济增长率达7%,超过了预计的5%的增长率。它“表明古巴已在漫长和困难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可以充分肯定,在古巴改革开放的趋势已不可逆转。
前东欧苏联国家的社会主义力量在调整分化、曲折发展中略有回升。一些由“前共产党”演变而来的或以“前共产党人”为主建立的各种名称的左翼政党在许多国家继续或重新执政。也就是说,从最近的形势发展中,我们可以隐约看到东欧前共产党的新崛起。1992年前身为立陶宛共产党的劳动民主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1993年,曾经担任过立陶宛共产党第一书记的布拉薄斯卡斯当选为总统。接着,在1993年9月的波兰议会选举中,以社会民主党为核心的民主左派联盟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使前波兰共产党中央书记奥莱克西出任政府总理,造成了右翼总统同左翼总理对峙的政治局面。最后,在1995年11月的总统选举中,原波兰共产党政府中最年轻的部长克瓦希涅夫斯基击败瓦文萨当选为总统,形成了左派的一统天下。在1994年5月的匈牙利议会选举中,原匈牙利共产党政府中的最后一任外交部长久洛成为政府总理,左右着本国的政局。1994年12月,保加利亚的议会选举中,前共产主义青年组织的负责人维德诺夫成为政府总理。另外一些仍然坚持“共产党”的名称,主张“选择社会主义”和“以社会主义为方向”的政党,在前苏东地区普遍开始恢复和重建,并且正在发展壮大。目前,这些党多数虽然难以进入政府,但是大多已进入议会,影响和作用迅速上升。例如,俄共拥有55万党员,从中央到地方有比较健全的组织机构,在1995年的国家杜马选举中获22.3%的选票,位居参选各党派之首。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党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前进,稍有起色。在苏东剧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许多共产党停止了党的活动,有一些党迫于压力或其它原因改变了党的名称,实行社会民主党化,申请加入社会党国际。例如,原来强大的意大利共产党改名为左翼民主党,公开宣布脱离共运队伍,导致了党的分裂,荷兰共产党自动解散,新西兰共产党消声匿迹等等。这些情况是社会主义运动低潮在组织上的明显表现。但是,有不少有影响的共产党则顶住了压力,在斗争中保持了它的威望和影响。例如法国共产党,葡萄牙共产党和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等。其中法共很有代表性。它积极参加国内外的活动,在工会行业选举,青年反对职业安置合同的运动和地方选举中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葡萄牙共产党重申他是工人阶级和所有劳动者的政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瑞士劳动党仍坚持社会主义目标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希腊共产党总书记重申“我们毫不动摇地相信,人类的未来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
第三世界国家坚持斗争,有所突破。苏东剧变之初,在非洲广大地区,绝大部分国家都放弃了一党执政,改行多党民主制。那些依靠苏联支持搞社会主义的政党和国家,如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几内亚等,在国内外的巨大压力下纷纷转轨搞多党民主议会制,实行私有制,实际上已经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但是,苏东剧变在亚非拉非执政的共产党中所产生的震动和冲击已经基本过去,几年来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和党内争论之后,基本上统一了认识。可以说多数亚非拉地区的共产主义政党在压力面前稳住了阵脚,以不同的形式坚持着社会主义。黎巴嫩共产党1992年举行了第六次代表大会,会议是在“革新和忠于马克思主义”的气氛中进行的。长期处于被禁止状态才获公开不久的南非共产党多次表示要坚持马列主义原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1994年南亚地区有两个共产党在选举中获胜,引人瞩目。一个是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共产党,一个是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尽管就实际情况看,它们并没有实行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方略,而且尼共(联合马列)的执政时间又非常短暂,但是,却表现出了左派的积极活动的成绩。更多的政党还在顶住了压力的同时发展了自己。印度共产党自1988年以来党员人数不断增加,目前有党员60万人。1996年6月28日,印度共产党总书记英德拉吉特在新德里宣誓就任政府内阁部长。这是1947年印度独立以来,印度共产党第一次加入印度中央联合政府。
二、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面临新的课题和机遇
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与社会主义的挫折紧密相连。也正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引起了更加深入的理论研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引起了全世界的共产党人,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内的进步力量和左翼人士的反思,引起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一切关系着社会主义命运的重大问题的新的、更为深刻的研究和探索。当代共产党人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所以有生命力,就在于它是一种发展的理论。社会主义在今天遭到的挫折其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理论落后于实践。因此,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遭受了空前的挫折之后,随之而来的不仅是在低潮徘徊中的实践的再度兴起,更重要的还是理论研究的崭新阶段。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同科技进步从来都是息息相关的。新科技革命的大发展推动世界进入新的增长阶段,同时也给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大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源泉。人类社会形态的飞跃都是以科技革命为先导的。科技革命不仅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而且必然引起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巨大变革。这是人类的历史反复证明了的。新科技革命的潮流决不是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相对立的,更不会摧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大厦的根基,科学社会主义正是以新科技革命为基础,在新科技革命推动下不断攀登新的高峰。近代第一次科技革命诞生了马克思主义,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现实,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其它社会主义学说,使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本世纪中叶以来,飞速发展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刻地改变着整个世界的面貌。社会主义国家进入了一个探索、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阶段。它的特点,一是注重新科技革命的成果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所提供的新依据,二是注重在新的基础上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理论。
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和苏东剧变,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社会主义的低潮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衰落。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和物质基础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资本主义体系在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比社会主义体系具有明显的优势的现实,决定了社会主义运动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在困难中前进。由于社会主义的低潮,人们更普遍地关心着这种低潮的原因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明天,也就更实际更清醒和更冷静地探索着社会主义的理论。在深入的研究之后,人们发现社会主义并不因为苏东剧变所造成的低潮而消失。低潮为社会主义的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重视理论研究,大胆进行重大问题的探索和创新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突出特点。苏东剧变为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历史材料,更主要的是由于苏东剧变向社会主义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和研究课题,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理论研究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现实需要。
执政的共产党在理论的探讨与创新方面往往同其社会主义实践在时间和空间上保持了同一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认识是这一理论探讨的极大成果。近几年的实践表明,执政的共产党人在加紧理论探讨的同时,加紧了社会主义的改革,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是这一探讨和改革的极重要表现。
苏东剧变的震动使社会主义国家在深刻认识经济发展作用的同时,普遍认识到不能再拘泥于计划经济的固有观念,从而加强了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速度。尽管各国的形式和方法有所不同,新的理论必将对社会主义的实践产生巨大影响。中国、越南、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就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非执政的共产党情况较为复杂。一些党坚持传统观点,以不变应万变。在苏东剧变后表现出一种失望、颓废、茫然的情绪。而更多的共产党则是多次聚会,共同研究形势,寻求对策,企望进行理论上的创新。1993年10月,国际科学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协会在莫斯科召开学术会议,俄罗斯的布斯加林教授作了题为《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的复兴》的发言。他认为,旧的社会主义失败了,目前处于新质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初期阶段。社会主义的复兴应该从理论工作开始。要理解社会主义发生全球性的危机的原因和社会主义的新质,必须在理论上付出努力和取得成果。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和现有的其他社会主义理论当然是不可少的。但是,对于现实的这种飞跃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法国的《当代马克思》杂志1993年14期以“社会主义新模式”为题刊登了美英法等国学者论述社会主义问题的文章。认为社会主义新模式是对当今时代苏联“共产主义体系”崩溃,社会民主主义衰落,新自由资本主义危机反思的必然产物。正是从苏联式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即民主社会主义)都遭到失败和现代资本主义的危机这一事实出发,才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新模式的任务,并为它提供了思想材料和经验材料。社会主义新模式是在分析现有制度的各种矛盾,总结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教训,积极吸收资本主义经济成功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们寻求的是一个比以往社会主义模式更加符合于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总体。
前苏共中央社会科学院院长克拉幸著文指出,新的社会现实要求有新的社会主义观。以前对社会主义特征的看法表明的只是历史发展某个具体阶段的特征。而要想构造出适合任何时代和任何条件的社会主义的结构模型,从方法论上说是不能成立的。应当这样看待社会主义,即它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社会结构或形态,而应当是各种价值的综合体。表现这些价值的目的在于使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主义学说把自由、平等、正义这类价值看成是集体关系的标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其目的不在于摧毁现存的社会结构,以便在此之后按照某种抽象的模式在空地上建设社会主义,而在于具体的社会中研究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的现实趋势和条件。
其它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共产党也同样进行了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尝试,使科学社会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可以说,吸收、整理、总结新的科技革命发展形势下的新情况为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创造了深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