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侯美健 崔春浩

运维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侯美健 崔春浩

盐城三新供电服务有限公司东台分公司 江苏 盐城 224200

摘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提升配网运维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当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概况,分析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台区管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了用电信息系统中台区采集模型改造、通讯规约扩展、面向对象协议、智能电表停电时间研判扩充、台区线损治理改造和统一接口平台改造,论述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未来会朝丰富、共享、大数据、移动、融合和交互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配网运维管理;

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概述

用电信息系统主要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对用户用电情况进行一个数据层面的采集和分析,具体包括对变压器和终端用户的数据变化进行监控,通过阶段定价的方式,对供电过程中的线路损耗情况以及负载情况进行一个处理和分析,以保证更好的节约用电成本。在电力信息采集系统中,管理者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通过用户电力系统主站电源、传输通道、采集设备电表以及其他的方式为中国的电力用户采集电能。然而目前我国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并不是完全覆盖的,还存在着缺口,所获得的数据也是不能够很全面的服务用户。首先,电力系统采用的是电负荷管理系统、运行管理系统和电能采集量采集系统,还可以采用低电压集中抄表系统和电能量收集系统。电力促销策略的定位直接影响到市场的波动,需求越大,市场表现的也越来越繁荣。电力企业为了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需要采用积极的销售策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销售机制,导入新型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促使电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通常来说,低电压抄表系统的负载管制系统重点是收集大量的信息,创新电力营销管理模式是战略问题,首先电力企业应该挑起大梁,从战略层面对电力营销管理进行全面的改革,从提高电力营销管理的方式和水平入手。此外,积极拓宽电力营销管理信息渠道,电力营销要解决滞后于电力市场的问题,尽量做到和电力市场同步发展,并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电力营销预算、计划、决策、监督及管理体系,更新电力营销的管理模式。

2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存在的问题

2.1系统档案问题

主站系统基础档案不完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使用的初期,由于建档人员未经过统一的培训,从而导致专、公变表计参数错误或地址不匹配等问题,造成建档时档案信息和实际表计的信息不一致,最终导致后期进行数据整理与计算时出现错误。

2.2主站运行不稳定

随着智能化的蓬勃发展,信息采集已经进入无人化,但是采集终端接入数量的迅速增加,所采集的信息量也随之几何倍增,同时主站下发信息查询指令并计算数据时,因为服务器的运行速度往往不足以处理庞大的数据,导致系统卡机、瘫痪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也影响了对现场情况的及时判断,从而耽误了抢修救援的最佳时机。

2.3数据合理性分析不完善

虽然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正确地记录下用户出现计量表飞转和倒转问题,但是仍然无法对于出现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作出明确诊断。因此,目前无法消除无效数据,也无法通过计算补全缺失数据。

2.4采集终端与电表模块不兼容

由于采集终端与电能模块间存在兼容性问题,而且采集模块也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这些问题造成了载波日冻结抄表失败,用户用电数据无法采集和传输。

3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改造与扩充

3.1通讯规约扩展

通常,采集终端的通信规约不一致,因此在应对不同事件时,往往需要制定不同终端、智能电表事件采集方案。

国网某省电力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与采集终端主要通讯方式包括GPRS无线通信方式和230MHz无线通讯方式。

采集终端和电能表之间的通信模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RS-485总线通信模式,微功率无线通信模式和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式。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主站与采集终端之间的数据交互协议主要包括负控制版本4.1协议,Q/GDW376.1-2009版规约、Q/GDW1376.1-2013版规约。

通信协议的扩展分为两部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是修订用电信息采集系统Q/GDW1376.1-2013《电力用户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主站与终端通信协议》中电压曲线、电流曲线、功率曲线、功率因数曲线数据通讯规约,实现曲线数据采集。二是扩大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数据Q/GDW1376.1-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第1部分:主站和采集终端通信协议》,扩展系统主站和终端事件数据采集协议,实现全表事件采集。

3.2智能电表停电事件研判扩充

当智能电能表检测到停电事件时,智能电能表和通信模块之间无正常供电维持,导致两端电压归零,此时,通信模块内部的超级电容被激活,用来暂时维持电能表的正常工作,通信模块会通过微功率通信协议发出警报,上报该次停电事件。根据台区的实际停电上报情况结合双模通信单元中载波过零相位识别技术对的智能电能表发生停电的相位进行判定,然后利用集中器的停电事件、断相事件给出合理的研判方法,准确的定位出台区中哪相电、哪栋楼、哪个单元甚至哪一户居民发生停电,从而实现快速高效的抢修。

3.3统一接口平台改造

扩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统一接口平台传输数据模型,支撑5分钟电压曲线、电流曲线、功率曲线、功率因数曲线,事件数据推送;该接口平台应该具备的功能有:(1)基础数据自动更新。(2)系统的扩展性。(3)数据转换及共享。(4)系统的安全性。

4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未来发展趋势

(1)丰富的通信网接入技术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通信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可以通过分析目前用采系统的体系架构,研究智能电网与用采系统结合接入技术,将数据、语音和图像等方面的业务融合,实现接入技术的一体化,为采集、监测和控制提供多种安全可靠的通信通道。

(2)信息共享与数据融合

目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正处于规模投建阶段,和其他业务系统还未实现融合,因此利用信息共享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分享给不同业务系统,然后融合不同的数据信息,实现营销系统业务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综合应用。

(3)大数据处理

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遍布全国,有超过3亿户的用户。为了综合利用现有的庞大数据,需要深入研究数据处理相关的技术,如多线程并行处理、海量数据分批处理、存储以及数据备份。

(4)移动作业技术

传统的计量作业的工作效率和准确度低下。基于移动作业平台技术,可以实现现场计量、抄表、检查、加载数据库和培训等功能,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度,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与负担,进一步提升了计量现场作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5)三网融合

深刻体会国家建设智能电网的内涵与目标,在现有的通信网络和基础设施系统架构基础上,将通信网络、广播电视媒体网络和互联网技术结合,实现数据、语音、视频等业务的集成,节省通信信道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网络综合运营的效率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实时性。

(6)智能用电双向交互技术

智能用电双向交互通过现有的光纤通信通道与电力线路载波信号通信通道,采集和分析用户的用电信息和电能质量等数据,监控和管理家庭的用电设备,提供用户需要的实时信息,并通过用户用电的历史记录和数据曲线,调节配电网的峰谷负荷,并指导用户合理的使用家电设备。

结语

本文介绍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现状,分析了用采系统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改造和扩展方案,合理规划台区用电采集系统的建设,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提高配电网运行维护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参考论文

[1]叶盛.配网设备状态检修及运维管理措施[J].低碳世界,2016,18:36-37.

[2]张琳.关于配网运维管理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7:199.

[3]杨君.电力配网运维管理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0:69.

论文作者:侯美健 崔春浩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  ;  ;  ;  ;  ;  ;  ;  

运维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侯美健 崔春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