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脊柱微创技术新进展分析论文_林秀生

现代脊柱微创技术新进展分析论文_林秀生

黑龙江省鹤岗鹤矿医院兴安分院 154102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发展,我国医疗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传统的医疗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微创技术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医疗技术的进步,其中现代脊柱微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率高等优点,是目前我国现代脊柱治疗的主要方式。本文就现代脊柱微创技术新进展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脊柱微创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帮助。

【关键词】脊柱;微创技术;腰椎间盘突出

【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7)02-202-01

现阶段,我国人们的工作压力大,并且由于不良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导致脊柱疾病的产生,腰间盘疾病产生的越来越频繁,因此,脊柱的微创治疗是现阶段我国医疗事业的重要发展方面。现代脊柱微创技术能有够有效的改善传统脊柱治疗的弊端,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进行治疗和恢复,除此之外还能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下面笔者将对脊柱微创技术的进展进行浅析,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

1、经皮穿刺脊柱外科技术

1.1经脊柱后外侧入路行椎体穿刺活检术1934年

Ball等首次将该技术应用于脊柱疾患的诊疗,从而开创了经皮穿刺脊柱外科技术的先河。

1.2经皮穿刺化学髓核溶解术1964年Smith

等[1]首次将经皮穿刺微创技术应用于脊柱外科疾患的治疗。Smith用木瓜凝乳蛋白酶使髓核溶解,从而达到减压的目的,改善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但因其可导致过敏、不明原因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和死亡,故其应用受到影响。

1.3经皮穿刺髓核摘除术(PLD)1975年Hi-jikata首创了PLD。1983年Kambin等在该技术基础上开创了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但因为手术操作中容易损伤神经及血管,而且操作难度较大,需精细操作,故手术时间较长。李柱海等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该技术能避开瘢痕组织,在不改变脊柱后方结构和不破坏脊柱稳定性的前提下,降低神经损伤及硬膜撕裂风险,可达到传统翻修手术疗效,而且在RLDH翻修手术中具有手术视野清晰、术中出血少、创伤小等优点,故该技术治疗RLDH方案可行。

1.4经皮椎体成形术(PVP)1984年Galibert等开展第1例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在PVP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Theodorou等]对经皮穿刺气囊椎体成形矫正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畸形的研究发现,该技术能明显减轻椎体压缩性骨折所致疼痛,而且术后下床活动早,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因PKP和PVP疗效显着,而且术后并发症少,费用低,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首选手术方式;但两种脊柱成形术对有凝血功能障碍、骨折块压迫脊髓者禁用。

1.5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1987年Choy使用激光汽化椎间盘组织使椎间盘内的压力减小,实现椎间盘减压的目的,改善神经压迫症状,其创伤小,局部麻醉耐受性好,可在门诊手术,通常术后4~5d即可恢复工作;其主要并发症为椎间盘炎,其次为马尾和神经根的损伤。

2内窥镜辅助下脊柱外科技术

现阶段,我国脊柱疾病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脊柱作为人体行动的重要支撑是人体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脊柱疾病必须得到重视。脊柱微创技术是指通过特定的医疗仪器,对脊柱疾病进行有效的微创治疗,减少传统手术的创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脊柱微创手术,术后患者的伤口小,容易恢复,感染的几率小,所以住院的时间短,费用低,能够对脊柱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降低患者恐惧的心理。现代脊柱微创技术是现阶段我国治疗脊柱疾病的主要手段,并且其应用的范围逐渐的广泛,深受医生的推崇。

颈椎微创技术适用于不同手术入路的颈椎间盘切除,减轻神经压迫症状,以及颈髓内、椎管内肿物切除等,且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开展,疗效肯定。

胸腔镜技术应用于胸椎手术始于1993年,通过胸腔镜辅助系统,选择不同手术入路对患者进行治疗,如胸椎体结核病灶清除、胸椎间盘减压摘除及椎旁肿物切除等,此外亦用于胸椎核心减压融合修复重建术以及僵硬型脊柱侧弯前路松解、融合、胸廓内成形术。1991年Obenchain等在腹腔镜下行椎间盘摘除术,开创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脊柱手术的先河。在腹腔镜辅助下,选择经腹腔或腹膜后手术入路,对腰椎疾患进行手术治疗,如腰椎间盘切除术、腰椎板切除减压术、全腰椎间盘置换术、腰椎骨折前路减压融合术等。陈荣春等[27]对腹腔镜辅助下联合侧前方小切口腹膜后入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分析发现,对于短节段、不伴有流注脓肿或两侧腰大肌巨大脓肿的腰椎结核,该技术能较好地清除病灶,克服传统前路术式对腹部肌肉损伤,保留了完整的腰椎后方韧带复合体,增加术后腰椎稳定性,促进其功能恢复。但对长节段或跳跃式或伴有流注脓肿的腰椎结核患者,该技术存在病灶清除不彻底、易误伤周围组织的局限性,而且对L5、S1结核患者,为避免侧前方内固定对髂血管的干扰,通常需行腰椎后路内固定。

对于内窥镜下的操作,应当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掌握脊柱解剖结构特点,不断积累手术经验,才能不断提高该项技术的成功率。

3、显微镜辅助下脊柱外科技术

显微外科技术在微创骨科技术中的应用是一项新创举,目前主要有经口腔颅颈结合部显微手术,颈前路、后路显微外科椎间孔切开术,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减压术,小切口经胸显微外科技术,前路胸腰段显微外科技术,前路腰椎显微外科技术及后路腰椎显微外科技术等。陆晓生等经后路显微镜辅助下椎间盘切除术的研究发现,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虽然临床疗效相近,但其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手术及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等优点。对高龄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行显微镜辅助下后路责任间隙有限减压治疗,研究证实,该治疗方法有效。将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减压术探讨其临床效果评估发现,该技术较常规颈椎前路减压术,具有适应症广、减压效果确实、操作精细、安全可靠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创技术是现阶段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微创的主要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减少患者痛苦,提高脊柱治疗的效率,减少手术费用的支出等。但是,即使微创技术所留下的伤口小,要是不及时的进行处理也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提高医生的手术能力和实践经验,提高医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近而才能有效的发挥现代脊柱微创技术的优势。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广泛的使用,现代脊柱微创技术必然会成为治疗脊柱疾病的有效趋势。

参考文献:

[1]任晓春,王昕洋,张蜀华,等.等离子刀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骨伤,2013,26(10):815-818.

[2]陈志瑾,张丽云,陆炯,等.椎间盘内电热疗法治疗盘源性腰痛的疗效[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4,11(11):717-720.

[3]林斌,佟德民,练克俭,等.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4):253-255.

[4]陆耀刚,王子平,杨安礼.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4(10):911-912.

论文作者:林秀生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1

标签:;  ;  ;  ;  ;  ;  ;  ;  

现代脊柱微创技术新进展分析论文_林秀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