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在建筑施工人员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卢福

物联网技术在建筑施工人员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卢福

上海市嘉定区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1899

摘要:建筑行业属于风险较高的行业之一,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给社会经济与人民的生活以及周边的自然 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当前,很多学者和专家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却不能根除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 患。目前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国内外悄然兴起的物联网技术,对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具有预测以及预警的功用,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 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建筑施工人员,安全管理,应用研究

前言:安全事故隐患是建筑行业中存在的大问题,解决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可以记住五篇网的而技术来实现。物联网指的是一种将 人、物和计算机三者有机连接起来的网络,它能够对监控范围内的施工安全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保护工人、设备和环境。同时,物联 网技术使用起来经济、高效、节能,操作起来简单容易,能够对建筑施工安全领域起到测井的作用。通常,建筑行业的施工现场主要是由 人、机械设备、半成品和材料等资源组成,在一定的组织空间范围内,实施动态监控施工场地。现阶段施工场地通常存在条件复杂、工况 无序的现象,导致这些资源无法实现妥善管理的重要原因就是安全事故。为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在现场对各种资源进行妥善合理 的安排,对各种危险源进行监控,从而实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作用。物联网能够实现将信息、通讯设备与施工现场资源实现互动的效果 ,实现施工的有序化和高效化。

一、物联网的概念和技术

物联网指的是同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激光扫描仪、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根据协议约定,将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从而实 现信息与通信的交换,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它无需人的帮助就能够对环境中的物体进行识别。物联网的用 户端可以延伸到环境中任何物品之间实现信息的交换与通讯。物联网应用的范围较为广阔,包含了智能交通、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 消防、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等领域。随着物联网发展领域的扩大,在建筑领域也得到了相应的延伸。由 于施工现场管理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输出与输入,那么应用互联网可以便于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物资管理和人员调配等,实现对建 筑施工全过程的高效管理。

采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感应网络、全球定位系统等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动态进行有效的发现和捕捉,建立以射频识别技术为基础的危险 源监控系统平台,对施工现场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监控、过滤和管理、分享。随着射频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货物以及物流信息 也能得到动态的监控。通过无线感应网络能偶收集动态的信息,并将其反馈到管理者的读写器上,这些信息涵盖了贴有标签对象的具体位 置。首先,射频技术能够具体应用于自动跟踪施工现场的工人、材料以及机械设备,这样管理人员就能够对施工现场的动态进行有效的管 控。射频识别系统可以将所有动态信息输入到信息库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为将来的管理人员施工现场的安全来进行科学高效的布局 ,为增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打下基础。

二、安全管理定位系统的构成与原理

安全管理定位系统包含了安全预警、灾后急救、员工考勤、区域定位、日常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也是国内技术运行稳定、设计专业 的建筑施工 现场的检测系统。该系统便于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设备分布张狂进行掌握,了解设备和人员的运动轨迹,从而对设 备进行合理的调度管理和安全监控管理。当安全管理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可以根据系统所提供的一定的救援,促进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水 平的提高。

(一)安全管理定位系统的构成

安全管理定位系统的构成包括了施工外部和内部、人员的传输部分,施工外部的组成包含了电脑主机、室外LED显示屏、转换器、读卡器、 天线、电源、红外传感器、声光报警器、光纤转换器等。施工内部的组成包含了天线、电源、线缆、光纤传感器、读卡器。人员部分包含 了安全型识别卡,传输部分包含了光纤和双绞线。

(二)安全管理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

1,有源标签

施工人员或者工作人员随身携带有缘表现,一般装在安全帽或皮带上,有源标签卡上有双向和单向的,单向的只发送自己的ID号,双向的 不但能够给监控中心发信息,监控中心还能够给每个施工人员发送信息,双向的卡上有一个按钮和一个指示灯。在遇到危险情况时按下紧 急按钮键, 就能够对其进行紧急虎丘。如果用于考勤,那么单向卡就足够了,但是如果系统需要考勤和定位,那么就使用双向卡 。比如,监控中心发出了报警的声音,监控人员可以对给每个施工人员发信号,可以群发也能够通过指示灯来提示。

2. 读卡器

由于施工现场的内外部都需要安装放置读卡器,一个系统中至少需要两台读卡器。如果是定位,那么就需要更多的读卡器,具体的数量根 据实际的工程需要来确定。通常读卡器安装的原则是150米之内安装一个,也可以在一些特殊的监控区域安装。安全定位系统的原理是实现 区域的定位,根据读卡器的位置来进行区域的定位,位置定位的精度与读卡器监控的安装区域有关。阅读器之间的距离能够通过调节软件 来实现,在考虑定位精度的时候,也能够对读卡器的距离和系统的整个成本来判定,也就是说阅读器定位的精度越高,读卡器识别的距离 也就越近,这样成本就会越高。

3. 转换器

本系统通过RS485的传输方法,转化器的功用是将其信号转换为232信号,使用串口线与电脑相连接。

4. 光纤转换器

将485信号同光纤信号实现转化,增大传输的距离。当传输到额距离超过600米时,采用光纤转换器的光纤来进行数据的传输。读卡器的终 端通过RS485转光纤,然后将光纤上读取的数据信息转移到电脑的主机上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 电脑主机

在施工现场的监控室内,将电脑内考勤与定位的软件,采用电脑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监控。通过串口与终端连接的方式控制电脑LED显示 屏的内容。

6. LED显示屏

将LED显示屏安装在隧道口的附近,从而显示施工人员的信息,促进施工管理先进化和透明化。显示屏上的内容包含了标签号、时间、总人 话和姓名。

三.安全管理系统的功能

(一)考勤管理功能

安全管理定位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考勤,读卡器对施工人员的出入时刻进行记录,对施工人员以及部门信息的添加、修改和查询,例 如姓名。变好。班次、工种、部门等条件进行查询,可以按任意条件进行考情的自动排序,对当天所有管理人员的出勤情况进行查询与现 实,然后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将报表输出。

(二)定位管理功能

定位管理功能为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能够对某个区域内人员和设备的身份、数量、分布情况进行了解,查询到一个乃 至多个人员在设备实际的位置与活动轨迹,记录相关人员在设备任何地点的工作总时间和信息,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方便安全管理 员的检查与监测,从根本上杜绝了人为因素带来的安全事故。

(三)报警功能的设置

报警功能的使用在外来人员出现、区域报警功能出现的情况来使用。当外来人员或无卡的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时就会出现警报,在特定 区域内设定报警功能,并给标签卡设定权限,知道警戒区域内人员和设备的身份显示可以进入,才能够解除报警的设置。

(四)查询设计

查询设计是安全管理信息化进行数据收集时做的准备,具体查询统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查询表中的内容:(表1)

结语

物联网技术在施工现场的应用,有利于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尤其是人为因素带来的安全事故,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安全事故威胁,实现 安全可持续的建筑施工作业。物联网技术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和无线定位系统,加强对环境中人员的管理以及物资的调动,实现对施工全过 程的有效管控,从而促进建筑施工水平的提高。

(3)振捣

振捣的目的是使混凝土浇筑密度能够满足施工设计的要求。对混凝土进行振捣要注意控制振捣器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40cm,不要出现遗 漏或者振捣不均等现象,持续进行,指导混凝土不再出现下沉。

振捣过程手握振捣棒软轴胶管,迅速插入混凝土内部,振捣过程中振捣棒上下抽动,浇筑硅面不产生气泡并且表面泛浆,形成水平面时停 止振捣。

插入式振捣器施工过程按照快插慢拔的原则进行,均匀插点,按照顺序逐点进行,移动间距要在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以内,在进行上一 层的振捣时要深入到下层50~100mm,减少层间缝隙。

(4)养护

浇筑混凝土土初凝并且浇筑面积大于施工面积时停止施工,混凝土平均浇注温度超过允许值,1h内不能调整温度至允许值要停止浇筑,浇 筑过程中出现极端天气如大雨或者暴风雨要停止施工。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对混凝土进行抹压,抹压完成之后进行覆盖,混凝土完成凝结 之后就可以进行对混凝土的养护。养护是混凝土施工中最后一个关键环节,养护时间通常在7~14d左右。对于混凝土结构关键部位可以进行 重点养护,提高关键部位的性能。

基础地梁和承台混凝土施工需要按照插筋上套管PVC套、测量放线、浇水湿润、入场检查和浇筑振捣、找平和养护的顺序进行,框架柱和顶 板混凝土浇筑的主要施工工序有模板清理、测量、施工缝处理、入场检查、浇筑、找平、养护。

施工测量过程中需要从标高控制线投射在作业面上,再把顶板标高线引入实现焊接完成的短钢筋上,间距在2000mm左右。浇筑混凝土之前 ,需要线浇筑和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水泥砂浆3~5cm,砂浆的浇筑要伴随着混凝土浇筑同时进行,提前10min进行。

混凝土表面养护需要在塑形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之后的12h内洒水养护,低塑性混凝土在浇筑完成之后就需要进行喷雾养护,尽早浇水养护 ,浇筑混凝土需要进行连续养护,养护期间保证混凝土表面一直湿润。

在浇筑的早期养护工作需要由专人负责,保证混凝土表面维持在湿润的状态,养护时间要满足混凝土硬化和强度增加的实际需要,并保证 混凝土拥有满足设计要求的强度。

在浇筑的前期和过程以及浇筑完成之后都要进行养护,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减少浇筑混凝土的裂缝,浇筑完成之后采用湿润草帘、麻片 覆盖,延长洒水时间,使混凝土表面冷却缓慢进行。

高温环境中施工需要给水工材料进行降温,并结合施工具体环境适当增加浇水次数,降低混凝土的凝结温度,冬季施工需要采取相应的保 温措施,尽量选择气温和混凝土表面温度差最小的实时间拆模,避免拆除过程中产生冷缩裂缝和寒潮和低温造成的混凝土裂缝。

3.3施工记录的填写

工民建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记录及时填写,在混凝土试块方面的检测信息需要如实记录,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并对混凝土试块进行检 验,主要进行28d强度检验。

参考文献

[1]李傲.简述房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J].科学中国人,2014,10: 18.

[2]张龙.关于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3:310.

[3]黄宣瑾.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340.

[4]许少军.分析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实践应用[J].四川水泥, 2014,07:325.

论文作者:卢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  ;  ;  ;  ;  ;  ;  ;  

物联网技术在建筑施工人员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卢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