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科目是我国主要的教育科目,在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逻辑性较强,对于学生的思考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困难的,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不佳。新课改以后对小学数学教育进行了改革,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各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教学背景下,教师还需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本文现就,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进行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1-0111-02
新课程的改革,为小学数学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不仅使教学模式得到了完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最为主要的问题就是课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很难得到落实。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还需多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多方位的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将针对此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概述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可以说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充斥着数学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化进行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涵义
生活化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再结合小学数学实际的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学习。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理论化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利用自身的知识基础,去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明确生活与数学的内在联系,并且合理的应用生活化教学,可以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提高教学效率,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1]。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价值
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知识,我们只是缺少了发现数学知识的眼睛,未将生活与数学知识进行联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的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教师需对数学教材进行细致的研究,并通过讲述实际的案例,让学生明确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乐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生活化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区别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发展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对于教师的影响非常大,教师教学压力大,学生学习困难大,教学质量不佳。针对此教学现在,我国对教学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创新了许多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还培养了学生的各项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创新的教学手段,优势更加凸显。
表 1 传统教学模式与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区别
教学模式教学形式教学活动课堂氛围
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单一,教师常以自我为中心进行教学,学生被动学习。“照本宣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缺乏教学活动课堂氛围较为紧张和沉闷,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
生活化教学模式教学形式较为多样化,一切与生活相关,且与教学内容符合的情景,都可用于教学,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教学活动多样,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创设多种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由、民主、轻松、愉悦等是生活化教学的突出特点,学生在这些教学氛围中轻松的完成学习,学习积极性较大。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教学设计
小学教育阶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的年龄较小,生理以及心理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活泼有余,但是耐心不足,对于自身不感兴趣的事物,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基于此,我们可知,要想有效的实施生活化教学,教师还需立足于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小学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还需注重考虑学生这一性格特点,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不仅可以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还可以起到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教授“图形的认识”的相关知识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习惯,教师会就会根据数学教材的设计,“照本宣科”的进行教学,学生不仅学习的兴趣较低,对于知识的了解也不明确。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时,就可提前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物品,开展“找图形”、“图形知识大比拼”等游戏活动,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很轻松的学习知识,还知晓原来自己的身边有如此多的数学图形,积极的进行探究。
(二)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学习并不是,对知识的盲目记忆,而是对问题进行思考并解决的一个过程。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小学生的见识面较窄,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生活为引导,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可同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这样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还满足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由此可见,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需多应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合理的展开生活化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3]。
例如,在讲授可能性的相关知识时,如果教师一味的按照课本的内容给学生讲解,不仅不会有好的教学质量,还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这时,教师就可以巧妙的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结合,让学生学会用生活的经验来解决数学的问题。首先教师可以提前下载一段关于抛硬币的动画视频,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让学生猜测正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那个比较大。学生们兴趣高涨,有的学生甚至拿出硬币学着视频,自己开始试验,这样整堂课很顺利就进行下去,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生活化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见好的课堂导入,对于课堂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应用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可以此为基础,创设情境模式,进行课堂导入。尤其是进行新知识的教学时,教师更需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在课程开始时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再结合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4]。
例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七巧板》、《非常6+1》等学生耳熟能详的节目中的一些场景,作为课程的开端,引导学生将生活与数学知识进行联系,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让学生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创设了活跃的课堂分为,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四)对生活资源进行选择,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
课堂中的数学知识时有限的,但是生活中的知识确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师还需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然后将其合理的与数学知识进行结合,进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潜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还需认真的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成为学习的主人[5]。
例如:在教授“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在教学前,就可做好准备,将一个日历带到课堂,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观察具体的事物,更直观的发现其中的规律。再如在教授“钟表的认识”相关知识时,教师也可提前准备好钟表,让学生更加清晰的对各种时间段进行认识和辨别,这样比按照书本进行教学,更加直观。再如在“图形的认识”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准备生活中的图形物品,然后带到课堂中来,展开教学,将所有学生准备的物品集中放在课堂中,进行图形的辨别,这样不仅改变了沉闷的学习氛围,还降低了知识的学习难度,并引导学生发现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可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束语:
通过文章以上所叙述的内容,我们可知生活化教学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生活化教学方式的优势更加明显。文章在以上简单的从四方面入手,应用生活化教学,即创新教学设计、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生活化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对生活资源进行选择,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还需综合的进行考量,综合评定小学生的特点,再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合理的应用生活化教学,对教学方法不断的进行完善和创新,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妮华.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中华少年, 2017(27):181-182.
[2]刘兴华.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分析[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7, 2(18).
[3]梁红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 11(5).
[4]衡波. 略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教学策略[J]. 东西南北:教育, 2016(15):00200-00200.
[5]王玉宝. 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 新课程•上旬, 2015(16):117-117.
论文作者:李峰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月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学生论文; 生活化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知识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课堂论文; 数学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月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