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常态下纪检监督工作“转型”的思考论文_江虹莹

关于新常态下纪检监督工作“转型”的思考论文_江虹莹

江虹莹

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四川成都 610081

摘要:新常态下,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已经成为各项工作转型的重要推手,本文从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企业基层纪检监督工作应主动适应“数字经济”新发展,从新角度看旧问题,履行好纪检“再监督”职能。

关键词:纪检监督;“互联网+”;大数据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行各业、各项工作都在通过推动转型寻找新方法、新途径、新发展。同样,企业纪检监督工作也需要插上“智慧的翅膀”,不断转型升级。

一、存在的问题

1.“虚拟网络”对纪检监督工作的影响。这几年,党中央以“八项规定”为切入口,用小切口撬动大格局,持之以恒纠“四风”,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中纪委通报问题来看,“四风”问题仍有发生,呈现出由明转暗、逃避监督的特点,出现新“变种”,搭上“互联网+”快车,通过手机转账、微信红包、电子礼品卡、网购礼品等“悄悄”收送礼品礼金,通过“变形”躲避监督。

2.“信息孤岛”对纪检监督工作的影响。一直以来,政府、银行、工检法、企业等各行业、各区域之间缺少信息有效衔接和沟通,存在“信息孤岛”问题。在企业纪检监督工作中,同样需要财务、审计、人力资源部、总经办等部门的“联动”,进行“数据共享”,形成“监察合力”,才能及时发现廉洁风险点、进行廉洁风险防控、预防早期违纪问题、开展精准监督工作。

3.“惯性思维”对纪检监督工作的影响。以前,我们习惯于安于现状的监督思维,主要以上级安排工作为主,少有按企业需求主动监督的情况。习惯于采取“被动式”的监督方法,参与各业务部门的现场监督,形成“花瓶”摆设,耗费大量有生力量,却起不到多大作用。习惯于沿用“蜻蜓点水”的监督方式,对各级领导干部监督乏力,走走过场,形同虚设。

4.“制度繁琐”对纪检监督工作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履行好“再监督”职能,纪检人员必须熟悉各大业务部门工作流程、方法、标准及制度要求,工作量大、耗时而繁琐。传统通过打印、纸质阅读学习,已跟不上时代工作新要求,且通过海量阅读,既不能抓住制度的重点与核心,亦不能对制度理解透彻。我们急需一部“聪明”的制度,在我们需要它时,点对点地给予我们技术支持。

二、探索和实践

1.巧用“1+6”流程分析法,进行纪检监督工作。一公司监察处围绕“企业第二利润生命线??集采”开展效能监察,采用“1+6流程分析法”,发现招采中心制度中存在漏洞、招采人员行为执行不到位、部门未实现既定管理目标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与部门进行沟通,召开招采专题整改大会,提出6大点、18条监察建议,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管理效能。

2.善用“企业9大权力监督”,创新警示提醒工作。一公司监察处以规范“9大权力”为抓手,构建起纪检“岗位权力监督”体系,通过“签订承诺书、识别岗位权力、进行权力监督”三步走,采取与评价结果为“不符合”的领导人员谈话等方式,完成了对129名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进一步创新了廉洁警示提醒,完善了廉洁风险防控,解决了监督“最后一公里”问题。

3.掌握“三性测试法”,强化监督工作的针对性。一公司监察处按照制度与行为的适宜性原则,对招采工作进行了“制度建设的充分性、业务行为的符合性、制度与行为的匹配性”三性检查。如果出现匹配不一致情况,一方面针对制度中存在的漏洞,进行完善,另一方面针对行为不规范的地方,进行提醒。通过使用专业方法开展效能监察、专项检查等工作,更具针对性。

三、思考和建议

1.围绕“1+6流程分析法”,完善制度。企业各业务部门为实现业务目标,制定对应的管理制度,但能实现制度的落地生根、执行效果较好的,少之又少。我们希望制度“简单,实用,指导性强”,这就需要“1+6流程分析法”的帮忙,通过洞悉业务流程的运作,发现原有文本制度中执行不到位的深层次原因,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并完善相应制度。

2.围绕岗位,一键“智能化”制度。在国企,制度“过多症”不可避免。对于纪检监督工作来说,需要熟悉各大业务部门的制度,而这些制度冗长、繁琐、复杂,不易理解。我们迫切希望出现一部“聪明”的制度,在我们需要它时,可以直接在线告诉我们“核心条文、标准、要求、方法是什么?”在它的帮助下,我们可以轻松获取制度条款,取得“一键通”的技术支持。

3.借力“互联网+”,提升纪检监督成效。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的分析,进一步畅通了网络举报渠道,发挥出职工群众“千里眼”、“顺风耳”的网络举报优势,释放出员工监督正能量。进一步拓展了问题线索来源,无论是从系统内、外获取的线索,无疑为监督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方向。进一步给予了基层落实“两个责任”情况动态监督的技术力量支持。

4.用大数据练就“监督眼”,去除权力神秘“面纱”。在大数据时代,通过比对后台数据,可以发现“微腐败”问题线索,把小问题扼杀在萌芽中。通过对源头的把控,可以对权力运行全过程进行记录,挤压掉权力的寻租空间。通过把数据的“信息孤岛”连接成“信息群岛”,逐步消除系统、行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积极构建“1+2+……+n>n”的联动效果。

总之,纪检监督是一项重要而任重道远的工作,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究的课题。新常态下,善于运用专业的监督方法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是每一位新时代纪检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参考文献

[1]许俊霞.对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思考,东方企业文化,2014(8):158-159.

[2]刘婷婷.论新时期反腐倡廉制度建设,2014,D262.6.

[3]樊光中.不看制度的管理时代来了.风控在线,2017.

论文作者:江虹莹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  ;  ;  ;  ;  ;  ;  ;  

关于新常态下纪检监督工作“转型”的思考论文_江虹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