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健
(陕西韩城矿务局总医院 陕西 韩城 715400)
【摘要】 目的:CT诊断腹部创伤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65例腹部创伤患者,采取CT,B超诊断,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行对比。结果CT诊断准确率96.9% ,B超诊断准确率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例腹部创伤患者中,54例患者经手术治疗,7例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3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患者病情好转。结论:在诊断腹部创伤时采取CT,比B超符合率高,可准确、快速诊断腹腔实质脏器损伤情况,可为腹部创伤的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CT;腹部创伤;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7-0121-02
腹部创伤是临床外科常见急症,在外力作用下导致创伤。通常腹部创伤患者病情危急,多合并脏器损伤,易发生体克、出血、感染等情况,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具有较高死亡率,其死亡率占到所有创伤的10%。此病危急,需及时准确诊断,快速准确了解患者病情,判断有无脏器破裂出血等情况,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术方式,以此降低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现笔者以73例腹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CT诊断,其诊断结果分析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5例腹部创伤患者均于2014年10月~2015年5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男性50例,女性15例;年龄18岁~70岁,平均年龄(31.4±2.3)岁;创伤原因:交通意外伤45例,锐器伤8例,坠落伤2例,其他伤10例;伤者就诊时间1h~3d。
1.2 诊断方法
患者均予以B超和CT诊断。采用西门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进行诊断,以超声诊断仪行腹部检查,检查患者整个上腹部,判定患者腹腔是否存在游离液,若腹腔存在游离液,则为阳性。
采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机扫描,层厚5mm~10mm,层间距5mm~10mm。首先对患者平扫,再行增强CT扫描。扫描期间所控制CT扫描范围,从患者隔顶到肾下极以CT扫描,并重点观察患者腹膜后腔和肠道情况,若腹腔存在游离液或腹内脏器损伤或血肿等情况,则为阳性。当CT扫描完成后,需实施读片诊断。
1.3 观察指标
B超诊断:若B超显示患者腹腔内存在游离液,则为阳性。
CT扫描:患者腹腔内存在游离液,且出现脏器裂伤或血肿情况,则为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5例腹部创伤患者经手术病理确诊,20例患者脾损伤,16例患者肠系膜损伤,9例肝损伤,7例膀胱损伤,肾挫伤6例,4例胰腺损伤,3例胆道损伤。经CT诊断,与手术相符63例,准确率96.9%。B超诊断与手术相符53例,准确率81.5%。CT和B超诊断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5例腹部创伤患者中,54例患者经手术治疗,7例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3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患者病情好转。
3.讨论
腹部创伤是目前临床常见急腹症,及时诊断明确病情则显得十分重要。在此次研究中,CT诊断准确率96.9%,B超诊断准确率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结果可以看出,通过CT诊断,可明显提高患者确诊率。采用CT诊断,可准确显示损伤部位,有效估计病变损伤程度,为腹部创伤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且螺旋CT,诊断时间快,可在 20s内完成扫描,以此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
脾脏是上腹部常见脏器损伤,脾实质损伤表现单发或多发不规则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包膜下出血见脾边缘部分低密度、高密度或混杂密度,增强后脾脏边缘及包膜间不强化出血。肠系膜损伤在CT诊断时较为困难,肠道损伤破裂后则会有肠内气体溢出腹腔或腹膜,而CT可表现肠内气体征象。肝脏损伤以CT表现,肝实质内单发或多发低密度或混杂密度灶,增强不强化;增强扫描肝边缘与包膜间有弧形低密度积血区。肾脏损伤若为小片挫裂伤,CT难以显示;只有在形成局部血肿后CT可显示高低或高混杂密度,在增强扫描后,肾包膜和肾周血肿可清晰显示肾皮质外周弧形或梭形不强化区。膀胱损伤在以CT诊断时,需充盈膀胱,注入高密度对比剂,表现为不成形的造影剂外溢。胰腺损伤通过CT诊断,可直接显示胰腺断裂或裂口,轻度者可显示胰腺肿胀、胰周渗液等。
在CT诊断腹部创伤时,应注意腹腔脏器体表投影部位是否损伤,腹腔开放性损伤患者应明确致伤器械的种类、致伤原因、部位、时间、方向、深浅以及临近其他脏器,必要时可反复使用各种检查手段,以此降低漏诊和误诊发生率。在此次研究中,65例腹部创伤患者中,54例患者经手术治疗,7例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3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患者病情好转。可见,及时准确诊断,对患者治疗则显得十分重要。
临床诊断时,若腹腔脏器破裂口不大,肠壁肌肉痉挛,或出现食物残渣、凝血块堵塞等患者,通常缺乏明显腹痛;肝脏、脾脏等实质性脏器包膜下破裂时,早期腹膜炎缺乏明显症状,通常在24h~48h会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若患者胰腺、十二指肠、隔肌等损伤,在临床诊断时,需要保证临床医师具备熟练的操作经验。通常患者在合并脾、肝、胰实质性脏器后,多伴明显腹腔内出血或腹膜后出血;脾肝破裂患者可伴不同程度的同侧下胸肋骨骨折;胃、肠、胆囊等腹腔脏器损伤后,会发生腹腔内感染或腹膜后感染风险。总而言之,在诊断腹部创伤时采取CT,比B超符合率高,可准确、快速诊断腹腔实质脏器损伤情况,可为腹部创伤的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波.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2,to(8>:200-201.
[2]包永忠.浅谈应用cT诊断腹部创伤的临床意义[J].当代医药沦丛.2014,12(11):78.
[3]郑星.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9):1281-1283.
[4]董保国,汪学琴,魏德海,等.138例腹部损伤的早期临床诊治分析[J].当代医学.2012,13(9):123-125.
[5]陆凤明.62例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9(32):89.
论文作者:程健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患者论文; 腹部论文; 创伤论文; 损伤论文; 脏器论文; 腹腔论文; 准确率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