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界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史学界论文,史学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现状
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派是当代西方诸多的新史学流派中独树一帜的史学劲旅。国内史学界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起步较晚,这是历史条件的限制所致。但近20年来关于这一领 域 的学术空白日渐得到填补,主要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给史学界带来的宽松学术环境 。总的来看,史学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涌现了一批该领域的知 名学者,其成果大致表现为一些编著的专门论述和数十篇发表的学术论文。编著如何兆武 、陈启能主编的《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等书(注: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陈启能主 编:《八十年代的西方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杨豫:《西方史学史》,江西 人 民出版社1993年;张广智:《西方史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张广智、张广勇:《 现代西方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徐浩、侯建新:《当代西方史学流派》,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等。
中的专门研究,代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 究的总体水平。而分散在学术刊物上的文章,如沈汉的《爱德华·汤普逊的史学思想》等论 文(注:沈汉:《爱德华·汤普森的史学思想》,《历史研究》,1987年第6期、《论杰出的英国 马克思主义学者密里本德》,《史学理论研究》,1995年第1期、《评爱德华·汤普森的新 作〈民众的习惯〉》,《史学理论研究》,1992年第2期、《史学巨擘 杰出一生:悼念爱 德华·汤普逊》,《世界历史》,1994年第1期、《希尔与英国革命史研究》,《世界史研 究动态》,1988年第11期;姜芃:《霍布斯鲍姆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山东社会科 学》,1991年第1期、《E.P.汤普森的史学思想研究》,《史学理论研究》,1992年第2期、 《试 析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现状和历史命运》,《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第3期;庞卓恒: 《让马克思主义史学宏扬于国际史坛——访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希尔顿》,《史学理 论》,1987年第3期;徐浩:《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演进》,《学习与探索》,1994年 第6期、《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辨析》,《学习与探索》,1 993年第6期、《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史学的变迁》,《学习与探索》,1991年第2期;程汉大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要理论特征》,《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1999年第 2期、《多布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问题的讨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199 0年第4期;刘为:《历史学家是有用的——访英国著名史学家E.J.霍布斯鲍姆》,《史学理 论研究》,1992年第4期、《有立必有破——访英国著名历史学家E.P.汤普森》,《史学理 论研究》,1992年第3期;钱乘旦:《E.P.汤普森和〈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世界史 研究动态》,1993年第11期;刘军:《E.P.汤普森阶级理论述评》,《世界历史》,1996年 第2期;《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演变趋势》,《社会科学评论》(西安),1987年第9 期等。
),各自专题的不同表明这个领域研究的范围正在扩大。受时代影响,翻译作品时有出现 但数量不多,包括国内外中文刊物上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家本人的文章、中国学者翻译的专 著和国外研究者的论文;译著如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英国E.霍布斯鲍姆的19世纪三部曲《 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帝国的年代》和20世纪通史《极端的年代》,上海人民 出版社刚出了其《民族与民族主义》,以及译林出版社出版的E.P.汤普森的《英国工人阶级 的形成》等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家的论文如有霍布斯鲍姆的《马克思与历史认识》(注:埃里克·霍布斯鲍姆:《马克思与历史认识》,《国外社会科学动态》,1984年第9期、 《从社会史到社会的历史》,《代达罗斯》(1971年冬季号)、《历史对社会科学的贡献》,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第33卷),1981年第4期、《徘徊于寻求普遍性与寻求认同性之间的 历史学家》,《第欧根尼》,1995年第2期;罗德尼·希尔顿:《封建主义的危机》,《世 界历史译丛》,1980年第5期;克里斯托弗·希尔:《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吗?》,《世界史 研究动态》,1986年第10期;爱德华·汤普森:《英国近代阶级关系和1832年改革》,《世 界史研究动态》1987年第5期;爱德华·汤普森:《民俗学、人类学与社会史》载蔡少卿主 编《再现过去:社会史的理论视野》,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等。)
等, 这是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要中文材料。国外研究者的论文如日本的松村高夫《英国 社会史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史学》(注:松村高夫:《英国社会史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国外社会科学》,1985年第1期; 约翰·布鲁尔:《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两种流派》,《世界历史》,1983年第6期;居伊 ·布瓦:《马克思主义和新史学》,《国外社会科学动态》1981年第4期;沃尔冈·屈特勒 :《马克思主义史学与“叙事体”史学》,《史学理论》,1988年第1期等。
)等,这些既是国外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要代表性 成果,又成为中国学者理解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要窗口和第二手材料。
国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主要以英国为主,因为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阵容强大引人 注目。它以理论见解独到、学术成果卓著和不忽视历史学的现实关怀而蜚声于世。我们以为 对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一些基本看法大体能说明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现状 。尤如美国学者凯耶认为“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一起代表最强烈的观念——共同的理论 传统”(注:Harvey J.Kaye,The British Marxist Historians:An Intreoductory Analysis,Polit y Press,Cambridge,1984,p.3.
),国内学者认为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史学理论方面有4点贡献:
第一、系统地创立和运用“从底层向上看”的理论方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人是社 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而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运 动进程,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从底层向上看”的理论方法正是对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继承和发展。徐浩认为,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注意普通大众历史研究 ,即主张把普通劳动者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把握,并把研究他们的物质与精神活动同考察 整个社会关系乃至上层建筑的变迁结合起来(注:徐浩:《弘扬英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辨析》,《学习与探 索》,1993年第6期,第121-122页。
)。张广智认为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最突出的一 点是提出“自下向上看”的史学信条,反映了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在史学思想上的 新研究取向(注:张广智:《西方史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316页。)
。姜芃也强调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最大理论特色是提出“从下向上看的历史 ”,而且通过具体的历史研究来贯彻这一主张(注:姜芃:《试析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现状和历史命运》,《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第 3期,第88页。
)。庞卓恒认为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倡导的“ 从下往上看的史学”重要特色在于把劳动大众看作历史创造过程的基本和积极的参与者,不 但在经济和社会领域,而且在政治和精神领域都作为一种基本力量参与了整个历史过程的创 造,并且力图从劳动大众本身的历史发展过程和他们参与历史创造活动的发展过程来探索整 个历史运动过程(注:庞卓恒:《让马克思主义史学宏扬国际史坛——访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家希尔顿》, 《史学理论》,1987年第3期,第76-78页。)
。“从底层向上看”的史学方法和理论是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获得重大成 就的显著标志。
第二,学者们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既重视又发展了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理论,但又 并非阶级斗争决定论者。徐浩认为这种理论上的重视本身是“从底层向上看”理论的逻辑延 伸,也是它在历史分析中的具体应用。沈汉和姜芃都认为,对阶级和阶级意识问题的研究 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家极为关心和着重解决的理论课题,如汤普逊不是单纯用经济的方 法 来研究阶级,而是采取社会文化学的方法对阶级进行综合考察,姜芃说汤普森的研究表明 ,英国工人阶级意识的形成是经济上生产地位的反映,也是工人对各种文化传统、价值体系 、思想观念通过接触、取舍、批判或继承而形成新的文化的发展过程(注:参见沈汉:《爱德华·汤普森的史学思想》,《历史研究》,1987年第6期,第19-23页 、姜芃:《E.P.汤普森的史学思想研究》,《史学理论研究》,1992年第2期,第97-99页 。
)。“阶级”概念和理 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中较抽象又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汤普森的理论贡献正实现了他 自己所言“我希望这部书对于人们理解阶级作一点贡献”(注:Edward P.Thompson,The Making of the English Working Class,London and New York ,Penguin,1968.P.10.
第三、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家在探讨历史运动内在规律性的过程中,不单纯地反对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结构模式决定论,还提出了反对粗俗的物质基础决定论的新见解。沈汉认为汤 普逊在指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关系的同时,强调不能把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截然分开和对立起来(注:沈汉:《爱德华·汤普逊的史学思想》,《历史研究》,1987年第6期,第31页。)
。号称“文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英国马克思主义者并非决 定论或多元决定论者。正如庞卓恒所言,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否认了粗俗阶级斗争决定论和 粗俗物质基础决定论以后还应持一种科学的决定论,否则就难以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共同的 规律(注:庞卓恒:《让马克思主义史学宏扬于国际史坛——访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希尔顿 》 ,《史学理论》,1987年第3期,第79页。
)。刘为著文谈到,霍布斯鲍姆本人就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原则上是对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模式不失为理解历史的一个线索,至少对他涉及的时代研究而言,只要是在19世 纪、20世纪史的范围内,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模式就是惟一出发点(注:刘为:《历史学家是有用的——访英国著名史学家E.J.霍布斯鲍姆》,《史学理论研究 》,1992年第4期,第61-62页。
第四、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一定程度上又可称为新社会史学派,他们创立了一整套新社 会史的相关理论。新社会史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吸收其他社会科学的新观念和新方 法从事历史研究。新社会史学家最突出的理论建树是提出和强调扩大的总体社会史理论。姜 芃对此有较深刻的评论。她认为霍布斯鲍姆《从社会史到社会的历史》一文从根本上强调 必须把历史研究的整个领域作为社会史的研究领域,他要求史家树立历史的总体史观,在史 学研究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包容社会各方面的理论模式,但并不要求别人生搬硬套 他的模式,而强调在研究中要自觉吸收其他学科的新观念和新方法(注:参见姜芃:《试析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现状和历史命运》,《史学理论研究》,1998 年第3期,第88页、《霍布斯鲍姆与社会史》,载陈启能主编《八十年代的西方史学》,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此外还可参见姜芃:《中国社会史的发展与英国新社会史的若 干比较与思考》,《史学理论研究》,1994年第1期、徐志勇:《英国新社会史学派概述》 ,《社会科学》(沪),1986年第10期。)
就学术史而言,中国学者较翔实地介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派主要的研究领域和学术成 就 。随着与国外学术文化交流的机会日渐增多,研究者能陆续接触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家一些 重要著述及其本人的原始资料。但语言和交往途径的限制给深入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这 一重要领域造成了不少障碍。
就目前我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成果来看,史学界对这一领域关注的现状主要呈 现两个特征:其一,研究的对象集中于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表现形式上,关于英国马克 思主义史学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汤普森、霍布斯鲍姆、希尔和希尔顿等人史学思想的研究成果 ,大多体现于前述的编著和期刊论文。评述性和个案性的成果多,但缺乏较系统的比较研究 成 果,如西方各国间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代表的史学思想或一国内部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史学思想 的实践方面的比较研究成果。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派别间有关研究方法 、基本观点和发展趋势诸方面的比较分析也显得不足;其二,从研究对象的时间跨度上看, 偏重于20世纪50、60年代到7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形成和发展时期,对80年代以来特别 是90年代其行程和走向则少有研究成果问世。如对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近期历程,只有姜 芃著文,认为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经历国际共运的沉寂期后,作为一股史学流派是衰落 了(注:参见姜芃:《试析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现状与历史命运》,《史学理论研究》,1998 年第3期。
)。总的看,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理论研究得到一 定重视,研究范围全面展开,在某些课题上的研究正逐渐深入。
二、中国学者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中主要关注的几个理论问题
第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理论渊源和形成条件。
在国际史学的发展背景中,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首要的方面就是强调经典马克 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实践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发展起的关键性推动作用。经典马克思 主 义史学被看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理论渊源。诚如G·伊格尔斯强调的,马克思 主义史学作为战后一股重要的史学潮流,它拥有一整套发展中的方法论和理论体系(注:参见Georg G.Iggers and Harold T.Parker,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Historical S tu dies:Contemporary Research And Theory,Greenwood Press,Inc.1979.pp.1-14.
)。在史 学研究实践中,学者更多的是具体谈论某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形成条件和标志,如对英国而 言,大多坚持两点:其一、马克思在英国长期革命活动式的学术生涯,奠定了英国马克思主 义传统,而英国当时的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又对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的孕育起 了助产作用。张广智《西方史学史》和徐浩《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演进》文中就持此观 点;其二,20世纪30年代共产党史家小组成立之前,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英国史家极少,相 对而言,非马克思主义史家更注重劳工史研究,在30年代“史家小组”成立初期,直到1938 年莫尔顿撰《英国人民史》,与其说受马克思主义影响,毋宁说更多地直接受多布影响的学 者更多,此期,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多系统地研究16、17世纪英国史(注:周梁楷:《1956年对英国马克思史家的冲击——以哈布斯颇和汤姆森为分析对象》,载 《第三届史学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兴大学历史学主编,青峰出版社1992年,第237-245 页。)
。只是从1946年英国 一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在伦敦举行会议后,与会者正式成立英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历史学家小组。由此标志着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开始形成。
马克思主义史家与非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即进行由对抗到辩论再 到互补的过程本身,也是促成马克思主义史学形成、发展和扩大的不容忽视的条件。郭小凌 认为马克思主义已成为西方史学发展的促进力量,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认识和方法 对现代西方史学认识和方法论产生的有形无形的影响上(注:郭小凌:《西方史学史》,北京师大出版社1995年,第376页。
)。其实,反过来两者关系又何尝不 是如此。英藉美国史学家布鲁尔在谈到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界主要受到的3个方面影响时, 也 强调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和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进行辩论的过程对自 身及其学派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注:约翰·布鲁尔:《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两种流派》,《世界历史》1983年第6期,第75 页。
第二、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的界定标准问题。
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到底什么样的历史学家属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史 学家,实际上中西学术界对此都没有一个固定的准确标准。但这又是常会碰到也希望得到很 好理解的问题。
国内学者对此观点不一,标准各异。张芝联说“马克思主义史学在西方国家只是一个学派 ,因为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并不是指导的、居于领导地位的、官方的意识形态,而只是一种研 究方法,不是作为世界观来考虑的,它不是直接地和政治联系起来”(注:张芝联:《从通鉴到人权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第175页。
)。这里他主张以史学 方法论和世界观体系方面的标准来区别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的马克思 主义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徐浩借用法国马克思主义史家伏维尔的话,认为要看他们 如 何分析和解释各层次的历史现象对历史事件或历史过程所起的作用与影响。学术上坚持马克 思主义方法论和基本理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又应看他们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倾向如 何(注:徐浩:《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演进》,《学习与探索》,1994年第6期,第123页。)
)。董进泉强调应看是否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为指导即是否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完整的世界 观和革命理论而不是仅仅当作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来接受(注:董进泉:《现代化——当代国外史学发展的趋势》,《求是杂志》,1989年第10期,第3 0-31页。
)。马雪萍认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和 资产阶级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承认不承认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近代以来西方历史学家一般 主张无规律论,而承认不承认历史规律,实际上就是历史理论上的分歧(注:马雪萍:《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东西方历史命运的考察》,《历史研究》,1989年第3期, 第71页。)
孔令平等谈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范围时,主要从国内外通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名单 和出身及立场观点等因素来考察国内外学术界怎样界定“西方马克思主义”(作者显然把“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等同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注:孔令平、冯国正:《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几个问题》,《学术研究》,1987年第5 期,第98页。
)。基于此,他们断言确定西方马 克思主义史学范围时应采取的标准:一是既不要以是不是共产党员或社会党员,也不要以是 不是“左派”或有没有“急进”倾向为标准;二是除了攻击或反对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 历史之外,凡是采取赞成的、讨论的、商榷的态度把马克思主义用于历史研究的,即应包括 在 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范围之内。对于这种观点,可作两点理解:(一)文章似乎把“西方马克 思主义史学”概念及含义扩大并模糊化了。据他们列举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名单看,实际上 应涉及“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两个既有联系又有严格区别 的学术派别。西方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股思潮,一定程度上讲,它是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 哲学某个流派结合的一个综合体涉及哲学思想和历史观及方法论等历史理论。西方马克思主 义史学派当属具体史学实践范畴,即主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观点来研究具体历史问 题,不乏丰富的历史理论和理论上的创新。它是既直接受经典马克思主义影响,又受西方马 克思主义影响而产生的史学派别。若仔细探究则会发现,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 史学两者本身有理论渊源的继承与批判,甚至运用与发展的关系;(二)如果仅把不攻击或反 对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只要是以承认、讨论、甚至商榷批评的态度把马克思主义用于历史研 究的历史学家及其史学就定义或归属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显然过于简单。如此,又怎样 看待或理解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当代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史学,如年鉴学派里一些受马克思 主义影响的代表人物及其研究成果的属性;更遑论正确理解巴勒克拉夫所说“1930年以后,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广泛扩展,即使那些否定马克思主义历史解释的历史学家们,也不得不用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重新考虑自己的观点”的涵义(注: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32页。)
。年鉴派的费弗尔就曾认为,“任何一 位历史学家,哪怕他从来没有读过马克思的一行著作,哪怕他自以为除了科学领域外,他在 一切领域内都是个激烈的‘反马克思主义者’,也难免渗透着马克思主义思考理解事实和例 子的方法。马克思表述得十分巧妙的许多思想,早已构成我们这一代人知识宝库的共同财富 。”正是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这种特殊复杂的关系,使在界定马克思主义史 学问题上遇到了困难和麻烦。
在西方史学界,以什么标准来衡量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派别本来就存有分歧。 法国的布瓦写道:“在马克思主义旗号下,实际上存在不止一个史学实践。这些史学实践各 不相同,甚至各不相容,其中政治影响则是决定性的因素。”(注:居伊·布瓦:《马克思主义和新史学》,《国外社会科学动态》,1981年第4期,第25页 。
)他试图以政治意识形态领域 里的分歧来划分所有史学派别。汤普森说:“英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是指这样一批历史 学家,他们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并按照威廉·莫里斯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和方法从事历史研究。”(注:E.P.Thompson,The Poverty of Theory and Other Essays,London,Merlin Press,1978,p .33.)
他认为美 国未必有严格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卫·蒙哥马利“无疑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 而赫伯特·加特曼“更多地是受马克思主义影响,接近马克思主义,而不能称为马克思主义 者。”(注:刘为:《有立必有破——访英国著名史学家E.P.汤普森》,《史学理论》,1992年第3期 ,第110页。
)加拿大学者布赖恩·帕尔默也强调包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的英国 马克思主义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的客观存在。对英国马克思主义学派而言,“在长期以 来仇视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界,他们将马克思主义视为理论框架,确立了它的合法地位,他们 证明,马克思主义历史研究能够产生丰富多彩的经验性作品。他们的成果向国际历史学界展 示出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分析工具的威力。”(注:赵世玲:《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访加拿大学者布赖恩·帕尔默教授》,载陈启能 主编《当代西方史学思想的困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325页。)姜芃认为帕尔默或许是以更为纯粹、严格、 正统的标准来衡量界定马克思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史学(注:姜芃:《试析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现状和历史命运》,《史学理论研究》,1998 年第3期,第82-83页。
)G·伊格尔斯认为,作为一个派别 ,“马克思主义者,他们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综合理论及理解方法促进、指导、约束 。”(注:Georg G.lggers and Harold T.Parker,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Historical Studi es:Contemporary Research And Theory,Greenwood Press,Inc.1979.p.7.
)这些学者的说法各有差异,却拥有同一基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方法论标 准来衡量马克思主义者及其史学派别。也有主张更宽泛的标准来划分马克思主义史学范围的 学者,最典型的代表是霍布斯鲍姆。姜芃认为,霍布斯鲍姆大体上采取了汤普逊看问题的 方法和标准,但略显“宽泛”,霍布斯鲍姆是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 放的发展体系。当今的马克思主义不再抛弃非马克思主义或非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的著作中 的好东西;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今天已成为历史的主流,以致无论是否宣称自己是马克 思主义者,许多人都在有意无意的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研究问题,因而在今天已经不可能说 出某一部具体著作是出于马克思主义或非马克思主义之手(注:姜芃:《试析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现状和历史命运》,《史学理论研究》,1998 年第3期,第83页。)
)。霍布斯鲍姆曾著文在分析马克 思逝世一百年来对历史学的影响时,就声明过这种立场与持此观点(注:对此,可参见Eric Hobsbawm,On History,The New Press,New York,1997.pp.168-170.
)。此处有两点值得重视 :其一,如果必须从标准问题上找出霍布斯鲍姆的意向,霍氏更倾向于是否采用马克思主义 的研究方法来划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但历史研究的方法在本质上无阶级倾向 或党派属性;其二,霍氏认为马克思主义史学能否发展为一个开放体系,取决于马克思主义 史家自己的态度。本质上,霍布斯鲍姆不主张人为地以什么标准来分隔马克思主义与非 马克思主义流派。霍布斯鲍姆的立场和态度,对马克思主义史学本身的发展是有意义的,但 无助于我们从根本上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史学问题。
如何界定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国内外学术界都没有达到划一的认识标准,而众说纷纭的 事 实说明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从概念到内涵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严格区分马克思主义 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派别并非最终目的,过分强调它们的区别还会阻碍相互交流,消极 作用显示而易见。但对此问题的关注有两点价值:(一)弄清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派别的标界 问题,主要意义在于通过争论来加深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内涵的理解,这是进一步探讨该 领域的必启之门。在经典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产生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现代发展的全过程 中,马克思主义本身丰富多变不断发展。对历史学家而言,关键是看他们自己怎样理解运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来从事历史研究实践。如果定要宣称一种史学或一个史学流派在 性质上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其标准在于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原则(也涉及到方法 论原则)同当代现实相结合,从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还是用其他某种理论和精神去解释 和修正马克思主义。当然不能单凭它仅仅对马列主义某个论点的注意或套用片言只语就下结 论,否则把那些受到马克思主义旁敲侧击或点滴影响的历史学家及其史学都算作马克思主义 史学,实有泛马克思主义论之嫌。(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如其他任何事物的发展 史那样,在其客观发展过程中也必然存在前后不同的状况和显现不同的特征。随着马克思主 义对非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学家影响的扩大,马克思主义史学将越来越显多元化和开放性的 特征。比较老一代的马克思主义史家大多同时又是积极的社会活动学家和政治家或共产党员 而言。新生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更多专注纯学术问题的研究,如以安德森、奈恩为代表的《 新左派评论》编辑部的一些成员,即英国马克思主义内部派别分野后的新左派就是这样。
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判定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派别的标准或依据的观点,均侧重于问题的某 一方面,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也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第三、关于包含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与当代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史学 的关系问题。
学者们多从两者的区别与联系角度出发,认为其关系呈现从对抗到对话的轨迹和趋势。较 有 代表性的则是张广智的《西方史学史》中的相关论证。作者以法国年鉴学派为例,说明当代 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之间的对话关系,特别强调前者对后者的深刻影响。他认为 从费弗尔、布罗代尔到勒高夫都不否认当代西方史学中许多有价值的思想成果是得益于马克 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虽然两者有原则上的分歧,但总的关系是融合与渗透、矛盾与分歧同 时存在(注:张广智:《西方史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10-313页。)
。雅克·勒高夫说:“在很多方面(如在带着问题去研究历史、跨学科研究、长时 段和整体观察等方面),马克思是新史学的大师之一”。但新史学与马克思主义史学之间的 分歧被正统马克思主义者视为“对自己的一种挑战。”(注:雅克·勒高夫主编:《新史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第35页。
)勒高夫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认识并 不完全,也不可能给马克思主义史学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但他对马克思主义史学与新史学 关系的这种表白却有说服力。
此外,国内徐浩《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演进》、马雪萍《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东西方历 史命运的考察》等方章,国外如约翰·布鲁尔《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两种流派》,法国的 居伊·布瓦《马克思主义和新史学》等论文都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论及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 主义新史学之间的相互区别和影响。G·伊格尔斯就说:“不管怎样,并不存在着单一的马 克思主义的史学方法。”然而“马克思主义史学显然影响了非马克思主义史学”(注:参见Georg G.lggers and Harold T.Parker,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Historical S tudies:Contemporary Research And Theory,Greenwood Press,Inc.1979.pp.11-12.
。应该指 出,经典马克思主义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之间有明显的承继渊源,弄清这点,方可谈 它们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间的关系。若定要理清两者中究竟谁更占优势地位,笔者同意这样 的观点:尽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克思主义史学才成为西方史坛的一支劲旅,但由于马克 思主义的历史观本质上是一种综合的整体的历史观,所以西方新史学流派(如年鉴派)无不受 马克思主义学的影响或以其历史理论为参照系(注:马雪萍:《21世纪上半叶中西方“新史学”思潮比较》,《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6期 ,第146页。
第四,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关系。
哲学往往是史学的先声,一种史学自然具有丰富的哲学基础。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研究应注 意 史学思想与哲学思潮或社会思潮的关系。比如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 直接或间接影响,国内史学界对此注意不多。普遍认为两者无关,也有些学者试图分析其间 的区别与联系,但多是泛论而缺乏较深入的论证。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形成和发展及 主要内容,我们大体知道它们是20世纪20年代以来,西方教条式和庸俗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反 思运动的结果(注: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可参见Perry Anderson,Considerations on Western Marxism,Lo n don,NLB,1976.)
。徐崇温认为它是一种和马克思主义有区别的西方社会中的左翼激进主义的 思潮,其本意是想真正改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但出发点和指导思想上的错误导致结论的偏 差与错误。在弄清这个思想界限的前提下,去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究竟提出什么问题与理论 ,再弄清它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何贡献和消极影响(注:徐崇温:《“西方资本主义”论丛》,重庆出版社1993年,代前言部分第4页。
)。在此基础上,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史 学有否从他们的理论中吸取或批判地发现什么新东西,不失为研究两者关系问题的路径。
国内史学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关系问题的关注,显得并 不系统也不深入。如徐浩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的反思潮流促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史 学摆脱困境。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反思和定向有积极作 用;另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颠倒主客观作用,片面夸大精神因素的决定作用,又对西方 马克 思主义史学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注:徐浩:《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演进》,《学习与探索》,1994年第6期,第122页。)
。论者没有进一步揭示这种关系的实质。孔令平等著文 谈到对20世纪2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的发展与认识,而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 史学”,文章更多只是涉及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到形形色色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关于“经 济决定论”、“内部关系论”和“多元决定论”等看法(注:孔令平、冯国正:《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几个问题》,《学术研究》,1987年第5 期,第99-103页。
)。作者似乎注意到了西方马克思主 义史学实践(如他们所说对各个历史阶级或各种专门史的研究)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主要指其历史理论)之间的关系,却也没有试图揭示这种复杂关系的本质。赵世玲的书评《 人·文化·历史——爱德华·汤普森及其〈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算是较深入地谈论西方 马 克思主义哲学思潮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间关系的代表作之一。她认为,受哲学思潮的影响 ,当代西方史学界形成了两种全然对立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其中庸俗机械决定论的马克思 主义学派深受科学主义思潮如结构主义影响;另一派则深受人本主义思潮如卢卡奇、柯尔施 等看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主观意识的学派观点的熏陶,代表人物即汤普森(注:赵世玲:《人·文化·历史——爱德华·汤普森及其〈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史 学 理论》,1987年第4期,第117-122页。)
。于此,赵 世玲想通过对汤普森及其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相关理论的分析,从而指出马克思主 义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之间的联系,但并未作进一步考察,即使对所列的两种马 克思主义史学流派间各自的传承和特征也未作深入的论证。史学研究还是讲究实证的,汤普 森自己就强调历史研究是一种理论范畴,是假设与历史证据之间永无止境的对话。显然,国 内学术界还没有深入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派在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有关理论基 础上,如何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从而推动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这一问题。相比之下 ,国外有些学者却做了一些尝试。例如松村高夫认为,汤普森的《理论的贫困》就是针对以 L·阿尔都塞为首的结构主义者对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自由化”提出的批判的反驳,他断 言阿尔都塞主张的“理论创造历史”是新的唯心主义观点(注:松村高夫:《英国社会史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国外社会科学》,1985年第1期, 第22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派间的关系,即使研究难以显示出明确的承继源渊 ,至少可就它们在一些共同理论问题的讨论上进行比较分析,目的是理清西方马克思主义史 学家在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种种学说中,在具体的史学实践中的新发现和有创建的东 西。徐崇温认为,在分析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现状和探索西方革命的途径中,在批评苏联 模式和提出他们自己对社会主义的设想中,以及在批判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 提出他们自以为对马克思主义“重新发展”和“重新创造”活动中,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积累 了大量的思想资料(注: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评析》,《史学理论研究》,1992年第1期, 第57页。
)。同样,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批判地吸取和改造西方马克思主义者 在试图解决当代重大问题时取得的探索性成果中、在对待西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极具价值的 设想和方案方面,肯定会给予足够的注意而得出自己的理想图式。
三、中国史学界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展望
历史研究的任务是分析社会结构和社会动力相互依存的关系,目的在于加深对历史现象的 认识,探寻历史的真相和获得历史学的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是当今国外史学思潮中重 要的一种,其发展本身就是历史学发展的重要环节。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实际上也 必然涉及到历史现实问题的研究。新陈代谢和发展创新又是史学发展的一般趋势。随着21世 纪的到来,史学研究将出现新的趋势和产生深刻的变革,历史学也会不断地创立新体系。中 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也必然呈现更加纷繁、复杂、全新的景象。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 学术界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领域的研究现状,无疑是21世纪我们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史 学的现实起点,值得由此进一步深入拓宽和发展。总的方面,我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 究主要集中在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范围,长处和缺陷并存。长处在于国外英文材料对英国马 克思主义史学介绍较多,也能较快地被我国学者运用到研究中去,故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缺陷在于,研究者受语言的限制和资料方面的较多障碍以及研究者思想上的重视不够,学术 界对狭义的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以外的领域,研究还十分薄弱。目前学术界所拥有的研究成 果,还不能反映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全貌。作为史学史的分支学科,我们认为对于西方马克 思主义史学的研究从内容到方法值得把握三点:
(一)多角度、全方面地剖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史学实践。
充分引进新资料和运用新方法,展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全面探讨。从时间跨度上, 不但要注重其形成和发展时期,也要对其后期走向给予更多的关注。从研究对象及内容上, 可把眼光和视野扩大到西方各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学科领域,既要深入英国和法国等主要国 家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也要涉及美国、日本乃至印度等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在研 究过程中,可抓住两方面:其一,加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观及其支配下的史学理 论和历史方法论问题的反思。有学者早就提出要“继续引进与讨论历史方法问题,更系统地 研究一些历史家和史学流派”(注:参见张芝联:《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第1期,第6页、《 当代史学的成就与困惑》,《史学理论研究》,1994年第4期,第83页。)
。在国际史学大背景下,在注重丰富多彩的西方马克思主义 史学家本身及其学术思想的研究的同时,还可以把整个流派与其他西方新史学流派、中西方 马克思主义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内部各个分支派别间有关史学理论和历史实践问题 进行比较研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把握的原则是,新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 究应该体现与其他多种史学理论之间的多维对话与交流,体现西方各种史学流派及其史学理 论和方法论的多元化、多样化和多维化特征。有学者认为:“未来的岁月里,不同历史观及 其支配下的史学理论主张之间的讨论和斗争是不可避免的”(注:蒋大椿:《21世纪史学理论研究断想》,《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第1期,第12页。
)。反而言之,各种不同历史观 及其支配下的史学理论观念虽有相互吸收相互并存和互补的趋势,但本质上的理论原则难以 相互融合和消弥。所以,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与其他新史学流派间的关系问题仍是往后理论 研究的重点之一。此外,还应加强经典马克思主义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间理论渊源关 系、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批判与扬弃关系和西方马克思主义 史学派标准等问题的探讨。其二,在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时候,应注意理论研究 与具体实证研究有机的结合,用理论指导现实,理论研究不忽视对现实的关怀。具体研究和 实证 研究领域的进步非常重要,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而言,实证领域的成果与进步,既是体现 其内容丰富多彩广褒无垠的标志,又是促成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更新与发展必不可少的 基础和前提,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历史观及其支配下的史学理论研究,又是对具体研究 和实证研究的总结和提升。史学理论上的深刻抽象和经验实证方位的热切关怀应是西方马克 思主义史学研究两个重要的辩证环节。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进行研究的总体目标是要考察 其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方面:一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主体在历史认识过程中是如何运用 一定的思维方式和历史理论去解构把握历史客体的过程;二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又是怎 样将主体思维的认识成果运用恰当的历史编纂和历史的解释与叙述方式构造史学思想的过程 ;三是努力协调研究成果与历史本真的差异,妥善处理历史的总体结构及其组成成份之间的 关系。
(二)发掘新史料,运用新方法,努力探寻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新路径和获取西方马 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新成果。
第一,在提倡多角度、多层次、全方面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下,必然应 提倡究方法的多样化和研究手段的现代化,促成研究方法和观点上的重大进展与完善,由此 推动研究本身向纵深和广度方向发展。如跨学科研究和比较研究的广泛灵活运用,这两者也 是当代史学研究方法变革的重要内容和趋势。
第二,在资料文献来源方面,充分重视和加强第一手材料的收集、引进、整理和出版工作 ,这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生命线。原始资料的匮乏是制约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 研究的“瓶颈”。同时,国外学者研究的最新成果的发表与出版,相关人物和研究对象的访 谈工作必将在研究过程中愈显重要。注重人物访谈和口碑实录的研究方法,这实际上是一种 口述历史研究方法,口述史研究方法的独特性能弥补其他史学研究方法的不足。而口述史研 究的日趋活跃,又是当代史学研究方法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特征。
第三,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协作是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得到繁荣的必然之途。国内关 于 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专题学术会议自然有利学者思想的交流,提高学术水平。而国际学术 交往的频繁,必将便于我国研究者获得国外同行的成果,从而丰富和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 也会提供更多机会访问国外的学术研究中心,与同行切磋讨论,这当然也会极大地推动国内 学术水平的提高。
(三)深化和拓展我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最基本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培养和建立 一支训练有素的研究队伍。
这要求更新研究者本身的思想观念或提高研究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西方马克思主义 史学研究并不是一个纯学术问题,它必然涉及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之一就是 中西方史学理论和思想特别是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思想的交流问题。问题的解决首 先取决于研究者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史学研究素养。同时要完善历史研究工作的组织机构建 设,在大学和科研院所形成一支良好的研究梯队。
就我国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状和前景来看,继续深入探讨这一领域中的一系列重 要问题,不但是十分必要而且是十分紧迫和亟待全面展开的现实问题。
标签:历史研究论文; 西方马克思主义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中国学者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史学理论研究论文; 西方史学史论文; 历史学家论文; 当代历史论文; 西方社会论文; 哲学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