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南阳中学 748507
摘 要:在中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诗歌中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就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反复吟咏,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二、展开联想,赏析诗歌的画面美;三、披文入情,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四、整体感知,挖掘诗歌的意境美;五、尝试写作,体验诗歌的创作美。
关键词:中学 古诗词 美育 教学
古诗词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些作品是我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更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载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美育资源,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中得到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和评价美的体验,并激发学生以满腔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去追求美、创造美,培养他们丰富而高尚的情感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学会在美的世界里落地开花。
一、反复吟咏,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教师在示范吟诵时,可以选用精美的配乐朗诵,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他们的感官,更有利于听者在音乐的渲染中更好地感知作品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接受语言美、音乐美双重的熏陶。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配以二胡曲《察尔达斯》,《察尔达斯》以一种苍凉孤独又悲怆的曲调,正好将辛弃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阳刚之气表现的淋漓尽致,朗读时的感情基调也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时而慷慨激扬,时而低沉凝重,让原本无声的诗歌,变得灵动而富有诗性,更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领略到诗歌的音韵美。其次,要把握诗文的基调。所谓把握基调,就是诵读要了解诗歌的基本感情倾向,然后来确定朗读的抒情方式。如白居易《琵琶行》一诗中,作者表达了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诵读时应深沉、凝色,悲悲戚戚。学生在吟诵时把握这样的情感,才能使其沉浸其中,心灵受到浸染、精神得到提升,才会被白居易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所感动。
二、展开联想,赏析诗歌的画面美
许多写景诗都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在教学时,设法将“诗”与“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把握诗意之后,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色彩、画面的动静来欣赏诗的画面美,然后再由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如《积雨辋川庄作》一诗中,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通过绘“画”显诗韵、赏“画”品诗美的方式,借助图画再现诗的情境,把课文的内容形象化,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了美感。学生在诗情画意之中理解诗意,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也锻炼了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披文入情,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诗歌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用简洁凝练的字句,表达丰富无穷、意味深远的境界。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简练精准的用语,能够达到一字传神、画龙点睛的效果。如果说诗歌像一幅画,那么诗歌的语言就是点缀这幅画的五颜六色,没有这些简约含蓄、精炼生动的语言,诗歌展示的就只是一幅毫无生气的白板。诗歌的语言,往往讲究炼字推敲。如“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云自无心水自闲”的“自”,“羌笛何须怨杨柳”的“怨”等等,这些都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千古名句。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古诗词时,要有侧重地抓住关键字、关键词细细品味,在字斟句酌中渐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在诗歌的语言中感受其无穷的魅力。
四、整体感知,挖掘诗歌的意境美
所谓意境,是艺术家的审美体验、情趣、理想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说:“情景相生而且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诗的境界”。诗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雄伟壮阔,绚丽多姿;有的悲凉凄婉;有的豪放旷达;有的含蓄典雅,景象万千。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把握好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使文字变成优美的画面,然后把自己的情感倾入进去,这样学生才能走进诗人心灵深处,才能体会诗歌意境美的真谛。
五、尝试写作,体验诗歌的创作美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儿童思维的天性本身要求有诗意的创造性。美与活生生的思维如同太阳和花儿一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富有诗意的创造,开始于美的幻想……唤醒创造性思维,以独特的体验充实着语言。”因此,从培养人的高度出发,教师引导学生写诗,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朱光潜 诗论--朱光潜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12,9。
[2]李华梅 古诗教学中的意境感悟略谈[J].吉林教育,2010,(5)。
[3]赵家涛 中学古典诗歌审美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4]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的艺术[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16。
[5]普通中学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论文作者:付建刚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诗歌论文; 意境论文; 画面论文; 语言论文; 古诗词论文; 诗意论文; 情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5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