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_高中语文论文

高中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_高中语文论文

高中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文课程论文,高中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227(2010)01-0064-04

高中语文课程和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一样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语文素养的提高作为语文课程的终极价值,作为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高中语文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毕竟处在基础教育的两个阶段,同是语文素养,在深度和广度上是有区别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对语文素养的要求侧重在基础层面,高中语文课程对语文素养的要求是在共同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侧重在应用和鉴赏层面。所以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中就提出要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第一是语文应用能力,第二是一定的审美能力,第三是探究能力。

这三种能力仍旧是以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因为语文应用能力实际上就是在社会生活和学习活动中进行听说读写,语文课程中的审美活动也是听说读写活动,语文学习上的探究活动也是听说读写活动。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虽然是语文能力的核心,也是广大语文教师喜闻乐见的一种说法,但是语文课程实施中,却会产生理解上的偏移和行为上的偏差。

最为常见的理解上的歧义就是把四种能力区分开来,根据需要训练其中的读写能力,认为读写能力的形成比较困难,需要特别加以训练。而听说能力是可以在母语环境中自然形成的,不必花费太多时间加以训练。结果在语文课堂上,师生的语文教学行为也是集中在读写训练上,听说训练不受重视,就是基础教育改革之初所批评的重读写而轻听说的倾向。

由于听说是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语文能力,而学校的语文教育却不在这一方面有所作为,造成了学校语文和社会语文的隔离。学校语文精选了名家名篇作为教学内容,而名家名篇是要经过时间检验的有定论的作品,虽然经典规范但却滞后。而社会语文是社会大众鲜活的口语,虽然时代感强但却不规范。这就是两者的根本区别。学校语文脱离社会语文的代价是语文的实用价值受到怀疑,其表现是学校学到的语文知识到社会生活中没有用武之地,而社会语文所需要的知识在学校中却学不到。学校语文学习的语文知识是经过专家组织的,具有系统性和规范性的特点,它虽然源于生活但是已经高于生活,而社会语文学习所接触的语文知识是原生态的、杂乱的,它就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前者强调逻辑性,而后者更具情境性。学校语文如果仍旧只重读写而轻听说,就等于继续排斥社会语文,追求语文的逻辑性而牺牲语文的情境性,得到了语文规范的表达,失去的是语文内在的生活。这显然不是语文教学的初衷。学生学习经典作品的用意是为了提高语文的读写能力,而提高语文的读写能力是为了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更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过上更有质量的美好生活,这才是终极目的,否则纯粹的提高读写能力对学生来说是没有意义的。但是这一点却常常被一些埋头苦干的教师所忽略。

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其实也是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仍是最有语文课程特点的表达方式,但是由于听说读写能力的这种表达没有把四种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出来,没有把四种能力形成过程中伴随的情感、意志、信仰等非智力性因素的作用及其作用方式表达出来,在语文课程的实施环节中理解和行为的差异就不可避免。

事实上,对语文课程性质的不同理解所表达的是对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样的智力目标到培养以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的养成目标,反映的是社会发展对语文教育提出的要求以及由此引发的对语文教育价值的反思。

语文教育从来就不是价值中立的。中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内容是“四书五经”,核心价值观是儒家的“仁义道德”,用儒家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责任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劳心者的价值追求,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原则让少数受教育的统治者为多数被统治者建立社会秩序,让不同等级的人安于自己的位置不会犯上作乱。语文教育要培养的是“士”、“君子”,就是维护这种社会秩序的劳心者。他们读书学习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具备“士”和“君子”应该有的知识、能力以及相应的修养,为将来的“出仕”做准备。近代语文教育接受了西方的民主教育的思想,但不同时期的统治者的意志仍然渗透到语文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中,为统治阶层服务的价值取向还是比较明显的。新中国成立以后,语文教育延续了解放区的传统,坚持了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价值取向,特别强调语文课程的思想政治意义,目的是为了统一思想,维护新生的国家政权。在以后的十年动乱中,语文课程的思想性被无限夸大,变成了政治运动的工具,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被边沿化,语文课程已被政治课程同化,没有了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改革开放以后,语文课程的性质得以重新认定,语文课程的独立价值才得以体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价值在语文课程中得以确认,在工具性价值观主导下的语文课程发挥了它在认知功能上的优势,语文课程的科学性追求,正是这种优势的充分体现。偏重工具性的语文课程价值取向必然走向学科基本结构的建立,包括建立类似于理科的语文知识体系,便于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类似于理论学科的独立、完整的语文教学研究理论,便于指导语文教育实践。这种价值追求以及做出的努力使我们对语文工具性的社会价值和实用价值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本身在语文教育过程中的缺陷,由于过分强化语文教育的理性成分,压缩了情感因素,抽掉了语文课程的精神内涵,语文教育变成了技术活动,失去了生命的活力。语文教育要找回曾经遗忘的价值追求,比思想性范围更广,内涵更丰富的人文性顺利进入语文课程,纠正工具性主导下语文课程的偏差,人们认识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才是语文课程的根本属性。这种认识基于对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的认识,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部分任务。这部分任务的完成建立在对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的把握、社会发展对高中生成长的要求和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为高中生提供的学习条件的基础上。高中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也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面向未来,考虑社会发展对高中生的要求,同时又要面对现实,在现有的条件下力争最好的效果。

从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看,他们已经进入青年期,在这一阶段不仅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又是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时期。高中生智力水平接近成人高峰状态。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发展却相对滞后于生理发展,他们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高中生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自己活动的空间。青年时代是学生个性形成的时期,也是身体发育趋向成熟的时期。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自我评价比初中生充实、客观,有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要求。高中学生的个性出现不同的发展方向。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初中生增强,对职业的选择出现较为理性的思考,由幻想期进入预备期,能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社会价值取向以及切身利益的需求,选择具体职业和层次。注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较长时间地注意与自己兴趣有关的事物,并能分配注意。观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系统性、全面性,但欠精确。初步完成从具体思维为主到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开始理智地思考问题。思维活跃,经常提出问题,能独立地判断是非善恶,不轻信别人的结论,爱评论和争论,希望独立地解决问题。情绪体验较初中阶段强烈,情绪内容广泛,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形成各种心境。由于思维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内心世界活跃。意志动机的主动性、目的性增强,能掌握自己的行为。在处事的信心度、果断性、自制性方面有发展,调节力较初中有提高。

总之,高中生在生理、心理发展上已经相当成熟,已经基本上能自己面对人生的选择,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了。因此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不能只停留在认知的层面,更应该体现在行为的层面上,体现在对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上面。不能只关心学生情感状态,更要培养他控制情绪的理智态度,不能只需要他动手就行了,更要他知道思考动手的价值和意义。运用的领域也不能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应该向更宽阔的生活领域延伸。语文课程应该为高中生提供和创造这样的环境和条件,提供选择的条件和可能性,促进学生的个性的健康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就提到,语文课程应该充分发挥它的“育人功能”,指的就是语文课程作为人文学科的天然优势。语文作为人文学科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从历史发生学的角度说,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依托文化的传承来培育民族精神是中外教育的一大传统。语文既然是一种文化,它就要承担这一历史使命,从国家的兴盛,民族的复兴的角度培育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然而民族文化仅仅是文化中的一个部分,尽管对学生而言是特别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也不能忽略有别的民族的文化存在,作为人类共同体的成员,要有尊重别的民族和他们的文化的胸襟和气魄,以免陷入貌似爱国的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泥潭。所以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在强调培育民族精神的同时,要学生“献身人类进步事业”,而不只是民族国家的进步事业。这是社会多元文化价值观在高中语文课程理念中的反映。它传达了一种信息,共同生活在这个蓝色星球上的人类应该有共同的价值追求,有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未来,教育应该为这个共同的未来培养合格的公民。从共时性角度说,文化是当下生活的反映,学生就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他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同时他也参与这种文化的构建。语文教师的使命是让学生认识他周围的文化符号,主动参与到这种文化的建设中,在建设的实践活动中认识自己周围的世界,进而认识整个社会,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和人生定位,从而规划自己的人生。如果没有人对自己生存环境的认识和把握,人就只能是环境的动物,被动接受环境的影响,丧失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谈不上人的全面发展。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语文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成长相联系,就是要教师通过语文课程引领学生参与当下的现实生活,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认识和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成为自己生活环境的主人。

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将来的发展需要相应的能力支撑,这种能力在语文课程领域就是语言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按照高中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说明,语言应用的第一个含义是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语文应用能力离不开语文实践,语文实践的大量机会和场合是在学生的社会性活动当中,特别是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社会经济活动中。语文又是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因此它与其他学科有天然的联系。应用的第二个含义是让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第一个含义是手段,第二个含义是目的。学生不但在语文课堂上学习语言,在日常生活中也在使用中学习语言,在使用中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如果说,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更多的是指能够理解语文课本中的语文,立足于课本,辐射到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因此初中语文偏重的是记识和理解。那么普通高中要求学生能应用语文,是指把语文课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文能力,并应用这种能力去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应用这种能力去学习其他课程,所以高中语文偏重的是内化和应用。

审美能力主要是关注学生的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审美跟情感有关,情感是一个复杂的领域,在这一领域中美是唯一的规则,所以必然涉及审美,对美的含义和标准的不同认识和理解产生不同的审美意识,不同的审美意识在审美活动中就能产生不同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有高下之别,教育要培养的是一种高尚的审美情趣,是能引发人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的审美感知,能激发人去创造新生活的审美创造能力。

探究能力是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积极探究未知领域。如上所述,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思想比较敏锐,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人生开始进行比较理性的思考,因此他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是要重点培养的。

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定的环境和前提条件,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构建开放而有序的语文学习环境。所谓开放,是指语文课程内部留有足够的弹性空间,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有充分发挥的余地,也就是高中语文课程结构中设计的选修课部分,是为了“每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也是为了更充分地挖掘语文教师的特长和潜能。开放的另一含义是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这是语文课程对外部环境的开放,在空间上,语文课程要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出家庭,走出社区,走出国门,让语文课程的田地更加开阔,更有大家气象和国际视野。在时间上,语文课程与学生的生命相伴,不仅仅是小学语文、中学语文、大学语文,而是生活语文,是大语文,是一生的功课,是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

有序是指相对稳定的课程结构,是为了奠定共同基础的,在语文课程结构中主要是通过必修课部分来落实的。必修课部分的两个方面分别对应了传统语文课程中的两大内容——阅读和作文。在继承传统语文课程在阅读和作文上的价值追求的同时,增加了时代精神和个性色彩,体现高中语文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的特点。高中语文课程的开放保证了课程的活力,高中语文课程的有序保证了课程的正常运行,两者的统一能够形成富有弹性的课程实施机制,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更新,有利于个性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如果仅仅停留在理念和课程设计的思路上,虽然看起来很美,对高中学生的发展来说意义不大。要让高中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转化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就要依赖于高中语文课程的实施环节了。

在语文课程的实施环节,作为起主导作用的语文教师是举足轻重的关键因素。所有的美好设想没有语文教师的积极参与都会落空,所以实现高中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的第一要义是让语文教师接受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并内化为自己的教学信条。因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在参考了世界各国普通高中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先进性和前瞻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它的适应性却有待时间的考验。其中语文教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的认可程度就属于这种适应性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不是一两场短期的培训就可以解决的,还需要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解决语文教学过程中遇到实际的问题,不断完善语文课程,以适应自己的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反过来说,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语文课程,就是学生需要的语文课程,就能反映我们的价值追求,因为学生的发展是当代教育的终极目标。

标签:;  ;  ;  ;  

高中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_高中语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