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配电网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在“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等城乡建设项目推进的背景下,提供适应区域发展的配网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基于配电网规划面临的新环境,本文提出了紧密结合城乡相关规划而编制配电网空间布局规划的方法,从负荷的空间预测热力分布、市政项目的空间推进、配电工程及设施的空间布局等多方面、多角度,介绍着眼全局、立足围观的配电网空间布局规划编制方法。
关键词:配电网; 负荷热力图; 指标; 空间布局; 影响因子
1 配电网规划面临新环境
1.1 可操作性
目前配电网,尤其是涉及10 kV和20 kV的中压配电网,面临的变动因素较多,处处受掣肘,给配电网规划的实际可操作性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
1.2 临时性
随着配电网的逐年提升改造,电网结构已有大幅改善,但部分地区的配网规划由于缺乏全局与细节的判断,仍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规划未完全结合区域开发而制定配电网建设方案,采用临时性的方法处理出现的问题,起不到长远规划的作用。
1.3 不准确性
传统配网规划对存在问题和各项指标的分析时,采取全局性、区域性和统筹性的思路,未能准确反映局部性、细节性,造成全局电网规划分析可行,但局部却存在较大问题的情况。
2 配电网空间布局规划技术路线
2.1 规划范围
配电网建设与城市的建设发展紧密相关,配电网规划既要切合实际又要适当超前,在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城乡规划而展开编制时,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在有效保障电力设施选址落地的同时,也能更加有效地指导区域配套设施的建设,促进区域的发展。
2.2 编制技术路线
配电网空间布局规划应与规划范围内相关已编、在编的城乡规划、专项规划等相衔接,同时结合城市开发动态,协调在建、已批、规划建设项目,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同时规划需要建立负反馈机制,直至完成适应区域发展的规划成果,并将规划成果纳入城乡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实现配电网与城乡其他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期建设。
3 规划编制内容
配电网空间布局规划的编制内容,应建立在传统配电网规划的基础上,同时兼顾城乡规划、市政专项规划等,规划编制内容主要应包括空间预测、电网规划、布局规划等,重点研究配电网及其配套设施的空间形态。
3.1 负荷预测分析
3.1.1 现状负荷空间分布及动态
规划编制前,应先对规划范围内的用电现状、用地性质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基于电力系统现有的公变监测系统,营销系统、调度系统、用电采集系统等多个电力平台,采用大数据分析手段,研究现状电力负荷空间分布情况,形成负荷分布热力图,直观把握区域现状负荷空间分布及区域发展水平,为后续负荷预测提供基础。
3.1.2 负荷预测指标分析
对于有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以及有明确地块出让和项目建设情况的区块,宜采用负荷密度指标法进行负荷预测,而负荷密度指标和同时率指标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城市发展水平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区块开发强度不同都会带来负荷密度指标的差异性,以往统一参照负荷密度《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GB50293) 选择指标,虽方便快捷,但并不能准确反映区域的局部性、细节性。
通过对规划范围内现状大量电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不同区域的现状负荷密度值以及同时率值,供区域负荷预测参考使用;同时,结合地块出让及开发建设情况,大用户[2,3]报装情况,人工干预负荷预测结论。
线路同时率统计的基础为在线监测公变和专变实时数据,分布以线路、变电站为单位,统计分析最大负荷同时率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由上述方法分析,可得反应区域线路负荷同时率情况,可以此作为负荷密度指标法预测阶段负荷同时率指标值选取参考的依据。
在此基础上,集合多种负荷预测方法进行负荷预测,加以人工干预,可得到规划范围内较为切合实际发展的负荷预测结论。
3.2 规划方案分析
为更好地指导配电网建设,配电网空间布局规划宜从总规、控规、重要节点三个层次进行编制。着眼全局,从宏观层面编制适应区域发展的电网空间布局方案;立足微观,结合控规、城市设计、道路交通、管线综合等规划,完善总体空间布局,细化线路路径、落实配网设施选址;另外,对明确城市建设项目、或涉及周边有重大建设项目的节点等,进行更加细致的方案对比与研究,并可能的提出多方案对选。
3.3 设施布局与选址
3.3.1 设施布局建议
环网单元宜在地面上建设,也可与用电单位的供电设施共同建设,与用电单位共同建设时,宜建在首层或地下一层。
目前,10 kV (20 kV) 配电网设施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面临较多难题,尤其在设施落地时,根据这一情况,结合区域发展情况及景观性要求,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通过规划方法,设置防护绿廊,以与周边用地进行隔离,一方面达到景观美化要求,另一方面与周边敏感用地,尤其是居住用地,中小学用地等形成一个绿化屏障,降低公众的敏感状态。
根据控规以及城市设计等规划,合理选择中压配电网主干设施的选址,并提出选址意向,以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环卫用地、交通枢纽用地、公共交通场站用地、社会停车场用地、供水用地、物流仓储用地等作为首选布点用地,并将沿街店铺门口,小区门口、幼儿园等用地作为最不利选址。并提出用地兼容性影响指标 (或敏感性指标) ,对各类用地进行评分,以作为配电设施选址的评估要求。
采用相应的美化措施,以达到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和有机衔接。
10 (20) kV配电网设施一般均较小,可以结合市政综合体的思路,例如可以与公厕、环卫站、泵站等合址建设。
引入公众参与。
3.3.2 选址适宜性分析
在规划选址时,提出影响因子分析法,综合考虑地形地势、通道距离、负荷分布、用地兼容性等多个因素,并加以不同的权重,利用ArcGIS分析手段,从地理空间划定适合配电网设施 (环网柜等) 选址的区域,以本规划范围内较独立的一片区域为例,展示影响因子分析法分析结果。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到范围内适宜选址的区域,对配电设施选址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4 结束语
结合城乡规划而编制的配电网空间布局规划,具有空间分配的前瞻性、配电网络的可靠性及可操作性,能够提高范围内配网基建、技改和大修项目安排的针对性和资金的利用效率,保障城市建设品质和电网建设要求,适应售电侧改革和增量配电业务放开的新形势。
根据规划范围内对不同因素的要求不同,采用不同的权重,若本次分析选择区域是以工业用地为主,可考虑负荷分布因素为第一权重因素;若为居住等用地为主,则可考虑用地兼容性因素为第一权重因素。本次举例中,假定负荷分布、用地兼容性、通道距离及地形地势的权重取值分别为0.4、0.3、0.2、0.1,选址综合适宜性分析 (Suit) 通过GIS分析得到选址综合适应性分析结果。本文从配电网空间布局规划的技术路线、规划内容等角度,探索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对类似规划的编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基于大数据的分布式中压配电网空间负荷分配方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17 (15) :228-233.
[2] 空间负荷预测中确定元胞负荷最大值的概率谱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38 (21) :47-52.
[3] 城市负荷需求预测与网格化供电[J].企业技术开发, 2017, 36 (12) :58-59, 75.
[4] 城市10 kV配网线路与环境相协调的集中设计方案探讨[J].建设科技, 2009, 72-73.
论文作者:王雪彬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8
标签:负荷论文; 配电网论文; 区域论文; 设施论文; 空间布局论文; 指标论文; 范围内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