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气自动化是指运用电子技术、微机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电气自动控制,结合电气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直接或间接程序控制,通过系统集成实现自动控制电力系统运行和维护功能。集成化、智能化和综合化,以及故障时迅速自动反应是其显著特征。本文主要对工业电气自动化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工业;电气自动化;重要性;发展趋势
一、电气自动化的重要性
由于科技在不断的进步,此时全球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当前社会,要想获取较好的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获取精准的数据内容。在当前的工业活动中,设备的监控工作是要借助于自动化装置来完成的。这种装置可以确保所有的机械在工作中发挥出它们的最好的性能,进而保证产能最高。通过上述我们得知,电气自动化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代的必然产物,它对于经济发展来讲发挥的作用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化与信息化之间是一种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只有把它们融合到一起来分析,也就是发展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才可以切实带动行业的进步。此举不但能够带动产业进步,同时还能够带动信息化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最终带动国家的电气行业朝着工业化的层次迈进。所以,结合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我们国家要想发展,就必须实现电气工业自动化。如今,我们国家的工业生产工作在开展的时候使用了非常多的机器,所以当前的关键点是要发展自动化,我国的传统产业应当靠工业自动化技术武装,能够利用工艺流程自动化手段控制设备,从而能够实现我国的工业化自动建设。在工业化自动建设中,信息化和管理自动化的核心技术都是相同的,都是利用计算机、软件、网络和信息技术,所以发展工业自动化技术是可以达到双赢的局面,这样既可以促进电气工业化的实现,也能够带动信息化的发展。
二、工业电气自动化的特点
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在我国的大半个世纪中占据了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同时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的特性也是我国的电气发展特点的一个重要的反应。就目前而言,电气自动化系统很复杂,同时因为配件的复杂,不同的配件或者是构件之间存在更多的信息工具需要处理,并且各种维修和配置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加上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自身的技术要求比较高,所以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就比较高。这些都是工业电气操作结构的复杂特点。
电气工程建设和发展属于国家的高新科技的发展。在人员的具体操作中,必须要严格的对待,认真学习操作规范,防止因为错误的操作导致灾难的产生。同时应该重视企业自身形象的建立,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保证员工的操作的规范性,应该加大对员工的培训,要求员工必须要持有相应的电气自动化操作证书进行上岗作业,这样才能保证电气自动化工程建设的需要。
三、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应用
工业电气自动化在含义方面包含着很多的内容,在形式方面,工业制造业的电气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实现自动化以后可以代替人的体力劳动,还能代替人的脑力劳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协助人员更好的进行工作。自动化系统在进行制造的时候,实现了人和整个系统的协调性,同时在管理和控制方面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工业电气自动化在功能方面实现了代替人员体力劳动的作用,但这仅仅是自动化功能目标体系中的一小部分。自动化的功能表现在很多的方面,现在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有机的体系。自动化技术在使用的时候,不仅仅要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应用,而是在整个产品生产周期中都是要应用的。工业电气自动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有着十分广泛和深刻的内涵。在制造自动化应用的过程中,工业电气自动化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工业电气自动化是一门涉及非常广,应用范围广泛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工业电气自动化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程序单元,这个单元主要要决定做什么和如何做。第二个方面是作用单元,在这个单元中,主要是施加能量和进行定位。第三个方面是传感单元,这个单元主要是对性能和状态进行检测。第四个方面是制定单元,这个单元主要是对传感单元发过来的信息进行比较,同时对信号的做出相应的指令。最后一个方面是控制单元,主要是制定和调节单元结构。工业电气自动化的研究内容主要有自动控制和信息处理两个方面,包括理论、方法、硬件和软件等,从应用观点来看,研究内容有电器产品过程的自动化、机械制造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实验室自动化和家庭自动化等。工业电气过程自动化石油炼制和化工等工业中流体或粉体的化学处理自动化。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出现了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自动化仓库等。研制出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型式的柔性制造系统(FMS)。以柔性制造系统为基础的自动化车间,加上信息管理、生产管理自动化,出现了采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工厂自动化。
四、工业电气自动化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4.1采用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
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应当可以支持一个自动化项目周期中的设计、实施和测试、调试和开机、运行及维护等各个阶段和环节。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从设计到完成的时间和费用。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还应满足用户另一个重要需求,即开发平台独立于最终的运行平台。根据项目的特点和最终用户的需求,决定是将统一的运行代码下载到硬件 PLC、基于 Windows NT 的软件 PLC、嵌入式 NT 系统,还是基于 Windows CE 的控制系统中。
4.2通用的网络结构对成功的自动化系统非常重要
整个企业的网络结构应保证现场控制设备、计算机监督系统、企业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通讯畅通无阻。企业管理层可通过 Internet/Intranet 对现场设备进行实时监督。在进行系统网络规划时,无论选择与现场设备通讯的现场总线还是与上级计算机或办公系统通讯的以太网,所选择的网络产品必须能够保证从办公自动化环境到控制级直至元件级的整个系统范围内的通讯。而且,在整个网络中贯穿着集成的网络配置和编程、集成的数据管理以及集成的通讯等功能,即所谓的全集成自动化技术。
4.3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分布式、开放化和信息化。分布式的结构是一种能确保网络中每个智能模块能够独立地工作,达到系统危险分散的概念;开放化则是系统结构具有与外界的接口,实现系统与外界网络的连接;信息化则是使系统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网络技术结合,实现网络自动化和管控一体化。
结合本部门、地区和行业的客观实际,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严肃态度,端正目标,仔细找出差距,并总结经验和教训,转变原始的发展观念,调整原始的发展路线,使我国“工业自动化”进一步实现现代化、国际化和全球化。
结束语:
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由于实时性好、自动化水平高、管理功能强等特点,其生产出来的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和企业的信赖。然而,当前我国电气自动化缺乏相关技术支持,自主研究创新能力不足,使得工业电气化行业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度过高,不利于我国工业电气化的发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电气自动化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引进先进技术,加强自主研发,努力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汪庭弘,王强.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5(5).
[2]范然,杨健.电气系统中自动化发展方向的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
[3]郭砚强,电气自动化及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方向[J].理论月刊,2013(12).
论文作者:陆辰恺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7
标签:电气自动化论文; 工业论文; 系统论文; 电气论文; 单元论文; 发展趋势论文; 技术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