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铁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交通网络非常的错综复杂,为了全面实现地铁顺利运行,有必要推进地铁通信无线系统的全覆盖,并对网络实现有效优化,提升地铁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为广大乘客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出行服务。地铁通信无线系统需要针对控制中心区域、行车区间区域、停车场以及车辆段区域和站台、站厅区域采取有效方法实现全面覆盖,并利用技术手段实现网络优化。
关键词:地铁通信;无线系统;覆盖;网络优化
1地铁无线覆盖的特点
地铁在空间构成上比较复杂;同时地铁的人流量大,在不同时段对网络的需求又有着极大的差别。当前,在地铁通信中引入了不止一个运营商,这就造成了网络信号之间的互相干扰,进一步加大了网络覆盖的难度。而且地下空间大小的不一致,也造成了其覆盖方案的较大差别。在地铁无线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如果各个运营商都要建设自己的信号系统,那么不仅建设成本过高,而且后期的维护上也会造成困难,且有着繁重的工作量。因此,目前选用的是一套互通的系统,然后不同的运营商如果需要接入业务则可进行租用。地铁无线网络的覆盖中,还要考虑到本身在空间构成上的特殊性。在设计阶段,应当尽量选用无源系统来确保系统的运行稳定,而且也方便后续的维护。
2地铁通信无线系统的覆盖范围及覆盖方式
2.1地铁通信无线系统的覆盖范围
(1)行车区间线路区域覆盖方式。其中,主要包括了地下隧道、地面空间,为保障信号发送均匀,且无任何识别盲点,此范围内的信号覆盖采用的是漏泄同轴电缆,技术上不仅成熟,而且具有场强均衡,没有驻波场等特点,在隧道、地铁等区域以及人口密集区域运行良好。(2)站厅站台区域覆盖方式。地铁的车站区域涉及到地下车站的所有范围,包括但又不只是站台、站厅等部分。此范围内采用的是室内天线及漏泄电缆有机结合的方式。①站台层:电缆往往布设于站台侧面的隧道内,实现无线信号的覆盖。考虑到某些地区的地铁占地面积比较大,范围广,并且遮蔽物等对信号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建议在站台上再设置一套天馈系统对通信信号进行补充,以确保通信质量不受影响。②站厅层:对于公共区域,应用室内天线,对于房屋分布较密集、出入道路等处则有所不同,可应用吸顶天线与射频电缆相结合的方式。(3)车辆段/停车场区域覆盖方式。对该区域的覆盖必须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来决定,如果范围较小,且建筑物较为分散,可以通过架设基站与室外天线形式进行覆盖,满足该区域的信号覆盖要求。(4)控制中心区域覆盖方式。如果控制中心范围较大,且建筑物较为密集,可以应用室外铁塔架设天线方式,并且采用全向天线,以满足相应区域对于信号的要求。如果仅是单独矗立的一栋建筑,则既要用到室内天线,还要用到基站,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进行信号覆盖。
2.2地铁通信无线系统的覆盖方式
技术人员需要根据路段的特征开展通信无线系统的覆盖工作。对于站台展厅而言,技术人员通常将无线网络的电缆设置于隧道中。为了避免列车通过时对电缆造成干扰,降低通信质量,技术人员还会应用到天馈系统辅助网络铺设,以此提升通信无线系统的稳定性与信号强度。与此同时,技术人员还会在地铁的换乘区域和出入区域,进行射频电缆以及吸顶天线的设置,确保无线系统可以满足乘客的通信需求。对于车辆行驶路段而言,技术人员会通过漏泄同轴电缆的应用,确保通信无线系统的网络信号可以均匀分布于地铁的各个区域,并降低助波场对通信信号的不利影响,确保地铁在通过高架和隧道区域时,仍旧具备较高的通信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控制中心而言,作为地铁系统的核心部分,控制中心的通信无线系统覆盖由其面积决定。如果控制中心的面积相对较小,则会应用天线与基站配合的方式,完成通信无线系统的覆盖;如果控制中心的面积相对较大,则会在室外设置铁塔,在此基础上完成天线的架设,从而保障控制中心的无线覆盖范围,提升控制中心的信号质量。
3地铁通信无线系统的网络优化方法
3.1对网络工程相应系统参数与设计参数实现合理设置
针对地铁通信无线系统当中所有网络使用的设备,自身都包含非常多的参数,在对参数实现有效设置之后,可以对相应区域信道配置实现优化控制,还可实现位置更新、移动设备接入和寻呼等行为。相关区域当中实际网络信号具体覆盖情况和相应参数的具体设置具有直接联系,参数设置也直接这区域内话务负荷以及小区之间的切换等。在对相应参数实现精准化设置之后,能够最大程度的促使全网信令流量和业务量实现平均的分布,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全面提升网络的平均服务质量,并促使当前的无线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3.2地铁通信无线系统网络信号
地铁通信无线系统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要想保证其技术的优化质量,除了需要对网络铺设合理性展开优化之外,还要对地铁通信无线系统中的网络信号展开优化,不断提升网络信号在实际运行中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地铁通信无线系统中的实际信号电平需要与标准信号电平保持一致,在此过程中需要对系统中的网络信号展开全面检测。如果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出现问题,则需要在第一时间确定问题出现的原因、位置、现象以及严重性等,并对其展开全面的数据记录。针对记录中的信息数据,对故障展开维护管理,并且定期展开复查,这种方式能够保证地铁通信无线系统中网络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3.3充分分析路测数据
对路测数据实现动态分析,主要是在对路测数据实现采集之后,通过现代化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后台处理,并科学分析,在分析当中及时发现网络当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予以优化,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在得到数据分析的相应结果之后,需要针对相应结果适当调整网络参数,确保所有指标都完全符合网络性能具体要求。
3.4蛛网式通信架构
地铁通信无线系统的特点是强调通信便捷性,在进行通信作业的过程中,信号发射基站的数目一般只有1~2个(固定区间内),但用户数目却可能达到数百甚至上千人,为保证无线系统网络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应在现有基础上对通信架构进行完善。拟采用蛛网式通信架构,以信号发射基站为起点,信号发射呈现扇面辐射状,基站周围建设若干子基站和辅助站,子基站和辅助站分别进行信号的加强/提纯/二次发射(子基站)、加强/二次发射(辅助站),使无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干扰能够得到控制,始终保持较高的可辨识率。不过蛛网式通信架构对建设资金的要求较高,一条长度为20km的普通地铁,需要建设5~10个子基站和15个左右的辅助站,一期建设资金为300~500万,每年的运维费用也在30万元左右,且需要应对室外环境破坏等问题,运维难度较大,可在后续工作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应用。
4结束语
总的来说,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地铁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选择,其对于缓解交通压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地铁的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地铁无线通信系统的建设。在进行无线覆盖的设计中,应结合地铁在空间方面的构成特点,选择最为科学的设计方案,全力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同时也应尽可能的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在网络覆盖完成之后,还要通过网络测试,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通信质量不受影响。
参考文献:
[1]地铁通信系统中的宽带化设计技术及应用[J].高海建.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04)
[2]新技术在地铁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王立哲.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08)
[3]论地铁通信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J].孙建超.通讯世界.2016(24)
论文作者:胡悦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地铁论文; 通信论文; 系统论文; 信号论文; 区域论文; 网络论文; 基站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